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是一種常見的豆科作物,因形似蠶而得名。具有很好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可益氣健脾。蠶豆營養價值豐富,含8種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作飼料,但其的飲食禁忌也需要特別註意。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吃蠶豆註意哪些事項

1、消化道癥狀:嘔吐,腹瀉,腹痛,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約50%的患者還會出現脾大癥狀。

2、泌尿系癥狀:小便呈醬油色、濃茶色或血色,嚴重者會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

3、皮膚出現的癥狀:面色蒼白或蒼黃,伴有黃疸。

4、全身癥狀:畏寒、發熱、嚴重時可出現神志不清,甚至休克。

什麼人不能吃蠶豆?

蠶豆含有致過敏物質,過敏體質的人吃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癥狀。一般的會在幾天內恢復正常,但也約有十分之一的病例會在急性期死亡,這就是俗稱的“蠶豆病”。

“蠶豆病”是因為體內缺乏某種酶類所致,是一種遺傳缺陷,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一旦發生這種病時,應趕快就醫,以防意外。父母或祖父母有過這種病的人,不宜進食蠶豆及其制品,不宜沾染蠶豆花粉。

另外,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有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癥者,患有痔瘡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尿毒癥等病人要註意,不宜進食蠶豆。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其實是葡糖六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者進食蠶豆後發生的急性溶血性貧血,常見於10歲以下小兒,男孩多見,隻要進食蠶豆或含蠶豆制品(如粉絲)均可致病,母親食用蠶豆後哺乳可使嬰兒發病。

通常在進食蠶豆或其制品後1天-2天內發病,表現為頭昏、心慌、乏力、食欲缺乏、腹瀉、發熱、黃疸及貧血等癥狀,嚴重者可有昏迷抽搐、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甚至休克死亡。

蠶豆病並不多見,有擔憂的傢長,可以為寶寶做個葡糖六磷酸脫氫酶(G6PD)篩查。

專傢提醒:9歲以下兒童第一次吃蠶豆時一定要謹慎,兒童吃蠶豆後一旦出現低熱、腹痛、皮膚發黃、尿色加深等癥狀,須立即送正規醫院就醫。孩子吃蠶豆後出現以下癥狀,千萬要警惕:

蠶豆的飲食禁忌及食用指南

蠶豆不可生吃,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或焯水後再進行烹制。不可多吃,以防脹肚傷脾胃。蠶豆和大多數豆類一樣,也含有某些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下部產氣菌作用下產生氣體,有些人吃多瞭甚至會腹瀉。每次食用量理論上不超過30克。

蠶豆含有致敏物質,過敏體質的人吃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銀屏性溶血等中毒癥狀,就是俗稱的“蠶豆病”。這是因為體內缺乏某種酶類所致,是一種遺傳缺陷,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一、禁忌人群

1、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2、有遺傳性血紅細胞缺陷癥者,患有痔瘡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尿毒癥等病人要註意,不宜進食蠶豆。

3、患有蠶豆病的兒童絕不可進食蠶豆。

二、食用安全

蠶豆中含有有毒的3,4—二羥基苯丙氨酸,β-氰基丙氨酸是一種神經毒素,中毒後出現肌肉無力、腿腳麻痹等癥狀。L-3,4-二羥基苯丙氨酸是“蠶豆病”的致病因子,病癥表現為急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多為兒童,食後5~24h發病。通常加熱烹制可消除其毒性。

三、食用指南

1、蠶豆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炒、油炸,也可浸泡後剝去種皮作炒菜或湯。

2、制成蠶豆芽,其味更鮮美。

3、蠶豆粉是制作粉絲、粉皮等的原料,也可加工成豆沙,制作糕點。

4、蠶豆可蒸熟加工制成罐頭食品,還可制醬油、豆瓣醬、甜醬、辣醬等,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

5、蠶豆去殼:將幹蠶豆放入陶瓷或搪瓷器皿內,加入適量的堿,倒上開水悶一分鐘,即可將蠶豆皮剝去,但去皮的蠶豆要用水沖除其堿味。

四、存儲方式

選擇大小均勻、飽滿、潔凈、無缺損的蠶豆。新鮮的幹蠶豆貯藏一段時間後,顏色就會慢慢變深。要防止蠶豆變色,隻要將蠶豆放在低溫(5℃以下)、幹燥、避光的環境中,再將盛蠶豆的容器封口加蓋,便可延緩蠶豆的變色速度。幹或鮮蠶豆可以通過烹調直接食用,也可以與肉類、其他蔬菜一起烹調食用。

