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鉀(K+)濃度在3.5~5.5mmol/L,平均4.2mmol/L。通常血清鉀<3.5mmol/L時稱低血鉀。但是,血清鉀降低,並不一定表示體內缺鉀,隻能表示細胞外液中鉀的濃度降低,而全身缺鉀時,血清鉀不一定降低。故臨床上應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分析判斷。下面讓我們具體瞭解下吧

低鉀血癥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取決於細胞內外缺鉀的程度及缺鉀發生的速度,急性低鉀血癥癥狀比相同水平缺鉀的慢性低鉀血癥嚴重。

1.神經肌肉系統

常見癥狀為肌無力和發作性軟癱,後者發作前可先有肌無力,雖然發作與血漿K+絕對水平有關,但與細胞內外K+梯度的關系更為密切,梯度越大則靜息電位與閾電位差值越大,以致肌肉興奮性減低,在血漿K+升高時也可發生癱瘓,發作以晚間及勞累後較多,受累肌肉以四肢最常見,頭頸部肌肉一般不受累,但可累及呼吸肌而出現呼吸困難,發作前可有四肢麻木感,繼而乏力,最後自主活動完全消失,一般近端肌肉較遠端肌肉癥狀稍輕,患者不能站立,行走,坐著或蹲著不能站起,較輕者可靠手扶支撐物勉強站起,不能自主翻身,也可發生痛性痙攣或手足抽搐,中樞神經系統大都正常,神志清醒,可有表情淡漠,抑鬱,思睡,記憶力和定向力減退或喪失等精神方面的癥狀,腦神經罕見受累,神經淺反射減弱或完全消失,但深腱反射,腹壁反射較少受影響。

2.心血管系統

低鉀可使心肌應激性減低和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和傳導阻滯,輕癥者有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房室傳導阻滯;重癥者發生陣發性房性或室性心動過速,甚至心室纖顫,缺鉀可加重洋地黃和銻劑中毒,可導致死亡,周圍末梢血管擴張,血壓可下降;心肌張力減低可致心臟擴大,重者發生心衰,心電圖改變出現u波,常提示體內失鉀至少在500mmol/L。

3.泌尿系統

長期低鉀可使腎小管受損而引起缺鉀性腎病,腎小管濃縮,氨合成,泌氫和氯離子的重吸收功能均可減退或增強,鈉排泄功能或重吸收鈉的功能也可減退,結果導致代謝性低鉀,低氯性堿中毒。

4.內分泌代謝系統

低鉀血癥可有糖耐量減退,長期缺鉀的兒童生長發育延遲,低鉀血癥患者,尿鉀排泄是減少的(24小時),但由腎小管性酸中毒和急性腎功能衰竭引起者,尿鉀排泄量增多的(>40mmol/24小時)。

5.消化系統

缺鉀可使腸蠕動減慢,輕度缺鉀者隻有食欲缺乏,腹脹,惡心和便秘;嚴重缺鉀者可引起麻痹性腸梗阻。

如何抵制低鉀血癥的發生

1、低鉀血癥發生率較高,其癥狀常被原發病所掩蓋,易誤診。所以,對於長期少食,禁食,利尿或大量嘔吐,腹瀉患者,應及時補充鉀鹽。另外,在代謝酸中毒時,血清鉀可能不低,當糾正酸中毒後,可出現低鉀血癥,低鉀血癥常伴有低鈣,低鎂,它們的癥狀相互混淆,應註意在補充鉀的同時補充適當的鈣、鎂。

2、如果是出現瞭低血鉀的話,可以選擇口服補鉀或者靜脈給鉀來改善癥狀,一般選擇氯化鉀,預防就是平時註意補充鉀,比如多吃香蕉,動物內臟等。

3、糾正水和其它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低鉀血癥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時引起水和其他電解質如鈉、鎂等的喪失,因此應當及時檢查,一經發現就必須積極處理。如前所述,如果低鉀血癥是由缺鎂引起,則如不補鎂,單純補鉀是無效的。

低鉀血癥的飲食

1、黃芪粳米粥

[用料]:取黃芪60克,粳米50克,紅糖少許。

[制法]:先將黃芪加水煎煮40分鐘,取藥汁與粳米共同煮粥,加入紅糖烊化後食,每天2次,早晚各1次。

[功用]:具有補脾益胃的作用。

2、茯苓粳米粥

[用料]:取白茯苓15克(研成細末)、粳米50克。

[制法]:兩者煮粥食,每天1劑。

[功用]:具有益心脾、利水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3、芡實粥

[用料]:芡實30克,糯米30克,白果10枚。

[制法]:先凈白果去殼去芯,將白果與芡實、糯米共同煮成粥。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

