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血癥是在生活中最常見到的疾病瞭,它隨時都會給我們帶來生命的危險,出現瞭低鉀血癥的時候,我們要馬上到醫院采取治療,很多的人不知道低鉀血癥的原因有哪些,在生活中我們要對這種疾病引起重視才可以。那麼,到底什麼是低鉀血癥呢?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什麼是低鉀血癥呢

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3.5mEq/L,正常人血清鉀濃度的范圍為3.5~5.5mmol/L)稱為低鉀血癥。低鉀血癥時,機體的含鉀總量不一定減少,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時,情況就是如此。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低鉀血癥的患者也伴有體鉀總量的減少——缺鉀(potassium deficit)。

1.鉀攝入減少

一般飲食含鉀都比較豐富。故隻要能正常進食,機體就不致缺鉀。消化道梗阻、昏迷、手術後較長時間禁食的患者,如果給這些患者靜脈內輸入營養時沒有同時補鉀或補鉀不夠,就可導致缺鉀和低鉀血癥。然而,如果攝入不足是惟一原因,則在一定時間內缺鉀程度可以因為腎的保鉀功能而不十分嚴重。

2.鉀排出過多

(1)經胃腸道失鉀這是小兒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常見於嚴重腹瀉、嘔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喪失的患者。劇烈嘔吐時,胃液的喪失並非失鉀的主要原因,大量的鉀是經腎隨尿喪失的,因為嘔吐所引起的代謝性堿中毒可使腎排鉀增多,嘔吐引起的血容量減少也可通過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而促進腎排鉀。

(2)經腎失鉀這是成人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常見因素有:①利尿藥的長期連續使用或用量過多;②某些腎臟疾病;③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④遠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⑤鎂缺失;⑥堿中毒。

(3)經皮膚失鉀汗液含鉀隻有9mmol/L。在一般情況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鉀血癥。但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亦可導致鉀的喪失。

3.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

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時,可發生低鉀血癥,但機體的含鉀總量並不因此減少。

(1)低鉀性周期性麻痹發作時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是一種傢族性疾病。

(2)堿中毒細胞內H+移至細胞外以起代償作用,同時細胞外K+進入細胞內。

(3)過量胰島素用大劑量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發生低鉀血癥。

(4)鋇中毒引起鋇中毒的是一些溶於酸的鋇鹽如醋酸鋇、碳酸鋇、氯化鋇、氫氧化鋇、硝酸鋇和硫化鋇等。

4.粗制生棉油中毒

近二三十年來,在我國某些棉產區出現一種低血鉀麻痹癥,在一些省內又被稱為“軟病”。

不同疾病患者的低鉀血癥

1、慢性高碳酸血癥伴低鉀血癥

(1)原因

①鉀攝入減少;

②鈉泵功能減弱,腎臟保鉀功能較差,在血K+濃度較低的情況下仍有一定程度的尿K+排出;應用利尿劑或機械通氣後,排出增加;

③腎功能代償,Cl-排除增多,補充氯化鉀時,必然伴隨K+的排除增加,即腎臟保鉀功能進一步減弱;

④鉀轉移:呼吸衰竭初期,酸中毒導致細胞內外K+-Na+交換減弱,K+在細胞內的水平較低。一旦呼吸性酸中毒糾正,K+-Na+ 交換增強,將導致K+進入細胞內迅速增多;經腎小管和集合管的排除量也增多。故慢性高碳酸血癥患者容易發生低鉀血癥。

(2)防治原則 對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血K+濃度低於正常,甚至在正常低限水平的情況下,應首先補充氯化鉀;而機械通氣量必須逐漸加大,使高碳酸血癥逐漸改善,否則可能會導致嚴重低鉀血癥。血K+濃度在正常中等水平時,在機械通氣的同時,補充氯化鉀。

