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癥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認知和記憶功能不斷惡化,日常生活能力進行性減退,並有各種神經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所以,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學習著如何預防老年癡呆癥。

老年癡呆患者的病發原因

1、甲低

甲低引發老年癡呆癥狀一般是由於老年人上瞭年紀或者過度濫用大腦、遭到過精神打擊後也很容易出現這種癥狀。但是,引發老年癡呆的還有一個極易被人忽略的因素,就是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簡稱甲低)甲低誘發老年癡呆。

還有一些中老年女性也應該註意對甲低誘發的老年癡呆癥的預防,這是因為女性更年期絕經後,體內內分泌很容易發生變化,出現原發性甲低。臨床中經常發現,很多中老年女性在患瞭甲低後都誤認為自己是更年期問題,因為甲低的癥狀與更年期非常相似,都會有煩悶、抑鬱、怕冷等表現,結果往往由於甲低沒能得到及時治療,進而引起全身代謝降低,影響到中樞神經後,成為引發老年癡呆的誘因。

2、腦蛋白變異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通過研究發現,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腦正常蛋白會轉變為一種不可溶的α—68變異蛋白,可能由於這種腦蛋白轉化,導致人腦中形成神經元纖維的纏結。醫學傢認為,這種纏結的形成會使神經元死亡。

3、腦膽堿水平低

膽堿不但是腦細胞膜的構成要素,而且也是神經傳導遞質乙酰膽堿的構成要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腦中,膽堿水平遠低於正常人,從死者腦組織中析出腦膽堿,要比正常人少40%—50%。

4、老人貪睡

知功能包含記憶、思考能力等,一旦認知功能退化,患認知障礙癥(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研究人員發現,對60至70歲的老人來說,如果他們一天平均睡9小時以上,大腦認知功能很容易在3年內快速衰退,其認知功能衰退幅度要比每天睡6到8小時的人大。

5、營養及代謝障礙

由於營養及代謝障礙造成瞭腦組織及其功能受損而導致癡呆。如各種臟器引起的腦病,像腎性腦病,是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引起腦的缺血、缺氧,可以導致癡呆;其他如肝性腦病、肺性腦病等都可導致癡呆。營養嚴重缺乏,如維生素B1、B12以及煙酸、葉酸缺乏癥均可導致癡呆。糖尿病及高脂血癥都可引起大、中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小血管及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可引起腦梗死及腦出血,導致血管性癡呆。

6、藥物及其他物質中毒

酗酒、慢性灑精中毒者引起的老年癡呆並不少見,中是還沒有被人們所認識。長期接觸鋁、汞、金、銀、砷及鉛等,防護不善,引起慢性中毒後可以導致癡呆。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常見的導致急性癡呆的原因之一。

如何預防老年癡呆癥

精神調養

憂鬱是老年癡呆癥的天敵,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平時多笑笑

飲食要均衡,有節制

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及動物性脂肪。一天食鹽的攝取量應控制在10克以下,少吃動物性脂肪及糖,蛋白質、食物纖維、維他命、礦物質等都要均衡攝取。平時要多喝水

多參加社體活動

鼓勵老年人多參加社會活動,有輕度癥狀的患者應進行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運動,多動手動腦,穩定情緒,減少不良刺激。聽音樂,讀書看報,或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益智活動。

智力訓練

勤於動腦,以延緩大腦老化。有研究顯示,常用腦,常做有趣的事,可保持頭腦靈敏,鍛煉腦細胞反應敏捷度,整日無所事事的人患癡呆癥的比例高。老年生活雖然很無趣,可自找樂子。

定期做檢查

有病就要早預防,早體檢,可以檢查出身體的各種不適

防跌倒

尤其是要防止腦部的跌傷,頭部摔傷會導致癡呆。高齡者必要時應使用拐杖

擁有顆年輕的心

活到老學到老,擁有顆年輕的心,也是很重要的。

常陪老人出去散心

做為子女的,平時空著就要常回傢看看。父母就不會寂寞瞭。

按摩穴位可以防止老年癡呆

1、按摩雙側風池穴,翳風穴

風池穴在項部,枕骨之下,微低頭,耳後高骨後一橫指凹陷處。翳風穴在耳垂後凹陷處。此組穴可改善基底動脈供血情況。

極治療,以改善全身營養狀況。

2、按摩四白穴

四白穴在下眼眶中點,直下約0.5cm凹陷處。此穴多氣多血,刺激該穴對顱內供血作用最好。

3、按摩印堂穴

印堂穴位於兩眉頭連線中點。該穴有改善腦血循環,活化腦細胞,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4、刺激委中穴

