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又稱肝性昏迷,系嚴重肝病而引起。本病主要是以意識障礙為主的中樞神經功能紊亂,有急性與慢性腦病之分,前者多因急性肝功能衰竭後肝臟的解毒功能發生嚴重障礙所致;而後者多見於慢性肝功能衰竭和門體側支循環形成或分流術後,來自腸道的有害物質,如氨、硫醇、胺、芳香族氨基酸等直接進入體循環至腦部而發病。下面,就請讀者跟小編一起來吧。

肝性腦病的前期癥狀

因肝病的類型、肝細胞損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緩以及誘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於導致肝性腦病的基礎疾病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比較復雜、多變,早期癥狀的變異性是本病的特點。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現:即反映為神經精神癥狀及體征。既有原發肝臟基礎疾病的表現,又有其特有的臨床表現,一般表現為性格、行為、智能改變和意識障礙。

1.起病

可急可緩。急性肝性腦病起病急驟,前驅期極為短暫,可迅速進入昏迷,多在黃疸出現後發生昏迷,也有在黃疸出現前出現意識障礙而被誤診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腦病起病隱匿或漸起,起初常不易發現,易誤診和漏診。

2.性格改變

常是本病最早出現的癥狀,主要是原屬外向型性格者表現為抑鬱,而原屬內向型性格者表現為欣快多語。

3.行為改變

最初可能僅限於一些“不拘小節”的行為,如亂寫亂畫,亂灑水,亂吐痰,亂扔紙屑、煙頭,亂摸亂尋,隨地便溺,房間內的桌椅隨意亂拖亂放等毫無意義的動作。

4.睡眠習慣改變

常表現為睡眠倒錯,也有人稱為近迫性昏迷,此現象有人發現與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時相紊亂有關,提示病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處於紊亂狀態,常預示肝性腦病即將來臨。

5.肝臭的出現

是由於肝功能衰竭,機體內含硫氨基酸代謝中間產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經肺呼出或經皮膚散發出的一種特征性氣味。此氣味有學者稱爛蘋果味、大蒜味、魚腥味等。

6.撲翼樣震顫

是肝性腦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經系統體征,具有早期診斷意義。但遺憾的是並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現撲翼樣震顫。方法是:囑病人伸出前臂,展開五指,或腕部過度伸展並固定不動時,病人掌-指及腕關節可出現快速的屈曲及伸展運動,每秒鐘常可出現1~2次,也有達每秒鐘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側位動作。此時病人可同時伴有整個上肢、舌、下腭、頜部的細微震顫及步態的共濟失調。或發於單側,也可出現於雙側。這種震顫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見於心衰、腎衰、肺衰等病人。震顫常於病人睡眠及昏迷後消失,蘇醒後仍可出現。

7.視力障礙

不常見。但近年來國內外文獻報道逐漸增多,肝性腦病發生時病人可出現視力障礙、失明為主要臨床表現,這種視力障礙是短暫的,功能性的,可隨著肝性腦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隨著肝性腦病的恢復而復明。其發病機制不明,多數認為與肝性腦病一樣復雜,為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8.智能障礙

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的智能發生改變,表現為對時間、空間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顛三倒四,書寫困難,計算、計數能力下降,數字連接錯誤,也是早期鑒別肝性腦病簡單、可靠的方法。

9.意識障礙

繼智能障礙後即出現比較明顯的意識障礙,由嗜睡、昏睡逐漸進入昏迷狀態,各種反應、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狀態逐漸進入昏迷者。而肝腦變性型肝性腦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智力減退、構音困難、記憶下降、思維遲鈍、共濟失調、震顫強直、痙攣性截癱(肝性脊髓病)等。但無明顯意識障礙。

肝性腦病的預防護理

1.預防並及時治療消化道出血:預防門靜脈高壓癥並上消化道出血最根本的辦法是降低門靜脈高壓或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一旦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應及時給予止血,並及時清除胃腸道積血。

2.預防和控制各種感染:如腸道感染、原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墜積性肺炎、褥瘡感染及敗血癥等,常是肝性腦病的重要誘因,應及時合理地給予抗感染治療。

3.防治便秘可給予乳果糖、山梨醇、果導、番瀉葉、大黃、山梨醇、硫酸鎂等酌情口服,也可給予開塞露塞肛,必要時給予清潔灌腸。

4.預防和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5.慎用鎮靜藥,禁用含硫、含氨藥物,嚴禁大量放腹水,減少手術、創傷及利尿過多等,祛除醫源性因素。

肝性腦病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1)積極尋找誘因,並及時排除。大多數肝性腦病有明確的誘因,因此,在肝硬化患者出現肝性腦病先兆癥狀時,應立即尋找誘因,並及時排除。

(2)按醫囑及時使用抗肝性腦病藥物。通常采用六合氨基酸或凡命註射液靜脈滴註,並給精氨酸20g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中靜點。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10%-25%的米醋灌腸,以保持腸道內酸性環境,減少氨的產生和吸收。

(3)加強安全防護。部分肝性腦病早期患者,因性格異常,行為錯亂,狂躁而出現自傷或傷害他人行為。因此,在患者出現上述癥狀時,護理人員除加強巡視外,還應註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①去除病房內一切不安全因素,如床頭櫃上的熱水瓶、玻璃杯、刀子、剪子、皮帶等,以防傷人。②將患者轉移到安全的病床,避開窗邊,以免醫護人員和傢屬不備時,患者出現爬窗等意外。③及時和患者傢屬聯系,說明病情,讓傢屬有心理準備,並請傢屬來院24小時陪護,以免發生意外。對沒有傢屬陪護的患者,應派專人守護。④醫護人員在患者出現狂躁時,不用訓責的語言或口氣與患者對話,以免使患者更狂躁。應以說服、勸導的口氣,當勸說無效時,為瞭避免傷人傷己,可用約束帶。⑤當患者出現煩躁不安時,切不可為瞭使患者轉入安靜,濫用鎮靜劑,否則會加重或加速患者進入昏迷。

