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經常不由自主地面部肌肉震顫或抖動,尤其在緊張時癥狀更嚴重。面部神經性疾病主要包括面肌痙攣、面癱等。我國面神經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在過度緊張、疲勞時會出現面肌痙攣。那麼什麼是局部面肌痙攣?一起來看一下。

什麼是局部面肌痙攣

本病是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僅限於眼輪匝肌時,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鑒別,後者不向下面部擴展,且常為雙側性。當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顱神經損害,或肢體功能障礙,或件有肢體不自主動作時,應考慮顱內病變,需去醫院診治。

發病以中年女性為多,起病常為下眼瞼的輪匝肌陣發性輕微抽搐,以後逐漸向一一側面部擴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顯。抽搐程度不一,在緊張、情緒激動或疲勞時抽搐加重,安靜或睡眠時消失。少數嚴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個一側面肌。抽搐多限於一側,雙側者甚罕見。面肌痙攣主要采用藥物治療,可選用苯妥英鈉、利眠寧、安定、魯米那等。並配合理療。輕癥患者經治療後癥狀可略有減輕。重癥者,藥物治療無效時,可采用面神經封閉式手術治療。

關於本病發生的原因迄今不明,大多學者和臨床醫師認為系面神經在內耳門附近受小腦後下動脈分支壓迫所致;當血管過度迂曲、伸長拉緊或硬化時始顯癥狀。推測受壓處面神經髓鞘萎縮,傳入感覺纖維與傳出運動纖維發生“短路”,激活運動纖維引起面肌痙攣。另外一種說法是:從面神經發出的運動抑制纖維,也分佈於肌肉中,當某種因素使抑制纖維興奮消失時,面肌就痙攣。

半面痙攣又稱面肌陣攣,為半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多見。其痙攣常自一側眼部或口角開始,隨之擴展到同側半面肌肉,但額肌較少受累。呈間歇性不自主節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時間由數秒至數分鐘,間隔時間長短不定。人體疲勞、情緒激動、談笑瞬目等可誘發或使之加重。雖然抽搐時面部無疼痛,但頻繁發作可影響視力、言語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難以忍受。根據臨床表現本病診斷較易,但應進行臨床、耳鼻咽喉及神經科檢查,力求追查可能的病因。檢查要包括x線體層照相及ct檢查,以排除面神經受腫瘤(主要小腦腦橋角或顳骨巖部的腫瘤)壓迫的可能性。例如,顳骨巖部內的膽脂瘤最初表現即為面肌痙攣,另外面神經鞘瘤及較少見的聽神經瘤亦可如此。僅當上述檢查為陰性時,方能診斷為特發性半面痙攣。

2病因

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於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於兩側。開始多起於眼輪匝肌,逐漸向面頰乃至整個半側面部發展,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以往認為女性好發,近幾年統計表明,發病與性別無關。hsf發展到最後,少數病例可出現輕度的面癱。

血管因素

1875年 schulitze等報道瞭一例hfs病人行屍檢時,發現其面神經部位存在有“櫻桃”大小的基底動脈瘤。目前已知大約有80%~90%的hfs是由於面神經出腦幹區存在血管壓迫所致。臨床資料表明:在導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腦前下動脈(aica)及小腦後下動脈(pica)為主,而小腦上動脈sca)次之。已知sca發自於基底動脈與大腦後動脈交界處,走行最為恒定,而pica和aica則相對變異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異位壓迫到面神經;另外迷路上動脈及其他變異的大動脈如椎動脈、基底動脈亦可能對面神經形成壓迫導致hfs。以往認為:hfs是由於動脈的搏動性壓迫所致,近幾年研究表明:單一靜脈血管壓迫面神經時亦可導致hfs,且上述血管可兩者或多者對面神經形成聯合壓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hfs手術的預後。

