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消化不良是嬰幼兒夏季最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主要癥狀為拉綠色糞便,常伴有發燒、腹脹、 嘔吐、不吃奶及哭叫不安等現象。發病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夏天氣溫太高,引起小兒胃腸功能紊亂,抵 抗力下降,胃酸分泌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加上夏天病菌繁殖很快,蒼蠅又到處叮爬傳播,病菌通 過飲食進入人體後使胃腸發炎,都易使小兒發生消化不良。那麼一歲寶寶消化不良該怎麼辦?下面我們將做具體的介紹。

一歲寶寶消化不良該怎麼辦

如果寶寶吃得太多,而寶寶的消化能力達不到,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近幾天盡量控制進食量,也就是少吃一點。觀察看看, 必要時去看中醫吃點治消化的藥,幾天就會好,不必擔心。

較輕微的消化不良,或僅僅是一時性過飽,可采用飯後散步,腹部輕柔按摩、1-2小時後參加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增強身體熱量的消耗,盡快消除消化不良現象。

已出現消化不良癥狀後,忌進食葷腥、油膩、海味等不易消化食物。也不宜再吃較多的甜品或冰淇淋一類食物。必須以清淡食物為主,維持1-2天即可使胃腸道得以清除消化不良的食物殘渣,從而使消化機能康復。

消化不良的飲食療法1、酸牛奶。先將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卻後,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邊加邊攪,使成細顆粒狀即成。酸牛奶易於消化,適用於胃腸炎的患兒。

2、脫脂奶。將牛奶煮沸,待冷卻後除去脂肪膜,再煮沸餘乳,再冷卻後去脂肪膜,如此反復3次即可。脫脂奶適用於嘔吐、腹瀉、痢疾等患兒。

3、炒奶糕。將奶糕炒至淡黃色,炒後淀粉變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瀉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4、焦米湯。將大米洗幹凈,晾至半幹炒成焦黃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時,過濾去渣,再加0.4%的食鹽煮沸後即可。焦米湯中淀粉變成糊精,易於消化。適用於嚴重腹瀉及消化不良的患兒。

小兒消化不良便秘健脾揉腹捏脊

給小孩子按摩需要有耐心和愛心,還需要註意幾方面的細節。首先是環境,房間要溫馨,溫度要合適,床鋪要柔軟,但不能是席夢思之類的彈簧床墊,最好是硬板床鋪褥子。其次是孩子處於要平靜狀態,要不餓不困,正希望傢長和她玩兒。

“寶寶消化操”是一種很好的親子活動,可以先從頭部撫觸開始,再往下觸摸胸部、胳膊等,隨後到達重點——腹部。

①順時針揉腹。

孩子小小的肚子,用掌心就可以包住瞭,掌根貼住肚臍,下沉大約2厘米,然後以掌根為中心,手掌旋順時針畫一個弧,這是小兒消化道的順序。這個動作可以健脾理氣,促進排便,緩解消化不良。

按摩次數每個年齡段不一樣,6個月的時候,每晚6次;7個月的時候,就每晚7次。依此類推,一直到1歲的時候,每晚12次。1歲以後,每次做5分鐘即可。

②腹部小震蕩。

讓孩子躺在床上,用手摸摸他的小臉,然後雙手握住他的小屁股,眼睛看著孩子,抬高臀部大約3~5厘米,停頓3秒,然後一下子放開,就像是頓瞭一個屁墩兒。做這個動作的目的就是要通過震蕩來調整臟腑,促進胃腸動力和新陳代謝。

這個動作也可以說是一個遊戲,做的次數也是根據年齡來的,6個月做6次,7個月就做7次,1歲以上都是12次。

註意,孩子的臀部切忌抬得過高,否則可能會造成脊柱和髖關節損傷。

③捏脊。

讓孩子翻身,趴在床上,雙手在孩子的腰部提起皮膚,緩慢向上滑動,從腰部到背部,再到頸部。這是著名的捏脊,是自古以來傳下來的兒科推拿方法。主要是刺激督脈,並按摩整個脊柱旁邊的夾脊穴,以調整臟腑功能。根據現代解剖學研究,脊柱兩邊的是神經出入的地方,這些神經連接著人體的司令部大腦和各個內臟,通過物理按摩,可能有助於促進神經遞質的釋放,進一步調整內臟功能。

