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很普通,不過用它制作出的美味可是被很多朋友所喜愛的,不過,在生活中我們發現不少朋友對於這種普通還營養美味的食材存在一些誤解,現在我們就幫大傢解釋一下為什麼是誤解。

為你悉數六種土豆最營養的吃法

第一名,蒸土豆。

蒸土豆是最理想的烹調方式,對營養影響很小,還能保留天然清香。研究顯示,土豆在蒸熟後維生素C損失極少,保留率在80%以上,而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膳食纖維都沒有什麼損失,還會使其中的淀粉顆粒充分糊化,使它在體內更容易被消化分解,不會給胃腸帶來負擔。

烹調提示:帶皮蒸制的整土豆營養損失更少,尤其是維生素C保留得更多,是最佳吃法。

第二名:土豆泥。

土豆蒸熟後壓成泥,口感酥軟,更適合老人和孩子。經過合理搭配,還能作為需要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人群的食療菜。不過,一些不恰當的搭配卻會毀掉土豆泥的營養保健作用。比如一些洋快餐中的“奶香土豆泥”,加入瞭大量的人造奶油、人造色素、香精和糖,使土豆泥的營養大大扣分。

烹調提示:推薦酸奶堅果土豆泥,不但味道好,而且添加酸奶和堅果後又補充瞭蛋白質和礦物質,營養更加豐富,是不錯的加餐美食。堅果選擇核桃、腰果、花生都可以。

第三名,土豆燒牛肉。

土豆切成大塊,刀工少,斷面就少,因此水溶性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損失也少。不過有人在紅燒土豆時,會把土豆先炸一下,這樣雖然口感更好,但卻破壞瞭許多寶貴的營養素。

烹調提示:土豆燒牛肉是絕配。土豆中缺乏礦物質鐵和蛋白質,牛肉恰恰富含這些營養。而牛肉缺少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C,並且含有膽固醇,土豆不但可以彌補牛肉的不足,還富含膳食纖維,可以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第四名,炒土豆片。

土豆切成薄片烹調,會使其中的營養流失一部分。但是一般炒土豆片烹制時間較短,能一定程度上彌補不足。

烹調提示:炒土豆片之前別用水泡,浸泡會損失更多的營養。

第五名,炒土豆絲。

土豆絲切得非常細,會導致許多營養流失。而且一般人在炒土豆絲前還會用水泡,有的甚至先焯再用涼水沖,這些做法都會使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鎂等無機鹽大量溶於水中而損失。而且這樣炒的土豆絲因為斷面多,表面積增大,還會吸收更多的油脂。

烹調提示:早放醋,不但增加口感,還能提高蛋白質、鈣和維生素C等營養素的吸收率。晚放鹽,一來鹽會讓土豆絲變軟,二來會增加維生素C的損失。如果鹽放得過早,還會增加鈉的攝入。

第六名,香辣土豆絲。

這是近年來飯館裡特別流行的一道菜,土豆絲經過油炸之後,加入辣椒等調料,又香又辣,但是卻大大損失瞭營養。

烹調提示:油炸後的土豆絲不但營養幾乎損失殆盡,還會生成致癌物,沾附更多的油脂,對健康尤為不利。

六種對土豆最常見的誤解

1. 奶油土豆泥營養又美味

事實:想要減肥的女性朋友們,不要再迷戀奶油土豆泥瞭。事實上,在瞭解亞洲美食的時候,你會發現咖喱土豆的排名非常靠前,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咖喱土豆的搭配不僅能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還是熱量低的美味佳肴。

2. 每人一個月吃一次土豆就足夠瞭

事實:即使一天吃一個土豆也沒什麼問題。在某些國傢或地區,土豆是作為主食存在的。土豆究竟應該吃多少,實際上取決於個人整體的飲食結構、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活動水平,在確定任何一種食物的攝入量時都應該考慮這些因素。

3.土豆含有簡單碳水化合物

事實:土豆含有復合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一個中等大小的土豆,維生素C含量占到人體每日所需的近一半,可以與番茄媲美。維生素C可預防運動性貧血並發揮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還可起到高效抗疲勞、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此外,土豆含有高達620毫克的鉀,這相當於人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8%,鉀能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功能,並保持運動機能的穩定性。這也是有些運動員在進行登山、跑步等運動之後,選擇吃一個土豆的原因。

4. 吃土豆導致血糖升高

事實:隻要選擇正確的烹飪方式,不會導致吃完土豆血糖升高。說起血糖,不得不談談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與高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相比,其實土豆的血糖生成指數隻能算中等,例如煮土豆的血糖生成指數為56。吃土豆導致血糖升高的傳言是因為油炸土豆指數達到60.3、微波爐烤土豆為82。

