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食用海鮮的方法有哪些?海產品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不宜多吃。受海洋污染的影響,海產品內往往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易導致脾胃受損,引發胃腸道疾病。那麼,正確食用海鮮的方法有哪些?

吃海鮮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第一,因為海鮮含有的脂肪酸比較多,可以加速我們體內血液的流動,所以可以預防我們的血液的凝固,降低我們身體的膽固醇的含量,對一些血液疾病是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第二,因為海鮮含有的蛋白質也是非常多的,而蛋白質在我們身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是我們身體的必需品,吃海鮮可以補充我們身體的蛋白質,是很有好處的。

第三,因為海鮮中含有的礦物質是非常多的,還有就是含有的微量元素也是很多的,所以吃海鮮可以補充我們平時在蔬菜或者是其他的食物中補充不到的營養。

註意事項:

吃海鮮時不宜暢飲啤酒,這樣容易導致我們體內的酸水平急劇升高,這樣會很容易的誘發痛風,有些人確實應該少吃海鮮,因為海鮮的含汞量越來越高。

海鮮的最佳吃法

海魚

吃前一定要洗凈,去凈鱗、腮及內臟,無鱗魚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污膩部分,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是海魚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

貝類

煮食前,應用清水將外殼洗擦幹凈,並浸養在清水中7-8小時,這樣,貝類體內的泥、沙及其他臟東西就會吐出來。

蝦蟹

清洗並挑去蝦線等臟物,或用鹽漬法,即用飽和鹽水浸泡數小時後晾曬,食前用清水浸泡清洗後烹制。

鮮海蜇

新鮮的海蜇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需用食鹽加明礬鹽漬3次,使鮮海蜇脫水3次,才能讓毒素隨水排盡。經以上處理後可食用。

或者清洗幹凈,用醋浸15分鐘,然後熱水焯(100℃沸水中焯數分鐘)。

幹貨

海鮮產品在幹制的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食用蝦米、蝦皮、魚幹前最好用水煮15-20分鐘再撈出烹調食用,將湯倒掉不喝。

特別提醒:吃海鮮2小時再吃水果 吃海鮮時應搭配些什麼。

最佳做法:

高溫加熱

細菌大都很怕加熱,所以烹制海鮮,一般用急火餾炒幾分鐘即可安全,螃蟹、貝類等有硬殼的,則必須加熱徹底,一般需煮、蒸30分鐘才可食(加熱溫度至少100℃)。

與薑、醋、蒜同食

海產品性味寒涼,薑性熱,與海產品同食可中和寒性,以防身體不適。而生蒜、食醋本身有著很好的殺菌作用,對於海產品中的一些殘留的有害細菌也起到瞭一定殺除作用。

酥制

將魚做成酥魚後,魚骨、魚刺就變得酥軟可口,連骨帶肉一起吃,不僅味道鮮美,還可提供多種必需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D及礦物質等,特別是魚骨中的鈣是其他食品所不能及的。

不當制法:

生吃

生鮮海產中往往含有細菌和毒素,生吃易造成食物中毒,而且海魚中含有較多的組氨酸,鮮食還極易導致過敏。

熏烤

熏烤的溫度往往達不到海鮮殺菌的要求,而且隻是將表面的細菌殺死,中心部分還是存在蟲卵。

涮食

為求材料鮮嫩,火鍋涮食時間極短,而半生不熟的海產品中,寄生的蟲卵不能被殺死,食用後被感染的幾率高。

醃漬

用糟鹵、醬油、燒酒等醃制或熗制海鮮,不具備殺滅海鮮中細菌的功能,即使醃制24小時後仍有部分蟲卵存活,這樣制法的海鮮幾乎等同於生吃,對健康不利。

吃海鮮8禁忌

1、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

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鈣食品)等營養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產品後,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

2、吃海鮮後喝茶長結石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後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因此,在吃海鮮時最好別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3、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瞭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油食品)醃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4、冰鮮蝦不可白灼著吃

