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經外科常見臨床病理綜合征,是顱腦損傷、腦腫瘤、腦出血、腦積水和顱內炎癥等所共有征象,由於上述疾病使顱腔內容物體積增加,導致顱內壓持續在2.0kPa (200mmH20)以上,從而引起的相應的綜合征,稱為顱內壓增高。顱內壓增高會引發腦疝危象,可使病人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因此對顱內壓增高及時診斷和正確處理,十分重要。那麼,顱內壓增高如何自己緩解?下面來詳細瞭解一下。

顱壓高自己如何緩解

1、臥位 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或側臥,病情允許時抬高床頭15°~30°,有利於顱內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有腦脊液外漏的病人可借助重力的作用,使腦組織移向顱底,粘附在硬腦膜漏孔處,使局部粘連而封閉漏口。註意頭頸不要過伸或過屈,以免影響頸靜脈回流。

2、休息 保持病室安靜,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以免造成患者情緒激動,使血壓升高,加重顱內壓增高。病人躁動不安時,要查明原因,對癥處理,勿輕率給予鎮靜劑,以免影響觀察病情,也不可強加約束,避免因過份掙紮而使顱內壓升高,應加床擋保護並讓其戴手套,以防墜床和抓傷。

3、吸氧 對改善腦缺血,使腦血管收縮,降低腦血流量,減輕腦水腫,同時防止發生高碳酸血癥或低氧血癥。

顱內壓的形成與正常值

顱內壓的形成與正常值

顱腔容納著腦組織、腦脊液和血液三種內容物,當兒童顱縫閉合後或成人,顱腔的容積是固定不變的,約為1400—1500ml。顱腔內的上述三種內容物,使顱內保持一定的壓力,稱為顱內壓(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由於顱內的腦脊液介於顱腔壁和腦組織之間,一般以腦脊液的靜水壓代表顱內壓力,通過側臥位腰椎穿刺或直接腦室穿刺測量來獲得該壓力數值,成人的正常顱內壓為0.7-2.0kPa (70-200mmH2O),兒童的正常顱內壓為0.5-1.0kPa (50-100mmH20)。臨床上顱內壓還可以通過采用顱內壓監護裝置,進行持續地動態觀察。

顱內壓的調節與代償

顱內壓可有小范圍的波動,它與血壓和呼吸關系密切,收縮期顱內壓略有增高,舒張期顱內壓稍下降;呼氣時壓力略增,吸氣時壓力稍降。顱內壓的調節除部分依靠顱內的靜脈血被排擠到顱外血液循環外,主要是通過腦脊液量的增減來調節。當顱內壓低於0.7kPa(70mmH20)時,腦脊液的分泌則增加,而吸收減少,使顱內腦脊液量增多,以維持正常顱內壓不變。相反,當顱內壓高於0.7kPa (70mmH2O)時,腦脊液的分泌較前減少而吸收增多,使顱內腦脊液量保持在正常范圍,以代償增加的顱內壓。另外,當顱內壓增高時,有一部分腦脊液被擠人脊髓蛛網膜下腔,也起到一定的調節顱內壓的作用。腦脊液的總量占顱腔總容積的10%,血液則依據血流量的不同約占總容積的2%-11%,一般而言允許顱內增加的臨界容積約為5%,超過此范圍,顱內壓開始增高。當顱腔內容物體積增大或顱腔容量縮減超過顱腔容積的8%-10%,則會產生嚴重的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的原因

⑴.年齡 嬰幼兒及小兒的顱縫未閉合或尚未牢固融合,顱內壓增高可使顱縫裂開而相應地增加顱腔容積,從而緩和或延長瞭病情的進展。老年人由於腦萎縮使顱內的代償空間增多,故病程亦較長。

⑵.病變的擴張速度 當顱內占位性病變時,隨著病變的緩慢增長,可以長期不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一旦由於顱內壓代償功能失調,則病情將迅速發展,往往在短期內即出現顱內高壓危象或腦疝。

