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報到,又拉肚子瞭嗎?月經期間出現糞便較稀、腹瀉的情況,稱之為「經行腹瀉」,往往是氣血不足所造成。除瞭利用中藥調理,中醫師建議,也可以自己按壓「止瀉穴」舒緩拉肚子的不適,並且多補充紅棗、薑茶、黑糖水等補血、補氣的食材,幫助改善。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月經拉肚子怎麼回事

月經拉肚子怎麼回事?很多女性在來月經期間出現拉肚子的情況,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月經期間拉肚子,這在醫學上稱做經行腹瀉,對於此病的發病原因,專傢認為與女性月經期間體內激素比例失調有關,也和平時的身體調理有關。具體原因如下:

1、月經受寒。月經期間,要特別註意不要受寒涼常言道“寒從腳起”,如果因為受到寒涼等原因導致拉肚子的話,此時往往腳部能明顯感覺到冷。

2、吃生冷的食物。月經期間應該特別註意飲食,吃生冷的東西,會嚴重影響腸胃功能,導致腹瀉。

3、出現腎虛的情況。表現為頭昏耳鳴,肢冷畏寒,經行大便泄瀉,或清晨起床泄瀉不止,腰骶酸軟,月經色淡,經質清稀,舌苔白潤,脈象沉遲。

4、脾虛型。表現為行經期或行經之前,大便稀薄,或面目及四肢浮腫,腹部脹滿,舌質淡紅,舌苔白膩,飲食不思,神疲肢乏,經行量多,經色淡淺,經質稀薄,脈象濡緩。方用參苓白術健脾湯。此方具有健脾益氣,化濕調經之功效。

經期腹瀉 按

1.脾虛型

這種體質的女孩子,在月經期間糞便會較稀,臉部與四肢容易水腫,小腹會脹,舌頭淡紅,舌苔較白,胃口不佳,容易疲憊,月經量多,顏色淡淺較稀,脈象緩慢。

2.腎虛型

腎虛型的人,容易頭暈耳鳴,四肢末梢冰冷,月經期間腹瀉不停,月經血色較淡、較稀,舌苔呈白色狀,脈搏微弱。

按壓天樞穴止瀉 排便後幫助舒緩

除瞭尋求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對癥下藥,生理期拉肚子不舒服時,也可以按摩特定穴位,達到舒緩的作用。田宜民中醫師建議,此時可以按壓「止瀉穴」,又名天樞穴,位於肚臍兩旁約2吋的地方,可以在排便後,用食指的指端深壓,約按10分鐘即可。

平日生活作息正常 經期多喝黑糖薑茶

除此之外,改善生活型態對於減少經期腹瀉也有幫助。平日應保持正常作息,避免刺激性及寒冷食物,以免造成腸胃不適。在月經期間,可多吃補血、補氣的食物,例如:紅棗、薑茶、黑糖水等。另外,平時可適量補充當季新鮮水果,因水果營養價值高,可幫助改善腹瀉體質。

如果經常出現經期腹瀉,應盡早就醫、不可輕忽,因為有時小毛病也可能演變成大問題,更不能有「拉肚子順便減肥」的錯誤觀念,以免傷害瞭自己的健康。

月經期拉肚子需註意

專傢認為,月經期拉肚子,和個人的體質有關,也和平時的身體調理有關。“有些女性由於體虛,經期腸胃受到刺激,容易腹瀉。”專傢說,另有一些女性,由於平時不註意飲食及身體調理,習慣吃生冷的東西,即使經期也不例外,這樣也會嚴重影響腸胃功能,導致腹瀉。

月經期間,要特別註意不要受寒涼常言道“寒從腳起”,如果因為受到寒涼等原因導致拉肚子的話,此時往往腳部能明顯感覺到冷。可以試著用熱水泡泡腳,水溫45—47攝氏度,每天泡2—3次,每次10分鐘左右。腳部受熱後,全身血液循環會加快,體內熱量會隨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溫暖子宮與調理腸胃功能的作用。

此外,月經期間還應該特別註意飲食,忌吃生冷,多吃一些暖宮的食物。“可以用紅糖加生薑熬成湯,每天喝上一兩次。”吳紅娟就,生薑有止瀉的功效,紅糖是活血的。每個月在來月經前兩三天以及月經期間,均可服用,也可起到溫宮祛寒、調節腸胃的功效。現在許多超市裡有專門配好的紅糖薑茶,獨立包裝的,用開水沖服,很方便。

