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於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腫瘤是怎麼引起的?和腫瘤有關聯的食物有哪些?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細節或許就成瞭引起腫瘤的最主要殺手。一起來看看你是不是吃瞭這些食物,很容易讓你得腫瘤。

癌細胞怕熱一天五杯熱水排毒

高溫可治好癌癥

19世紀時,德國有位佈許(Busch)醫師,發表多例自然治愈的癌癥,也就是有罹癌病人,分別得到肺炎和丹毒(一種皮膚感染癥)等疾病,連續發高燒1-2星期,沒想到意外治好癌癥。此外,1900年美國紐約市立醫院的科萊醫師,同樣發表有癌癥病人因肺炎和丹毒引起持續高燒後,治愈癌癥的實例。換句話說,西洋醫學也已明白癌細胞很怕高溫。

癌癥是一種從頭到腳都有可能發病的疾病,但心臟、脾臟、小腸(十二指腸)是發生癌癥機率較小的器官。那是因為心臟雖隻有體重的1/200,卻負責提供1/9的體溫;脾臟則是紅血球集中的地方球,(※註:脾臟的功能系破壞老舊的紅血球,將紅血球的血紅素與鐵分離,被分離的鐵可再度被吸收到血液中),同樣屬於高溫器官;而小腸要負責消化,必須經常活動,自然會比較溫熱,從這些事實可知,癌癥並不容易發生在溫度高的器官上。

人體容易罹癌的器官如食道、肺、胃、大腸、直腸、卵巢、子宮???等都是中間呈空洞的器官,有空洞的器官,細胞會比較少,體溫也比較容易下降,所以比較容易罹癌;至於乳房因突出身體外面,也是溫度比較低的器官,故乳癌發生率也較高。

一般而言,癌癥是因免疫力下降而形成,當然與血液有關連,也可以說它的發生與血液循環不佳有密切關系。東洋醫學認為“萬病之源來自臟血”,所以,身體為瞭燃燒並排出體內的廢物,讓血液變幹凈,才會出現發燒的反應。就某個層面

來說,發燒其實能提高免疫力,而免疫力就是白血球的運作能力,實際上隻要體溫上升1度,免疫力就能提高5-6倍。

一旦身體冰冷,血液循環會變差,體內細胞的代謝也會變差,體溫每下降1度,代謝就會減少約12%,免疫力也會降低30%。通常人體體溫最低的時候,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候,一天當中,凌晨3-5點的體溫最低,這時也是最容易引發氣喘、潰瘍性大腸炎的激烈腹痛、異型狹心癥等疾病的時候。

生活中哪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引發腫瘤

1、過食溫熱性食物

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於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因為過於辛熱,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所以這類性質的食品最易誘發的是消化系統的腫瘤。

1)過燙飲食是導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飲食過熱,會損傷、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長期刺激下將誘導組織惡變。中國人的消化道腫瘤明顯高於西方人,就是與中國人多喜熱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熱湯,如菜湯、面糊等有關;相對於中國人,西方人的飲食較為簡單,平時少見熱湯,而多飲用果汁、可樂等冷飲。

2)酒為辛熱之性,長期飲酒,是消化系統腫瘤發病最常見的因素。山東西南地區為食道癌的高發區,就與這一地區飲食中嗜熱、嗜酒有關。

其實,早在196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認為酒精飲料的過度消費與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關。在分別對江蘇啟東縣肝癌相對高發的通興鄉與相對低發的西寧鄉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後者的2.5倍。而兩鄉隻有一路之隔,自然環境基本相同,吸煙率也相當,所不同的是肝癌高發區的人們愛喝酒,低發區的人們則喜歡飲茶。

3)同樣屬於中醫熱性食物的還有煎炸、熏烤的食物,這類食物因經過高溫的油炸和烤制,亦隨之變為熱性食品。經研究證實,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易於導致胃癌、腸癌、肝癌等。

4)還有咖啡,就像中國人嗜茶一樣,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國學者在經過5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後認為,咖啡因對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經常飲咖啡的人比不飲咖啡的人患這兩種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於過多飲用咖啡引起的。

2、五味失調

中醫認為飲食應五味調和,甘、苦、酸、辛、咸的食物要均勻食用,任何一味偏食,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在引起腫瘤的因素中,肥甘厚膩太過與咸味太過是常見因素。

