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低鉀血癥這個疾病的出現都不是特別的瞭解和認識,低鉀血癥這個疾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發病率並不是特別的高,那麼什麼是低鉀血癥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什麼是低鉀血癥

低鉀血癥西醫治療 血清鉀濃度低於3.5mmol/L(3.5mEq/L,正常人血清鉀濃度的范圍為3.5~5.5mmol/L)稱為低鉀血癥。低鉀血癥時,機體的含鉀總量不一定減少,細胞外鉀向細胞內轉移時,情況就是如此。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低鉀血癥的患者也伴有體鉀總量的減少——缺鉀(potassium deficit)。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細胞內外缺鉀的程度及缺鉀發生的速度,急性低鉀血癥癥狀比相同水平缺鉀的慢性低鉀血癥嚴重。 急性低鉀血癥應采取緊急措施進行治療,慢性低鉀血癥隻要血鉀不低於3mmol/L,則可先檢查病因,然後再針對病因進行治療。補鉀應根據血鉀水平而決定。血鉀在3.5~4mmol/L者不必額外補鉀,隻需鼓勵患者多吃含鉀多的食品,如新鮮蔬菜、果汁和肉類食物即可。血鉀在3.0~3.5mmol/L時,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確定是否補鉀。 低鉀血癥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

基本知識

醫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不能正常進食,嚴重腹瀉嘔吐的病人

傳染方式:無傳染性

並發癥:心律失常 高鉀血癥

治療常識

就診科室: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對癥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周期:2-4周

治愈率:80%

常用藥品: 門冬氨酸鉀鎂片 氯化鉀緩釋片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5000——10000元)

溫馨提示

癥狀常被原發病掩蓋,易誤診。對長期少食,禁食,利尿或大量嘔吐,腹瀉患者,應及時補充鉀鹽。

低鉀血癥如何預防?

1、低鉀血癥發生率較高,其癥狀常被原發病所掩蓋,易誤診。所以,對於長期少食,禁食,利尿或大量嘔吐,腹瀉患者,應及時補充鉀鹽。另外,在代謝酸中毒時,血清鉀可能不低,當糾正酸中毒後,可出現低鉀血癥,低鉀血癥常伴有低鈣,低鎂,它們的癥狀相互混淆,應註意在補充鉀的同時補充適當的鈣、鎂。

2、如果是出現瞭低血鉀的話,可以選擇口服補鉀或者靜脈給鉀來改善癥狀,一般選擇氯化鉀,預防就是平時註意補充鉀,比如多吃香蕉,動物內臟等。

3、糾正水和其它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低鉀血癥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時引起水和其他電解質如鈉、鎂等的喪失,因此應當及時檢查,一經發現就必須積極處理。如前所述,如果低鉀血癥是由缺鎂引起,則如不補鎂,單純補鉀是無效的。

低鉀血癥吃什麼

1、多吃含鉀較多的糧食,以蕎麥、玉米、紅薯、大豆等含鉀元素較高。

2、多吃含鉀較多的蔬菜,以菠菜、莧菜、香菜、油菜、甘藍、芹菜、大蔥、青蒜、萵筍、土豆、山藥、鮮豌豆、毛豆等含鉀元素較高。

3、多吃含鉀較多的海產類。海藻類含鉀元素相當豐富,如紫菜每百克含鉀1640毫克,是含鈉的175倍;海帶含鉀是含鈉的22倍;羊棲菜含鉀是鈉的3.1倍。因此,紫菜湯、紫菜蒸魚、紫菜肉丸、涼拌海帶絲、海帶燉肉等都是夏季補鉀菜肴的上品。

4、多吃含鉀較多的含鉀較高的水果,如:香蕉、芭樂、番茄、柳丁、桃子等。

低鉀血癥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很多的疾病都不會無緣無故的發生的,都會有其發病原因,那麼低鉀血癥的發病原因是哪些呢?我們相信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都非常的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低鉀血癥我們下面就讓專傢給我們解開疑惑吧。

1.鉀攝入減少

一般飲食含鉀都比較豐富。故隻要能正常進食,機體就不致缺鉀。消化道梗阻、昏迷、手術後較長時間禁食的患者,不能進食。如果給這些患者靜脈內輸入營養時沒有同時補鉀或補鉀不夠,就可導致缺鉀和低鉀血癥。然而,如果攝入不足是唯一原因,則在一定時間內缺鉀程度可以因為腎的保鉀功能而不十分嚴重。當鉀攝入不足時,在4~7天內可將尿鉀排泄量減少到20mmol/L以下,在7~10天內則可降至5~10mmol/L正常時尿鉀排泄量為38~150mmol/L。

2.鉀排出過多

1 經胃腸道失鉀:這是小兒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常見於嚴重腹瀉嘔吐等伴有大量消化液喪失的患者。腹瀉時糞便中K+的濃度可達30~50mmol/L。此時隨糞丟失的鉀可比正常時多10~20倍。糞鉀含量之所以增多,一方面是因為腹瀉而使鉀在小腸的吸收減少,另一方面是由於腹瀉所致的血容量減少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而醛固酮不僅可使尿鉀排出增多,也可使結腸分泌鉀的作用加強。由於胃液含鉀量隻有5~10mmol/L,故劇烈嘔吐時,胃液的喪失並非失鉀的主要原因,而大量的鉀是經腎隨尿喪失的,因為嘔吐所引起的代謝性堿中毒可使腎排鉀增多,嘔吐引起的血容量減少也可通過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而促進腎排鉀。