[功用]:宜平肝潛陽,以固腎為主。

4、茯苓赤小豆粥

茯苓25克,赤小豆30克,大棗10枚,粳米100克。

先將赤小豆冷水浸泡半日後,同茯苓、大棗、粳米煮為粥。早晚餐溫服食。

5、茅根豆粥

鮮茅根200克,粳米200克,赤豆200克。

鮮茅根加水適量,煎汁去渣,加入粳米、赤豆,煮成粥。每日分3~4次服食。

6、玉米豆棗粥

玉米50克,白扁豆25克,大棗50克。

將上3味共煮成粥,每日食用1次。

7、燈心花鯽魚粥

燈心花5~8札,鯽魚1~2條,白米30克。

將鯽魚去鱗和內臟,用紗佈包好,與燈心花、白花同煮成粥。連服2~4次。

低鉀血癥的治療

治療:

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原發病,給予富含鉀的食物。預防鉀缺乏。除積極治療原發病外,應及時補鉀。

一、.補充鉀鹽

1途徑

輕者鼓勵進食,口服鉀鹽,以氯化鉀為首選,宜將10%氯化鉀溶液稀釋於果汁或牛奶中餐後服,可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或改用氯化鉀控釋片、10%枸櫞酸鉀,對胃腸道刺激少。必要時通過鼻飼補鉀,既可保證足夠量,又可減少胃腸道反應,又避免靜脈過快補充發生高鉀,嚴重病例需靜脈滴註。

2速度

靜脈補鉀以每小時補入20~40mmol為宜。

3濃度

以含鉀20~40mmol/L或氯化鉀1.5~3.0g/L為宜。

4補鉀註意事項

1)尿量必須在30 ml/h以上,方考慮補鉀.否則可引起血鉀過高。

2)伴有酸中毒、血氯過高或肝功能損害者,可考慮應用谷氨酸鉀,每支6.3 g中含鉀34 mmol,加人0.5 L葡萄糖液內靜脈滴註。

3)靜脈滴註的氯化鉀濃度太高可刺激靜脈引起疼痛,甚至引起靜脈痙攣和血栓形成。

4)切忌滴註過快,血清鉀濃度突然增高可導致心搏驟停。

5)K+進入細胞內的速度很慢,約15小時才達到細胞內、外平衡,而在細胞功能不全(如缺氧、酸中毒等)情況下,鉀的平衡時間更長,約需1周或更長,所以,糾正缺鉀需歷時數日,勿操之過急或中途停止補給。

6)缺鉀同時有低血鈣時,應註意補鈣,因為低血鈣癥狀往往被低血鉀所掩蓋,低血鉀糾正後可出現低血鈣性搐搦。

7)短期內大量補鉀或長期補鉀時,需定期觀察。測定血清鉀及心電圖,以免發生高血鉀。

二、 糾正水和其他電解質代謝紊亂引起低鉀血癥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時引起水和其他電解質(如鈉、鎂等)的喪失,因此應當及時檢查;一經發現,就必須積極處理。如果低鉀血癥是由缺鎂引起,則如不補鎂,單純補鉀是無效的。

三、藥物治療(根據情況選用其中方案之一)

處方一

氯化鉀控釋片(補達秀)0.5g po tid

處方二

枸櫞酸鉀顆粒l包 po tid

處方三

10%氯化鉀口服液10~20ml po tid(用於輕度缺鉀能口服者)。

處方四

0.9%氯化鈉註射液500ml iv drip st

l0%氯化鉀註射液15ml iv drip st

低鉀血癥不能違背的原則

(1)治療原則:①治療原發病;②用氯化鉀補鉀,能口服者盡量口服,不能口服者靜脈滴註補充;③不要求l~2天內完全糾正低鉀狀況。

(2)補鉀方法:氯化鉀生理需要量為3~4g/日。一般輕度低鉀者每日應給鉀4~5g;重度低鉀者每日補給鉀6~8g(含生理需要量)。

(3)註意事項:①嚴禁靜脈推註補鉀;②一日總補鉀量不超過8g;③補鉀濃度應小於0. 3g/100ml;④補鉀速度應低於80滴/分;⑤補鉀應在尿量大於40ml/h後進行,並註意觀察尿量;⑥追蹤復查血鉀濃度達正常為止;⑦酸中毒及肝功能損害者可用谷氨酸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