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雞湯要註意什麼?燉雞湯也是一門學問,如何燉出來這麼一鍋清淡開胃的老母雞湯是很多美廚娘的糾結的事情,在我國的民間,有喝雞湯來進行食補養生的習慣。因為雞湯的營養豐富,對人體增強體質有很大的幫助。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喝雞湯。那麼,到底如何燉雞湯呢?燉雞湯要註意什麼?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雞湯的營養價值

中國人對煲湯燉湯很有研究,對國人而言,湯不僅僅是飯前飯後的調味品,湯更象征著國人對自己以及傢人客人的註重。湯有很強的營養價值,不同的熬法不同的湯料營養價值以及功效都不同,你對雞湯的營養有多少的瞭解呢?下面就為大傢介紹一下雞湯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1補虛價值:雞的本身具有溫補作用,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鎂,鉀,鈉,維生素A,B1,B2,C,E和煙酸,特別是母雞能助陽氣,暖小腸,燉湯能更好地將其精華發揮出來,溶入湯水當中,特別適合冬季飲用,搭配紅棗更是能起到補中益氣,補益脾胃,滋養陰血,養心安神的功效。

2 緩解感冒癥狀:雞湯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夠有效地抑制人體內的炎癥以及粘液的過量產生,對鼻腔堵塞,流鼻涕,頭痛,疲倦,喉嚨刺痛感,咳嗽次數,發燒等有顯著的緩解作用,對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雞湯還有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的作用,這不僅僅是因為含有大量的維生素,還由於微量元素的補充讓身體免疫能增強,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喝雞湯時要吃雞湯中的雞肉,這是因為其肉已經被燉得很爛,容易消化也利於營養吸收,切勿認為雞湯隻喝湯不吃其肉。

3還有需要註意的是,燉雞湯時間不可過長,因為長期的煲湯過程中雞湯會隻剩下雞油雞皮,而肉和骨中溶解出來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質,還有大量的油和熱量,嘌呤的含量也很大,雞湯的營養價值就會大大減少。

但5種人不宜喝雞湯

雞湯的營養價值

雖然雞湯不是治療感冒的藥物,但是它能緩解感冒的癥狀以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這是因為雞湯能夠有效地抑制人體內的炎癥以及黏液的過量產生,有助於減少鼻腔的堵塞和喉嚨的疼痛感,咳嗽的次數也會相對減少。所以,在戰勝感冒和流感過程中,雞湯是一種積極的“非正規軍”。在比較敏感的時期,多喝些雞湯對健康的人來講有助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而對於那些已被流感病毒俘虜的患者來講,則有利於其抑制因感冒引起的炎癥和黏液的大量產生,從而減輕感冒帶來的痛苦。

那麼,哪些人是不能喝雞湯的呢?

5種人不宜喝雞湯

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本身胃酸多、消化功能就不好,多喝雞湯會促進胃酸分泌,不僅不利於消化,反會增加胃腸負擔,造成消化不良。

膽囊炎和膽石癥經常發作者,不宜多喝雞湯,因雞湯內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一起參加,喝雞湯後會刺激膽囊收縮,易引發膽囊炎發作。

高尿酸血癥患者不宜喝雞湯,因為雞湯富含嘌呤和脂肪,會誘使痛風發作。

高血脂癥和脂肪肝患者,雞湯中的脂肪被吸收後,會促使血脂、血膽固醇進一步升高,造成脂肪在肝內積聚,會在血管內膜沉積、引發冠狀動脈硬化等病態。

腎臟功能不全患者,雞湯內含有某些小分子蛋白質,患有急性腎炎、急慢性腎效果不全或尿毒癥的病者,因為病者腎肝對蛋白質分解產物不能準時處置,喝多瞭雞湯就會引發高氮質血癥,加重病的進程。

雞湯的做法

介紹:雞湯,又叫高湯,具體而言就是用雞煲的湯,做法有很多,可以清燉,可以和其他材料一起煲。雞湯是含有很高的飽和性脂肪酸的,大部分人會選擇老母雞煮湯,最重要的原因是老母雞湯能把雞湯營養都發揮出來,能滿足人們喝湯吃肉兩無誤的要求。

雞湯有很多種做法,能搭配一起煲燉的材料有很多,要豪華一點的如鮑魚,黨參,這些適合傢庭聚餐或是宴請時煲燉,普通一點的如芥菜,適合平常在傢裡煲燉。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效用,適合不同的場合,下面來介紹一下比較常見易煲燉也比較有營養的雞湯做法:

一 枸杞雞湯:

材料:雞、枸杞、棗

調料:黃酒20克,鹽10克,味精2克

1.指環王雞項一隻,雞的選購要註意新鮮度,最好不要選購太多油脂的,煲出來的湯宜清談為主的好,又適合小孩和老人喝:

2.要飛水的雞肉,一定要冷水下鍋,這樣燉好後湯面上才不會有討厭的血污

3.湯料先行熬制,把紅棗和枸杞放入

4.然後將雞肉倒進湯料裡

5.熬制四十五分鐘至一個小時即可。

燉雞湯要註意什麼

燉湯先別放鹽

燉雞如果先放鹽,會直接影響到雞肉、雞湯的口味、特色及營養素的保存。

這是因為雞肉含水分較高,有的高達65%至90%。而食鹽具有脫水作用,如果在燉制時先放鹽,使雞肉在鹽水和咸湯中浸泡,組織中的細胞水分向外滲透,蛋白質被凝固,雞肉組織明顯收縮變緊,影響營養向湯中溶解,妨礙湯汁的濃度和質量,使燉熟後的雞肉變硬、變老,湯無香味。