非血管因素

橋腦小腦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變,如肉芽腫、腫瘤和囊腫等因素亦可產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於:①占位導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報道瞭一例cpa表皮樣囊腫使aica移位壓迫到面神經導致hfs;②占位對面神經的直接壓迫;③占位本身異常血管的影響如動靜脈畸形、腦膜瘤、動脈瘤等。另外後顱窩的一些占位性病變也可導致hfs。如罕見的中間神經的雪旺氏細胞瘤壓迫面神經導致的hfs。hirano報道一例小腦血腫的患者其首發癥狀為 hfs。在年輕患者中,局部的蛛網膜增厚可能是產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網膜囊腫偶可發生 hfs。

其他因素

面神經的出腦幹區存在壓迫因素是hfs產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數學者在進行橋腦小腦角手術時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區域存在血管壓迫並不產生hfs。而kuroki等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區域的面神經脫髓鞘病變,其肌電圖可表現為類似 hfs的改變。mar-tinelli也報道瞭一例面神經周圍支損傷後可出現hfs。關於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的部位存在壓迫因素是否導致hfs,尚需進一步的探討。

3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傳統的藥物治療多采用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和安定等,其他藥物,如卡巴酚酊、非氨酯等,據報道對某些hfs有特效,但尚不足以推廣應用。

封閉治療

以往藥物治療hfs效果不佳時,臨床可采用酒精進行局部封閉,但往往導致面癱,且易復發。近幾年,肉毒桿菌毒素a(botuline toxin a,bta)被廣泛應用於hfs的封閉治療。與酒精封閉相比,完全性面癱發生的比例小,作用持久。90%以上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藥效可維持3~4個月。其副作用為眼球發幹、上瞼下垂及輕度面癱等。其毒性具有劑量依賴性,可產生稱為“燃點現象”的精神過敏。另外,對於植物神經系統也有影響。可導致心慌、心悸和血壓升高等。當與其他損害神經肌肉接頭的藥物合用時,毒性作用增大,治療hfs時推薦使用小劑量(12.5u)、多次(3~4次/年)、間歇性應用bta。

手術治療

自1944年campbell和kendy開始利用手術治療基底動脈瘤壓迫導致的hfs以來,經carden(19 58),maroon(1960)等對手術的進一步完善,jannetta於1976年正式提出瞭微血管減壓(microv as 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概念。mvd已成為治療hfs的首選方法。其術式為:枕下開顱,暴露面神經,於面神經出腦幹區找到壓迫血管,在其間隔以明膠海綿,肌片或teflon片,達到減壓的目的。這一術式曾被認為是能夠治愈hfs的唯一不留後遺癥的方法。

半面痙攣患者要註意多食用低脂飲食,低膽固醇,還要戒煙戒酒。一旦發現患病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隻有積極治療才能早日康復。

面肌痙攣怎麼辦

人體顱內有很多神經和血管,其中有些血管因為年齡老化、高血壓、高血脂等多種原因出現變形後就會和神經搭在一起,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和眼神經搭在一起,人就會出現眼皮跳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繼續惡化下去,當血管變形加劇和支配面部活動的面神經搭在一起,這樣患者就會出現眼皮跳、臉抽、嘴角歪等情況,這就是我們說的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HemifacialSpasm,HFS),又稱面肌抽搐或半側顏面痙攣,是指一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節律性抽搐、痙攣或強直性發作,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於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於兩側。開始多起於眼輪匝肌,逐步向下擴大,波及口輪匝肌和面部表情肌,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者引起面部疼痛,影響視覺、言語和睡眠,有數天至數月的發作間期。HFS發展到最後,少數病例可出現輕度的面癱。

面肌痙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性面肌痙攣,一種是繼發性面肌痙攣,即面癱後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兩種類型可以從癥狀上區分出來。原發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鐘後緩解,不受控制;面癱後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隻在做眨眼、抬眉等動作產生。

面肌痙攣的發病率並不低,行走在大街上和在商場裡,稍加註意就可能發現這種患者。近年來國內尚未開展面肌痙攣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經檢索文獻,其發病率,10萬人女性14.5,男性7.4,多見於中年女性;患病率在高達180/10 萬,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

面肌痙攣的危害有哪些

面部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瞭,人們也漸漸開始關註面部疾病瞭。面肌痙攣就是常見的一種也是一種高發性疾病,相信大傢對面肌痙攣都有所瞭解。那麼下面我們仔細的介紹一下面肌痙攣有哪些危害呢?

