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不宜吃海鮮?我們都知道海鮮的味道鮮美很多的人喜歡吃,但是並不是等於喜歡吃就可以吃,有很多的人群是不宜吃海鮮的,專傢表示就算是喜歡吃海鮮也不能總是吃,因為會容易食物中毒引起身體不適,那麼什麼樣的人群不宜吃海鮮呢?下面專傢為您解答。

海鮮的藥用價值

海鮮有利於降血脂過多食用有可能使人體膽固醇升高。科學傢發現,愛斯基摩人較少患心血管疾病,這與他們的主要食物來自深海魚類有關。這些魚類含有豐富的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雖然蝦、蟹、沙丁魚和蛤的膽固醇含量多些,不過因為它們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並且,蝦、蟹類海鮮的膽固醇大多集中在頭部和卵黃中,食用時隻要除去這兩部分,就不會攝入過多膽固醇。

海參有壯陽、益氣、通腸潤燥、止血消炎等功效,經常食用,對腎虛引起的遺尿、性功能減退等頗有益處。海參的食療方法有海參粥、海參雞湯等。

鰻魚能補虛壯陽、除風濕、強筋骨、調節血糖。對性功能減退、糖尿病、虛勞陽痿、風濕、筋骨軟等,也都有調治之效。

海蛇能補腎壯陽,治腎虛陽痿,並有祛風通絡、活血養膚之功效。

海藻類食品的含碘量為食品之冠。碘缺乏不僅會造成神經系統、聽覺器官、甲狀腺發育的缺陷或畸形,還可導致性功能衰退、性欲降低。因此,中年人應經常食用一些海藻類食物,如海帶、裙帶菜等。

金槍魚含有大量肌紅蛋白和細胞色素等色素蛋白,其脂肪酸大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壓、膽固醇以及防治心血管病等功能。此外,金槍魚還能補虛壯陽、除風濕、強筋骨、調節血糖等。

蝦有補腎壯陽的功能,尤以淡水活蝦的壯陽益精作用最強。

帶魚有壯陽益精、補益五臟之功效,對氣血不足、食少乏力、皮膚幹燥、陽痿等均有調治作用。

瑤柱(鮮貝)營養成分很高,含蛋白質、磷酸鈣及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等。

海螺和蛤。富含維生素A和鋅。蛋白質含量比羊肉還高。這類海鮮鋅含量較高,也有益皮膚和頭發健康。維生素A有助於改善視力。

體弱者宜常用瑤柱煮粥,很美味。天然味道,不用再加調味品,又富營養,病後精神不振,胃口差者最宜。瑤柱益五臟,而滋腎陰為其所長。腎陰不足此癥,常有頭暈眼花,面頰烘熱,口幹咽燥,耳聾耳鳴,腰腿酸軟,遺精盜汗,心煩,失眠,小便短赤,午後低熱,舌質幹紅或光剝無苔,脈細數。神經衰弱、糖尿病、神經性耳聾及肺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常見腎陰不足。

哪些人群不宜吃海鮮

痛風病人少吃蝦蟹

海鮮是一種高蛋白質也是高嘌呤食物,如果確定患有高尿酸血癥或者通風病史的患者,過量的食用蝦蟹這樣,容易加重或誘發痛風的發生。這類市民往往在病情未發作前,和平常人並無兩樣,但一旦發作起來,嚴重時連基本的行動能力都無法正常進行,需要傢人攙扶方能行動。

過敏體質者、皮膚病患者不宜食用海鮮

吃海鮮、水產易引發的疾病,除瞭痛風外,還易誘發過敏體質的人皮膚過敏。海鮮對於有皮膚病、瘡瘍患者也不宜食用。過敏體質的人食用後,容易出現全身性瘙癢,出現風團樣的疙瘩,然後就是奇癢不已等過敏表現。由於患者在個人體質上往往存在差異,病情也有輕重緩急,一旦出現過敏癥狀後,最好的建議還是前往專科醫院進行治療,不要盲目地自行用藥。

孕婦、哺乳期婦女別吃金槍魚、劍魚

隨著近年來海水污染越來越嚴重,海鮮的含汞量也越來越高,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食用海鮮達每周四次以上(每次100克以上),就會影響胎兒和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因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少吃海鮮,最好不要吃金槍魚、劍魚等汞含量高的海魚。

