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這種方便又能明顯提鮮的調料,是每傢每戶廚房必備品。可味精如果使用不當,不但會毀瞭菜肴的美味,甚至還能危害健康。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傢是怎麼說的吧,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對你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味精對人體的危害

“味精癥狀”的由來

食用味精在我國非常普遍,幾乎每傢用味精烹調,更是飯店餐館的廚師們不能缺少它,炒菜做湯,隻要加入少量,就可以大大增加鮮味。但在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掀起瞭一股所謂“中國餐館病”,什麼吃瞭中餐有頭痛、臉發麻、口渴、胃腸不適等病癥,以後又說這是由於中餐菜肴中味精引起的,故有“味精癥狀”的說法,以致有些西餐館掛牌標明“本餐館不用味精”,諸如此類,在國際上引起一場爭議。

掀起味精的蓋頭來

味精的真面目:

味精是一種白色晶體,又名叫谷氨酸鈉,化學名稱為L-谷氨酸單鈉一水化合物,英文縮寫為MSG。味精是由大豆蛋白、小麥面筋或其它含蛋白較多的物質中提煉的,也有用淀粉發酵制成。味精是調味品,也是營養品,食後可直接被人體吸收,成為人體細胞的基本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規定,商品名稱為味精或味素的,其谷氨酸鈉含量應在99%以上。

味精的生產過程:

目前我國多采用發酵法生產味精,首先要將各種糧食制成淀粉,然後將淀粉進行糖化,加入菌種進行發酵產生谷氨酸,再經過等電育晶、冷卻分離、中和除鐵脫色結晶、分離、幹燥等工序便制成瞭純度很高的谷氨酸鈉,即味精。

味精如何產生"鮮味" :

味精的重要功能在於它能產生“鮮味”。人的味覺器官中存在著專門的氨基酸受體。當味精被人們食用時,刺激位於舌部味蕾的氨基酸受體,就能使人感受到可口的鮮味。

食用味精對人體有何作用

味精屬於安全有益的調味品,人們可按各人喜愛攝取,聯合國糧農及食品添加劑法規委員會早已決定取消味精食用限量。

1987年3月17至22日,荷蘭海牙召開的十九屆聯合國糧食及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規委員會會議上作出決議,取消每天攝取6克至7.5克味精(MSG)的食用限量規定。這項決議意味著作為食品風味增強劑的味精,人們可以無疑慮地按各人喜愛程度攝取。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在收集瞭大量的文獻和試驗數據後,提出“在現在的使用量、食用方法下,長期食用味精對人體沒有什麼損害障礙”。

各國專傢經過幾十年的動物生化生理學研究及顧客進行廣泛的問卷式調查,提出大量科學證據,證明味精屬於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品之一,是存在人類食物及人體本身的天然物質,人體攝入味精可以完全消化、吸收並進行正常的生化代謝。

我國食品添加劑食用衛生標準規定,味精作為增鮮劑可以用於各類食品,其最大食用量按正常生產需要,無須提出每日允許攝入量標準。中國中醫研究院已對我國味精產品進行瞭長期毒性試驗,再次證明味精是安全的。

正確使用味精,無需杞人憂天

人們正確地認識味精,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味精易溶於適宜溫度的水,但溫度過高,味精會變為焦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輕微毒性。10%的味精水溶液在100攝氏度分別煮1、2、3小時,鮮味損失率分別為0.6%、1.1%、2.1%。所以在烹飪時一般在起鍋裝盤之前加入味精效果最好,菜肴的味道會更加鮮美。

拌涼菜加味精效果也不好,因為溫度低,很難溶解,必要時可先用少許熱水化開,晾涼後澆入涼菜。味精不能用於堿性或酸性食品,在堿性溶液中,味精會引起化學變化,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谷氨酸二鈉,而失去調味作用;把味精放在酸性菜肴中(如醋溜魚片等),酸性越大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 應該說,任何營養物質均應適量食用才有益於健康。目前我國人均消費味精每年不到50克,而且菜肴中過量加入味精會產生一種似咸非咸、似澀非澀的怪味,使菜肴無法食用,所以“味精癥狀”、“味精致癌”是根本沒有道理的,味精不是“害人精”。

做什麼菜不宜放味精

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溜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拌涼菜不宜放味精。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調餡料不宜加味精。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隻要超過100℃,味精就 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瞭不能拌餡,在制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4炒肉菜不用加味精。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瞭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味精應該怎麼用

味精的主要是增加食品的鮮味對於改變人體細胞的營養狀況,治療神經衰弱等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我們中國人的菜裡用的最多,也可用於湯和調味汁。然而,若使用不當也會產生不良後果,使味精失去調味意義,或對人體健康產生負作用。為此,請您在味精使用時註意以下幾點。

