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同的蔬菜搭配,吃些反季節蔬果在所難免;當你的味蕾特別想念某些反季節食品時,那你也要接受它們在口感和營養上略為遜色的事實,並在挑選和清洗時多加小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手段的增加,反季節蔬菜不斷映入眼簾。那吃反季節蔬菜,到底好不好呢?來看看小編的介紹。

反季節蔬菜好還是不好

中醫說:少吃反季節菜

但從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來看,飲食本應遵循自然的規律。食物是由氣味組成的,而它的氣味隻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才能得天地之精華。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名言叫“司歲備物”,就是說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采備藥物、食物,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氣味淳厚,營養價值高。按照陰陽氣化理論,植物生長都有一定的生長周期,違背自然生長規律的菜,違背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寒熱消長規律,會導致寒熱不調,氣味混亂,成為所謂的“形似菜”,徒有其形而無其質。如夏天的白菜,長得可以,但味道遠不如冬天的;冬天的西紅柿,外表雖然紅得好看,但質硬而無味。

孔子也說:“不時,不食。”就是說,不符合節氣的菜,不吃。有時想調一下胃口,吃點反季節菜,也未嘗不可,但長期食用,對身體並無好處。

大棚菜,最具爭議的反季節蔬菜

於是,十幾年後的今天,親身的體驗與實踐讓我們對反季節蔬果生出些新的感受。我們開始挑剔它不純正的口味,嫌棄它營養成分不足,甚至質疑它的安全性問題— 尤其用保溫設施栽培的大棚菜,幾乎成瞭眾矢之的。國傢蔬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何洪巨教授還明確提出:反季節蔬果,宜避而遠之。

在國外,也是大吹“新鮮自然”風。現在很多蔬果銷售商都會計算“food miles”,即食品是從多遠以外的地方運來。因為食物從越遠的地方運來營養流失越多,所以他們提倡吃臨近農傢種植的當季蔬果,而不是反季節蔬果。

吃,還是不吃,這不是個問題

在反季節蔬果這件事上,我們固然創造瞭“奇跡”,但同時事實證明,我們並未因此而真正獲益—除瞭口感上的不過癮,還將面對不少安全隱患。所以在吃與不吃這個問題上,如何取舍,正是一場不同欲望間的對壘遊戲。

當你想保持飲食的多樣性,自然需要不同的蔬菜搭配,吃些反季節蔬果在所難免;當你的味蕾特別想念某些反季節食品時,那你也要接受它們在口感和營養上略為遜色的事實,並在挑選和清洗時多加小心。

所以,對我們來說,吃還是不吃反季節蔬果,這不是個問題,因為它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是如何保持平衡。當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是一種流行全球的健康觀念。抱持這種觀念,讓自己學會在這個琳瑯滿目的蔬果世界裡聰明地擇食。

放心吃的反季節蔬菜

按常理,番茄、黃瓜冬天難掛果,現在卻一年四季都有得賣。反季節蔬菜越來越頻繁出現在餐桌上。然而,因在非正常季節上市,這些菜一直被部分市民誤解打瞭激素,認為口感不好、食用不安全。對此,武漢市農業局蔬菜專傢指出,反季節蔬菜也可放心吃。

反季蔬菜有兩個“出生地”

到底什麼是反季節蔬菜?武漢市農業局蔬菜處王啟發透露,簡單地說,就是不是在正常季節成熟的蔬菜。它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本地出產的“反季節蔬菜”,如八九月份上市的藜蒿,因為提前上市,必須采用溫室、大棚等來栽培,人為控制蔬菜生長所需要的溫度、水分等,口感跟時令蔬菜差別不大。

另有些蔬菜,比如冬季吃到的番茄、黃瓜、苦瓜等果類蔬菜,本地不能生長,或者種植成本過高,一般都從氣溫較高、適宜種植的南方調運。這些蔬菜從外地運到本地銷售,也稱為反季節蔬菜。

