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3月6日是驚蟄節氣,意味著春天就要到瞭。你知道驚蟄吃什麼傳統食物嗎?驚蟄的傳統食物可不少,如梨、蛋、玉米等。具體驚蟄吃什麼傳統食物呢?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對大傢能夠有所幫助。

驚蟄吃什麼好

1、梨子

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幹燥,很容易使人口幹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

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傢,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佈、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瞭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傢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2、蛋

除瞭吃梨,民間還有驚蟄吃蛋的說法,據說是因為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隻有以蛋喂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瞭。而經過演變,當初喂給白虎的雞蛋,如今變成瞭喂給人們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過三隻蛋黃,蛋白則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原來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膽固醇,是接近純蛋白質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攝取量不像蛋黃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陜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征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黃豆真的是價廉物美,對於女人來說,它含有的異黃酮素又能產生與雌激素荷爾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乳癌骨質疏松的情況。

4、玉米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傢傢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傢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瞭,吃炒蟲瞭!”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傢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瞭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義。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它含纖維素特別高,而纖維素可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對於減肥非常有利。

5、芋頭

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傢人,在驚蟄這天要在熱水中煮帶毛的芋子、炒黃豆(代表消滅多種蟲害)。

中醫認為芋頭可補中益氣,因其含有豐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6、醪酒

春天到來,人的全身汗毛孔也開瞭,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節要傢傢戶戶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拌芥末汁,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

醪酒的制作方法簡便而有獨特的技巧,須得有匠人專釀,並非人人都會。它的做法:先將糯米用水淘進雜質,再浸泡溫水中約十二小時,搭出上籠蒸熟,倒在未使用過的油脂肉類的凈案板上,涼冷,用蒸瞭米的蒸鍋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適量的甜酒曲,裝入瓷盆,放在約攝氏50度的熱炕上,用幹凈棉褥蓋嚴,過一晝夜半,揭開被褥,就可以聞到濃鬱的酒香氣味,說明醪酒已經釀成,連盆放到冷涼處,準備食用。

7、煎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瞭害蟲。

煎餅因是用原糧制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松柔,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欲,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驚蟄習俗由來

祭雷神

驚蟄 的節氣神乃雷神

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傢均有俗諺雲:“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語一方面指出瞭舅父在傢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繼天公之後的重要神祗。在臺灣,驚蟄的節氣神是“雷公”。相傳“雷公”是一隻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錘,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瞭。

祭白虎

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 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傢為瞭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 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

驅趕黴運

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傢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 艾草,熏傢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吃梨

寓意離傢創業

在"草木縱橫舒"的驚蟄時節,晉地乍暖還寒,天氣幹燥,容易使人口幹舌燥、外感咳嗽。梨,味甘汁多,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功效,此時於人們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

驚蟄節氣如何養生

其實不僅僅是驚蟄節氣,在任何一個時間段我們的身體養生保健問題。都是不能夠忽視的。因為很多的細節如果不重視的話。就會讓很多的疾病有機可趁,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瞭我們的身體健康。

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這是說,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對於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的地區要註意保暖。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

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註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驚蟄天氣有什麼特點

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

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幹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瞭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瞭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驚蟄時節:春光明媚,萬象更新。通過細致觀察,積累物候知識,對於因地制宜地安排農事活動是會有幫助的。 驚蟄過後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

驚蟄期間農事建議

一、節氣期間氣象條件

然而真正使冬眠動物蘇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有諺語雲:“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驚蟄谷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說驚蟄日或驚蟄日後聽到雷聲是正常的,風調雨順,是個好年景。

“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濕氣團開始活躍,氣溫明顯回升。常年節氣平均氣溫淮北地區為6~7℃,淮河以南地區為7~8℃,比“雨水”節氣升高3℃或以上。該節氣我省氣溫自南向北先後穩定升至5℃以上,而氣溫穩定升至5℃,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氣象界限溫度,它預示著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播種。常年節氣平均降雨量淮北地區為15~20mm,淮河以南地區為20~40mm。

二、前期氣象條件與農作物生長狀況

雨水節氣三麥處於返青期,油菜處於現蕾抽薹期。節氣期間天氣晴好,氣溫逐漸回升,光照充足,有利於田間排水,降低土壤濕度,減輕漬害,有利於抗災救災工作的開展,對小麥、油菜的災後恢復生長有利。

目前,小麥已進入返青拔節和春季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也是冷暖交替,氣候變化頻繁的季節,倒春寒、連陰雨、春季幹旱等各種自然災害發生的機率較高。應加強小麥油菜田間管理,做好田間清溝理墑,因苗施好恢復肥,適期施好小麥拔節孕穗肥和油菜抽薹肥,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三、農事建議

1、各地要迅速突擊清溝理墑,做到溝溝相通,內外相接。同時結合清溝理墑做好稻套麥、板茬直播麥的根部覆蓋和油菜田的培土壅根,增強抗凍抗倒伏的能力。

2、抓住天氣回暖之機,分類適量增施小麥拔節肥和油菜抽薹肥,努力搭建豐產架勢,奪取麥油豐收。

3、做好病蟲草害的防治工作。立足於早、立足於搶,利用春季氣溫回升的有利時機,開展春草化除工作。春季麥田化除一般掌握在拔節前、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進行。若遇倒春寒,應掌握在冷尾暖頭,避免寒流前用藥,以防藥害和加重凍害。

4、加強園藝作物防凍保溫。對露地蔬菜、早芽茶等采取薄膜、遮陽網、防蟲網等覆蓋,對日光溫室、大棚等設施加強修復、完善,采取內覆蓋或多層覆蓋,提高防寒保溫能力。

5、抓好棉花、玉米的播種工作,為秋熟生產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