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冬天的時候由於出汗就少瞭所以喝水同樣也就相對來說少瞭,在加上這個季節的天氣幹燥,和屋內的室溫和室外的溫度相差較大所以人們就容易出現一些內在的上火,而胃火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果人們出現瞭胃火以後不能夠及時的調理的話就很有可能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那麼對於胃火過旺我們應該要怎麼樣通過食療來調理呢?

胃熱吃什麼對身體好

1、綠豆粥

古籍記載,綠豆味甘性寒,入心、胃經,消腫下氣,壓熱解毒。在炎炎酷暑,人們就喜歡在晚上煮一鍋綠豆粥,放涼之後食用,清涼解暑,即使在三伏天也讓人感覺舒服很多。感覺胃火大的朋友,不妨為自己熬一碗甘涼可口的綠豆粥吧。綠豆粥的升級版,有綠豆荷葉粥、綠豆薏米粥等,都屬於寒性食物,對減輕胃火很有幫助。

制作方法是: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2、羅漢果涼茶

胃火旺治療以清瀉胃火為主,可選用胖大海、羅漢果、丹皮、生地等。羅漢果甘、酸,性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滑腸排毒、嫩膚益顏、潤肺化痰等功效,常用於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等癥,對於治療急性氣管炎、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火、急性胃炎都有很好的療效。

制作方法是:羅漢果2~3枚,胖大海1枚,冰糖或蜂蜜適量。羅漢果去殼加胖大海用開水沖泡,加入適量冰糖或蜂蜜後飲用。

胃熱口臭的治療方法

口臭的形成大多是由身體毒素長期累積形成的,因此消除口臭需要從根本上對身體進行調理才可根除,很多口臭都是腸胃不好引起。

平時喜歡吃冷凍食物,胃部會被寒邪所困。特別是暴飲暴食人群,容易導致虛火上升,引起口腔疾病。所以,日常生活想要治療胃熱引起的口臭,首先改變飲食習慣。

1、多喝鮮蘿卜汁。蘿卜味甘,性質溫和,胃火人群可以多喝蘿卜汁。

2、小米綠豆粥、是常年可吃的清熱解毒、消暑止渴、清心胃之火之佳品。

3、胃火過熱者,可以通過吃西瓜來降胃火。

4、多吃苦味蔬果。白焯苦瓜、苦瓜湯、苦菜等,可以清胃健脾。

胃熱偏方改善

1、溫病熱噦(胃有伏熱,令人胸滿,引起氣逆,氣逆發聲稱為噦).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溫水送下。噦止即停服。

2、胃熱吐食,用蟬蛻五十個(去泥)、滑石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蜜調服,此方名“清膈散”

3、治胃熱消渴。用陳粟米煮飯吃。

4、胃脘火痛。用大梔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薑汁飲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復發,還要加服玄明粉一錢,才能止痛。

5、胃熱牙痛。用升麻煎湯,熱漱並咽下。方中加生地黃亦可。

6、腸胃伏熱。用酸漿果實五兩、莧實三兩,馬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共同芩、栝樓根、閭茹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送下。

7、(菰根)大寒,治消渴、腸胃痼熱。外敷治蛇傷,瘡毒。

8、口舌糜爛(膀胱移熱於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胃熱日常要註意什麼

1、隨時補充水分

常喝溫水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包括冷卻體內燥熱,促進表皮回圈,還能沖刷口腔中的細菌菌落,抑制生長,比較不會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氣房的人,水分蒸發較少,一天也要喝1300 左右,流汗時更要多喝。上火時適合喝檸檬水,多吃柑橘類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歡水淡無味,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

2、提高睡眠品質

睡不好會造成身體過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顛倒更是大忌。從事腦力工作的人,血液回圈會集中在頭部,導致疲累卻睡不穩,這時可用足浴把火氣往下帶,讓人睡好。

其做法如下:先用溫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處近三陰交穴,男性到腳踝即可),再慢慢加熱水,泡到腳熱、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足浴對改善皮表回圈很有幫助,泡一個星期就會發現愈來愈容易出汗,即使在冷氣房,皮膚也不會乾燥。

3、增加體表散熱

中暑時刮痧,可以促進微血管擴張,強迫散熱,減輕不適。

4、飲食清淡

高熱量食物會提供火氣,上火時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類、餅乾、花生等堅果,改以蔬菜、清湯等低熱量飲食為主。

胃熱的診斷

【胃熱(胃中熱)】指胃受瞭邪熱,或過食煎炒燥熱的食物,出現口渴,口臭。易 饑嘈雜,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胃熱化火時,則見口腔糜爛, 牙周腫痛等。參見“胃火上升”條。

【胃熱殺谷】殺谷,是谷食易消的意思。胃的功能主腐熟水谷,胃中熱則腐熟作用過盛,食下不久,即感饑餓,叫胃熱殺谷。如雖多食而身體反得不到營養而見消瘦,這種現象,稱為“消谷善饑”。參見該條。

【胃熱壅盛(胃火熾盛)】形容胃熱的嚴重程度。主要癥狀有煩渴喜冷飲,口臭,口唇燦爛,牙周腫痛,脘腹灼熱,小便黃短,大便秘結,舌紅苔黃厚等。如溫熱病見胃熱壅盛,即陽明實熱,可出現神昏譫語,狂躁等癥。

【胃火上升】指胃熱化火,出現口腔炎癥的病理。如口臭,牙齦腫痛,甚或牙齦出血等。參見“胃熱”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