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食用金銀花等三花具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涼血消暑,生津止渴、防病抗癌、減肥降脂、降壓,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炎熱夏天喝什麼花能清熱解毒防中暑?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中暑有哪些癥狀

1、先兆中暑的癥狀為:

大量出汗、口渴、明顯疲色、四肢無力、頭昏眼花、胸悶、 惡心、註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等,體溫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於37.5℃。

2、輕度中暑

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幹熱等,或早期呼吸循環衰竭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 體溫升高到38℃以上、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等。

3、重度中暑

除上述癥狀外,如果還出現昏倒或痙攣,或皮膚幹燥無汗,體溫在40℃以上,說明中暑嚴重,應緊急處置,昏迷者針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時,及時送醫院治療。

炎熱夏天喝什麼花能清熱解毒防中暑

1、金銀花。

中醫認為,金銀花性寒味甘,它是古代清熱解毒的聖藥。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金銀花有較強的廣譜抗菌作用,廣泛用於風熱感冒、咽喉疼痛、口糜目赤以及外科皮膚瘡瘍、丹毒等癥。在酷暑炎夏,金銀花可清熱、降溫、解暑,並對預防夏季小兒痱毒癤腫等病癥也有良好作用。

2、菊花。

中醫認為,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菊花還有明顯的解熱、降血壓作用,可治療感冒頭痛及肝火上擾引起的目赤腫痛。暑日用菊花,不但能解暑,還可治頭暈眼花、昏厥中暑等癥。

3、薔薇花。

主要含黃芪甙、揮發油;有利膽作用,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可吸收硫化氫、苯、苯酚、乙醚等有害氣體,亦可清除銻劑中毒。中醫認為,薔薇花性味甘涼,除瞭可用於治療口腔炎、瘧疾等疾病外,還具有清暑和胃的功效,夏天代茶飲能生津止渴,清熱除煩。

中暑是怎麼回事

一、發病原因

中暑是由於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人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人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患者對高溫環境適應能力減退,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量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1、氣候和環境的原因:

夏天的7、 8、 9 月,我地區的氣溫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期, 日平均氣溫達到32℃以上,濕度大於60%。

2、自身原因:

平時運動量小,尤其在室外活動少,對疾病的抵抗力和熱耐受力較差。 特別對於新生來說是一個新的環境,飲食和睡眠都不十分好。針對中暑的原因,中暑的預防是關鍵。

3、其他:

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但由於濕度較高和通風不良,亦可發生中暑。老年、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饑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熱、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心血管病、廣泛皮膚損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癥和應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膽堿能神經藥物而影響汗腺分泌等常為中暑的發病因素。如果機體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則體內就有過量的熱蓄積,引起器官功能和組織的損害致中暑。

二、發病機制

熱射病的發病機制是由於人體受外界環境中熱原的作用和體內熱量不能通過正常的生理性散熱以達到熱平衡,致使體內熱蓄積,引起體溫升高。

熱痙攣的發生機制是高溫環境中,人的散熱方式主要依賴出汗。一般認為一個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為6L,但在高溫中勞動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鈉約0。3%~0、5%。因此大量出汗使水和鹽過多丟失,肌肉痙攣,並引起疼痛。

熱衰竭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人體對熱環境不適應引起周圍血管擴張、循環血量不足、發生虛脫;熱衰竭亦可伴有過多的出汗、失水和失鹽。

三高病人小心中暑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此話雖然並非金科玉律,但專傢告誡,上瞭年紀的老人確實經不住連續氣溫高、氣壓低、排汗不暢、呼吸困難的折騰,尤其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病人,在炎熱的夏季非常容易誘發“腦卒中”,又叫“熱中風”。從合肥市幾大醫院臨床收治病人的情況看,70歲以上老人“熱中風”的比例,明顯高於冬季的“腦中風”。

為什麼炎熱天氣下“三高”病人容易“熱中風”呢?專傢指出,高溫之下,人體通過排汗調節體溫,汗出得多,血液黏稠度就會增加,輸往大腦的血液受阻變緩,此時如果活動量稍大,需氧量增加,強迫心臟泵血供氧,於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動脈血管承受不瞭負荷,“熱中風”的可能性當然就隨之增加。

專傢指出,炎熱天氣下,“三高”病人一定要註意補充水分,一日三餐要以稀為主,以素為主,多吃芹菜、百合、木耳、蘑菇、茄子、西紅柿、黃瓜、苦瓜等維c含量豐富的蔬菜,適當補充鹽分,但高血壓病人不可吃得太咸,糖尿病人吃水果要適量,尤其是西瓜不能敞開來吃。有過中風史的病人,要“盯牢”身體的各種異常變化,一旦發現頭暈、頭痛、半邊肢體發麻、全身疲乏無力等,均是“熱中風”前兆,要及早送醫院搶救。老人外出一定要有傢人陪伴,並盡可能帶上“救心丸”等對癥藥物和飲用水以及遮陽散熱的傘、帽、扇子、毛巾等,以防不測。

中暑之後飲食5大忌

1. 忌狂飲水。中暑病人應采用少量、多次飲水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ml 為宜,切忌狂飲。因為大量喝水不僅會沖淡胃液而影響消化,還會引起反射性排汗亢進,導致體內水分和鹽分進一步大量流失,嚴重時可促使熱痙攣(抽風)的發生。

2. 忌油膩韌性食物。

3.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後,大多有脾胃虛弱之象,大量食用生冷食物會進一步損傷脾胃陽氣。

4. 忌偏食。

5. 忌純補。中暑之後,暑氣未清,雖有體虛之癥,但不能單純用補法。過早進補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使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