自古而來,針灸就具有非常強大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腰椎痛、風濕等病。中醫針灸還可以用於抗擊衰老,保持健康。針灸養生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運用針刺和艾灸等方法通過作用於機體的經絡腧穴系統,激發經氣、調整臟腑而產生防治疾病、養生保健的方法,是中醫養生法的特色之一。那麼針灸能抗衰老嗎?針灸有什麼好處呢?下面為大傢說明。

專傢稱針灸具三大獨特優勢

談到針灸的獨特優勢,於濤博士告訴我們,針灸俱備三大獨特優勢,讓它在眾多治療方法中更加“與眾不同”。

針灸獨特優勢一,在於相對其他療法來說比較“綠色”。針灸治療過程不需使用藥物,相對人體而言,主要是通過神經、細胞、體液這些有關的系統進行幹預,從而達到治病效果。“采用中藥或西藥治療疾病是通過藥物來解決的,在藥物通過體內代謝過程中對組織器官的一些幹預或會帶來一些副作用,針灸相對來說沒有這麼多弊端,所以相對來說是比較綠色的。”於濤博士說。

針灸獨特優勢二,“簡便靈驗”的效果。於濤博士解釋說,之所以“簡”,是因為僅紮針治療就行;之所以“便”,是因為治療方便,僅需醫者自己掌控;之所以“靈驗”,是因為治療效果確切,有時候可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針灸獨特優勢三,針灸有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該科學體系跟中醫理論是密切相關的,是經過5000年文化慢慢形成的,隨著現在的發展越來越規范,同時,治療效果也非常確切。於濤博士表示,目前針灸非常受醫學界的歡迎,也被外國同行所接受,歐美很多國傢民眾很願意接受針灸治療,同時外國醫學界對於此類研究也越來越多。

針灸抗衰老功效很神奇

1、印堂穴

印堂穴是經外奇穴之一,位於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取定穴位時,患者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臥姿勢.印堂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中醫認可的主要功用是清頭明目,通鼻開竅。針刺印堂穴,可推動督脈氣血的運行,有安神益智定驚熄風之功。

2、人迎穴

人迎穴位於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因其連通腦與心,通過調理心腦,實際可以治療全身的各種不適癥狀,且同時達到去皺、美白、抗衰老的多種目的,可謂是兼具一舉多得的效果。

3、三陰交

三陰交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針灸三陰交可以保養子宮、卵巢,緊致面部肌肉,使臉部肌肉不下垂,也可以調月經、祛斑、去皺、祛痘。針灸三陰交等穴,能促進胃腸道更好地吸收微量元素,它們是延年益壽的物質基礎。微量元素鋅、錳對人體免疫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鋅對人體健康和防衰老關系密切。

4、足三裡

足三裡位於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定位臍上1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

足三裡穴是胃經的要穴。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隻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器臟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裡則能擔此重任。每晚以指關節按壓足三裡,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

5、健康長壽穴為主,百會、關元、內關為備用穴

健康長壽穴位置在鼻下人中溝的上端;百會穴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6、委中

委中穴位置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委中穴在膕窩正中,有膕筋膜,在腓腸肌內、外頭之間;佈有膕動、靜脈;有股後皮神經、脛神經分佈。委中穴具有舒筋通絡、散瘀活血、清熱解毒之功效,能夠祛除疲勞感。

針灸美容註意事項

針具不宜過長

進行針灸美容的消費者初次針灸,要留心醫師所使用的針具是否合格。由於針刺美容多選面部及耳部穴位,而頭面部皮膚及肌肉淺薄,因此選用針具不宜過長,以針身長度0.5—2寸為宜。

選擇舒適體位

在針刺前,初針者要對針刺常識有所瞭解,消除緊張情緒,這樣才能使針刺治療發揮更好的效果。針刺頭面部穴位的治療可以采取臥位、坐位,對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取臥位,因臥位比較舒適,耐久,同時防止或減少暈針發生。

醫師會根據明確的耐受程度第一選擇穴位,第二選擇特別細的針、小的針,隻要治療者不是特別敏感一般都還能接受。如果是長痤瘡的地方局部的血液循環功能差,疼痛敏感度相對要差,一般治療者都能接受,所以不必擔心疼痛的問題。

消毒有效到位

消費者進行針灸美容時,要註意醫師所使用的針具,是否進行瞭有效的消毒。針灸所使用的針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最好是一次性銀針。很多美容院裡做不到,有可能傳播血液病和皮膚病等,艾滋病和肝炎等也有可能發生傳染。

一般來說,煮沸消毒或高壓消毒都可以,也可將針具置於75%酒精內,浸泡30分鐘,取出拭幹後用。皮膚在選定穴位後,一般先用1%的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脫碘即可。