面肌痙攣的危害有哪些

1、患者在發病期表現為面部表情極不自然。影響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

2、面肌痙攣的危害還在於其他疾病的發生影響瞭患者的神經,那麼,如果疾病不排除的話,很容易引發身體其他疾病對身體的傷害

3、現在發病年齡慢慢的向年輕人過度,通常僅限於一側面部,兩側少見,為緩慢性進展,最先發生在眼輪匝肌,如果不及時治療,則逐漸向面部及嘴角擴展。

4、此病會使人的心緒不寧,煩躁、易怒、失眠,甚至出現面部肌肉萎縮,一個臉大一臉小,使人的面子問題更加嚴重,從而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如果不經治療,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面肌痙攣患者有哪些註意事項

面肌痙攣患者每年以34%的趨勢增長,專傢建議廣大面肌痙攣患者在治療面肌痙攣的同時要註意自身的預防保健,這樣對於疾病的預防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我們隨著遼寧省面神經康復中心專傢一起來瞭解面肌痙攣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應註意哪些。

面肌痙攣患者註意一點“小事”,健康就會向你邁出一大步

(一)面肌痙攣患者治療時

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蒜等,以防助長內熱。宜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多選補氣養血食品,既利於治療,又利於預防。痰濕重的面肌痙攣患者治療時:多食健脾燥濕化痰食物,忌食厚醇甘味及煎炸等動火生痰聚濕之品。另外,面肌痙攣患者平時應註意情志調養,避免七情過甚。

(二)面肌痙攣的功能鍛煉

(1)抬眉、雙眼緊閉、鼓氣、張大嘴、努嘴、示齒、聳鼻等。

(2)用毛巾熱敷,每晚 1-2 次,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註意頭部保暖。

(3)適當運動,加強身體鍛煉,常聽輕快音樂,心情平和愉快,保證充足睡眠。

(三)面肌痙攣飲食須知

1)

面肌痙攣患者應多食:新鮮蔬菜,粗糧如豆類,黃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蔥,瘦肉,山楂,紫匣,海帶,大棗,苦瓜,絲瓜,冬瓜,黃瓜,甜瓜,香蕉,桑棋。

2) 面肌痙攣患者應忌: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藥,熱性食物,煙酒,羊、狗肉,動物內,帶魚,辣椒。

3) 面肌痙攣患者應適當活動,加強身體鍛煉,常聽輕快音樂,心情平和,充足睡眠。

4) 面肌痙攣患者需減少外源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5) 面肌痙攣患者面部抽搐時,應雙眼緊閉,嘴緊閉(痙攣患者禁食酸性食物)。

【溫馨小提示】面肌痙攣的治療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每個患者的體制不一樣,要選擇適合患者自己的療法。同時,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選擇正確的療法是關鍵

針灸巧治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以單側眼瞼顫動及眼角、嘴角抽動為特征,多呈進行性發展,可漸致同側各面肌痙攣。若病因不除,甚至會雙側發作,令人一臉怪相,說話用眼均不方便。

根據《靈樞 官針》中有關“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的記載,筆者將仿針刺與足部按摩結合起來,創竹針治療面肌痙攣,療效優於局部取穴針灸,對發病在一年以內者效果尤為顯著。

具體方法是:選擇堅韌的竹扦削制成竹針,消毒備用。取足部反射區之腦、三叉神經、肝、腎、眼、耳區,十四經穴太沖、太溪、解溪、湧泉。先行竹針點刺,再以指腹揉按之。每天治療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之間休息兩天。可單針治療,也可多針集束使用。

本法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結合足部反射區原理設計的。治則遵循補益肝腎,平肝熄風,養血舒筋,緩急制動,立意上病下取、以下治上。竹針能比金屬針進行更大范圍的區域性多點集束式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和經絡傳導,使大腦皮質和受損神經獲取充分的良性調節信息,從而調整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修復受損神經,或者解除病理性壓迫和幹擾,緩解面肌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