一般人都可食用,老人、考試期間學生、腦力工作者、高膽固醇、便秘者都適合食用。另外,蠶豆不可多食,以防脹肚傷脾。

蠶豆的做法

清炒蠶豆:

材料

蠶豆3斤,蒜2顆,小蔥4、5根

做法

1.熱鍋下冷油,油稍熱後放蒜片,煸出香味,放蠶豆翻炒到豆子顏色變綠變深;

2.加很少量水,蓋鍋蓋燜4--5分鐘(沒把握可以嘗一下,豆子酥爛即可)加鹽,少量糖;

3.最後放一大把蔥花翻炒片刻就可以出鍋瞭。

小訣竅

1.大傢不要被3斤的量嚇到啊~是帶外面的豆莢的,剝出來也就中等碗一份,我一個人又當飯又當菜一頓解決光光

2.買的時候一定要看眼睛,黑的就不能這樣炒瞭,也不能買剝好的豆子,要現剝現炒,這樣皮才能比較嫩

3.快炒好時要放一大把蔥花,這樣炒出來很香,不會有豆腥味,新鮮的蠶豆本身味道鮮美,可以不用放雞精

鮮蠶豆火腿燜飯:

材料

新鮮蠶豆,火腿或臘肉,生大米,鹽,雞精

做法

1.將大米淘洗幹凈,加水浸泡15至20分鐘,然後撈出,浸泡剩餘的水分待用;這一步可以按照自己傢裡燜米飯的過程來進行,浸泡米的水和平時電飯鍋燜的水量差不多,就是把食指垂直於大米表面,水量應該在食指第一個關節處,就是約食指的1/3處;

2.炒鍋裡放入比平時炒菜多一倍的油,待油熱後轉中火炒香火腿或臘肉,看到肥肉部分開始變得透明,倒進蠶豆,加入半杯水,能把蠶豆沒過即可;

3.待水燒開後,將泡好的大米倒入鍋中,加入鹽,翻炒均勻;

4.將做法1中剩餘的水倒進炒鍋中,在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鹽,因為火腿本身就含鹽分瞭,所以請根據自己的口味酌量添加,待水燒開時,將全部材料倒進電飯鍋中,按下彈片,待電飯鍋跳起後,在燜10分鐘即可。

蠶豆炒蝦仁:

色美味鮮,清嫩適口。

材料

主料:蝦仁500克,嫩蠶豆120克,雞蛋1個,大油600克(實耗約50克),鹽,味精各4克,料酒15克,胡椒粉1克,薑3克,蔥5克,濕淀粉20克,湯25克。

做法

1.將蝦仁用蔥、薑、鹽、味精各1.5克和胡椒粉1克、料酒5克,拌勻掩一下,烹調時挑出蔥薑,漿上濕淀粉(12克)和蛋清糊。

2.蠶豆去皮掰成兩半,兩開水氽過後再過冷水。蔥、薑均切片。用味精、鹽各3克,濕淀粉、料酒各8克和湯對成汁。

3.炒內留油少許,將蠶豆迅炒後,把蝦仁下入,再翻炒幾下,將對好的法倒入,汁開後翻勻即可。

蠶豆的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

蠶豆中含有調節 蠶豆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並含有豐富的膽石堿,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蠶豆中的鈣,有利於骨骼對鈣的吸收與鈣化,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發育。蠶豆中的蛋白質含量豐富,且不含膽固醇,可以提高食品營養價值,預防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是正在應付考試或是腦力工作者,適當進食蠶豆可能會有一定功效。蠶豆中的維生素C可以延緩動脈硬化,蠶豆皮中的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現代人還認為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

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老人、考試期間學生、腦力工作者、高膽固槨、便秘者可以多食用;

2、中焦虛寒者不宜食用,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註意事項:

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用法用量:

1、蠶豆的食用方法很多,可煮、炒、油炸,也可浸泡後剝去種皮作炒菜或湯;

2、制成蠶豆芽,其味更鮮美;