5. 土豆的卡路裡非常高

事實:土豆的卡路裡不高。一個土豆(毛重260克)約有278卡路裡和63克,即24%的碳水化合物。但是,你要明白,260克是一個非常大的土豆,而不是常規的中小型的土豆。土豆熱量高導致肥胖的傳言,主要是因為加瞭黃油或者采用煎炸的方式。比如經水煮後的土豆含80千卡的熱量,而一小杯土豆泥加入一小塊黃油後熱量瞬間達到93 千卡。

6 土豆不是一種蔬菜

事實:土豆是根莖類蔬菜。盡管土豆看起來不像一般的蔬菜,但從本質上來說,它確實屬於蔬菜。與土豆一樣,芋頭、山藥、蓮藕等都屬於根莖類蔬菜。在食物指南金字塔中,可以看到土豆的身影。

土豆的營養價值

土豆是一種糧菜兼用型的蔬菜,學名馬鈴薯,與稻、麥、玉米、高粱一起被稱為全球五大農作物。在法國,土豆被稱作“地下蘋果”。土豆招牌營養素齊全,而且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在歐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稱號。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優質淀粉含量約為16.5%,還含有大量木質素等,被譽為人類的“第二面包”。其所含的維生素是胡蘿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西紅柿的4倍,維生素C的含量為蔬菜之最。專傢們發現,在前蘇聯、保加利亞、厄瓜多爾等國著名的長壽之鄉裡,人們的主食就是馬鈴薯。

營養價值 :

土豆中的蛋白質比大豆還好,最接近動物蛋白。土豆還含豐富的賴氨酸和色氨酸,這是一般糧食所不可比的。土豆還是富含鉀、鋅、鐵的食物。所含的鉀可預防腦血管破裂。它所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均為蘋果的10倍,維生素B1、B2、鐵和磷含量也比蘋果高得多。從營養角度看,它的營養價值相當於蘋果的3.5倍。

二、功效作用:

土豆同大米相比,所產生的熱量較低,並且隻含有0.1%的脂肪。如果把它作為主食,每日堅持有一餐隻吃土豆,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每周平均吃上五至六個土豆,患中風的危險性可減少40%,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 另外馬鈴薯富有營養,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一提起有營養、抗衰老的食物,人們就容易想到人參、燕窩、蜂王漿等高檔的珍稀食品,卻很少想到像馬鈴薯這樣的 “大眾貨”。其實,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淀粉等營養元素。這些成分在人的肌體抗老防病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土豆發芽瞭還能吃嗎

土豆發芽以後,將發芽的地方連根部挖掉,還能吃嗎?對於這個土豆發芽問題,下面小編將和大傢一起來瞭解下土豆發芽瞭還能不能吃的問題。

發芽的土豆會產生一種叫茄堿的毒素。不發芽的土豆每100克中隻含10毫克茄堿,而發芽後可增加50倍或更多。吃少量茄堿對人體不一定有明顯的害處,但是如果一次吃進約合200毫克茄堿,經過15分鐘至3小時就可發病。最先出現的癥狀是口腔及咽喉部瘙癢,上腹部疼痛,並有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癥狀輕的,經過1~2小時可以通過自身的解毒功能而自愈,如果吃進300~400毫克或更多的茄堿,則癥狀會非常重,表現為體溫升高和反復嘔吐以致失水,接著瞳孔放大、怕光、耳鳴、抽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極少數人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所以發瞭芽的土豆最好不要吃。

土豆發芽瞭肯定不能吃,那如何在日常生活當中選擇健康的土豆呢?

選購土豆時要仔細辨別是否發過芽,如果買回的土豆已發芽或變色,食用時一定要把皮去幹凈,將芽眼周圍挖掉,然後把切好的土豆洗凈再加工,炒熟煮透。若發芽面積大、芽眼多的土豆最好不要食用。

土豆該如何選購

土豆的選購

土豆分黃肉及白肉兩種,黃的較粉,白的較甜。選光滑圓潤的,不要畸形,而且顏色均勻,不要有綠色的,勿選長出嫩芽的,因長芽的地方含有毒素,而肉色變成深灰或有黑斑的,多是凍傷或壞瞭,均不宜進食。

土豆的存儲

1.土豆存放在5攝氏度左右的陰涼處即可,千萬不可放在陽光下暴曬,也沒必要放在冰箱裡,溫度過高會導致土豆生芽或腐爛,溫度過低土豆易凍傷不能食用.

2.長期存放可以將土豆與蘋果放在一起,因為成熟的蘋果會釋放出一種植物激素—乙烯,這種激素可以促進植物果實的成熟和器官的脫落。土豆和蘋果放在一起時,蘋果產生的乙烯會抑制土豆芽眼處的細胞產生生長素,生長素積累不到足夠的濃度,自然不會發芽瞭,熟的香蕉應該也有這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