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腿先老”,腿最早出毛病就在膝蓋上。很多朋友因為膝關節疼痛倍受折磨,走路走遠瞭不行,爬樓下坡不行,簡單的下蹲起立如今做起來卻十分艱難。這是因為我們膝關節發出警報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運動醫學專科主任、中華骨科學會關節鏡外科學組委員李衛平教授建議,愛護膝關節不隻是老年人的事,從年輕時開始,我們不同年齡都學會像保養機器零件一樣愛護膝關節,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膝蓋不能承受之重

1

膝蓋是所有關節中“壓力”最大的

膝蓋,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又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承受重量越多,關節軟骨磨損的幾率也越大,肌腱也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早在青少年時期,關節軟骨就開始退化。隨著年齡增長,血液循環及肌肉變弱,關節部位因潤滑液分泌減少而變幹,軟組織的彈性減弱,更易受到拉傷的威脅,同時軟骨變得易剝落;半月板也開始退化並缺乏重建的能力,這個問題因體重增加而惡化。生理構造如曲腿、平足、下墜的腳踝、內八字,這些天生因素加上經常受傷,都會造成膝蓋背離生長軌道。要知道從足到臀的聯動是高度獨立的,如果某一部位偏離“軌道”,整個系統便會失靈。

自然狀況下,膝蓋受年齡、化學物質、肌肉使用影響,需要通過飲食、站姿、適當的活動來保持其活力。

2

青少年:運動之前多熱身

青少年時期的膝關節功能正處於最佳的狀態,也是活動最頻繁的時候,但這不代表年輕的膝蓋就是堅不可摧。

李衛平介紹,在運動中,還是有不少青少年發生膝關節損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瞭運動前的熱身運動。一旦熱身不夠,運動中需要肌肉和韌帶對膝關節進行協同保護時,肌肉的反應就會不到位,不能及時提供保護,關節韌帶(前後交叉韌帶、側副韌帶)、半月板及軟骨等就易造成損傷。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下肢力量不足而進行劇烈運動亦導致膝關節損傷,應量力選擇合適的運動。

3

中年:運動講究循序漸進適可而止

一般來說,中年人的保健意識開始增強。李衛平談到,中年人工作繁忙、壓力大,易出現亞健康狀態而偶然抽空進行體育鍛煉,以保持身體健康,選擇合適自身狀況的運動尤為重要。尤其以車代步、久坐少動的中年人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避免從常年不運動的狀態下突然進入高強度鍛煉,使身體各器官及關節有一個很好的適應過程,達到強身壯體的效果。所以,為瞭保護膝關節,中年人運動要註意從小負荷的運動開始,逐步增加運動量,適可而止。

4

老年:少做關節屈伸負重運動

進入老年,我們都知道要保護膝蓋,但具體怎麼做?李衛平指出,不少老年人覺得運動會加速膝關節老化。其實不然,雖然膝關節會隨著年齡增長產生退變,但適度合理的運動能有效延緩關節退變的速度,並可預防及治療骨質疏松。在運動的選擇上,老年人不宜長時間做膝關節屈伸負重的運動,如爬樓梯、登山、下蹲起立等,而應選擇做一些能增強膝關節功能的運動,比如非負重的關節屈伸、騎自行車、遊泳等。在運動時,可配備合適的護膝,一方面能預防膝蓋因受力不當出現損傷,另一方面還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鏈接

膝關節保養小竅門

要多吃蔬果

關節與身體其他部位一樣,需要足夠的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吃5種蔬菜和水果,這是獲得微量營養素——維生素與礦物質的唯一方法,從其他食物中無法獲得。身體需要鈣、鋅、維生素C來愈合,多種維生素片也許有效,但沒有比新鮮食物更好的來源,建議每周在食譜中加些深海魚、橄欖油、鱷梨及杏仁會有幫助。

重視防寒防濕

由於膝關節是“皮包骨頭”,缺少肌肉及脂肪的保護,得不到充足的熱量供應,因而溫度比身體其他部位低,做好防寒保暖很重要,特別是有慢性滑膜炎的患者。膝關節也怕濕,不要睡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夏天大汗淋漓時不要立即用冷水沖洗膝關節。

控制體重

造成膝蓋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關節長期的磨損、負重和老化,再加上鈣質的流失,很多體型偏胖的中老年女性是膝關節炎的主要受害者。因此控制體重是減輕膝關節負重最直接的方法,對減緩關節老化非常重要。

膝關節不能彎曲怎麼辦啊

膝蓋積水是滑膜炎膝關節滑膜炎在老年人多繼發於膝關節骨關節炎主要是因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繼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和積液等在青壯年人多因急性創傷和慢性損傷所致急性外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膝關節外傷性滑膜炎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建議中醫中藥外敷治療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的活血舒筋膏膏藥治療膏藥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藥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處並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從而增進關節及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保護滑膜改善營養狀態減少炎癥滲出促進關節液吸收以解除關節僵硬、水腫、疼痛癥狀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治愈目地

可以服用一些除濕通絡的中成藥來調理比如尪痹片就應該有比較好的效果同時可以結合自己按摩一些穴位來調理選取犢鼻、陽陵泉、足三裡、梁丘等穴位每天按摩20分鐘以局部酸脹感為度堅持一段時間效果也當顯著具體穴位定位可以網上搜索穴位圖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中醫針灸治療