3、蠶豆粉是制作粉絲、粉皮等的原料,也可加工成豆沙,制作糕點;

4、蠶豆可蒸熟加工制成罐頭食品,還可制醬油、豆瓣醬、甜醬、辣醬等。又可以制成各種小食品;

5、蠶豆不可生吃,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呈焯水後再進行烹制;

5、蠶豆去殼:將幹蠶豆放入陶瓷或搪瓷器皿內,加入適量的堿,倒上開水悶一分鐘,即可將蠶豆皮剝去,但去皮的蠶豆要用水沖除其堿味。

食用功效:

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

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

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高血壓,咯血,衄血,婦女帶下等病癥。

嫩蠶豆煮稀飯能和胃、潤腸通便,對習慣性便秘有良效。

蠶豆莖止血,止瀉;葉收斂止血。花涼血,止血;種子皮利尿滲濕;莢殼收入斂止血。

1、應用於水腫:蠶豆60克,冬瓜皮15克,水煎服。

2、應用於肺結核咯血:蠶豆洗凈,搗爛取汁,每次服20克,一天2次。

3、應用於酒醉不醒:蠶豆苗適量,加油、鹽煮湯,灌服。應用於水瀉:蠶豆莖30克,水煎服。

貼士:

1、蠶豆含有致敏物質,過敏體質的有極少數人(男孩較多)吃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癥狀,就是俗稱的“蠶豆病”。這是因為體仙缺乏某種酶類所致,是一種遺傳缺陷。發生過蠶豆過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2、不宜食用鮮嫩蠶豆,以煮食為主。

3、蠶豆性滯,不可生吃,應將生蠶豆多次浸泡或焯水後再進行烹制。不可多吃,以防脹肚傷脾胃。

新鮮蠶豆真的有那麼危險嗎

蠶豆確實可能導致傳說的“過敏性溶血綜合病癥”,被稱為“蠶豆中毒(Favism)”。不過這種癥狀隻發生在體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的人群中。對這些人來說,其他可能導致溶血的因素也有可能引發癥狀,比如感染或者某些藥物。蠶豆引發的病例也有記載,孩子的發生風險比成人要高。生吃新鮮蠶豆引發癥狀的風險最高,不過熟的新鮮蠶豆、幹蠶豆,甚至吸入蠶豆花粉都有風險。不過對於正常人,這一風險就不存在。

實際上豆類中含有一些植物毒素,比如植物凝集素(Lectin),倒是可以導致正常人中毒。這種毒素存在於多種豆類之中,含量各不相同。紅蕓豆中含量最高,可達20000~70000單位。這樣的豆最少隻要四五顆就能引發中毒癥狀。白蕓豆比較低,大概在紅色豆的三個之一。而傳說“比砒霜還毒”的蠶豆,則隻有紅蕓豆的5-10%。

凝集素一般不會造成致命後果。通常的癥狀是嚴重的惡心、嘔吐、拉稀以及腹痛等。一般情況下,這些癥狀能夠在短時間內緩解恢復。而且,植物凝集素對溫度比較敏感,在完全煮熟之後紅蕓豆的凝集素活性能降到200~400單位。不過需要註意的是,如果加熱不充分,毒性反而更高。加熱到80oC會使其活性增加幾倍,比生吃還糟糕。有很多人用慢煮鍋來煮,但是它的溫度不高,即使經過長時間燉煮,豆中心也可能達不到足夠的溫度來滅活凝集素。

另外,豆類中含有一些所謂的“反營養物質”,比如蛋白酶抑制劑和皂苷(Saponin)。蛋白酶抑制劑沒有實質上的毒性,不過它們會抑制蛋白酶活性,從而降低蛋白質的消化吸收效率。所以,它們在傳統上被當作反面形象。不過,一些新的研究發現一些蛋白酶抑制劑對健康具有積極作用。比如,Bowman-Birkinhibitor(BBI),在口服的情況能夠發揮抗癌作用。而皂苷,主要是起泡性能太好,從而給豆制品加工帶來一定麻煩。比如在煮豆漿的時候,皂苷的存在使得豆漿還沒有開就出現大量泡沫。對於人體來說,它並不會帶來明顯毒性。這些物質的活性都可以通過加熱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