(4)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電解質酸堿平衡。特別是使用利尿劑的患者,更須加強觀察。應定期測定電解質,並及時給予補充糾正,在使用利尿劑時,宜聯合間歇使用,以避免電解質紊亂。

(5)保持大便通暢。每日瞭解患者的排便情況,保持每日1次,有便秘時采取乳果糖口服,必要時給米醋稀釋灌腸通便。保持大便通暢,是預防肝性腦病發生的必要措施之一。

(6)加強飲食護理。向患者及傢屬講解蛋白質飲食與肝硬化恢復及肝性腦病發生之間的關系,患者根據病情和自身消化能力自覺控制飲食中蛋白質的量。囑患者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動物蛋白。對不能自我節制的患者,耐心說服並嚴格對患肝性腦病患者進食情況進行監督。

上面為大傢介紹瞭關於肝性腦病的一些護理措施,作為患者傢屬更是需要註意患者日常的護理措施的,很多患者都是因為沒有得到適合的護理措施,而導致病情遲遲未能惡化的。

肝性腦病的診斷依據有哪些

1.有引起肝性腦病的基礎疾病如嚴重肝病和/或廣泛門體分流的病史如肝硬化、肝癌、門體靜脈分流術後等。

2.有上消化道出血、放腹水、大量利尿、高蛋白飲食、安眠藥、感染等誘發肝性腦病發生的因素。曾發生過肝性腦病對診斷有重要的幫助。

3.有神經精神癥狀及體征,如情緒、性格改變、意識錯亂及行為失常、定向障礙、嗜睡和興奮交替,肌張力增高,撲翼樣震顫、踝陣攣及病理反射陽性等,嚴重者可為昏睡、嚴重神志錯亂、甚至昏迷。

4.實驗室檢查:血氨升高,血漿氨基酸失衡,支鏈氨基酸減少,芳香氨基酸增高,二者比值≤1(正常>3),肝功能檢測,常有慢性肝功能損害的表現。

5.腦電圖檢查:兩側前額及頂部出現對稱的特征性θ波或極慢的δ波。

6.簡易智力測驗:智力測驗對亞臨床型肝性腦病的診斷有重要的幫助。測驗內容包括書寫、構詞、畫圖、搭積木、用火柴搭五角星及數字連線等。但該方法受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年齡影響,需予註意。

7.臨界閃爍頻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CFF)的檢測:該方法原用於檢測警戒障礙的患者的臨界閃爍頻率可反映大腦神經傳導功能障礙。近來研究發現可敏感地診斷出輕度 HE(包括輕微HE及HE的1期),具有敏感、簡易、可靠的優點。由於CFF診斷MHE的檢測剛剛起步,其診斷價值仍需進一步臨床運用才能作出客觀的評價。

鑒別診斷

在做出肝性腦病的診斷前須註意以下情況:

1.以精神癥狀為唯一突出表現的肝性腦病易被誤診為精神病。同此,凡遇有嚴重肝臟疾病或有門體分流病史的患者出現神經、精神異常,應警惕肝性腦病的可能。

2.肝性昏迷應與可引起神經功能紊亂的其他代謝性腦病如酮癥酸中毒、低血糖、尿毒癥等所致的腦病、急性腦血管病、腦部感染和鎮靜劑過量相鑒別。進一步追問病史,血糖、血氨、腎功能、腦電圖等的檢查有助於診斷與鑒別診斷。頭顱CT、核磁及腰穿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如腦出血、腫瘤、腦炎等的鑒別有重要的意義。

肝昏迷和肝性腦病有什麼區別

肝昏迷是肝性腦病分期中嚴重的一個階段。

肝性腦病自輕微的精神改變到深度昏述分為4期:

一期(前驅期)輕度性格改變和行為矢常,例如欣快激動或淡漠少言.衣冠個整或隨地便溺,應答尚準確,但吐字不清較緩慢,可有撲鼻樣震顫,亦稱肝震顫(囑患者兩臂平仰, 肘關節固定手掌向背側伸展,手向外側偏斜,掌指關節、腕關節、甚至肘與肩關節的急促而 不規則的撲翼樣抖動,囑患者手緊握醫生手1分鐘,醫生能感到患者抖動),腦電圖多數正常,此期歷時數日或數周,有時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識錯亂、睡眠障礙、行為失常為主。前一期的癥狀加重.走向力和理解力均減退,對時、地、人的概念混亂.不能完成簡單的計算和智力構圖(如搭積木、射亢進、肌張力增高、踝陣攣及陽性Babinski征等。此期撲翼樣震顫存在,腦電圖有特征性異常。患者可出現不隨意運動及運動失調。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錯亂為主,各種神經體征持續或加重,大部分時間患者呈昏睡狀態,但可以喚醒。醒時尚可應答問話,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覺。撲翼樣震顫仍可引出,肌張力增加,四肢被動運動常有抗力。錐體束征呈陽性,腦電圖有異常波形。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喪夫,個能喚醒。淺昏迷時,對痛刺激和不適體位尚有反應,雕防射和肌張力仍力進;由於患者個能合作,撲鼻樣震顫人法引出。深昏迷時,各種反射消失,肌張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出現陣發性驚厥,踝陣攣和換氣過度。腦電圖明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