還要註意醫師的手指是否進行過消毒,以免感染。

中醫針灸為什麼能治病

究其原因,主要是當今對調整人體機能的研究,常局限於神經反射、生化反應和生物分子物理運動的作用方面,而國內外對針灸的研究工作也因此常停留在這些范圍內進行,未能深究到人體潛在功能的作用上。筆者經過長期的針灸治療探討與機理的研究發現,針灸穴位所引起的神經沖動,能激活人體的潛在功能,對人體以神經系統為主的各個系統、器官組織的功能產生強有力的調節作用,以防治各種疾病和抗衰老。這就是針灸的根本機能。

眾所周知,人有很多功能,我國古代老子就說過:人有天地間的功能;荀子也說過:人能勝天。現代科學也證實瞭人體的確有很多功能,但其中僅有 10%是顯性的,常在應用,而90%是潛在的,還未被激活利用。人體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功能呢?這是由於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從防禦侵害、尋求事物和延續生命的三大活動中,歷盡無數艱難險阻和疾病的折磨,設環境而生存產生某些能力,這些後天獲得逐漸進化為先天具有,其中有的功能由於一直在應用,則成為顯形;有的功能雖已遺傳下來,但因後天環境的改變而逐漸不應用瞭,則為潛在的。凡是功能具有一套行使其作用的功能裝置,它在人體內有機、緊密、精巧的結合,主要包括中樞、內臟、和軀體三大部分。人體的功能裝置內藏著錯綜復雜的分節性牽聯,故亦可稱神經節段功能裝置。在患病時中樞內能建立病理反射來溝通許多功能裝置,以增強防治病患的措施,這也是機體在進化過程中,適應環境生存反應所形成的。

研究結果表明,針灸隻需在經絡上,根據“切經”的信息取穴,再根據針感信息行針,就能夠激活人體的潛在功能,活化其功能裝置,發揮強有力的調整作用。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治病療效,而且能治療大量的難治雜病和絕癥,如男女性功能障礙、不育與不孕、小睪丸、幼稚子宮、乳腺增生、腦積水(或伴有腦萎縮)、血管性頭痛、神經性耳聾、侏儒等。因此人體功能裝置不僅是人體形態功能的局部單元,也是針灸“切經”和針灸治療的局部單元,這就是經絡診治的奧秘。

不當針灸有什麼風險?

看似安全的中醫針灸治療,其實也存在相當的風險。我就遇到過一位患者,被傢人送到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外科就診時,醫生驚訝地發現,一周內,針灸針從患者臀部左側,經盆腔、腹腔、移動到腹部肚臍眼處,斷針在體內移動這麼長的距離,實屬罕見。幸運的,斷針在移動時沒有刺破體內的血管或臟器,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斷針或稱折針,是指針體折斷在人體內。其原因有針具質量欠佳,針身或針根有損傷剝蝕,進針前失於檢查,針刺時將針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針時強力提插、捻轉,肌肉猛烈收縮,留針時患者隨意變更體位,或彎針、滯針未能進行及時正確處理等。

可見,為瞭防止折針,操作前應認真仔細地檢查針具,對認為不符合質量要求的針具,應剔出不用;操作中應避免過猛、過強的行針;在行針或留針時,應囑患者不要隨意更換體位,如抬頭接手機和扭曲身子與人談話等;操作者在針刺時註意不要將針身全部刺入腧穴,應留部分針身在體外,以便於針根斷折時取針;在進針、行針過程中,如發現彎針時,應立即出針,切不可強行刺入、行針;對於滯針等亦應及時正確處理,不可強行硬拔;萬一行針時或出針後發現針身折斷,操作者必須保持鎮靜,囑患者勿更動原有體位,若殘端部分針身顯露於體外時,可用手指或鑷子將針起出,若斷針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層時,應送急診處理。

患者在接受針刺過程中,若突然出現胸悶、惡心、頭暈、出汗,甚至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或抽搐、暈厥,很可能是“暈針”。暈針多因精神緊張、饑餓、疲勞,或因醫生針灸手法刺激過大而導致。發生暈針時,醫生應迅速把針取出,讓暈針者平臥,並按壓相應的穴位,很快就能緩解癥狀。嚴重者要給予必要的藥物搶救。

總之,對初次接受針灸治療的人,在針灸前要向病人解釋清楚,使其消除緊張情緒。患者接受針灸治療前須安神定志,先吃點東西,選取臥位或舒適的體位。醫生也應采用適度的刺激手法,以避免暈針的發生。另外,有些穴位如風池、肩井、合谷、足三裡、委中、承山、三陰交、湧泉等,對針灸反應較敏感,容易引起暈針,醫生在紮這些穴位時,應加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