2經腎失鉀:這是成人失鉀最重要的原因。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常見因素有:

① 利尿藥的長期連續使用或用量過多:例如,抑制近曲小管鈉、水重吸收的利尿藥碳酸酐酶抑制藥乙酰唑胺,抑制髓袢升支粗段Cl-和Na+重吸收的利尿藥速尿、利尿酸、噻嗪類等都能使到達遠側腎小管的原尿流量增加,而此處的流量增加是促進腎小管鉀分泌增多的重要原因。上述利尿藥還能使到達遠曲小管的Na+量增多,從而通過Na+-K+交換加強而導致失鉀。許多利尿藥還有一個引起腎排鉀增多的共同機制:通過血容量的減少而導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速尿、利尿酸、噻嗪類的作用在於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對Cl-的重吸收從而也抑制瞭Na+的重吸收。所以,這些藥物的長期使用既可導致低鈉血癥,又可導致低氯血癥。已經證明,任何原因引起的低氯血癥均可使腎排鉀增多。其可能機制之一是低氯血癥似能直接剌激遠側腎小管的泌鉀功能。

②某些腎臟疾病:如遠側腎小管性酸中毒時,由於遠曲小管泌氫功能障礙,因而H+-Na+交換減少而K+-Na+交換增多而導致失鉀。近側腎小管性酸中毒時,近曲小管HCO3-的重吸收減少,到達遠曲小管的HCO3-增多是促進遠曲小管排鉀增多的重要原因詳後文。急性腎小管壞死的多尿期,由於腎小管液中尿素增多所致的滲透性利尿,以及新生腎小管上皮對水、電解質重吸收的功能不足,故可發生排鉀增多。

③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原性和繼發懷醛固酮增多時,腎遠曲小管和集合管Na+- K+交換增加,因而起排鉀保鈉的作用。Cushing綜合征時,糖皮質激素皮質醇的分泌大量增多。皮質醇也有一定的鹽皮質激素樣的作用。大量、長期的皮質醇增多也能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換而導致腎排鉀增多。

④遠曲小管中不易重吸收的陰離子增多:HCO3-、SO42-、HPO42-、NO3-、β-羥丁酸、乙酰乙酸、青黴素等均屬此。它們在遠曲小管液中增多時,由於不能被重吸收而增大原尿的負電荷,因而K+易從腎小管上皮細胞進入管腔液而隨尿喪失。

⑤ 鎂缺失:鎂缺失常常引起低鉀血癥。髓袢升支的鉀重吸收有賴於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Na+-K+-ATR酶,而這種酶又需Mg2+的激活。缺鎂時,可能因為細胞內Mg2+缺失而使此酶失活,因而該處鉀重吸收發生障礙而致失鉀。動物實驗還證明,鎂缺失還可引起醛固酮增多,這也可能是導致失鉀的原因。

⑥堿中毒:堿中毒時,腎小管上皮細胞排H+減少,故H+-Na+交換加強,故隨尿排鉀增多。

3經皮膚失鉀:汗液含鉀隻有9mmol/L。在一般情況下,出汗不致引起低鉀血癥。但在高溫環境中進行重體力勞動時,大量出汗亦可導致鉀的喪失。

我們現在應該清楚低鉀血癥的發病原因是什麼瞭吧,我們要想不發作就一定要避免這些原因的出現,所以低鉀血癥患者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註意我們上面介紹的這些,隻有這樣大傢才可以更加快樂的生活在這個社會上。

低鉀血癥的註意事項

低鉀血癥如何用藥治療呢?首先要防治原發疾病,去除引起缺鉀的原因如停用某些利尿藥等。

其次補鉀如果低鉀血癥較重(血清鉀低於2.5~3.0mmol/L)或者還有顯著的臨床表現如心律失常、肌肉癱瘓等,則應及時補鉀。

補鉀最好口服,每天以40~120mmol為宜。隻有當情況危急,缺鉀即將引起威脅生命的並發癥時,或者因惡心、嘔吐等原因使患者不能口服時才應靜脈內補鉀。而且,隻有當每日尿量在500ml以上才容許靜脈內補鉀。輸入液的鉀濃度不得超過40mmol/L,每小時滴入的量一般不應超過10mmol。靜脈內補鉀時要定時測定血鉀濃度,作心電圖描記以進行監護。

細胞內缺鉀恢復較慢,有時需補鉀4~6日後細胞內外的鉀才能達到平衡,有的嚴重的慢性缺鉀患者需補鉀10~15日以上。

如低鉀血癥伴有代謝性堿中毒或酸堿狀態無明顯變化,宜用KCL。KCL對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實際上也都適用,因為低鉀血癥本身就可以引起缺氯。如低鉀血癥伴有酸中毒,則可用KHCO3或檸檬酸鉀,以同時糾正低鉀血癥和酸中毒。

再次糾正水和其它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低鉀血癥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時引起水和其他電解質如鈉、鎂等的喪失,因此應當及時檢查,一經發現就必須積極處理。如前所述,如果低鉀血癥是由缺鎂引起,則如不補鎂,單純補鉀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