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季涼爽的天氣裡,很多人都在進行秋季進補,那秋季進補怎麼補才能達到健康效果呢?中醫告你,秋季進補4種人該怎麼補!

秋季進補因人而異

秋季進補不要過多地食用溫熱食物或者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但陽虛體質者如果一味清熱,反而會適得其反。而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秋季進補要因人而異。對於一般身體狀況的人,建議有選擇地進補——

1、有虛勞咳嗽、痰中帶血、婦女白帶過多、老人身體虛弱、消瘦、食欲不好等身體狀況的人,建議常吃銀耳。因其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肝糖,具有補胃、潤肺生津、提神、養胃、益氣、健腦等功效,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補品。

2、有肺陰虛所致的潮熱、盜汗、幹咳少痰、咳血等癥狀者,建議吃點燕窩,可養陰潤燥,益氣補中。

3、陰液不足所致的腸燥便秘,皮膚幹燥及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頭發早白、腰膝酸軟者,建議多吃芝麻。

4、虛勞、消渴、五心煩熱、潮熱盜汗、消瘦、咽幹顴赤、咳嗽不止以及婦科諸癥者,可多食烏雞進補。

5、津液不足諸癥,脾胃陰虧或氣虛所致的胃脘疼痛者,應多食蜂蜜。

6、日常蔬菜,以蓮藕和菠菜為最。附:桂花糯米藕:選肥大蓮藕,孔道裡填塞糯米,煮熟切開成片,撒上一層白糖和桂花即可。

糖醋藕片:嫩藕去節,削皮洗凈切成片,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瀝盡水後加入白糖、精鹽、食醋、辣椒油、香油拌勻,其口味:咸壓酸,酸壓甜,非常開胃。

7、日常水果,以梨子最佳。可生食或加工後再食。附:糖水煮梨:梨子去皮後與大棗、蘿卜、綠豆等一起熬湯,加上白糖,又吃又喝,治病養生的效果最好。

梨子蜂蜜盅:將梨把兒周圍削下來作為蓋,掏出梨核兒後,灌上蜂蜜,再把蓋蓋上,放盤裡上鍋蒸熟,早晚各吃一個,治氣管炎有一定療效。

中醫告訴你秋季如何進補方法

男人吃喝口味別太重

秋天,紅燜羊肉、羊蠍子、肥牛火鍋都是男士們的最愛。盡管男士貧血的比較少,但對於應酬比較多的中年男士來說,控制體重依然很重要,而且首先要控制胃口。飯店的許多青菜都是過油的,比如南瓜做成瞭油炸的南瓜餅,不僅含油比較高,還含有許多糖,所以男士最好盡可能地在傢裡吃飯,而且多吃一些素菜,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虛火上升。

女人吃牛羊肉補點鐵

女性習慣夏天減肥,整個夏天吃素食多,很少吃豬牛羊肉等動物類食物,極易造成缺鐵性貧血。入秋以後,這些脾胃虛寒的陽虛體質女性,“貼秋膘”的重點就在於要適當吃一些溫性的牛羊瘦肉,借此提升陽氣,溫胃散寒,且有助於補鐵。

在飲食中,還要遵循“以色補血”的原則,適當多吃紅色食物,如紅棗、枸杞、胡蘿卜等。秋天水果大量上市,想吃補血的水果,最好選擇溫性的,如葡萄、蘋果等;甜瓜、哈密瓜等瓜類要少吃。

老人喝茶換點普洱

有的老人特愛喝濃茶提神。需要提醒的是,這些茶在瀉火的同時,也容易傷胃。所以,老人最好在秋天換茶,改喝普洱茶。因為普洱茶屬於發酵茶,口感較平和,屬性也較溫和,有養胃的功效,還有一定的降血脂功效。

另外,老人一般在秋天活動量有所增加,如果吃不好,不但容易秋乏,還會經常生病。建議老人自己做點八寶粥,在粥裡放些大棗、小米、紅豆、綠豆、蕓豆、花生、桂圓等,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小孩少吃快餐多吃魚

傢長給孩子“貼秋膘”,早餐盡量不要選擇漢堡等高熱量食物,這對孩子的胃腸不好。傢長可以給孩子做一些蔬菜沙拉或豆制品,以保證早餐營養豐富,避免孩子低血糖,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還可以常給孩子做點海魚吃。海魚能增加血液中的優質膽固醇,有益孩子長身體。海魚最好清蒸,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其營養不被破壞。

秋季進補註意五忌三宜

進補要五忌

1.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過量服用魚肝油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以及血中膽固醇增多,誘發心血管疾病。同時,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2.虛實不分。中醫認為,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陽、氣、血之分,對癥服用才能有所補益,否則,適得其反,有害身體。