委中穴位於膕窩橫紋中點,屬足太陽膀胱經。其經脈循行可以從頭頂入裡聯絡於腦,刺激此部位,可直達腦府,使頭腦清利,渾身舒爽。

以上諸穴,早晚各按一次,一次20分鐘,可交替使用,每次任取一組,長期堅持,能有效預防老年癡呆,到耄耋之年,仍能耳聰目明,思維清晰,反映敏捷。

老年人癡呆疾病的護理方法

老年癡呆日常的護理措施一、防跌傷骨折,老年性癡呆多伴有錐體外系統病變,表現為舞蹈癥、扭轉痙攣、震顫麻痹以及各種各樣的共濟失調,病人站立、行走都會發生困難,願親自行動去完成一些力不從心的工作,結果每每跌傷。老人骨質脫鈣,缺少膠質、骨質疏松,極易骨折,最多見的為股骨頸骨折,也有跌傷頭部,引起顱內出血血腫病例,死亡率相當高。所以護理老年癡呆患者患者時,傢庭地板、浴池、廁所地不能滑,最好鋪地毯、規勸老人勿做難以承擔的勞作。上下樓梯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北方冰雪季節老人減少外出等,預防跌傷。

老年癡呆日常的護理措施二、防自我傷害,近年來癡呆老人的自傷、自殺事件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不外兩類:其一是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的,不願給傢人增加負擔,尋求一死瞭之;另一類是病態表現,由於腦組織退變萎縮,病人在抑鬱、幻覺或妄想的支配下,所發生的自我傷害。不論那一種,都須要傢人在耐心的心理工作的同時,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病人可能自傷、自殺的危險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電源開關、劇毒苭物等。

老年癡呆日常的護理措施三、防意外事故,有些癡呆老人合並糖尿病,有多吃多喝癥狀,常趁傢人不在,自己燒菜做湯,結果造成燒傷、燙傷、嚴重的還可引起煤氣爆炸,中毒或火災。因為他們畢竟失去瞭正常生活能力,一但發生緊急情況,反應遲鈍、笨拙、不能應急處理,以致導致嚴重後果。對於這樣一類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應看護較緊,不能讓其過多的單獨行動,一些有危險的器具,可鎖入廚房內,不讓其單獨接觸。

老年癡呆會帶來哪些危害呢

1.負擔及壓力

癡呆患者的傢庭照護者面臨來自生理、心理、社交、經濟等各方面的壓力。患者的病程越長、病情越重,傢屬的心理負擔越重。

2.照顧負擔

長年累月地照護癡呆患者,工作繁重、瑣碎,常會反過來影響照護者自身的健康狀況。

3.精神負荷

從某種意義上說,患上老年期癡呆,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患者傢屬。因隨著疾病進展,患者的思維變得簡單、幼稚,對外界的不良刺激缺乏情感體驗,與傢屬間也無法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有的傢屬痛苦地表示,“我丈夫患癡呆,不能說話,我們兩人之間沒有任何交流。我哭,和他說話,他都沒有任何反應。”這樣的情況在癡呆患者的傢屬中是十分常見的。

4.人際關系與社交壓力

傢屬長期忙於照護患者,與他人的交流機會也大大減少,缺乏娛樂活動,使其精神的需求無法滿足,生活質量也隨之降低。

5.經濟壓力

癡呆是經濟負擔第3重的疾病,僅次於癌癥和心臟病。據統計,1例癡呆患者每月的藥費接近2000元;此外,傢屬還要承擔其生活、照護及保姆等費用。不少傢屬專職照護患者。這都對患者傢庭帶來沉重負擔,尤其是對於無醫療保障者,其負擔更沉重。

6.改善措施

研究顯示,在照護癡呆患者的傢屬中,八成以上遭遇不同程度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傢屬可能在重重壓力之下成為隱形的受害者,甚至轉變成患者。此外,傢屬的狀態也直接影響著傢庭照護的效果及患者的康復和預後。因此,須針對癡呆患者傢屬給予適宜的心理支持與幹預,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7.照顧好自身

首先,照護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及體力準備。在照護過程中,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保證飲食的營養搭配和良好的睡眠,每天至少有1小時的空閑時間,通過外出散步、聊天、聽音樂等活動放松自己、緩解心理壓力。若條件允許,最好能保證每周有1天不照護患者,充分地放松休息。

8.培訓癡呆的照護技能

有些傢屬對於照護癡呆患者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感到無助。因此,醫生須指導患者傢屬樹立正確的照護觀念,強調以人為本,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目標。

9.接受患者患病的現實,調整對治療的期望值

目前,尚無根治癡呆的方法,而傢屬最難做到的就是接受現實。因此,須修正傢屬對於治療、康復及預後的期望。患者是無法徹底治愈的,隻要能延緩其病情的發展,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甚至未下降,社會功能有所改善甚至未減退,就是治療的進步、傢屬努力的結果。

在此基礎上,可引導傢屬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傢庭的現實狀況,探索積極的應對策略,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強照護者的控制感和自主感。

10.構建社會支持系統

在照護患者的同時,可多和傢人、親戚、朋友等溝通聯系,不可封閉自己。

此外,鼓勵照護者積極參加癡呆照顧者的互助小組,或社區專門服務於傢庭照護者的機構和組織,在小組活動中分享彼此在照護過程中的積極感受和消極情緒,交流照護的經驗和不足。若條件允許,也可參加有心理治療師指導的團體心理輔導。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傢屬的歸屬感,緩解其心理壓力。

11.必要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甚至藥物治療

醫生須指導傢庭照護者定期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心理狀態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