緩解寶寶消化不良的7種食物

1、過量飲食消化不良:寶寶如果出現大便量多、泡沫多、糞質粗糙、含食物殘渣或未消化的食物現象,大多是由於進食多或食物中含糖量過高所致。對這種幼兒要控制飲食量或降低食物中含糖量,給幼兒喂些米湯,藕粉糊等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恢復正常。

2、蛋白類消化不良:寶寶如果出現大便呈黃褐稀水樣或夾雜有未消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雞蛋氣味,表示對蛋白類食物消化吸收有障礙,對這樣的幼兒應減少食物中蛋白類的含量。如乳類、乳制品、瘦肉類、魚、蝦米皮、雞蛋黃、咸雞蛋、松花蛋、動物軟骨、豆類、豆制品、海帶、紫菜等。

3、脂肪消化不良:寶寶如果出現大便量多呈糊狀,外觀油潤內含較多奶瓣和脂滴,臭氣大,說明脂肪消化不良。應該及時降低含脂肪較多的食物成分即可。含脂肪豐富的食品有動物油脂、肥肉、蛋黃、乳及乳脂、植物油、大豆、花生、芝麻、葵瓜子等。

寶寶消化不良4種食物成禁忌

不管寶寶的便便“告訴”瞭媽咪們什麼樣的信息,隻要寶寶消化不良,以下4種食物都是不能碰的,以免給寶寶原本脆弱的腸胃“雪上加霜”。

1、忌脹氣不消化食物:幹豆類、洋蔥、土豆、薯類以及甜食應適當控制,以免影響胃的運化,而加重癥狀。

2、忌堅硬油膩食品:堅硬油膩食物更不宜消化,食後會加重病情,應忌食。

3、忌長期食用糯米:糯米含有多量的糊精,粘性較強,膨脹性小,不容易消化。消化不良的寶寶食用糯米,將會加重病情。

4、忌過燙過冷的食物:過燙的食物及湯水會刺激或燙傷胃黏膜;過冷的食物如冰淇淋、冰鎮飲料、酒類、冰咖啡,以及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食入後會導致胃黏膜血管收縮,不利於寶寶消化吸收。

一歲左右的寶寶為何總哭鬧

寶寶哭鬧的原因1 身心理需求:我需要爸爸媽媽

當小兒出現肚子餓、尿佈濕瞭、需要被照顧者抱起等需求的時候就會出現哭鬧的情況。如果是因為以上的原因而哭泣,通常隻要滿足瞭孩子的需求,針對他的需求去安撫他,通常兩三分鐘後寶寶就不再哭泣(先天特殊氣質的孩子則不然)。3個月內的寶寶最好安撫,等到寶寶大瞭,他的需求也愈來愈多,哭泣的情況就需要傢長更費心地去觀察。

寶寶哭鬧的原因2 身體出瞭狀況:我生病瞭

嬰兒的哭鬧都應該盡量去安撫,如果發現滿足瞭所有的生理、心理需求,寶寶仍舊哭個不停,持續哭泣達15分鐘以上,傢長就應該高度懷疑寶寶是不是有便秘、脹氣、拉肚子等胃腸道問題的困擾,而導致1歲內嬰兒哭鬧不休多為胃腸道的疾病,其中又以“腸套疊”和“腸絞痛”最常見。

寶寶哭鬧的病癥:腸套疊與腸絞痛

寶寶哭鬧的病癥1、腸套疊

腸套疊好發對象:腸套疊屬於嬰幼兒急癥,嚴重程度可能會危及生命,3個月~6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腸套疊,特別容易發生在原本很健康、也不太哭鬧的寶寶身上。