3.進補必肉。動物性食物無疑是滋補佳品,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食品不易消化吸收,若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人常常是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又往往是導致心腦血管病及癌癥等常見病、多發病的因素。

另外,不少人日日有葷腥,餐餐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因此,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大便的通暢。

4.恒“補”不變。有些人喜歡按個人口味,專好某一種補品,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品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人,不但各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也有不同的需求。

5.越貴越補。凡進補均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癥,應根據需要來確定藥膳,“缺什麼,補什麼”,不要憑補品價格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廉為滋補原則。要防止以藥代食。重藥輕食不科學。

秋季長達3個月,每個時段的天氣、環境與人體生理都不一樣,進補的方式與內容也應隨機作些微調。故而進補有三宜。

初秋調理脾胃

調理脾胃功能,力爭將炎夏留下的倦怠乏力、胃口不佳等癥狀盡快消除,為進補打好基礎,謂之“底補”。現代醫學認為,在秋季的調整適應階段,應防止驟用補品導致難以消化吸收,從而引發腹瀉等疾病。遵循的法則一是益氣養陰、氣陰雙補,二是防止燥邪入侵。食補應以潤肺生津、易消化的食品為主,如奶制品、魚、瘦肉、禽蛋、豆類、新鮮蔬菜、蓮藕,輔以蘿卜、番茄、銀耳、梨、柿子等。其中,蓮藕為上品。蓮藕含大量淀粉、蛋白質、維生素B、C和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礦物質,肉質肥嫩,白凈渾圓,口感甜脆。生食能涼血散淤,熟食能補心益腎,男女老幼皆宜。食法很多,簡單的有炒藕絲、炸藕夾等。

中秋滋陰潤肺

隨著秋意的加深空氣日漸幹燥,對肺的侵害也漸趨嚴重。故進入仲秋後,應當滋陰潤肺。食物有芝麻、百合、梨、木耳、蜂蜜、蘿卜、甘蔗、蓮藕、菱角及大部分蔬菜。涼爽的氣候使人胃口大開,鴨肉、海參、雞肉便成為餐中佳肴,牛肉、鴿肉等平和之品也可適當開禁。不過,對於羊肉、狗肉等溫熱食物,除非陽虛體質者,還是要盡量少吃。菱角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具有健脾養胃、補腎養血之功。菱角中的碳水化合物高達34.6%,而脂肪僅占0.2% ,並含有豐富的鈣、鐵、磷和維生素,不易使人發胖。將菱角和瘦肉或牛肉共煮,味道既鮮美,又能緩解神經痛、頭痛、關節痛和腰腿痛等癥。也可用菱角200 克,紅棗10克,花生30克,加入紅糖適量,做成“大補湯”,適宜體虛老人、脾胃虛寒的產婦、貧血以及氣管炎患者。

晚秋墊底冬補

晚秋進補有兩大意義:一是深化秋補,二是為冬補打基礎。此時,人體精氣開始收藏,進食補養之品易吸收儲存,有助於增強體質。除上述素食外,可適度增加葷食量,如雞肉、牛肉、豬肝和魚肉等。素食中菊花值得推薦。簡單的用法有菊花茶、菊花酒(幹菊適量泡於低度白酒中,24小時後飲用)、菊花粥(粳米 100克,加水煮粥,將熟時,加入菊花煮開);稍復雜一點的有菊花肉絲、雞絲、豬肝湯等。從為冬補墊底的角度看,中藥芡實為最佳選擇。芡實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鈣、磷、鐵、核黃素和維生素C,具有滋養強壯、補中益氣、開胃止渴、固腎養精等多種功能。做法也可不拘一格,如將之與瘦肉或牛肉共煮,或芡實60克,紅棗10克,花生30克,加紅糖適量燉湯。

不上火不發胖!5大食材助你秋季“輕進補”

輕進補5大優選食材

1、綠葉菜和橙黃色果蔬

夏天我們吃到的蔬菜和水果以瓜果為主,比如絲瓜、冬瓜、黃瓜、西瓜和桃等,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B族的含量較低,這自然會減少體內維生素A的儲備,秋冬季節經常出現的眼睛幹涉、皮膚幹燥、呼吸道感染等問題,都與此有關。

尤其是現在的OL一族,手機、電腦、iPad時刻不離身,更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A。此外,維生素A與皮膚正常角化關系密切。缺乏時則皮膚幹燥、角層增厚、毛孔為小角栓堵塞,嚴重時影響皮脂分泌,導致皮膚幹燥、粗糙、無光澤、脫屑、有小角栓。這個時候你的身體急需補充的是菠菜、芥藍、茼蒿、油菜等綠葉菜和胡蘿卜、南瓜、玉米、橙子等橙黃色果蔬。