一忌:高溫使用

烹調菜肴時,如果在菜肴溫度很高的時投入味精就會發生化學變化,使味精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樣,非但不能起到調味作用,反而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對人體健康不利。科學實驗證明,在70℃ -90℃ 的溫度下,味精的溶解度最好。

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時機是在菜肴將要出鍋的時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話,味精投放應在勾芡之前。根據高溫不應放味精這個道理可以得知,您在上漿掛糊時也不必加味精。

二忌:低溫使用

溫度低時味精不易溶解。如果您想吃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鮮時,可以把味精用溫開水化開,晾涼後澆在涼菜上。

三忌:用於堿性食物

在堿性溶液中,味精會起化學變化,產生一種具有不良氣味的谷氨酸二鈉。所以烹制堿性食物時,不要放味精。如魷魚是用堿發制的,就不能加味精。

四忌:用於酸性食物

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

五忌:用於甜口菜肴

凡是甜口菜肴如“冰糖蓮子”、“番茄蝦仁”都不應加味精。甜菜放味精非常難吃,既破壞瞭鮮味,又破壞瞭甜味。

六忌:投放過量

過量的味精會產生一種似咸非咸、似澀非澀的怪味,使用味精並非多多益善。

七忌:用於炒黃菜

炒黃菜即炒雞蛋。雞蛋本身含有許多谷氨酸,炒雞蛋時一般都要放一些鹽,而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經加熱後,谷氨酸與氯化鈉這兩種物質會產生新的物質——谷氨酸鈉,即味精的主要成份,使雞蛋呈現很純正的鮮味。炒雞蛋加味精如同畫蛇添足,加多瞭反而不美。

白癜風患者是否適宜食用味精

白癜風患者是否適宜食用味精。油鹽醬醋是平時做飯必須的調味品,而味精幾乎是我們每天都會食用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很多人會因為攝取味精過量而出現嗜睡、焦躁等現象。白癜風患者應當多瞭解一些關於白癜風的知識,註重飲食習慣對白癜風造成的影響,不可隨意食用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導致疾病惡化。那麼白癜風患者是否適宜食用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在消化過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在腦組織中經酶催化,可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當味精攝入過多時,人體就會出現眩暈、頭痛、嗜睡、肌肉痙攣等一系列癥狀,有人還會焦躁、心慌意亂,部分體質較敏感的人甚至會覺得骨頭酸痛、肌肉無力。

如果白癜風病人食用過多的味精,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還會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導致人體缺鋅。白癜風病人體內的鋅含量本身就低,如果過多的食用味精就會導致鋅嚴重缺乏,久之會加重白癜風病情,白癜風患者一定要積極避免食用大量味精。

白癜風患者在日常飲食方面也要註意避免維生素C的食物如桔子、西紅柿、葡萄、山楂、獼猴桃等。過酸或過辣的食物也可能影響病情與治療效果,不利於白癜風的治療效果,比如煙、酒、辣椒。平時多吃一些含有酪氨酸及礦物質的食物,肉(牛、兔、豬、瘦肉)肝臟、蛋、奶、菜(蘿卜、茄子、冬筍、木耳、海帶等)、豆、花生、黑芝麻、核桃等食物對於白癜風疾病的治療都是有一定的輔助幫助。

上述就是白癜風患者是否適宜食用味精。的詳細介紹,白癜風患者十幾隻使用大量味精的,但如果是很少量的話無太大影響!

揭秘味精是餐桌上的害人精嗎

從小時候起,小編就覺得味精著實是個好東西,這種神奇的調味品有種魔力,再寡淡無味的菜,加一點味精就變得特別鮮美。但是好像近幾年來,大傢都對味精很排斥,關於味精的“黑幕”也頻頻在朋友圈和微博轉發:

《可怕!味精高溫加熱會致癌!》

《你還在吃味精嗎?味精導致高血壓!》

《味精導致頭暈、手腳麻木 你有“中餐館綜合征”嗎?》

《傷腦的味精 你傢做菜還在放嗎?》

《不孕不育 居然是味精惹的禍!》

危言聳聽的標題,貌似權威有理的解讀,讓味精的名聲越來越差。據央視一項調查顯示,超半數消費者對味精有抵觸心理。其中多數消費者表示,因為味精中含致癌物,可問到時何種致癌物時,消費者又答不上來……

問題來瞭,味精到底是什麼?它對身體真的有害嗎?

