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人們吃得也越來越好,但由於對健康知識的缺乏,生活壓力的增多,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那麼對於高血壓還有好多知識我們都有必要去瞭解,比如高血壓的五種最傷身體的癥狀是什麼?老年性高血壓的主要特點有哪些?高血壓危象病人的飲食宜忌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血壓的五種最傷身體的癥狀是什麼

1、頭疼

頭疼是高血壓常見的癥狀之一,可表現為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脹痛。血壓過高時,內臟及四肢小動脈顯著收縮,甚至有時引發惡心、嘔吐,多因血壓突然升高使頭部血管反射性強烈收縮所致,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

2、耳鳴

高血壓可以導致內耳動脈硬化和痙攣,因供血不足使聽覺神經功能發生退化。高血壓引起的耳鳴主要表現為耳朵裡會出現斷斷續續嗡嗡作響的聲音,就像水車來回轉那樣低沉的聲音。它的特點是雙耳耳鳴多為間斷性的,持續時間較長。

3、失眠

持續升高的血壓可導致大腦皮層和自主神經出現功能失調,從而間接引起入睡困難、易醒、睡眠不踏實、易做噩夢、易驚醒等失眠癥狀。血壓升高,自主神經活性增強,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緒萬千,也會導致入睡困難。

4、眩暈

眩暈是高血壓患者出現最多的癥狀。可能的原因:①血壓降得太低或長期高血壓導致腦供血不足,產生頭暈。可能會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時發作。②高血壓可以增強腦動脈的搏動感,進而對腦組織形成沖擊和振蕩,引起頭暈。

5、肢體麻木

血壓波動或升高時,全身小動脈出現痙攣,造成血管舒縮功能紊亂或動脈硬化,引起肢體局部供血不足,出現四肢發麻,特別是長期患高血壓得不到良好控制時,癥狀更明顯。

老年性高血壓的主要特點

老年高血壓在臨床表現及病理生理方面有以下特點:

(1)血壓波動大:老年人高血壓的收縮壓、舒張壓與脈壓差均比年輕者有較大的波動,尤其是收縮壓。但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常影響對病人血壓總體水平和治療效果的評價,且老年人高血壓的血壓波動不僅在長時期內較明顯,1日24小時內的波動也大於年輕者。因此,24小時連續血壓監測才能更好地反映病人血壓的真實水平。

(2)脈壓差較大:由於老年人動脈硬化明顯,彈性減弱,心臟射血時主動脈不能完全膨脹,動脈內驟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緩沖,導致收縮期血壓明顯增高,而舒張壓相對較低,脈壓差增大。

(3)體位性低血壓多見:由於老年人壓力感受器的調節功能減弱,因此,老年人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多見,尤其在降壓治療過程中。測定病人平臥10分鐘時和被動站立1分鐘及5分鐘時的血壓值,發現約三分之一的病人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並伴隨頭暈等癥狀。

(4)惡性高血壓罕見:老年人高血壓大多數屬於輕型,惡性或急進型者罕見。表現為起病緩慢,進展慢,癥狀不典型或無明顯自覺癥狀,常在體檢中或並發腦血管病時才被發現。

(5)間接測壓法過高估計血壓值:老年人由於硬化的肢動脈難以被水銀柱式血壓計的氣囊壓迫阻斷血流,故可獲得較高的間接測壓讀數。老年人直接與間接血壓讀數可相差30毫米汞柱以上。

高血壓危象病人的飲食宜忌

1.三餐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總熱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帶、洋蔥等,以及少量魚、蝦、禽肉、脫脂奶粉、蛋清等。

2.低鹽、每人每天吃鹽量應嚴格控制在2-5克,即約一小匙。食鹽量還應減去烹調用醬油中所含的鈉,3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鹽。咸(醬)菜、腐乳、咸肉(蛋)、醃制品、蛤貝類、蝦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頭、空心菜等蔬菜含鈉均較高,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3.高鉀、含鉀的食物進入人體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可以在食譜中經常"露面"。這類食物包括豆類、冬菇、黑棗、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瘦肉、魚、禽肉類,根莖類蔬菜如莧菜、油菜及大蔥等,水果如香蕉、棗、桃、橘子等。

高血壓腎病的西醫治療方法

一、早期、輕度高血壓和尿常規大致正常者可予非藥物治療,保持良好的情緒、減肥、限鹽、限酒、練氣功及太極拳、適當的體育鍛煉等。

二、可供選用的降壓藥物:1、利尿劑;2、β受體阻滯劑;3、鈣拮抗劑;4、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其中鈣拮抗劑、ACEI對腎臟的血流動力學更有利,ACEI降低尿蛋白優於其它的降血壓藥物。使血壓有效地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18.7/12kPa,140/90mmHg)能夠預防、穩定或延緩高血壓腎損害。

三、惡性腎小動脈硬化癥患者短期內腎功能迅速惡化,在合並有高血壓腦病、視力迅速下降、顱內出血等以及不能口服藥物時,可靜脈給藥,常用硝普鈉,力爭在12~24小時控制血壓。長壓定能夠迅速降低血壓,適合惡性高血壓的最初治療。

孤獨感會致使高血壓發病率增高

我國高血壓發病人數已超過18.8%,並且出現低齡化趨勢,許多的中青年人已進入或開始進入這一行列。因此它已成為人類頭號大敵,號稱人類第一殺手。

美國科學傢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孤獨感會使年齡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壓的幾率增加,這項研究因此也證明朋友和傢庭對人們的健康有益。

研究中最孤獨的人的血壓數值要比不孤獨的人的血壓數值高30。研究人員說,這表明孤獨感同超重和不運動對心臟的危害程度一樣。芝加哥大學科學傢路易斯-豪克裡是這項研究的領導者,他說“兩者的關聯程度令人吃驚”。

較早的研究表明1100多萬50歲以上的美國人感到孤單、被拋棄或者缺少夥伴,因此國傢老年研究院的行為研究項目主管理查德-蘇茲曼認為,如果減少孤獨感能夠降低血壓,那麼這項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的公共衛生意義。豪克裡說研究結果提醒人們治療高血壓的一種方法是更多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做志願者工作,使自己有用”。

該研究調查瞭芝加哥地區229名50到68歲之間的男女中老年人,研究成果刊登在當月份的《心理學與變老》雜志上。

參與研究的人填寫瞭一個由20個問題組成的調查問卷,對他們孤獨的程度進行判斷。一半多一點的人被認為至少是中等程度的孤獨,相比孤獨感輕一些的人,他們的血壓要高。

15%的受調查者有強烈的孤獨感,而他們更明顯地表明瞭孤獨感和高血壓之間的關聯性。這部分人的高壓要比不孤獨的人的高壓高10到30個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