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溢血又稱腦出血,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腦出血的癥狀與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腫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況等有關,通常一般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突發頭痛、惡心嘔吐、言語不清、小便失禁、肢體活動障礙和意識障礙。

腦溢血的癥狀

腦溢血又稱腦出血,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腦出血的癥狀與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腫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況等有關,通常一般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突發頭痛、惡心嘔吐、言語不清、小便失禁、肢體活動障礙和意識障礙。

腦溢血癥狀表現:

1、內囊出血

最常見的出血部位。其典型臨床表現為對側“三偏”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內囊出血病輯范圍較大,神經損害癥狀較重。但若出血偏於內囊外側,主要損害外囊部位,則臨床癥狀多較輕些,多無意識障礙,偏癱也輕,預後較好。

2、丘腦出血

如屬一側丘腦出血,且出血量較少時,表現對側輕癱,對側偏身感覺障礙,特別是本體感覺障礙明顯。如果出血量大,受損部位波及對側丘腦及丘腦下部,則出現嘔吐咖啡樣物,嘔吐頻繁呈噴射狀,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癱瘓、雙眼向鼻尖註視等癥。病情往往危重,預後不好。

3、腦葉出血

也稱為皮質下白質出血,可發生於任何腦葉。除表現頭痛、嘔吐外,不同腦葉的出血,臨床表現亦有不同。如額葉出血可出現精神癥狀,如煩躁不安、疑慮,對側偏癱、運動性失語等;頂葉出血則出現對側感覺障礙;顳葉出血可出現感覺性失語、精神癥狀等;枕葉出血則以偏盲最為常見。腦葉出血一般癥狀均略輕些,預後相對較好。

4、橋腦出血

橋腦是腦幹出血的好發部位。早期表現病處側面癱,對側肢體攤,稱為交叉性癱。這是橋腦出血的臨床特點。如果出血量大,則影響對側,出現四肢癱、瞳孔縮小、高熱、昏迷等癥;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腦室則出現抽搐、呼吸不規則等嚴重癥狀,預後多不好;

5、小腦出血

若出血量少,臨床表現常常是先出現頭暈,繼則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走路不穩、講話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壓迫延髓生命中樞,嚴重者可突然死亡。

6、腦室出血

一般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腦室出血為腦室內脈絡叢破裂出血,較為少見。繼發性者是由於腦內出血量大,穿破腦實質流入腦室。臨床表現為嘔吐、多汗、皮膚發紫或蒼白。發病後1~2小時便陷入深昏迷、高熱、四肢癱或呈強直性抽搐、血壓不穩、呼吸不規律等。病情多為嚴重,預後不良。

腦溢血的飲食原則

1、飲食規律

少量多餐,晚餐要避免過飽;控制總熱量,從而使體重保持在標準范圍內;控制鹽分的攝入量,每日在4克左右為宜。

2、註重防止並發癥的發生

常見的並發癥有褥瘡、尿路感染、肺炎、肢體畸形、皮膚燙傷等,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精心護理,防止並發癥的發生。

3、保證營養和入量適當

因腦溢血後遺癥的患者常表現出失語,不能正確表達意願,或有嗆咳、咽下困難,不能保證進食,入量常有不足或過多,傢屬應予足夠重視。要定食譜、定入量、定時間供給,必要時經鼻管飼給。

4、堅持進行康復訓練

腦溢血後遺癥的患者的主要表現一般是肢體癱瘓、語言和智能障礙,因此應堅持進行康復訓練,防止病人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和關節強直。語言和智能的訓練也一樣。

5、大便通暢

大便秘結,排便時過於用力可誘發出血性腦年中、腦栓塞。為瞭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排便,適當吃芹菜、胡蘿卜、水果等。必要時可用藥物,如蕃瀉時泡開水、麻仁潤腸丸、果導等。

6、控制動物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入量

其中膽固醇每天應保持在300毫克以內,避免使用肥肉、動物油脂及內臟;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占總熱量的十分之一,並以優質蛋白為主,如奶制品、蛋類、瘦肉、魚、大豆等;應多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如粗糧、芹菜等,避免食用蔗糖、蜂蜜、糕點等。

引發腦溢血的原因

腦溢血發病急驟,往往沒有什麼先兆。病人可突然感到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肢體麻木、無力,甚至跌倒在地。目前世界逐漸步入老齡化,腦溢血已成為一較為廣泛發生的急癥重癥,我國每年因為腦溢血死亡的患者約占全部疾病死亡的20%左右,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

導致腦溢血的原因很多,但高血壓病是最重要的可變性危險因素。

1、高血壓病:高血壓是腦溢血最主要的病因。腦溢血的發生是在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內穿通動脈上可形成許多微動脈瘤,主要分佈在大腦基底節的豆紋動脈、橋腦、大腦白質和小腦。當血壓驟然升高時,微動脈瘤可能破裂而出血。或由於長期高血壓對腦實質內穿通動脈管壁中的內膜發生玻璃樣變性或纖維樣壞死,在血壓或血流急劇變化時容易破裂出血。

2、腦血管淀粉樣變(CAA) 又稱“嗜剛果紅血管病變”,異常的淀粉樣物質選擇性地沉積於腦皮質及軟腦膜的中小動靜脈的中膜和外膜,年齡愈大愈好發。由於腦皮質和軟腦膜易發生腦血管淀粉樣變,故該病變所致的腦溢血總發生於腦葉,大腦半球深部組織、腦幹和小腦很少受累。CT片上表現為不規則斑點狀高密度陰影為其特點。