葉菜不便反季種植

土豆、苦瓜、絲瓜、番茄……王啟發指出,除瞭葉子蔬菜,其它蔬菜都可是反季節的。這跟種植成本密切相關。

葉菜生長周期短,一般從播種到成熟,隻需一個月,蓋一次大棚的費用在千元左右,這樣使用一次非常不劃算。相比之下,有些果類蔬菜,生長周期一般從11月到次年的4月底,周期長,蓋一次大棚,可使用半年,成本低些。

反季蔬菜淡化淡旺季

20年前,武漢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蔬菜供應淡季。其中,三四月為春淡期,八九月是秋淡期。那時,市場上供應的蔬菜品種非常少,隻有大白菜、包菜、蘿卜等十來個常規品種。

四招化解反季節蔬菜弊端

盡管反季節蔬果可能存在種種的問題,但不能不承認,我們已經無法再離開它們瞭。既然離不開,那麼更重要的就是學會更加安全健康地食用反季節蔬菜和水果。

》對策1 首選應季蔬果

現在大部分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在菜市場買到,有的人為瞭嘗鮮,經常購買反季節或搶季節的蔬菜,待到應季蔬菜大量上市時都吃膩瞭。其實這種吃法是不科學的。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建議,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應優先選擇應季的農產品,不要追求那些不合時宜的反季節蔬菜和水果,不妨等到它們出產的季節再吃。

比如說,春天不必一定要吃西瓜,最好等到7月;秋天不一定要貪吃草莓,因為它是5月的美味。更為重要的是,應季蔬菜不但營養豐富充足,味道濃鬱純正,而且沒有施用催熟藥劑。番茄長在冬天的大棚裡,維生素C的含量隻有夏天露天種植產品的一半,口味和營養價值不如自然晚熟的水果。

》對策2 防農藥一洗二浸三燙四炒

由於反季節蔬果要預防蔬菜水果農藥殘留中毒,要註意做好一洗、二浸、三燙、四炒四步措施。

一洗就是反復清洗;二浸就是將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30~60分鐘;三燙是用開水將蔬菜快速燙後撈起,可以去除大部分殘留農藥;四炒,即將燙過撈起的蔬菜根據飲食習慣進行烹調。專傢介紹,經過這四個步驟制作出來的蔬菜,可保證殘留農藥去除95%以上。

另外,農藥易殘留在蔬菜上,如果能夠去皮的蔬菜就盡量去皮,不能去皮的也要好好清洗。對於黃瓜、青椒、胡蘿卜、苦瓜等莖類和瓜類蔬菜,可以放上洗滌靈用溫水泡上2分鐘,然後用柔軟的刷子刷洗,尤其是褶皺處,要多刷幾下,再用清水沖洗即可,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去皮洗凈。

對於大白菜、卷心菜等包葉菜類蔬菜,可將外圍葉片去掉,內部菜葉用溫水泡一下再逐片用流水沖洗。而小葉的菠菜、茼蒿、雞毛菜、小白菜等,可以將根切除,放在水裡抖動清洗,然後根部向上在水龍頭下沖洗,通過水的沖擊和震動,去掉殘留農藥。如有可能,也可以將蔬菜先在熱水中焯一下再進行下一步制作。

專傢介紹,由於反季節蔬菜更難種植,需要打很多農藥,豆角、苦瓜等打藥都比較多,不建議吃太多。

》對策3 避開長相怪異、個頭過大的水果

個頭碩大的草莓、鮮嫩欲滴的櫻桃……雖然剛跨入春季,但市面上已經出現瞭許多反季節水果。國際註冊營養師鄒春蕾提醒,這些水果不但營養價值不高,還可能給身體帶來很大危害,兒童尤其要謹慎食用。

挑選水果時,盡量選擇那些經過國傢專門機構認證或有產地證明的水果,如無公害水果、綠色水果或有機水果。這些經過國傢機構認證的水果,在生產管理時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對農藥使用進行瞭嚴格控制,含農藥較少。