任何海鮮都隻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同,它們體內帶有很多耐低溫的細菌,而且蛋白質分解特別快。如果放在冰箱裡多時,蝦體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質也已經部分變性,產生瞭胺類物質,無論怎麼樣都達不到活蝦的口感、風味和安全性,當然也就不適合白灼的吃法瞭。不過,冰鮮的蝦可以高溫烹炒或煎炸,同時也能呈現出美味噢。

5、海鮮維C同食會中毒

多種海產品,如蝦、蟹、蛤、牡蠣等,體內均含有化學元素砷。一般情況下含量很小,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可能使這些動物體內砷的含量達到較高水平。蝦體內所含砷的化合價是五價,一般情況下,五價砷對人體是沒有害處的。理論上講,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次性攝入維生素(維生素食品)C超過500毫克)和五價砷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會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即我們常說的“砒霜”),當三價砷達到一定劑量時可導致人體中毒。

據專業人士解釋,一次性攝入50個中等大小的蘋果(蘋果食品)或30個梨或10個橙子或生吃3斤以上的綠葉蔬菜(蔬菜食品),才會大劑量地攝入維生素C。如果經過加熱烹調過程,食物中的維生素C還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吃海產品的同時食用水果或青菜,隻要不超過上述的量是沒有危險的。金屬類元素容易沉積在海鮮的頭部,所以盡量不要吃蝦頭、魚頭。

6、打包來的海鮮要冷藏

如果海鮮已經高溫徹底烹熟,那麼隻需馬上放入冷藏室,下餐加熱後即可食用。如果海鮮並未經過充分加熱,但已經死去,那麼應當放進冷藏室,下一餐之前化凍,然後徹底加熱烹熟,不要再貪戀生鮮口感。由於海鮮類食品的蛋白質質地細膩,分解很快,拿回傢之後應當在一天之內食完,不要長時間存放。

7、死貝類病菌毒素多

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健康食品)造成威脅。選購活貝之後也不能在傢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註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在海鮮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分解過程中的物質導致的。

8、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

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癥。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別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感冒可以吃海鮮嗎

海鮮營養豐富,但專傢指出,人們食用海鮮要控制好量,否則可能引發疾病,一些特殊人群更要註意。有些人一吃海鮮就超量,有的甚至是8~10倍地超量。一般人每次食用海鮮的量控制在50~100克即可,但有些人習慣一大盆一大盆地吃,這樣可能引發一些疾病。

貝類、蝦類的嘌呤含量較高,如果過量食用,可能引起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升高,進而引起痛風。尤其蝦類屬於溫熱性食物,在夏季不宜吃多。

平時有過敏癥狀的人應慎食海鮮。有些市民對自己是否對海鮮過敏沒有明確的瞭解,因此提醒市民感冒發熱時,人體抵抗力下降,這時最好不要吃海鮮。

另外,魚腥類的食物是絕對不能讓寶寶在咳嗽期間食用的,這類食物會使感冒咳嗽的情況加重。這是由於兒童對魚腥類食物中的蛋白質過敏的關系,而且腥味還會刺激呼吸道,從而加重咳嗽。

貪吃海鮮易得胃腸型感冒!海鮮是發物,多吃不僅不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反而容易導致感冒。如多吃海鮮就容易引發急性胃腸型感冒,由於該病會出現咽喉腫痛、發熱等癥狀,不少患者誤以為自己患瞭感冒而在傢自行服藥,反而貽誤治療、加重病情。

生病時要忌口嗎?

中醫觀點,確實有生病時候忌口的說法,也就是老一輩常常說病人不要吃“發物”。“發物”是指患瞭某種疾病的人,在治療期間不宜食用的食物,即能誘發疾患的食物。

中醫按其性能分為六類:一為發熱之物,如薤、薑、花椒、羊肉、狗肉等;二為發風之物,如蝦、蟹、椿芽等;三為發濕之物,如飴糖、糯米、醪糟、米酒等;四為發冷積之物,如梨、柿及各種生冷之品;五為發血之物,如辣椒、胡椒等;六為發滯氣之品,如土豆、蓮米、芡實及各類豆制品。

