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保健養生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您別小瞧這拔罐的學問,可是有很多需要註意的事項呢,稍不註意,可能使拔罐的效果大打折購。那麼我們平時在拔罐的過程中需要註意哪些事項呢?

拔罐的註意事項有哪些

1.選擇體位

拔罐體位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體位有如下幾種。

(1)仰臥位 適用於頭面、前額、胸腹、上下肢前側及手足部的穴位。

(2)俯臥位 適用於頭頸、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後側的穴位。

(3)側臥位 適用於頭側、面側、肩側、胸側、下肢外側等,除與床接觸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

(4)俯伏坐位適用於頭後部、頸項、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

(5)仰靠坐位 適用於頭前部、面顏、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

2.罐具選擇

根據病人的體質、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積、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確選擇罐具和罐型。

3.消毒

確定治療部位以後,用熱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紗佈擦幹後拔罐;如果施行針刺或刺絡拔罐時,則必須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膚幹燥後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發,則必須剃光毛發,洗凈擦幹後再拔罐。

上述就是拔罐中要註意的事項瞭,為瞭使拔罐達到最佳的效果,您可得謹記這些註意事項哦。

常見的拔罐方法有幾種

常見的拔罐方法主要分為投火法、閃火法、滴酒法、貼棉法、瓶蓋法以及刺血拔罐法這六種,不同的方法,其操作方式以及功效也是不同的,具體情況來看下文下文介紹吧。

"(1)投火法:將薄紙卷成紙卷,或裁成薄紙條,燃著到1/3時,投入罐裡,將火罐迅速叩在選定的部位上。投火時,不論使用紙卷和紙條,都必須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燒一寸左右後,紙卷和紙條,都能斜立罐裡一邊,火焰不會燒著皮膚。初學投火法,還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層濕紙,或塗點水,讓其吸收熱力,可以保護皮膚。

(2)閃火法:用7~8號粗鐵絲,一頭纏繞石棉繩或線帶,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將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燈或蠟燭燃著,將帶有火焰的酒精棒一頭,往罐底一閃,迅速撤出,馬上將火罐扣在應拔的部位上,此時罐內已成負壓即可吸住。

閃火法的優點是:當閃動酒精棒時火焰已離開火罐,罐內無火,可避免燙傷,優於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內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將罐子轉動一周,使酒精均勻地附著於罐子的內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後用火柴將酒精燃著,將罐口朝下,迅速將罐子叩在選定的部位上。

(4)貼棉法:扯取大約0.5公分見方的脫脂棉一小塊,薄蘸酒精,緊貼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著,馬上將罐子扣在選定的部位上。

(5)瓶蓋法:準備啤酒瓶蓋一個,中放酒精棉球,將棉球燃著,馬上將罐子扣上,立刻吸住。此法適用於俯臥、仰臣大面積的部位上。如果四肢放平,在肌肉豐厚部位放穩瓶蓋,亦可使用。

(6)刺血拔罐法:適應於癤腫瘡癰。方法是:先在局部用碘酒或酒精消毒,然後用已消毒的細三棱針在患部淺刺兩下放出膿血,馬上用門火法將玻璃火罐拔上。如膿血滲出不多,再拔一、二次。刺時要躲開大血管。本法優點,排除膿血及炎性滲出物,消腫止痛,防止擴散。"

溫馨提示:拔罐一定要對癥下藥,有些人適合有些人不合適,一定要註意拔罐中的一些細節的知識,這樣有主意拔罐順利的進行,可能在這期間有很多意外的情況發生,大傢不要著急,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平時多瞭解一些相關的知識。

這些部位不能進行拔罐

拔罐已經成為現代人保健養生的常見選擇,拔罐的確可以調養身體,但是我們也要註意拔罐的註意事項,有些部位不適宜拔罐。

哪些部位不能拔罐

有些部位不宜拔罐。例如,皮膚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時,火罐易脫落,起不到拔罐效果。因此,在皺紋處、皮膚松弛等部位不宜拔罐。

中醫專傢指出,除瞭在皺紋等身體部位不宜拔罐外,還需註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1、在應用走罐時,不宜在骨突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2、在使用多罐時,排列一般不宜太近,否則易因牽拉產生疼痛,同時罐子互相排擠,也不易拔牢。

3、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入,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4、拔罐後如有出血,可用幹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瘀血),為正常現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

5、拔罐後,留置一定的時間,一般留置5-15分鐘。

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塗以氧化鋅油或萬花油,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罐大吸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拔罐註意事項

1、拔火罐之前一定要用酒精對罐體進行消毒,消毒之後可以放在那裡自然風幹;

2、拔罐的時候,最好是選擇身體比較豐滿而且有彈性的地方,而對於一些有破損、毛發太多的地方一定要盡可能的避免,而且孕婦的話也最好是不要拔火罐。

3、拔罐之前就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舒服的體位,通常都是采用的睡臥的zs,一旦開始拔罐,那麼就不能移動自己的身體,以免火罐掉落。

4、拔罐後不要馬上洗澡

很多人喜歡在拔完火罐後就洗個澡,認為這樣很舒服,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這時候的皮膚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裂、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於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所以很容易著涼。(註意: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先洗個澡,把身體擦幹,以免影響火罐吸附。)