女性經期拉肚子如何傢庭自我保護

堅持飲食:飲食不一定必須是溫和的;如果拉肚子合並有惡心,可以吸吮冰棒直到惡心的癥狀消失。輕度拉肚子需要保持正常的運動,但是要避免劇烈運動直至你自我感覺好轉,因為劇烈運動會增加你的脫水癥狀。

補充水分:補充水分是首要原則,這比關註補充什麼成分更為重要;通常情況下避免補充牛奶,因為有部分人群對牛奶中的糖分無法吸收導致拉肚子更加嚴重;引用不含酒精的飲料是無法補充脫水患者所需的卡路裡;所以一般選用蘇打水或者含糖的飲料可以補充因拉肚子丟失的水分。

經期拉肚子吃什麼好

一周營養菜譜

星期一

早餐:牛肚苡仁粥、粟子糕、醬瓜。

中餐:油魚懷藥湯、野雞餛飩、炒素絲。

晚餐:土豆燒牛肉、黃精山藥燉雞、黑豆黃精燒鯰魚。

星期二

早餐:鍋焦蓮肉糊、面包、油條。

中餐:黑豆黃精燒鯰魚、瘦肉釀冬瓜、豬肚燉蓮子。

晚餐:三色腰花、清蒸帶魚、紅豆燒白鴿。

星期三

早餐:豬肚山藥粥、粟子糕、泡菜。

中餐:土豆燒牛肉、開胃消瘀燉肉煲、豆芽炒幹絲。

晚餐:瘦肉釀冬瓜、蓮糯白果燒竹雞、紅豆燒白鴿。

星期四

早餐:糯米阿膠粥、蛋糕、糖醋黃瓜。

中餐:豬肚燉蓮子、野雞餛飩、薑棗鯉魚湯。

晚餐:炒素絲、藕魚燒牛肚、油魚懷藥湯。

星期五

早餐:豬腎藥粥、素菜包、黴豆豉。

中餐:當歸紅棗牛肉湯、紅豆燒白鴿、炒素絲。

晚餐:糖酒豬皮湯、黃精山藥燉雞、土豆燒牛肉。

星期六

早餐:豬肚山藥粥、桃酥豆泥、涼拌萵筍。

中餐:藕魚燒牛肚、油魚懷藥湯、瘦肉釀冬瓜。

晚餐:豆芽炒幹絲、韭菜炒鱔絲、開胃消瘀燉肉煲。

星期日

早餐:黃精粟子粥、八珍糕、泡菜。

中餐:黃精山藥燉雞、鹿鞭阿膠湯、清蒸帶魚。

晚餐:當歸紅棗牛肉湯、薑棗鯉魚湯、豬肚燉蓮子。

女性經期易拉肚子怎麼辦

中醫怎麼看

經期拉肚子,中醫稱之為“經行泄瀉”,屬於月經病中的月經前後諸癥。指的是每值行經前後或經期,大便質稀,甚或水泄,日解數次,經凈自止者。本病以泄瀉伴隨月經周期而出現為主要特點,若經期偶因飲食不節,或傷於風寒而致泄瀉者,則不屬於本病。本病的發病機理與脾、腎二臟密切相關,與肝臟亦有一定關系。脾氣虛弱、肝鬱脾虛,或腎陽不足,經行之際,脾腎更虛,因而導致經行泄瀉。

哪類人群易經期拉肚子

到底什麼樣的人容易經期出現拉肚子的現象呢,你是不是這類人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傢解答瞭。

平時不註意飲食,過食生冷、辛辣或油膩,飲食不規律,嗜食垃圾食品,工作壓力大,缺乏鍛煉等,或是由於先天不足,而導致素體脾腎陽虛,肝鬱氣滯的女性尤易出現經行泄瀉。

經期拉肚子有什麼危害

經行泄瀉不嚴重者雖然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不會引起大傢的特殊關註,但是長此以往,脾、腎漸虛,會出現其他的一些疾病,影響到女性的健康,所以應當註意治療以及調養。