對發物是否需要忌口的問題,還得按中醫的方法“辨證論忌”。

如果你形體虛寒,大便溏薄,胃痛喜溫,四肢發冷,則西瓜、雪梨、香蕉等涼性食物當忌;如果你近來面目紅赤,發熱口渴,失眠心煩,痔瘡下血,則生薑、胡椒、白酒、大蒜等熱性食物當忌。

患有蕁麻疹、各種皮炎、濕疹、酒渣鼻、痤瘡的人,一切具有刺激性食物都可能成為“發物”,需當“忌口”。有的哮喘病人,平時可以無所顧忌地隨便吃、隨便喝,而在哮喘發作期間,蛋、牛奶、魚蝦等高蛋白食物卻成瞭加重病情的“發物”,理當“忌口”。

病人需要忌口,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吃海產品蛋白質攝入量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對外來物質的排異性增加,創口的反應也就劇烈一些。醫學上為瞭抑制排異反應,要服用激素類藥物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對於感冒可以吃海鮮嗎這個問題,感冒病人最好少吃或不吃海鮮。

另外,凡感冒期間,無論風寒感冒或是風熱感冒,忌吃一切滋補、油膩、酸澀食物,諸如豬肉、鴨肉、雞肉、羊內、糯米飯、黃芪、黃精、麥冬、人參、胎盤、阿膠各種海魚、蝦子、螃蟹、龍眼肉、石榴、烏梅、以及各種粘糯的甜點食品。

感冒病人的飲食宜清淡少油膩,既滿足營養的需要,又能增進食欲。可供給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醬菜、大頭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為宜。保證水分的供給,可多喝酸性果汁如獼猴桃汁、紅棗汁、鮮橙汁等以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

美味的海鮮就忍著到感冒好瞭再吃吧。下面小編為您準備在感冒期間能吃而且有治療感冒功效的食療方哦。

吃海鮮講究多

海鮮導致的腹瀉分三種:

海鮮的特性有兩個,一是高蛋白,一是偏寒性。它的很多特點都是由這兩個特性帶來的。海鮮導致的腹瀉,通常包括三種情況,第一類是病毒、細菌感染造成的,第二類是由消化不良導致,第三類是由過敏引起。

首先,蝦、蟹的殼中寄生著很多細菌,如果加工不充分,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引起腹瀉;其次,海鮮的蛋白質含量高,很容易變質,稍有不新鮮,蛋白質就會分解,產生毒素,食用以後,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也會引起腹瀉;第三,因為海鮮本身偏寒性,脾胃虛寒的人,吃多瞭海鮮容易消化不良,導致腹瀉;第四,有一部分腹瀉是過敏的消化道表現,過敏時,不僅皮膚會起疹子,消化道也會有反應,出現滲出、炎癥等癥狀。

這幾種腹瀉,去檢查時,結果是不一樣的。由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大便中會見到白細胞,而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大便呈陰性。

幾類人群不宜多吃海鮮:

首先,過敏體質的人,應該盡量避免吃海鮮。海鮮的蛋白質含量高,對人體來說,屬於異體蛋白,容易導致過敏。所以,過敏體質的、有皮膚病的、哮喘的人群,都應該註意。

其次,脾胃虛弱、虛寒體質的人,應該少吃,以免寒氣過重,引起消化問題。或者多吃一些熱性的東西,來糾偏反佐,起到平衡作用。

第三,孕婦、產後體虛的人、術後病人、偏胖的人,也不宜多吃。從營養的角度講,海鮮的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是優質蛋白,適量補充是有益的。但是,由於海鮮本身容易變質、偏寒性的特征,對這些人來講,多吃無益。而且,應該在正常進食主食、蔬菜的基礎上,保證基本熱量的攝入,再補充蛋白質。否則,攝入的海鮮將首先為人體提供熱量,而不能達到我們希望的補充蛋白質的目的。單位氨基酸供應的能量,跟糖是一樣的。但是消化吸收的過程卻遠比糖類復雜,需要肝臟各種酶的參與,排泄時還會增加腎臟負擔。所以,體弱需要靜養的人,不宜多吃。

最後,發熱、舌苔厚膩、身上長瘡的人,也最好不吃。從中醫角度講,海鮮是發物,同膻味、芳香的、揮發性的、熱性的東西一樣,不適合本身就體熱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