1)肥甘厚膩太過

中醫的肥甘厚膩之品,屬於甜味、油膩性食物。從臨床研究來看,甘味食物即淀粉類、糖類食物,攝入過量易導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能促發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腫瘤屬於積證的范疇,《內經》認為,積證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滯,而肥厚飲食,容易助濕生痰,無疑會加重這些病理產物的凝聚。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經常吃高脂肪飲食可促使肝臟分泌更多的膽汁,進入腸道後,膽汁中的初級膽汁酸在腸道厭氧細菌的作用下轉變成脫氧膽酸及石膽酸,而這兩種物質均是促癌劑,可以使腸道黏膜癌變。同時,脂肪還能為多種腫瘤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2)咸味太過

除瞭食鹽,咸味食物還包括咸菜、咸魚、咸肉以及其他醃制食品等。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常食醃制食品者食管癌發病的危險性是不常食用者的2.79倍。嗜食咸味食物最容易導致的癌癥是胃癌。嗜食咸魚的日本漁民,胃癌、食道癌的發生較為普遍。嗜食咸魚亦是致鼻咽癌的一個重要因素。馬來西亞研究人員發現,沿海居民患鼻咽癌較多,原因與他們愛吃咸魚有關。我國普查資料證明,在胃癌高發區,人均每天攝人食鹽50克;而胃癌低發區,人均食鹽攝入量僅為6克左右。

怎樣搭配食物才最有營養

菠菜能促進性功能,幫助肌肉成長,強化心臟健康與骨頭生長,同時還能提高眼睛視力。菠菜還含有豐富的葉酸,可以幫助人體減少心臟病、中風的發病率。此外,菠菜還富含葉黃素,這種化合物可以對抗因年齡造成的人體退化。

營養師建議:菠菜可以加在沙拉中,還可以與雞蛋同炒食用。

營養食物搭配——芝麻拌菠菜:將菠菜倒入開水鍋中煮3分鐘,控幹水分後,拌入1匙醬油、1匙熟芝麻及少許蒜末、鹽、雞精,即可食用。

酸奶是對抗癌癥的最佳食物,它還有壯骨、提高免疫力等多種好處。

營養師建議:酸奶加上藍莓、核桃與蜂蜜,是最佳的早餐或點心。

營養食物搭配——酸奶飲品:將草莓(其他水果也可)放入果汁機中打成汁,再與酸奶混合均勻飲用即可。

胡蘿卜具有對抗癌癥的功能,還能增強免疫力,提高眼睛視力。多數紅色、黃色或橙色的蔬果,都含有胡蘿卜素的成分,這種脂溶性化合物都有抑制多種癌癥的作用,並且可降低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風險,每日攝取1/2杯胡蘿卜汁是最理想的分量。

營養師建議:想要獲取足量的胡蘿卜素,下列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如胡蘿卜、黃菜椒、南瓜、芒果、紅薯等。

營養食物搭配——胡蘿卜熘雞片:將胡蘿卜切片,雞肉切片用濕淀粉掛糊,將雞片放入油鍋中熘一下,然後倒入胡蘿卜片同炒,八分熟時加入鹽、雞精調味即可。

藍莓含有一種大腦活性劑,可對抗癌癥,促進心臟健康與免疫系統健康。藍莓還富含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人體預防癌癥、糖尿病及與年齡有關的記憶力衰退,因此藍莓也有“大腦莓果”之稱。研究顯示,藍莓含有大量的纖維、維生素a和c,有益心血管健康。

營養師建議:每日攝取1杯新鮮的藍莓或1/2杯冷凍或幹燥的藍莓,對身體健康都很有幫助。紫色葡萄、葡萄幹、草莓也都具有類似功效。

營養食物搭配——藍莓酸奶:在1杯酸奶中加入罐頭藍莓果粒即可食用。

黑豆主要的功效在於幫助肌肉成長、促進心臟健康,它也是很好的大腦活化劑。

營養師建議:每日攝取半杯黑豆,可以獲得8克蛋白質和7.5克纖維,不僅熱量低,還不含對人體有害的飽和脂肪。您也可以吃豌豆、扁豆等食物,有類似的功效。

營養食物搭配——黑豆番茄醬:取4個番茄、1根蔥、3瓣大蒜、2個辣椒、1個黃色甜椒和1個芒果,將以上原料切成小塊,加入煮熟的黑豆,再放入少許香菜末和檸檬汁,就制成瞭健康的黑豆番茄醬,這種醬可以拌面條食用,也可以作為蘸料食用。