建議: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後的1~2小時。拔罐後註意保暖,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上面為大傢介紹瞭不適宜拔罐的部位及拔罐的註意事項,不適宜拔罐的部位火罐容易脫落,留罐的時間也不宜太長,拔罐後一定要過1個小時再洗澡。

拔罐常用到的9個穴位及作用

中醫拔罐可以通徑活絡、祛寒活血,現代人也很喜歡利用拔罐來養生,而拔罐時需要找準穴位再拔,有一些穴位會經常用到,比如三陰交、足三裡、湧泉穴等等,下面我們就為大傢介紹下拔罐經常用到的9個穴位及穴位位置。

1、三陰交

三陰交為肝、腎、脾三條陰經交會之穴。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賴於後天的滋養,後天之精有賴於先天的促動。經常進行三陰交拔罐可調理肝、脾、腎三陰經之穴氣,使先天之精旺盛,後天之精充足,從而達到健康長壽。

2、足三裡

足三裡是人體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稱之為 “長壽穴”。有關足三裡的經絡理論已被大量現代研究所證實,足三裡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作用,對心血管功能、胃腸蠕動功能和內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統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中醫經絡學認為,足三裡所在的足陽明胃經是多氣多血之脈,循行從頭到足,縱貫全身,主要分佈於頭面、胸腹及下肢外側的前緣。所以足三裡不僅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還可以治療胃經循行所經過部位的病變,以及多種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胃腸病、糖尿病等。經常在足三裡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3、湧泉

湧泉穴是足少陰經第一個穴位,位於人體最下部足掌心處,體內濕毒之邪容易蘊集於此,不易排出,日積月累,阻塞經氣,或隨經氣傳至體內其它部位,造成許多疾病。湧泉穴拔罐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毒濁氣,疏通足少陰腎經之經氣。腎氣旺盛,人體精力充沛,則齒固發黑,耳聰目明,延緩衰老。

4、內關

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掌側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和胃,疏經活絡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經氣血暢通,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陰心包經歷經上、中、下三焦,對肺臟、胃腸道疾病也有很好療效。

5、合谷

合谷就是俗稱“虎口”的部位。屬手陽明大腸經,手陽明大腸經經從手出發,沿手臂外側,一直到頭面部。合谷有清泄陽明,祛風解毒,疏經通絡,鎮痛開竅之功用。經常拔罐可使牙齒健康,也可以治療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暢通,有利於排出毒物、廢物,起到養顏、抗衰老的作用。

6、神闕

神闕即是人體肚臍,它是人體保健及治療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兒通過臍帶從母體中獲取營養,所以被稱之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體神氣出入之門戶,歸屬於任脈,為經氣之海,五臟六腑之本。經常在神闕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強腎,和胃理氣,行氣利水,散結通滯,活血調經的作用。

7、背俞穴

人體五臟六腑之背俞穴均分佈在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在此條線上拔罐,可暢通五臟六腑之經氣,調理五臟六腑生理功能,促進全身氣血運行,是保健拔罐療法的常用穴位。醫學發現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過對脊神經根的治療,反射性地刺激中樞神經,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8、大椎

大椎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正中處,低頭時明顯,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處。大椎位於人體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陽氣,聯絡一身陰氣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9、百會

百會別名三陽五會,頭為諸陽之會,拔此穴或常按摩對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有明顯功效。其提升作用顯著,對臟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時常需要理發,否則密封效果不好,影響療效。

百會穴位於頭部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點。其作用是平肝熄風,清熱開竅;升陽益氣,醒腦寧神。

上面就為大傢介紹拔罐經常用到的9個穴位及穴位位置、功效,如果有時間,大傢也可以自己學學這學這些穴位知識。

什麼情況下拔火罐最好

分清病因

使用火罐首先要弄清楚疼痛的病因。兵團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艷梅醫生說:“造成疼痛的原因很復雜,有一些疼痛是由於慢性病或疲勞、緊張引起的,如腰肌勞損引起的,如果遇到胸口、腹部疼痛就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

弄清楚病因後,在醫生的指導下,很容易掌握操作方法,自己在傢就能拔火罐治療。但有些疼痛,在穴位的選擇、操作手法和時間上還是有相對嚴格的要求,一般不好把握,這時最好找專業醫生,以免起不到治療效果。記者在兵團醫院中醫科看到,有些病人身上有好幾處印記,重復的部位很少,張醫生說,這樣做的目的在於避免多次在同一個部位使用火罐造成傷害。

選對部位

使用火罐的時候部位要適當,局部皮肉豐厚。對於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的部位,火罐易脫落。拔火罐時還要避開胸部。在如對待頸椎病這類骨病,首先要分清楚頸椎病的類型,以免由於使用火罐,使得頸椎處有更多的液體滲出,加重病情。

其次,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一般來說,對於肌肉豐厚的背部,可以使用口徑大的火罐。對於肘關節部位可以選擇小口徑火罐。拔火罐時,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

控制時間

自治區中醫醫院針灸科的醫務人員說,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塗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一般情況下,臨床上需要病人皮膚局部起泡時,一般會留20~30分鐘,但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以10分鐘左右合適。

拔火罐並非人人適宜,體質特別虛弱,皮膚有斑疤、炎癥、潰瘍或者破損,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等)的人不適合使用拔罐療法。而心臟部位、毛發部位、患有皮膚病的地方一般不適合使用火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