血K+濃度非常低的情況下,應同時補充谷氨酸鉀和氯化鉀,提高補鉀效率,在確保血K+濃度逐漸升高的情況下,增加通氣量,使PaCO2緩慢下降,一旦出現血K+濃度不升、或下降的趨勢,應迅速降低通氣量,待血 K+濃度升高後再增加通氣量,避免出現“過度通氣”和堿中毒。

還應強調避免較多Cl-和Na+的攝入,避免高滲葡萄糖快速滴註。因為堿中毒和高滲葡萄糖加速K+轉移,堿中毒和Cl-、Na+促進K+的轉移和排泄。

pH回升(可以正常或超過正常值)導致的嚴重低鉀血癥,必須迅速降低通氣量,使pH恢復至接近治療前的水平。

2、低鉀血癥合並低鈉血癥

低鉀血癥合並低鈉血癥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急性者多為消化液的急性丟失,隻要同時補充Na+和K+即可,如應用林格氏液或氯化鉀加入生理鹽水中靜脈滴註。但慢性者的處理則比較困難。因為低鉀血癥或低鈉血癥皆導致鈉泵活性的減弱,導致Na+向細胞內轉移,而K+向細胞外轉移,補充不當可能會導致離子轉移和離子紊亂的進一步加重。

因補液中K+的濃度常需嚴格控制,一般氯化鉀的濃度不超過0.3%;而補液中的Na+則可允許較高的濃度,一般可用至3%,後者是前者的 10倍,同時生理鹽水又是常規使用的液體,其濃度為0.9%,也是一般情況下可以允許的氯化鉀最高濃度的3倍,因此臨床上經常存在補鈉超過補鉀的情況,血鈉的升高使進入細胞內的Na+濃度也升高,激活鈉泵,促進K+向細胞內轉移和經過腎臟的進一步排泄,導致頑固性“低鉀血癥”。

而低鉀血癥又反過來抑制鈉泵的活性,進一步促進Na+向細胞內轉移和經過腎臟的排泄,導致Na+濃度不能有效升高,故又可能合並“頑固性低鈉血癥”。

如前所述,若Na+補充至正常水平,反而容易加重低鉀血癥的癥狀,因此低鉀血癥合並低鈉血癥,尤其是慢性患者,應以補充K+為主,隨著K+的恢復,鈉泵活性增強,細胞內Na+轉移至細胞外,Na+濃度自然升高或恢復正常,同時伴隨細胞內水腫的減退和細胞功能的恢復。在嚴重低鈉血癥的患者則需在有效補充K+的同時補充Na+。

最後強調,該類患者常合並Mg2+的缺乏,也可能合並“隱匿性腎小管功能損害”,需註意尿電解質的檢查和相應離子的補充。

3、低鉀血癥合並高鈉血癥 主要見於重癥感染、創傷和其它危重病患者導致的應激反應,或同時合並應用糖皮質激素;也常見於腦出血、創傷或下丘腦-垂體疾病導致的內分泌紊亂。如上述,大部分激素的作用是保鈉、排鉀;而常用補液中氯化鈉的含量較高、氯化鉀的含量較低,因此容易出現低鉀血癥和高鈉血癥,也容易同時合並反應性高血糖。

低鉀血癥在臨床醫學上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1.神經肌肉系統:低鉀血癥患者會出現肌無力、發作性軟癱的神經肌肉系統癥狀。發作時,肌無力會先出現,軟癱在隨後出現,軟癱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肌肉興奮減低,血漿升高。這兩種癥狀與血漿絕對水平有關,也與細胞內外梯度有關,梯度越大,閾電位差值越大,靜息電位越大。

除瞭這兩種癥狀外,患者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四肢麻木、困倦乏力的癥狀。經治療,隨著病情的好轉,癥狀也會消除。如治療會病情加重,患者還會出現表情淡漠、記憶力下降、抑鬱寡歡的精神癥狀。

2.心血管系統:低鉀血癥患者會出現心率失常和傳導阻滯的心血管系統癥狀,主要原因是低鉀導致心肌應激性減低。在發病初期,病情較輕的患者有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速的臨床表現,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會出現心室纖顫、室性心動過速的臨床表現。較為嚴重者甚至會發生心衰,血壓下降,心臟擴大,最終死亡。