因此,燉雞時正確放鹽法是,將燉好的雞湯降溫至80—90度時,再加適量的鹽,這樣雞湯及肉質口感最好。

五個燉好老母雞湯的關鍵點:

1、可以加些冬瓜、蘑菇之類的吸油的東西一起燒,就感覺不到油瞭,這次我加的酸筍,酸筍的酸味是自然形成的,清淡開胃爽脆,能夠很好的中和湯內的油味,增加湯的鮮亮適口和鮮美度;

2、不能用炒菜的鍋燒,燉雞湯必須是砂鍋;

3、燉湯時要大火燒開後改成小火燉,水一次加足,中間絕不開鍋加水,尤其是沸騰前的那十幾分鐘,如果開蓋就跑氣咯;

4、可加參須、枸杞子、紅棗等增色補益,我傢正好有芡實與紅棗、買瞭兩根黨參加進去瞭,味道更好;

5、飛水時開水焯肉,燉湯時宜冷水燉制,隨著水溫的慢慢升高,原料會充分釋放營養與香味。與水同溫下鍋的原料更能熬出好味道;

另外:燉好的老母雞湯是不吃雞,這跟烏雞湯不一樣。畢竟老母雞本身就因為“年齡”的原因已經肉質發老,加上燉兩個小時,老母雞的精華已經融進湯內,隻要喝湯就行咯。

教你讓雞湯更美味

雞冰凍後再制作:如果買回來的是冰鮮雞,則要把雞先放進冰箱的冷凍室冰凍3-4個小時排酸。由於動物是剛被宰殺,體內會釋放多種毒素,冷凍的過程也就是殺菌的過程;需要剔除的部位:雞身上的一些部位,直接影響著雞湯的口感和成色,在烹飪之前必須要去除。

(1)雞爪上的趾甲。指甲裡殘存大量細菌,不利於雞湯的衛生。

(2)去除雞的內臟和雞屁股;

(3)用淘米水浸泡:先幹凈的雞放在淘米水中浸泡十幾分鐘,這樣會使雞肉更嫩;

(4)先焯再冰:事先要把雞焯一下,冷水下鍋,水開後把浮沫撇掉,不僅去掉生腥味,湯也會清澈許多。焯後在冷水中泡一會兒,目的是為瞭讓雞肉更緊實,在煲湯的過程中肉也不會散,避免瞭殘渣的產生;

(5)冷水下鍋:讓雞肉隨水溫的升高慢慢釋放營養和香味;

(6)二次撇沫:焯雞的水倒掉不用,另取一鍋冷水,煮開後撇去剩餘浮沫,這樣雞湯會更加清澈。然後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小火慢熬,中途不要開蓋以免香氣揮發;

(7)最後加鹽:關火前5分鐘再加鹽,過早放鹽會凝固雞肉的蛋白質,雞肉不易軟爛,香氣也不容易熬出來。

當心雞湯熬得太濃也不健康

熬湯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越濃味道越鮮美,營養越好,其實從營養學的角度說這卻是個誤區,雞湯骨頭湯熬得太濃反而不健康。

“飯前喝湯勝過良方”,這話聽起來似乎沒錯。不過,從現代營養學角度看,主張“多喝湯”並非真的對健康有利。

中國人很重視“補”。中醫學很早就產生過一種學說叫 “補益學說”,具體有“滋陰”、“補陽”、“補脾胃”等之分。除瞭藥補,老百姓也重視“食補”,而燉雞湯、熬骨頭湯就是國人最推崇和津津樂道的 “補湯”。這一點不奇怪,由於過去生產力低下,食物匱乏,貯存食品不易,一般老百姓平時吃肉類、油脂類比現在少得多,對蛋白質、脂肪絕對或相對攝入不足,患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的人就較多,而體弱、貧血不僅會得很多疾病,還會縮減壽命。不少人通過及時的食療補益,能夠達到有效改善體質、預防某些疾病的作用。所以,雞湯、骨頭湯自然成為人們喜愛的補益佳品。

現代人“營養過剩”、“營養失衡”者除非體質真的“虛”得要“補”,否則像雞湯、骨頭湯還是少喝為妙。

原因是,燉雞雖然味鮮,富含蛋白質,但雞湯中鹽分偏高,飽和脂肪和膽固醇也較多。即使吃燉雞不吃雞皮,但皮脂早已溶入湯內,喝雞湯會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不僅會增加胃腸負擔,導致消化道疾病,而且還會引起血脂升高,易患上冠心病。慢性膽囊炎的患者,喝過濃的雞湯,也容易導致急性發作,因此不鼓勵多喝。

骨頭湯一般是用豬大骨、肉骨或魚骨,經長時間熬燉而成,其湯中富含大量“軟骨素”和“骨膠原”,能提高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和補充。但骨頭湯中含油脂和膽固醇高,尤其是骨髓,膽固醇含量特別高。熬骨頭湯若加入海鮮、菇類、動物內臟等,久燉後嘌呤含量相當高,喝下後經肝臟代謝,會產生大量的硝酸,對人體有害。另外,燉湯中加入綠色蔬菜,因為煮得太久,湯中鉀含量和草酸鹽都會較高,慢性腎病患者喝瞭有損健康,還容易得腎結石等。

總之,雞湯、骨頭湯要適量喝,真正體虛可以喝,但也不宜喝熬得過濃的湯。另外,燉雞湯、骨頭湯時最好不要加其他動物內臟,同時應避免喝反復久熬的雞湯或骨頭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