2、用薯類代替部分主食

比如山藥、土豆、紅薯和芋頭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薯類食物淀粉含量較高,能提供很強的飽腹感,但不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而且它們富含膳食纖維、纖維素B族和鉀、鎂等礦物質,能促進胃腸的蠕動,幫助身體排出各種毒素和新陳代謝廢物。建議用薯類代替部分主食,就不會影響營養的攝入,還有非常好的瘦身功效。

3、發酵食物

炎熱的夏季,免不瞭和各種冷飲“親密接觸”,滿足瞭口腹之欲,但可憐瞭消化系統。當天氣轉涼,脆弱的腸胃就開始“抗議”瞭,腹瀉、胃脹都有可能發生,這時你最需要的是發酵食物,比如發酵面包、納豆、酸奶等,不僅能好好地捍衛和調整你“受傷”的腸胃,還能提高身體免疫力,防止病毒入侵。

4、富含優質蛋白的魚蝦和豆類

提高身體的禦寒能力,充足的蛋白質是必不可少的,但對於脂肪“庫存量”原本就超標的都市人來說,秋冬進補一定要少吃那些高脂肪的肉類,富含優質蛋白的魚、蝦、禽肉和雞蛋是首選。另外富含植物蛋白的豆類食物,比如豆漿、豆腐也是不錯的選擇。

5、堅果

每天一小把堅果,能提供給皮膚最愛的維生素E和多種微量元素。堅果雖然富含油脂,但是以不飽和脂肪酸這類的“好脂肪”為主,完全不用擔心吃進去過多的熱量。

雖說秋季進補很重要,但秋季進補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切忌盲目進補。

●進補遵循5大原則

1、先調理脾胃再進補

脾胃不好,即便是吃得有營養,也很難被身體吸收和利用,在天氣轉涼進補之前,先註意補充一些健脾養胃的食物,比如栗子、山藥、紅棗、蓮藕等,讓身體得以調整和緩沖。

2、藥補不如食補

很多人習慣到瞭秋冬季節吃一些滋補的藥材,比如人參、黃芪、阿膠等,這樣很容易補過瞭頭,反而引起便秘、口幹、舌燥等上火癥狀。如果要補,一定要經過專業醫師的指導。

3、吃有溫度的食物

比如喝溫水、熱湯和熱粥,能減少身體熱量的損耗,提高禦寒能力。

4、少吃咸

高鹽飲食會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容易使各種病菌乘虛而入,誘發咽炎、鼻炎等。

5、滋潤防燥很重要

除瞭喝足夠的水,要多吃清潤甘酸的水果,比如梨、柚子、石榴、荸薺等。

秋季進補 藥膳不是人人都適合

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中醫歷來講究“藥食同源”。一直以來,藥膳因其具備“寓醫於食”之功能而廣被推崇,幾乎每戶人傢都儲備幾味藥材,用於煲湯煲粥。

中醫專傢指出,不少老廣鐘愛藥膳,卻忽視瞭藥膳食療的禁忌。有些人隻瞭解藥膳食療對人體健康的有益方面,不註意藥膳食療的禁忌,容易釀成不良後果。專傢提醒,每味中藥的性味、歸經、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點,中醫藥膳的最基本原則是辨證,哪怕是平和的補藥,如不對癥或不適合體質,不但無效,反而會危害健康。

藥膳並非人人適合

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當可以達到調理、保健、養生的效果。隨著秋季進補時節來臨,不少餐館紛紛打出藥膳的招牌,宣稱藥膳中的中藥能輔助治療某些疾病,食用藥膳“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吸引瞭不少顧客。

“藥膳雖然有一定的滋補作用,但並非人人適宜,不要憑個人喜好隨意食用,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食用。”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郭麗娜提醒,食用不當不僅起不到滋補健身作用,還可能損害身體健康。青少年盡量不要食用藥膳,尤其是未成年兒童不宜服用藥膳,因為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根本不需要滋補。

郭麗娜表示,藥膳要達到其功效有兩個前提,首先是對癥下藥,其次像甘草、蓮子、枸杞等藥性平緩,需要堅持食用才有效果。有些人認為藥膳上寫瞭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有效果,就認為隻要吃藥膳便可以瞭,不再服藥,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絕對不應該停藥。藥膳雖有不少好處,但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上,其針對性和治療效果遠不及藥物,隻有兩者配合應用,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藥講究個性化,沒有一種中藥能治好所有人。一個人適用的中藥,並不代表另一個人也適用。”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王昌俊表示,任何藥膳、草藥都不能替代正規的治療,拿高血壓來說,高血壓患者有不同的體質,有些人為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癥候,這時可用夏枯草、決明子、菊花等清肝降火作用的藥材輔助治療。可有些高血壓患者的體質為腎虛或脾虛,吃這些中藥則適得其反。應該由中醫師辨明體質,對癥下藥。中藥若不對癥別說耽誤治療,還會傷身。是藥三分毒,中藥同樣如此。