3.泌尿系統:低鉀血癥患者若長期低鉀對腎小管會產生不良影響,腎小管因低鉀而受損,從而引起缺鉀性腎病。得腎病後,泌氫和Cl-的重吸收功能、腎小管濃縮功能、氨合成功能、鈉排泄功能、吸納功能均會減退,導致低氯性堿中毒或者代謝性低鉀。

4.內分泌代謝系統:低鉀血癥患者若為兒童,則生長發育會明顯比常人慢,若為成人,則可有糖耐量減退、尿鉀排量減少,若因病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者,會出現尿鉀排泄增多、醛固酮分泌增多的臨床癥狀。

5.消化系統:低鉀血癥患者會出現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便秘等消化系統癥狀,出現這些癥狀的主要原因是低鉀導致腸蠕動減慢或者腸梗阻。

得瞭低鉀血癥應該怎麼辦

一、一般治療

低鉀血癥如何治療?藥物治療是低鉀血癥的常見治療方法。低鉀血癥起病較急時應采取有效的合理的緊急措施進行治療,治療應針對病因,因此要及早查出病因,並通過血化驗、尿化驗及心電圖檢查瞭解病人的具體病情,再根據病因制定符合患者個人疾病情況的治療方案。

二、藥物治療

低鉀血癥如何治療?藥物治療是低鉀血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每個患者低鉀血癥的情況都不一樣,因此采取的藥物及服用的劑量也有所不同。如果低鉀血癥病人有心律不齊、心力衰竭的臨床癥狀,可以用洋地黃進行治療,也可以口服鉀制劑進行治療。這兩種藥物都可以補鉀,適合血鉀低於3.0mmol/L者。口服藥物時,需檢測學傢,一般口服藥物72小時後血鉀會明顯上升,口服藥物96小時後血鉀仍未上升者應查找原因。

三、飲食治療

低鉀血癥如何治療?飲食治療是低鉀血癥的輔助治療方法。低鉀血癥人鉀含量明顯減少,因此要多吃鉀含量豐富的食物補鉀。鉀含量豐富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西瓜、葡萄、草莓、柑橘、香蕉、柚子等水果;南瓜、燕麥、蕎麥、薏米、馬鈴薯、葡萄幹、花生等食物;紫菜、海帶、胡蘿卜等蔬菜;南瓜子、葵花籽、腰果等堅果。

低鉀血癥的飲食

1、黃芪粳米粥

[用料]:取黃芪60克,粳米50克,紅糖少許。

[制法]:先將黃芪加水煎煮40分鐘,取藥汁與粳米共同煮粥,加入紅糖烊化後食,每天2次,早晚各1次。

[功用]:具有補脾益胃的作用。

2、茯苓粳米粥

[用料]:取白茯苓15克(研成細末)、粳米50克。

[制法]:兩者煮粥食,每天1劑。

[功用]:具有益心脾、利水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3、芡實粥

[用料]:芡實30克,糯米30克,白果10枚。

[制法]:先凈白果去殼去芯,將白果與芡實、糯米共同煮成粥。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

[功用]:宜平肝潛陽,以固腎為主。

4、茯苓赤小豆粥

茯苓25克,赤小豆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

先將赤小豆冷水浸泡半日後,同茯苓、大棗、粳米煮為粥。早晚餐溫服食。

5、茅根豆粥

鮮茅根200克,粳米200克,赤豆200克。

鮮茅根加水適量,煎汁去渣,加入粳米、赤豆,煮成粥。每日分3~4次服食。

6、玉米豆棗粥

玉米50克,白扁豆25克,大棗50克。

將上3味共煮成粥,每日食用1次。

7、燈心花鯽魚粥

燈心花5~8札,鯽魚1~2條,白米30克。

將鯽魚去鱗和內臟,用紗佈包好,與燈心花、白花同煮成粥。連服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