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食用海鮮的方法有哪些?海產品雖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但是不宜多吃。受海洋污染的影響,海產品內往往含有毒素和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易導致脾胃受損,引發胃腸道疾病。那麼,正確食用海鮮的方法有哪些?一起來看下。

海鮮食用前如何處理

海魚:吃前一定要洗凈,去凈鱗、腮及內臟,無鱗魚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污膩部分,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是海魚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

貝類:煮食前,應用清水將外殼洗擦幹凈,並浸養在清水中7~8小時,這樣,貝類體內的泥、沙及其他臟東西就會吐出來。

蝦蟹:清洗並挑去蝦線等臟物,或用鹽漬法,即用飽和鹽水浸泡數小時後晾曬,食前用清水浸泡清洗後烹制。

鮮海蜇:新鮮的海蜇含水多,皮體較厚,還含有毒素,需用食鹽加明礬鹽漬3次,使鮮海蜇脫水3次,才能讓毒素隨水排盡。經以上處理後可食用。或者清洗幹凈,用醋浸15分鐘,然後熱水焯(100℃沸水中焯數分鐘)。

幹貨:海鮮產品在幹制的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食用蝦米、蝦皮、魚幹前最好用水煮15~20分鐘再撈出烹調食用,將湯倒掉不喝。

掌握海鮮的正確吃法

一、扇貝的正確美味吃法:

在中西方料理中,扇貝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貝類。扇貝的精華就是貝殼中那乳白色的肉,入口甜美芳香,柔軟爽滑。扇貝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每100 克新鮮扇貝肉中隻含有1-4克脂肪,而且還含有豐富的歐米伽-3 脂肪酸,對心臟健康十分有益。扇貝制成幹貨後被稱為“幹貝”,屬於“海八珍”之一,味道鮮美,有滋陰補腎的作用。

這樣吃最美味:

1、扇貝刺身,厚實而柔嫩的扇貝肉,天然不加雕琢,在唇齒間翻騰,絕對是一種非常美妙的味覺體驗;

2、用黃油煎熟,肉質更加緊實,被黃油包裹的扇貝肉更加滑嫩;

3、加蒜蓉或豉汁蒸,湯汁濃鬱,肉質鮮美。

二、龍蝦的正確美味吃法:

在海鮮愛好者眼中,龍蝦是當之無愧的“海鮮之王”,不僅僅是因為它霸氣而張揚的外形,更是因為它味道鮮美,富含優質蛋白質,而且絕對的低熱量。

想要吃到龍蝦不同層次的味道,一定要根據產地來挑選,比如澳大利亞龍蝦,肉質最為緊實彈牙,龍蝦頭多膏;波士頓龍蝦則比較鮮甜細致;最為稀有而昂貴的是法國藍龍蝦,蝦身是難得一見的寶藍色,肉厚、鮮嫩,龍蝦味最為濃鬱,細細品嘗能體會到隱隱的海洋咸香。

這樣吃最美味:

1、龍蝦刺身,能最大限度地品嘗到龍蝦鮮甜、彈牙的肉質口感。建議佐以醬油和芥末,但要控制好量;

2、清蒸,搭配檸檬汁和融化的黃油,龍蝦的味道層次更為豐富;

3、XO醬爆炒,入口是濃鬱的醬香,細細品嘗則是嫩滑肥厚的龍蝦本味兩相呼應。

掌握好食物的做法能夠把它做得特別的美味,上面就是對海鮮的正確吃法有哪些的介紹,通過瞭解以後我們知道不同的海鮮吃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去進行制作,另外有皮膚疾病和甲狀腺疾病的朋友一定要註意食用海鮮。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海鮮的類型

魚類:

魚類營養成分差異不大。魚類和中華鱉的粗蛋白含量略高於蝦蟹類,貝類較低。魚類富含生長發育所需的最主要營養物質——蛋白質,魚類蛋白質包含各種必需的氨基酸,是人類的優質蛋白食物,而且魚類優於禽畜產品,更易消化吸收。此外,魚類還含亞麻酸、花生四烯酸、亞油酸等人體必需脂肪酸和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可見,魚類不僅是優質食物,保健營養品,還能夠抗血栓,降低血液黏度,使血壓下降,可用於預防和治療心肌梗死、冠心病、脈管炎、腦動脈硬化等多種疾病。同時,魚類能活化大腦神經細胞,改善大腦機能。

貝類:

貝類營養價值較高且味道鮮美。其肌肉細嫩,各微量元素之間的比例恰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少,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貝類含有豐富的鈣等微量元素,如碘、鋅、硒、銅、鐵、鉆,尤其是海蠣肉,是所有貝類中含鋅量最高的食物。中醫認為,貝類有化痰之功效,有的貝類還有潤臟的作用。所有人都可以吃貝類,高膽固醇、高血脂體質的人以及患有甲狀腺腫大、支氣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為適合。

蝦類: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蝦的營養價值極高,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常吃鮮蝦(炒、燒、燉皆可),溫酒送服,可醫治畏寒、體倦、腰膝酸痛等病癥。如果婦女產後乳汗少或無乳汁,鮮蝦肉500克,研碎,黃酒熱服,每日3次,連服幾日,可起催乳作用。蝦皮有鎮靜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癥。海蝦是可以為大腦提供營養的美味食品。海蝦中含有三種重要的脂肪酸,能使人長時間保持精力集中。

吃海鮮要註意這5大禁忌

1、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

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癥。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

因此,大傢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不要飲用啤酒,否則的話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2、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

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產品後,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

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

3、吃海鮮後喝茶長結石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後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

所以,大傢要記住在吃海鮮的同時千萬別喝茶。如果想喝,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4、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瞭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

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醃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5、死貝類病菌毒素多多

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

不新鮮的貝類產生很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從而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在選購活貝之後也不能在傢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

盤點那些不宜吃海鮮的人群

首先,是有海鮮過敏體質的人。這些人就不能夠吃海鮮,因為在海鮮當中含有豐富的大白質,這種蛋白質對於人體來說屬於異體蛋白,容易導致過敏。所以,過敏體質的、有皮膚病的、哮喘的人群,都應該註意。

其次,就是患有脾胃虛弱、虛寒體質的男性朋友,這獵人也不應該吃海鮮。因為身體中的寒氣太多,吃瞭海鮮會加重這種情況。引起消化問題。或者多吃一些熱性的東西,來糾偏反佐,起到平衡作用。

第三類不宜吃海鮮的人,就是孕婦或者產後體虛的人、術後病人、偏胖的人。因為我們從營養上來說,在海鮮中的高蛋白質,是對身體有益的。但是海鮮畢竟是屬於偏寒的食物,因此如果這些身體虛弱的人吃太多的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些人應該在正常進食主食、蔬菜的基礎上,保證基本熱量的攝入,再補充蛋白質。否則,攝入的海鮮將首先為人體提供熱量,而不能達到我們希望的補充蛋白質的目的。單位氨基酸供應的能量,跟糖是一樣的。但是消化吸收的過程卻遠比糖類復雜,需要肝臟 各種酶的參與,排泄時還會增加腎臟負擔。所以,體弱需要靜養的人,不宜多吃。

最後一種不能吃海鮮的人就是患有發熱、舌苔厚膩、身上長瘡的人,因為中醫中認為海鮮是發物,同膻味、芳香的、揮發性的、熱性的東西一樣,不適合本身就體熱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