對於那些離時令期不遠的水果則更要多幾分註意,這可能是生產商為瞭搶先上市而使用瞭催熟劑,一般對身體都有一定的危害,如用乙烯催熟的產品會表現出上色過於均勻,用二氧化硫催熟的產品,其表面一般會殘留有硫黃的氣味等等。

而離時令期較遠的反季節水果則一般通過激素來促進生長。它們還有一些奇特的外形,盡量避開過大、長相怪異的水果。

》對策4 削皮來除保鮮劑

范志紅還建議,在同樣的產品裡,要優先選擇本地出產的農產品。因為本地產品不僅成熟度好,營養價值損失小,而且不需要用保鮮劑處理,污染較小,運輸費用、包裝費用、冷藏費用等也較低。她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漂洋過海遠道而來的進口水果,因為這並不是明智的做法。此外,盡管水果的果皮營養價值較高,但吃長途跋涉而來的洋水果,或者表皮特別光艷美麗的水果,一定要註意削皮。它們不僅肯定打瞭蠟,而且極可能經過保鮮劑處理。

寶寶對反季節蔬菜水果說不

很多父母都喜歡買價格昂貴的反季節蔬菜水果。認為反季節蔬果是營養豐富,色彩鮮亮,一年四季都能讓寶寶吃到新鮮的水果,父母覺得很自豪。確實,個頭碩大的草莓彩椒、鮮嫩欲滴的草莓櫻桃……讓人垂涎三尺。然而專傢指出,吃反季節的蔬菜水果,也許會對寶寶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早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許多反季節水果,中看不中吃不說,更糟糕的是很多反季節水果是用一些化學物質催熟、保鮮的。專傢特別提醒,這些“問題水果”不但營養價值不高,還會給身體帶來很大危害,兒童要謹慎食用,因為使用瞭激素的反季水果會讓孩子性早熟。 經常食用激素、催熟劑含量較高的反季節水果,對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少年兒童來說,女孩會出現初潮提前等性早熟現象,而男孩則會導致性特征不明顯。

其實,反季節水果本身是沒有任何危害的,它們是在溫室裡通過大棚設施、提高室溫等手段改變生長環境,從而讓植物的成熟季節提前,並不是靠使用激素才生長的。但為瞭增加產量,有些不法果農們經常過量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即激素。這些激素可以促進果實發育、生長和早熟,使用激素後可增產20%左右。“催”出來的反季節水果,雖然顏色可人,但裡面的果肉還未成熟,不但嘗不到香甜的鮮味,營養成分自然也“縮水”。

反季節蔬菜食用常識

反季節蔬菜食用常識你瞭解嗎?

你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媽媽為瞭能讓傢人在冬天也能吃到西紅柿,而在夏天自己制作西紅柿醬的情景?讓現在的小孩子看來,這仿佛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別說是西紅柿瞭,無論什麼蔬菜,隻要想吃,在冬天一樣可以找到。

反季節蔬菜有害說

今年五月份,一則來自北京市食品安全辦的消費提示:市民要慎買反季節蔬菜。專傢說,反季節蔬菜主要是以大棚菜為主,如果屬於無公害食品,那麼其品質和正常季節的產品無大的區別。但如果不是,就要小心瞭。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大棚蔬菜積累瞭太多農藥

反季節蔬菜以大棚菜為主,大棚中的溫度和濕度較高,不利於農藥降解,使它們大部分殘留在蔬菜上。在體內長期積累微量農藥,對人的肝腎容易造成損害,引起貧血、脫皮,甚至白血病。大棚菜光照不足,硝酸鹽含量較高,輕則導致頭暈、惡心,重則痙攣、昏迷,甚至死亡。長期食用這種被污染的蔬菜,會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

2、運輸時間長,營養損失多

反季節蔬菜經常是長途運輸過來的,運輸中會造成一定的營養損失。據營養學傢測定,在運輸過程中,3天之內,青蒜及蔥會失去50%的胡蘿卜素,綠豆將失去60%的維生素C。一些食物中天然的抗癌物質和酶在運輸過程中也會被破壞。此外,路途中各種灰塵和燃料廢氣,以及短時間內冷熱濕燥的氣候變化都會影響蔬菜的營養成分。