3、顱內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它們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常見原因,但也有出血後破入腦實質內形成腦內血腫。

4、顱內惡性腫瘤:如膠質瘤、轉移瘤、黑色素瘤等,發生腫瘤卒中時可形成腦內出血。

5、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6、抗凝劑和纖溶劑:如用肝素或阿斯匹林治療亦可引起腦溢血。其他病因有:動脈硬化、各種腦動脈炎、出血性腦梗死等。

腦溢血鑒別診斷

腦出血的發病較為危急,部分癥狀與腦梗死極為相似,在CT普及之前,腦梗死與腦出血的誤診率較高,隨著目前診療水平的提高,CT檢查後基本能明確診斷,但仍需要進行仔細慎重的鑒別診斷。

(1)與其他腦血管病鑒別如腦梗塞、蛛網膜下腔出血,根據發病過程、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確診。腦梗塞的原因是由於腦組織缺血造成,常見病因是腦動脈粥樣硬化,起病一般較緩,出現輕度的意識障礙,血壓稍有升高,可見CT出現腦內低密度病灶。

(2)顱內占位病變,顱腦外傷、腦膜炎等疾病:根據發病急緩程度,外傷史、發燒等其他臨床表現以及CT 、MRI,腦脊液等檢查做出診斷。腦內原發性腫瘤可出現腦出血相類似的癥狀,如頭痛、嘔吐及肢體癥狀等,增強的影像學檢查可有助於診斷。

(3)其他原因:昏迷病人應與一氧化碳中毒、肝昏迷,尿毒癥、低血糖等引起的意識障礙相鑒別。主要詳細詢問病史,體征以及CT、腦脊液等檢查。血液系統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可以出現顱內出血,當懷疑有這些原因的時候需要仔細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類似癥狀。

寶寶缺維K將會導致腦溢血

腦溢血並非老年人才會發生,新生兒體內缺乏維生素K也會發生顱內出血。不僅如此,維生素k缺乏還會造成嬰兒消化道和身體其他部位出血,如治療不及時,也會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

一般情況下,嬰兒維生素K來自母乳和自身腸道細菌合成,輔食吃得少的嬰兒腸道形成維生素K的功能較差,如果不能從母乳中獲取,很容易造成維生素K缺乏。

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的主要表現有便血、黑便、嘔吐、嘔血,哭聲微弱,四肢間斷性地出現抽搐現象,嚴重者還會出現全身皮膚呈青紫色,手臂出現多個小硬塊,顱後溝出血。輕度維K缺乏,及時治療後一般不會有後遺癥,如果是嚴重的顱損傷,很可能出現智力低下、肢體活動不便、腦癱等後遺癥。

因缺乏維生素k而導致的腦部出血,大多發生在出生1―3個月的嬰兒身上。患兒往往突然發病,主要表現為有便血、黑便、嘔吐、嘔血,哭聲微弱,四肢間斷性地出現抽搐現象,嚴重者還會出現全身皮膚呈青紫色,手臂出現多個小硬塊,顱後溝出血,煩躁不安、異常吵鬧,同時還會發出一種特殊的尖叫。

在大多數情況下,患兒都有嗜睡、昏迷、嘔吐、全身抽搐等癥狀,如果治療及時,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但往往會留下一些不可彌補的終生缺憾,如果是嚴重的顱損傷,很可能出現智力低下、肢體活動不便、腦癱等後遺癥。專傢指出,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母乳喂養的嬰兒身上。

在胎兒期,孕婦體內的維生素k極難輸送給胎兒,所以新生兒出生後維生素k儲存量很少,如不及時補充維生素k,出生3―5天後就可能發生維生素k缺乏的現象。到瞭嬰兒期,新生兒的維生素k主要通過奶制品攝取,但母乳中的維生素k含量通常隻有牛奶的1/4,因此,依靠母乳喂養的嬰兒,更容易出現維生素k缺乏的癥狀。

想要確保新生兒不缺維生素K,母親要均衡營養,不能挑食,日常可多吃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黃花菜、菠菜、西紅柿、卷心菜、胡蘿卜、黃豆、動物肝臟及魚、蛋類等。即使你的飲食結構再合理,身體中的維生素k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充足。按照醫學界普遍認可的看法,成年女性每天需要65毫克的維生素k,而成年男性則需要80毫克左右。

豆油和綠葉蔬菜(如菠菜、椰菜花等)中含有的維生素k最為豐富。正常人每天吃一次菠菜,體內的維生素k含量就可以超過所需的4―5倍。盡管豆油中所含的維生素k和綠葉蔬菜不相上下,但佈絲還是建議人們更多地食用綠葉蔬菜,因為蔬菜中的營養成分比豆油更為豐富,對於人體的血壓、膽固醇指標更有好處。吃配方奶粉的嬰兒6個月大時應該添加輔食,而母乳喂養的嬰兒4個月後就要及時添加輔食,讓孩子盡早具備自造維生素K的能力。

另外,維生素K的補充也可以通過K劑補充達到。具體做法是,孩子出生時註射一定量的維生素K劑,滿月後再喂服一片維生素K(5毫克)。為瞭避免維生素K的缺乏,哺乳期的母親和新生兒都要少接觸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