腸套疊發生原因:因為腸子套進本身的腸管之中,剛開始並不會痛,但是會因為影響血液循環而使組織腫脹造成腸子阻塞。

腸套疊癥狀與治療:寶寶會痛得很劇烈,停歇時間很短,膝關節會彎曲,如果不及時解決,會持續劇烈大哭且不停歇,哭鬧不安的程度會讓大人怎麼抱怎麼哄都無法安撫,合並淚流不止、臉色發白、腹脹、吐奶(甚至是吐膽汁)、排便形態改變等癥狀,此時應該立即送醫。若寶寶持續哭鬧到呈現無力感的狀態就非常危險,在病發12小時內寶寶有解血便的狀況時,一定要盡快進行灌腸或手術治療,否則會引發腸子穿孔、腹膜炎等危急生命的狀況。

寶寶哭鬧的病癥2、腸絞痛

腸絞痛好發癥狀:在哭聲方面,3個月內的嬰兒突然哭泣,先是慢慢哭,之後哇哇大哭,斷續哭好幾個小時,之間甚至可能停個1小時,每天持續15分鐘以上的哭泣,且安撫無效,如果持續2~3天以上,就可能是嬰幼兒腸絞痛的征兆。生理方面,嘴巴周圍蒼白,臉部漲紅,肚子通常摸起來脹脹緊緊的,身體會曲向肚子,手腳比較冰冷,手掌緊握等癥狀。腸絞痛多會在固定的時間發生,媽媽可以細心觀察寶寶是否都固定在晚上或是下午的某段時間內哭泣,腸絞痛的哭聲極大且聲音較尖銳,寶寶會“嚎啕大哭”,甚至可以用淒厲來形容,無法被安撫停止。

腸絞痛發生原因:造成嬰兒腸絞痛的原因目前在醫學仍無定論,推測和牛奶蛋白過敏、胃腸發炎、乳糖不耐癥、腹脹與照顧者互動情形不佳等情形有關。

腸絞痛處理方式:將寶寶抱起,面朝下,在大腿上擺個溫水袋,讓寶寶肚子靠在溫水袋上,或者幫寶寶在肚子上擦點驅風藥來按摩,將有心理安撫的作用。傢長也可以試著以棉花棒沾凡士林,輕輕地在寶寶的肛門口點一點來刺激肛門排氣排便,因為腸絞痛在排氣或排便後不適感便會停止。嬰兒腸絞痛通常在3個月大之後會轉好,對寶寶的生長發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所以沒有立即就醫的需要。

寶寶哭鬧的原因3、天生氣質愛哭泣

在爸媽盡力安撫寶寶的生理、心理需求,且醫師也排除生病的可能,但是寶寶哭鬧不休的情形仍舊讓照顧者束手無策時,這多半和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氣質因素多半在寶寶1歲後才比較容易被觀察發現,照顧者不需過度自責,而是在瞭解寶寶的情況後,用適合他的方式來照顧,幫助寶寶適性發展,才是正確的態度與觀念。

怎樣預防嬰幼兒上火性消化不良

預防嬰幼兒上火性消化不良的方法:

一、合理飲食

有一句老話“兒童不知饑飽”,兒童好吃的吃得沒夠,自己吃撐瞭都不知道,不好吃的一口也不吃。這種情況需要大人來幫他控制,即使他再喜歡吃的東西,也不能由著他的性子吃,無論是飯菜、點心還是水果,都要適量。讓孩子從小養成飲食的好習慣,使其內臟更好適應。

二、緩解上火癥狀

盡量選擇母乳喂養,通過天然植物調配而成的清火和開胃產品,可緩解孩子的上火癥狀,達到“一清二潤三舒暢”的降火效果。如每伴“清清寶”和“好喂寶”等產品,安全無副作用,將其調入牛奶或直接用溫水沖調,可達到平衡食物攝入熱量的效果,溫和降火,不會過涼。要註意挑選可值得信賴且口碑良好的清火和開胃產品。

二、註意保暖及衛生

註意腹部保暖,不要使胃腸道受寒冷刺激,同時盡量減少呼吸道感染。註意衛生,養成寶寶飯前洗手習慣,註意食物清潔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