脾胃不好想多吃海鮮先健脾

專傢表示,入秋後是中醫界定的脾胃疾病高發時節,這和進食海鮮確實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在入秋後,脾胃不好的人要註意健脾。脾胃不好就是消化功能比較差,體質偏虛寒。而海鮮性平,多偏涼,含蛋白質高,如果脾胃不好的人大量吃海鮮就可能消化不好、腹瀉等。如果脾胃不好,又想多吃海鮮怎麼辦?那就需要健脾,“按中醫理論來講,諸如高尿酸血癥、脾胃不適往往屬於濕熱留置體內引發的病變,在飲食保健方面,應該多吃祛濕熱的東西,比如祛濕茶,比如薏米、土茯苓、茯苓、木棉花、茵陳等一類的湯水”。脾胃功能調理好後,消化功能增強,吃海鮮就不用太多顧慮瞭。

腎功能不好的吃海鮮忌過量

專傢認為,腎功能不好的人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因為海鮮不油膩,很容易攝入過量。“比如吃2兩肉與吃2兩蝦的感覺不同,吃蝦很容易一吃就吃很多,導致蛋白質超標,這對腎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很不好。”

吃海鮮時別吃葡萄

菊香蟹肥固然可以讓人大快朵頤,但秋季吃海鮮還是有其一定的禁忌的。比如吃海鮮時不能搭配寒涼食物或高嘌呤食物一起進食。具體來說,如果吃海鮮的時候同時吃柿子或葡萄或石榴或山楂,會降低海鮮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因為這些水果本身就是“寒涼性”食物,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容易致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引起腸胃不適、嘔吐、腹瀉,引發脾胃失調。

吃海鮮時別喝啤酒

廣州人吃海鮮時喜歡喝啤酒的飲食習慣也不健康。海鮮與啤酒同吃,海鮮中的嘌呤、苷酸與啤酒中的一些物質混合後,容易發生化學反應,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以鈉鹽的形式沉淀下來,容易形成結石或引發痛風。

海鮮的選購方法

新海鮮

一、魚、蝦、蟹

1.蟹:挑選活蟹都應該先將其拎起掂一掂,舞爪有力的則好。挑海蟹時,凡殼背呈黑綠色、帶有亮光的蟹,都是肉厚壯實的;殼背呈黃色的蟹,大多較瘦弱。此外,還應該挑選螯夾力大,臍部飽滿,腹部雪白,紋路深而厚實的,如果碰到腹部發黃,紋路淺而薄,重量輕飄的蟹,則代表其不夠結實。質量好的鮮魚:眼睛光亮透明,眼球突起,鰓蓋緊閉,鰓片呈粉紅色或紅色,無黏液和污物,無異味,魚鱗光亮、整潔,魚體挺而直,魚肚充實、不膨脹,肉質堅實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恢復;肛門凹陷。

不新鮮的魚:魚眼混濁,眼球下陷,掉鱗,鰓色灰暗污穢,魚體松軟,肉骨分離,魚刺外露,有異味,肌肉松軟,彈性差或沒有彈性;腹部膨脹,肛門突出等。

蝦類

質量好的對蝦:頭、體緊密相連,外殼與蝦肉緊貼成一體,用手按蝦體時感到硬而有彈性,蝦體兩側和腹面為白色,背面為青色(雄蝦全身淡黃色),有光澤。

次品蝦:頭、體連接松懈,殼、肉分離,蝦體軟而失去彈性,體色變黃(雄蝦變深黃色)並失去光澤,蝦身節間出現黑箍,但仍可以食用。

質量嚴重不佳的蝦:掉頭,體軟如泥,外殼脫落,體色黑紫,這類蝦的營養價值下降較多,如果是在不潔環境下長時間存放的,有可能感染致病菌等微生物,不宜再食用。

蟹類

在選購蟹類產品時,首先以活蟹為佳,在受到季節等影響沒有活蟹供選時,以下面的標準來辨別。

質量好的海蟹:背面為青色,腹面為白色並有光澤;蟹腿、螯均挺而硬並與身體連接牢固,提起有重實感。

次品海蟹:背面呈青灰色,腹面為灰色;用手拿時感到輕飄,胸甲兩側感到殼內不實;蟹腿、螯均松且一碰即掉。

質量嚴重不佳的海蟹:背面發白或微黃,腹面變黑;頭胸甲兩側空而無物:蟹腿、螯均易自行脫落。

2.魷魚:體形完整堅實,呈粉紅色為佳。

3.鮮魚:眼球飽滿、肉質堅實有彈性、鰓色鮮紅、鱗片完整為新鮮。

4.海蜇皮:完整無破洞,表面濕潤有光澤,咬起來有響聲為好。

5.蝦:新鮮的蝦,它的殼應該是青灰色的,透明有光澤,頭身緊密相連。如果蝦殼已經變成紅色,頭身破碎,最好不要購買。此外,買蝦時,還應該用手輕輕捏一捏,通過蝦肉的手感和彈性來判斷蝦的新鮮度。新鮮的蝦肉有彈性,不新鮮的則往往發幹、發軟。如果遇上體軟如泥、體色黑紫的蝦,則千萬不能購買,這類蝦的營養價值較低。