⑶.病變部位 在顱腦中線或顱後窩的占位性病變,由於病變容易阻塞腦脊液循環通路而發生梗阻性腦積水,故顱內壓增高癥狀可早期出現而且嚴重。顱內大靜脈竇附近的占位性病變,由於早期即可壓迫靜脈竇,引起顱內靜脈血液的回流或腦脊液的吸收障礙,使顱內壓增高癥狀亦可早期出現。

⑷.伴發腦水腫的程度 腦寄生蟲病、腦膿腫、腦結核瘤、腦肉芽腫等由於炎癥性反應均可伴有較明顯的腦水腫,故早期即可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

⑸.全身系統性疾病 尿毒癥、肝昏迷、毒血癥、肺部感染、酸堿平衡失調等都可引起繼發性腦水腫而致顱內壓增高。高熱往往會加重顱內壓增高的程度。

顱內壓增高的臨床癥狀

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三主征。

1.頭痛:頭痛是顱內高壓的常見癥狀,發生率約為80~90%,初時較輕,以後加重,並呈持續性、陣發性加劇,清晨時加重是其特點,頭痛與病變部位常不相關,多在前額及雙顳,後顱窩占位性病變的頭痛可位於後枕部。急性顱內壓增高者,由於腦室系統產生急性梗阻,所以頭痛極為劇烈,腫瘤內出血,可產生突發而劇烈的頭痛。

2.嘔吐:嘔吐不如頭痛常見,但可能成為慢性顱內壓增高患者的唯一的主訴。其典型表現為噴射性嘔吐,與飲食關系不大而與頭痛劇烈程度有關。位於後顱窩及第四腦室的病變較易引起嘔吐。

3.視神經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最客觀的重要體征,發生率約為60~70%。雖然有典型的眼底所見,但患者多無明顯自覺癥狀,一般隻有一過性視力模糊,色覺異常,或有短暫的視力喪失。這些視覺癥狀隻持續數秒,少數可達30秒左右,稱為弱視發作。弱視發作常見於慢性顱內壓的增高晚期,常與頭痛程度平行。如果弱視發作頻繁時提示顱內壓的增高持續存在,最終導致視力永久性喪失。

4.其他癥狀:可有頭昏、耳鳴、煩躁不安、嗜睡、癲癇發作、展神經麻痹、復視等癥狀。顱內高壓嚴重時有生命體征變化:血壓升高、脈搏及呼吸變慢,血壓升高是調節機制的代償作用,以維持腦血液供應,呼吸慢可能是延髓呼吸中樞功能紊亂所致,生命體征變化是顱內壓增高的危險征兆,要警惕腦疝的發生。

5.腦疝:急性和慢性顱內壓增高者均可以引起腦疝.前者發生較快,有時數小時就可出現,後者發生緩慢,甚至不發生。

顱內壓增高註意事項

當然不能吃辛辣食物,它會刺激腸胃,增大血管的負擔,過咸的食物也是如此,不要為嘴傷身哦。 在血管瘤病人中營養不均衡、營養不良是常見的。因此,增進食欲、加強營養對腫瘤病人的康復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要註意營養合理,食物盡量做到多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西,少吃薰、烤、醃泡、油炸、過咸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 酸、甜、苦、辣、咸五昧,每味都有它的特殊作用。酸能收斂,生津開胃;甜能補益脾胃;苦能泄下、燥濕,少量可開胃;辣也能開胃;咸能通下、軟堅。

食品基本上都是以上五味,或幾味混合在一起,腫瘤康復期病人應選擇有一定抗癌成分和有軟堅散結作用的食品。 富有營養的食品種類繁多,除大米、小麥、小米、大豆等外,雞、羊、牛肉是補氣的食品,體虛的腫瘤病人可食用。鴨子、烏龜、鱉、鯽魚、娼魚是具有補益健脾的食品,海參、海蜇、鮑魚、海帶、荸薺、菱角能軟堅散結,可以消"痞塊",木耳、猴頭蘑、香菇、金針菇等多種食用磨菇都是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尤其是香菇的營養價值超過所有的蘑菇,含有7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鈣、銅、鐵、錳等徽量元素,還含有多種糖和酶,能提高和增強人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