膝關節的保暖方法

保持日常活動。冬季,人們更願意待在溫暖的室內,外出散步次數明顯減少。不過,韋塞爾曼博士表示,保持日常活動能幫關節保持靈活性、正常發揮功能。冬季室外活動減少,會導致人們活動范圍減小,活動量下降,不利關節健康。而且,活動量減少還會導致體重增加,加大關節壓力。有研究顯示,體重每增加1公斤,走路時膝蓋就需要多承受3公斤的壓力。

註意保暖。關節炎患者冬季更要註意保暖。保持關節部位及鄰近的肌肉和韌帶暖和非常關鍵。建議關節炎患者出門戴手套、圍巾,穿保暖性好的靴子、長褲,適當增加護腿、護腰等保暖“裝備”,以抵禦室外低溫對皮膚和關節的侵襲。

調整鍛煉計劃。冬季戶外天氣寒冷,可選擇在室內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她說:“用跑步機或健身自行車等設備鍛煉是保持體溫、鍛煉關節的一種有效方法。”此外,在恒溫的室內遊泳池遊泳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適度拉伸。隨著年齡增長,關節也會逐漸變得僵硬。適度的拉伸運動能使關節保持靈活,肌肉放松,提升身體的柔韌性,有效減少關節問題。一些室內拉伸運動,如太極、健身操等類似運動是不錯的選擇。此外,也可以做一些難度不大的瑜伽動作。

小心使用非處方止痛藥。一些止痛藥,如泰諾、佈洛芬及萘普生能幫助關節炎患者緩解關節痛,卻是治標不治本。盡管它們是非處方藥,仍應謹慎服用,特別是關節炎患者同時還患有腎病或胃潰瘍,或正在服用處方血液稀釋劑藥物,應尋求醫生意見,謹慎使用止痛藥。

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的診斷

臨床表現

一般都有明顯外傷史。受傷時可聽到有韌帶斷裂的響聲,很快便因劇烈疼痛而不能繼續運動或工作,膝部傷側局部劇痛、腫脹、有時有瘀斑,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韌帶損傷處壓痛明顯,內側副韌帶損傷時,壓痛點常在股骨內上髁或脛骨內髁的下緣處;外側韌帶損傷時,壓痛點在股骨外上髁或腓骨小頭處。

診斷

X線檢查:在局麻下,伸直膝關節,按上述檢查方法,強力使膝內收或外展,拍正位X線片,如側副韌帶完全斷裂,則傷側關節間隙增寬。

磁共振:可清晰顯示出前後交叉韌帶的情況,還可發現意料不到的韌帶結構損傷與隱藏的骨折線。

關節鏡檢查:對診斷交叉韌帶損傷十分重要。

側壓試驗(分離試驗):膝關節伸直,檢查者一手握住傷肢踝部,另一手掌的大魚際頂住膝上部的內側或外側,強力內收或外展小腿,如內側副韌帶部分損傷,外展時因牽扯損傷的韌帶引起疼痛;如完全斷裂,則有異常外展活動度。反之,如外側副韌帶部分損傷,內收時因牽扯損傷的韌帶引起疼痛;如完全斷裂,則有異常的內收活動度。

抽屜試驗:前移增加表示前交叉韌帶斷裂,後移增加表示後交叉韌帶斷裂。應與對側做比較。

軸移試驗:陽性結果表示前交叉韌帶斷裂。

膝關節的護理

膝關節由股、脛、髕、腓骨構成,構造復雜。足球、籃球、短跑以及猛然跳躍都可能會使膝關節受傷,常見的膝關節損傷有四種,第一,前交叉韌帶斷裂:這是最常見的膝部嚴重運動傷害,約半數是打籃球搶球時扭到膝蓋,有時會聽到聲音。這時,膝關節會很快腫起來,膝蓋也無法完全伸直,隻能彎曲在30度左右,更不能踏地走路。第二,內側韌帶損傷:如果受傷時,膝蓋呈外翻姿勢,常會傷到腿部內側韌帶,伴有疼痛、壓痛及淤血現象。第三,半月板破裂:常發生在跳躍落地時,膝蓋稍微偏內或外側著地,疼痛程度較輕,可以走路,關節有時會輕微腫脹,但很快消失。如果破裂碎片較大,碎片會卡在關節中間而致膝蓋不能動彈,將膝蓋稍微扭一下就好瞭。半月板破裂並不太會造成運動障礙,但是跑跳時,會感到關節內側或外側疼痛。第四,關節軟骨破裂:如果膝關節股骨及骨的關節面撞擊太厲害,可能造成軟骨破裂,也會造成關節血腫。

運動時正確的落地姿勢可以預防膝關節損傷,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膝關節彎曲,身體微微向前傾,盡可能避免膝關節側向前後;註意選擇平整、適宜的場地運動,不要在太硬或坑坑窪窪的地方運動;運動前進行10-15分鐘熱身,活動開全身的關節。膝關節受傷後,不要來回屈伸傷處,而應伸直腿,及時冰敷,可以減輕疼痛及腫脹。運動時,最好用膝關節護具。

此外,腿部鍛煉對保護膝關節也很有幫助,直腿抬高就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繃直,與床成45度夾角,讓伸直的腿停留在半空中,再慢慢放下,如此重復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