防癌效果最好3類傢常菜

以西蘭花為代表的蕓薹屬類蔬菜

在日本國傢癌癥研究中心公佈的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西蘭花名列前茅。美國《營養學》雜志也刊登瞭西蘭花能有效預防前列腺癌的研究成果。西蘭花的抗癌作用主要歸功於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長期食用可減少乳腺癌、直腸癌及胃癌等癌癥的發病幾率。蕓薹屬類蔬菜還包括:卷心菜、菜花、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甘藍、芥菜、大頭菜等。西蘭花富含硫代葡萄糖苷,這種化學物質會被西蘭花自身含有的一種酶分解,轉化成蘿卜硫素,而蘿卜硫素具有殺死癌細胞的能力。在烹飪時,加熱過度會對這種酶造成破壞,無法催生蘿卜硫素,防癌效果也會大大降低。

以白蘿卜為代表的蘿卜屬類蔬菜

近年來,我國醫學研究發現,白蘿卜中含有芥子油等成分,能與多種酶作用,形成具有辛辣味的抗癌成分。白蘿卜越辣,這種成分越多,防癌作用越強。此外,白蘿卜中含有的粗纖維能刺激胃腸蠕動,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蘿卜屬類蔬菜還包括:大青蘿卜、紅蘿卜、水蘿卜、心裡美等。蘿卜無論是生吃還是熟吃都能起到很好的防癌作用。

以香菇為代表的菌類蔬菜

美、日等國科學傢發現,香菇中所含的某種酶成分,能提高機體抑制腫瘤的能力。除瞭香菇,整個蘑菇傢族都具有抗癌能力。蘑菇中含有的多糖體是抗癌活性物質,能促進抗體形成,使機體對腫瘤產生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菌類蔬菜不主張生吃,建議至少要過水焯一下。幹菌類可選擇燉煮,以便讓有益成分進入湯中。

專傢提醒,如果想要達到抗癌的效果,必須均衡飲食,迷信某種食物有抗癌作用,天天吃反而會造成身體的免疫抵抗能力下降,誘發疾病。

食療抗癌的真相與謬誤

癌癥已經有解!?

近年來,網絡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則消息——《癌癥已經有解!請大量傳播!希望癌癥不再奪走我們的親人》。文中稱如果一個人體內有癌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期內盡可能攝取到最大量的維生素B17,文中還寫道大量食用杏仁核馬鈴薯可以替代手術治療癌癥。

癌癥在幾十年前早就有解瞭,隻是真相一直被隱瞞, 直到因特網的發展,這個解答才漸漸流傳開來。

如果一個人體內有癌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期內盡可能攝取到最大量的B17。在七百億美元的化療工業的今天,依靠癌癥討生活的人數比死於癌癥的人還多。

許多醫生個人對癌癥的觀點,與大眾所認知的信息, 有如天壤地別。如果他們自己得瞭癌癥,他們不會做化療!

即使癌細胞對化療有反應,但是腫瘤局部或完全的縮小,並不會延長病人的存活率。有時候癌癥復發反而更加肆虐,因為化療助長抗療癌細胞的生成。

畢爾德及克雷佈斯父子發現,身體內有許多細胞還處於原生胚胎期的階段,這些細胞是用來修復組織的,依照特別的形態遺傳刺激,它們可以分化為身體的任何組織、器官、血液、或頭發。當我們的身體受到損害,動情激素便會刺激這些細胞來修復受傷的地方,修復好瞭則由胰腺酵素來關掉修復工程。如果沒有關掉這個修復動作,這些細胞就會因不斷地漫無法紀的分裂修復而形成腫瘤或癌癥。

換言之,癌癥是身體自己產生的,而非外來物, 而且它可以名正言順的以修復工程的名義來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

工業國傢的污染所產生的幾萬種人造、有害的化學物質,會造成身體的損傷,所損傷的部位創造瞭修復條件,若此處一直不斷地受到傷害,一直不斷地修補,要是胰腺酵素不足以關掉該項修補,就決定腫瘤產生的部位。

這時飲食中如有足夠的維生素B17,它就能提供瞭身體的第二道防線。如果免疫系統低落,又沒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17,癌癥就慢慢潛伏形成。

美國每年約有800萬人住院, 其中有32萬人是因為醫療意外造成, 4萬人死亡,2萬人永久傷害。

當然也有許多醫師在其崗位上兢兢業業, 以病人的健康為第一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