二、貝類

為瞭叫少吃貝類海鮮引發的事物中毒,最好的購買新鮮的貝類海鮮,選購的時候首先要看,新鮮的貝類海鮮外殼色彩應富有光澤,肢體硬實有彈性,此外還要看清存放貝類的水質是否清澄,是否有排泄物。其次可用手碰碰它,會收縮一下就可以選出活的,會動的新鮮的海鮮。最後,還要用鼻子聞,如果是一般海鮮特有的鮮味,表示新鮮,反之,若有腥臭與腐敗之味則應避免購買。

冷凍海鮮

一、海鮮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為人們所喜愛。但在選購海鮮時,就必須“一看、二動、三聞”啦。

一看:看魚眼,眼睛呈透明無混濁狀態,表示新鮮度高。再看魚鰓是否緊貼,魚表面否有光澤。蝦殼應與蝦肉緊貼,蝦身應完整、有彈力富光澤,殼色光亮。螃蟹及貝類海鮮外殼色彩應富光澤,肢體硬實有彈性。魷魚、章魚等則應皮膚光滑、爪彎曲,斑紋清晰。

二動:用手按海鮮肉質,若肉質堅實有彈性,按之不會深陷,即表示新鮮。再摸摸看肉表面有無粘液,無粘液表示新鮮度高。

海鮮不能與什麼東西一起吃

海鮮與水果:

柿子、葡萄、石榴、山楂與海鮮同吃,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二者都屬於"寒涼性" 食物,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容易致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不易消化的物質,引起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等癥狀。

海鮮與啤酒

海鮮與啤酒同吃,容易產生過多尿酸,從而引發痛風,海鮮中的嘌呤、苷酸與啤酒中的維生素B1混合在一起,容易發生化學反應,使血液中的尿酸增加,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以鈉鹽的形式沉淀下來,容易形成結石或引發痛風。

海鮮與維C

盡管一起食用海鮮和維生素C等於服用砒霜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觀點,但是需要註意的是,海鮮也盡量不可與維生素C同吃。營養專傢介紹,如果沒有經過醫生的允許,大傢不要擅自吃大劑量的維生素C片,假如有服用每天超過五片以上的話要忌食海鮮。

專傢提醒:吃海鮮時大傢要瞭解它不能與什麼東西一起吃,好吃的海鮮總是讓人吃起來停不瞭口,而在吃海鮮的時候其實也是有一些禁忌的,希望大傢對此能夠有所重視。

吃海鮮喝什麼酒

一、吃海鮮適合喝白酒或是喝葡萄酒,因為海鮮中的螃蟹,蝦等都屬於性寒的食物,而且一些海鮮由於沒有煮熟煮透,因此存在有病菌,而喝點白酒或是葡萄酒,具有殺菌和去腥的作用。

在葡萄酒領域,海鮮的絕配常常是白葡萄酒,因為白葡萄酒比紅葡萄酒有更強大的殺菌作用。西方人很早就發現,如果吃海鮮時喝白葡萄酒,便不易發生食物中毒,久而久之形成瞭吃海鮮配白葡萄酒的習慣。這個道理用在大閘蟹身上自然也行得通。白葡萄酒清爽的口味,也比較適合以鮮味為主的大閘蟹.

二、不宜與啤酒搭配。海鮮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啤酒則含有維生素B1,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謝的催化劑。嘌呤、苷酸與維生素B1混合在一起,會發生化學作用,導致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破壞原來的平衡;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就以鈉鹽的形式沉淀下來,形成結石或痛風。

因此,專傢建議吃海鮮時不要同時飲用啤酒,可以先將海鮮水煮一下,去掉嘌呤和苷酸;大量飲用開水,及時將尿酸排出體外。吃海鮮的同時,吃些富含維生素A、C、E的蔬菜、水果,減輕尿酸鹽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