廚房裡親切而又陌生的味之素

簡單來說,味精就是谷氨酸鈉的結晶。

將味精用水稀釋3000倍,依舊可以嘗到鮮味,而食鹽400倍、蔗糖200倍就已品嘗不出味道。

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種人工化學合成品,其實它和醋、醬油一樣,是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經生物發酵後提取、精制而成的調味品:使用經過挑選的谷氨酸微球菌菌株,在培養基中生產谷氨酸。這些細菌通過其所能分泌谷氨酸的能力進行篩選。之後谷氨酸從液體培養基中被分離出來,提純,制成其鈉鹽,谷氨酸鈉。

味精真的能給健康帶來很多“麻煩”嗎?

我們來逐條分析一下,朋友圈關於味精的那些傳言吧:

1:高溫下使用味精致癌?No!

經科學傢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隻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但是研究證明焦谷氨酸鈉對人體並沒有危害,更不用說是能致癌瞭。所以味精致癌,毫無疑問是謠言。

但是,焦谷氨酸鈉沒有味道,所以如果說高溫下使用味精,唯一的害處可能就是菜吃起來沒有那麼鮮美瞭。

2:味精傷腦?No!

谷氨酸有刺激大腦興奮的作用。

腦組織隻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它氨基酸,故谷酰胺可作為腦組織的能量物質,改進維持大腦機能。谷氨酸作為神經中樞及大腦皮質的補劑,對於治療腦震蕩或神經損傷、癲癇以及對弱智兒童均有一定療效。

說味精傷腦,顯然是不靠譜的。

3:吃味精導致中餐館綜合征?No!

1968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瞭一篇文章,描述瞭吃中餐的奇怪經歷。大致是說開始吃中餐之後15到20分鐘,後頸開始麻木,並開始擴散到雙臂和後背,一般持續兩個小時左右。這篇文章引發瞭世界性的對於味精的恐慌,被稱之為“中餐館並發癥”。後來有一些針對“中餐館並發癥”的研究,但是無法證實它的存在。不過,基於“沒有證實不代表不存在”的莫須有懷疑精神,這個故事很快廣為流傳,但是針對它的研究也就沒有人關註瞭。

也有證據表明,這種癥狀實際上是對味精過敏,不具有普遍性。

4:味精是高鈉食品?No!

一聽到味精是谷氨酸鈉,很多人肯定就在想:現在提倡低鈉飲食,味精吃多瞭肯定會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病!

其實不然,食鹽之中鈉離子的含量大約在40%左右,但是谷氨酸鈉則更低隻有12%,差不多隻有食鹽鈉離子的三分之一。

所以某種角度上來說,吃味精比吃食鹽,更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5:味精沒有營養?Yes!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這是正確的,味精確實是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

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欲,有助於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谷氨酸鈉還具有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適宜神經衰弱、大腦發育不全、精神分裂癥患者食用;適宜肝昏迷恢復期、嚴重肝機能不全者食用;適宜胃潰瘍及胃液缺乏者食用;適宜智力不足及腦出血後遺的記憶障礙者食用;適宜癲癇小發作及精神運動性發作者食用;適宜胃納欠佳,食欲不振者食用;適宜在菜或湯將熟時加入食用。

也就是說,味精雖然沒有營養,但是對人體並不是有害,甚至有一定益處的。

那麼專傢們如何看待味精呢?

美國的 FDA 把味精歸入食品分類中最安全的一般認為無害(GRAS)一類。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的類別。

歐盟委員會食品科學委員會確認對於味精的每日可攝入量分類為歐盟體系最安全的類別無定量。

綜上所述,味精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它隻是一種普普通通的調味品。至於為什麼這麼多人黑它,很多人認為,這都是一些其他調(ji)味(jing)品搞的鬼,純粹是商業炒作……

味精雖然無害,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

A:嬰幼兒

大量食用味精後,會使血液中的鋅轉變成谷氨酸鋅從尿中過量地排出體外,從而導致急性鋅缺乏。缺鋅會導致弱智、夜盲癥、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癥等情況。

B:哺乳期的母親

如果食用過量味精,大量的谷氨酸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從而導致嬰兒缺鋅。

C:肥胖者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進行瞭系統研究。結果顯示,味精可以促進肌肉和脂肪組織中的脂肪沉積,促進肥胖。研究同時發現,味精和脂肪都會促進肥胖,但對促進肥胖發生的機理不同,二者對促進肥胖形成方面存在著拮抗(相互削弱)的作用。

此外,有些患者醫生會建議低鹽、低鈉飲食的話,味精最好也不要吃。

總而言之,在吃這件大事兒上,適度適量永遠都是最靠譜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