中醫如何治療

經性腹瀉的臨床辨證一般分為三型:脾氣虛證、脾虛肝旺證、腎陽虛證。

脾氣虛證

脾氣虛證指月經前後或正值經期,大便溏薄(質稀),經行量多,色淡質薄;脘腹脹滿,神疲乏力者,治療上可以選用參苓白術散(湯),取黨參30g,炒白術10g,扁豆10g,茯苓10g,甘草6g,山藥10g,蓮子肉10g,桔梗6g,薏苡仁10g,砂仁5g,用水煎服。

脾虛肝旺

指經前或經行之時腹痛即瀉,泄後痛止,兼見胸脅痞悶,噯氣不舒者。治療上選用痛瀉要方,取炒白術15g、白芍10g、陳皮6g、防風10g,用水煎服。

腎陽虛證

指經行或經後,大便泄瀉,或五更泄瀉(晨起時腹瀉),經色淡,質清稀;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畏寒肢冷者,治療上選用健固湯合四神丸,取黨參30g,炒白術10g,茯苓10g,薏苡仁10g,巴戟天10g,補骨脂10g,吳茱萸10g,肉豆蔻10g,五味子10g,用水煎服。

日常調理要訣

避免風寒

經期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洗涼水澡,也不要來下雨天不打傘走路,這樣會損傷人體陽氣。

調暢情志

避免緊張情緒及較大的情緒波動,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肝鬱乘脾。

謹慎起居

平時及經期應註意勞逸結合,註意休息,避免工作、學習過度勞累,防止房勞過度等。

註意飲食

經期忌食生冷寒涼食品,以及牛奶、大豆制品及其他一些容易引起腹瀉的飲品或水果。

註意保暖

平時應少吃生冷、油膩、過於甘甜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使脾氣更虛。

中醫經期保健秘訣

《景嶽全書·婦人規》論月經病的病因時說:“蓋其病之肇端,則或思慮,或由鬱怒,或以積勞,或以六淫飲食”。可見,經期應當於飲食、精神、生活起居各方面謹慎調攝。

1、保持清潔

行經期間,血室正開,邪毒易於入侵致病,必須保持外陰、內褲、月經帶、墊紙的清潔,勤洗勤換內褲、月經帶,並置於日光下曬幹,月經紙要柔軟清潔、勤換。洗浴宜淋浴,不可盆浴、遊泳、陰道檢查。如因診斷必須做陰道檢查者,應在消毒情況下進行。

2、寒溫適宜

《女科經論》說:“寒溫乖適,經脈則虛,如有風冷,虛則乘之。邪搏於血,或寒或溫,寒則血結,溫則血消,故月經乍多乍少,為不調也”。指出經期宜加強寒溫調攝,尤當註意保曖,避免受寒,切勿涉水、淋雨、冒雪、坐臥濕地、下水田勞動。嚴禁遊泳、冷水浴,忌在烈日高溫下勞動。否則,每致月經失調。痛經、閉經等證。

3、飲食宜忌

月經期間,經血溢泄,多有乳房脹痛,少腹墮脹,納少便溏等肝強脾弱現象,應攝取清淡而富有營養之食品。忌食生冷、酸辣辛熱香燥。多食酸辣辛熱香燥之品,每助陽耗陰,致血分蘊熱,迫血妄行,令月經過多。過食生冷則經脈凝澀,血行受阻,致使經行不暢、痛經、閉經。也不宜過量飲酒,以免刺激胞宮,擾動氣血,影響經血的正常進行。

4、活動適量

經期以溢瀉經血為主,需要氣血調暢。適當活動,有利於經行暢利,減少腹痛,但不宜過勞、要避免過度緊張疲勞、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若勞倦過度則耗氣動血,可致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崩漏等證。

5、調和情志

《校註婦人良方》指出:“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經先閉。若五臟傷遍則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持,庶可保生”,強調情志因素對月經的影響極大。經期,經血下泄,陰血偏虛,肝失濡養,不得正常疏泄,每產生緊張憂鬱、煩悶易怒之心理,出現乳房脹痛、腰酸疲乏、少腹墮脹等癥。因此,在經前和經期都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過度。否則,會引起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逆亂,輕則加重經間不適感,導致月經失調,重則閉經、患癆瘵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