就是這一條來自政府部門的消息,引起瞭社會的普遍關註,也由此拉開瞭反季節蔬菜有害說的序幕。

反季節蔬菜,看看專傢怎麼說

農業專傢說:“反季節蔬菜有害說”不準確

反季節蔬菜不全是大棚菜

反季節蔬菜生產可歸納為三大類型:1、利用山區立體氣候資源,進行夏秋季反季節蔬菜生產;2、利用冬春溫暖小氣候進行冬季反季節蔬菜生產,例如海南等地區,因為有充足的光熱資源,是發展冬種反季節蔬菜的適宜地區。3、利用保護性、半保護性設施進行反季節栽培,這才是我們所說的大棚菜。

高溫更有利於化學物質的分解

對於“生長在大棚內的反季節蔬菜會因為溫度和濕度較高,影響農藥的降解,農藥殘留量較大。”這一說法並不準確。

專傢指出:蔬菜是否被污染與其是否采用反季節種植方式無關,而是與農藥、化肥施放合理還是過量等因素有關。因為不同種類農藥分解條件不同,不能以“氣溫高”一概而論。在多數情況下,高溫實際上更有利於化學物質的分解。此外,“硝酸鹽含量高”也與光照無關,而是取決於氮肥是否施用過量、光照是否充足,與食品安全並沒有關系。

營養價值及口感略遜一籌

關於大棚菜的營養及口感,專傢介紹說:大棚菜受日照的時間和強度,不如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的蔬菜。日照會影響蔬菜中糖分和維生素的合成,所以反季節蔬菜的糖和維生素的含量會比同類的時令蔬菜略低,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反季節蔬菜吃起來口感較淡的原因。

但這並不意味著反季節蔬菜的營養不如時令蔬菜,因為人體進食蔬菜,除瞭維生素,主要是著重於對所含纖維素和葉綠素等成分的吸收,至於糖分和維生素,可以通過別的食品加以補充。反季節蔬菜隻要烹飪得當,大可放心食用。

中醫說:少吃反季節菜

食物和藥物一要講究“氣”,二要講究“味”。因為在中醫看來,食物和藥物都是由氣味組成的,而它們的氣味隻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時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氣。

《黃帝內經》中有一句名言叫作“司歲備物”,就是說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采備藥物、食物,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氣味淳厚,營養價值高。所以人們應該吃節氣菜,吃藥也最好服用野生草藥。

動植物在一定的生長周期內才能成熟,含的氣味才夠。違背自然生長規律的菜,違背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寒熱消長規律,會導致食品寒熱不調,氣味混亂,成為所謂的“形似菜”。沒有時令的氣質,是徒有其形而無其質。如夏天的白菜,外表可以,但味道遠不如冬天的;冬天的西紅柿大多質硬而無味。這些反季節菜,含激素太多,長期食用的話,對人體有害無益。孔子的名言曾說:“不時,不食。”就是說,不符合節氣的菜,盡量別吃。

如何安全食用反季節蔬菜?

社會發展到現今的水平,如果再讓我們每年冬天隻能吃土豆、白菜和胡蘿卜,估計肯定是不可能的瞭,那如何才能在眾多的反季節蔬菜中,挑選危險性最小的?如何才能把反季節蔬菜吃的最健康呢?

買蔬菜最好去正規超市或農貿市場

小攤小販的蔬菜和正規超市、農貿市場的蔬菜從外觀上看同樣光鮮亮麗,而且價格還較便宜,這正好迎合瞭部分消費者的心理。但這些蔬菜卻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市面上的零散攤位一般都是自產自銷,完全沒有經過相關的質量安全檢測,食用未必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由於他們較為分散,也沒有統一的進貨渠道,質檢部門根本無從入手進行檢測,因此買蔬菜一定要去正規超市或農貿市場,切忌貪小便宜而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