王昌俊認為,藥膳的著重點應該在“膳”,其次才是“藥”,它的主要作用不在於治病。所以藥膳首先得滿足美味可口、吃得舒服的要求,別舍本逐末。他提醒,每味中藥的性味、歸經、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點,中醫藥膳的最基本原則是辨證,哪怕是平和的補藥,如不對癥或不適合體質,不但無效,反而會危害健康。

“有些市民自己動手做藥膳,最好選曾經吃過的、熟悉的材料入膳食,別盲目使用一些偏方,否則會有風險。”郭麗娜建議,別選太復雜的方子,盡量選擇性質平和的中藥,別選特別寒涼、特別辛熱的藥材。

藥膳進補要“三註意”

中醫專傢指出,市民在食用藥膳進補時要註意三個方面,分別是因人而異、掌握劑量以及合理配伍。

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藥膳應因人而異。一般而言,溫補藥膳適合於陽虛體質;清補藥膳適用於體型較胖、陰虛陽亢、肝氣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者;平補藥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對體質較差、陰陽兩虛、氣血兩虧者也較適用。老年人氣血衰少,生機減退,適於補益肝腎為主。

此外,處於不同地理環境的人由於氣候不同、生活習俗不同等因素,在體質、品格、易患疾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選擇藥膳應隨地域而註意輕重厚薄,及南甘、北咸、東辛、西酸的性味偏俗。

西藥有嚴格的用藥劑量,中藥也很講究用量,量大量小直接關系著藥效。而對藥膳組方中有過極之偏或含有毒成分或難以入膳之味的藥物,要適當加工,以達到潔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以及矯正不可入膳之味。如果不分劑量及毒性大小,盲目使用,也是很危險的,有時會引起嚴重後果。據介紹,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參煨湯,服用後導致鼻出血,專傢提醒市民應引以為戒。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中藥師丘振文表示,藥膳是調理性飲食行為,是介於“藥”與“食”之間的特殊膳食,需要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因人而異,因人施膳,而不是“一鍋煮”。而藥膳烹調師既要掌握基本的烹調技術,還要熟悉中草藥規范的使用原則,否則將減弱藥效。

藥膳還講求配伍,中醫在用藥過程中有“七情合和”之說。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配制藥膳必須根據藥物的性味來定,不可隨意“拉郎配”,否則會降低藥效或適得其反。做藥膳用藥如同中藥的煎法,按照規定哪種先煎,哪種後煎,如薄荷辛溫芳香,若燉煮時間一長芳香氣味易散發,就會降低藥效。

■貼士

升陽氣數黃芪,要補腦吃桂圓

坐久瞭,站起來就會頭暈眼花,這種低血壓狀況多見於身體虛弱的人,中醫認為,這屬於“清陽不升”,最好的調理藥物就是黃芪。由於黃芪性升,那些面紅耳赤、肝火旺的人就不要再碰瞭。

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消化科主任陳延表示,黃芪和黨參相似,都是補肺脾的藥物。與黨參不同的是,黃芪補中有升,能治療一切中氣下陷引起的問題。所謂中氣下陷,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臟器往下掉(比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中氣下陷時,還可能表現為慢性腹瀉;女性中氣下陷時,還會表現為月經不止等崩漏的情況。

當然,黃芪這種“升”的作用不僅對臟器有效,它對整個人體的生理活動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體位性低血壓,其根本就是血壓“不升”,用黃芪的目的就是要把血壓“升”上去。陳延建議,在平時的食療調補中,可以把黃芪配合其他藥材一起用,比如黃芪配當歸就有很好的生血補血作用,特別適用於那些氣血虧虛的人(月經過多、面色偏白或經常頭暈眼花的女性)。如果有低血壓或臟器下垂,黃芪和黨參合用則更適宜(10-20克)。

用腦過度會讓人感覺特別累,此時可用桂圓(龍眼幹)調理。中醫認為,思慮過度會勞傷心脾。所以,桂圓對腦力勞動者、經常加班熬夜,或者思慮較多、心情不暢的人有調理作用。

陳延表示,大多數補血藥都是通過走肝和腎這兩條途徑起作用的,因為肝主藏血。桂圓則“另辟新徑”,它走的是心、脾、胃這三條經絡。因此,同屬補血之物,桂圓在補血之餘,特別擅長調理心、脾受損造成的疾病。

出現失眠、健忘、頭暈、心慌等情況時,桂圓就能在補充氣血的同時,起到安神解憂的作用。正處於更年期的女性,也可以經常吃幾粒桂圓來調理身體(6-9克)。

除此之外,常吃桂圓,皮膚會變得更有光澤和更紅潤。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如果平素的體質就是陰虛火旺的,或者是體質較好(中氣十足、身體壯實)的人,不適合經常服食桂圓,否則,易引起“火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