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在經期會有腹瀉的情況,讓女性十分難受。專傢表示,經期腹瀉與個人的體質及平時身體調理有關。由於體虛或不合理的飲食都會導致經期腹瀉發生,如果如及時調理會嚴重影響腸胃功能。那麼女性經期腹瀉怎麼辦呢?下面教您幾個預防經期腹瀉的妙招。

經期腹瀉小心盆腔炎在作怪

近日武昌區的吳女士發現,自從去年做瞭一次終止妊娠手術後,每到經期就腹瀉不止,用瞭止瀉藥也無濟於事。女性經期腹瀉,應警惕可能是盆腔炎在作怪。

盆腔炎之所以可能引起腹瀉,是由於子宮位於直腸的前面。若女性患瞭盆腔炎,子宮後位盆腔充血(經前盆腔充血較重),就使得子宮充血變軟,會更貼近直腸,壓迫骶神經而產生下墜感。此時,子宮壓擠直腸,刺激直腸粘膜收縮,就會引起排便。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女性月經前期、月經期、經凈半個月後以及懷孕40天左右,往往此時,服用止瀉藥是無效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盆腔炎治療,炎癥消失,腹瀉也會不治而愈。如果孕婦患有盆腔炎時,盆腔與子宮充血更明顯,炎癥波及直腸,就會刺激直腸而發生腹瀉。

盆腔炎大多是由於病原體經流產、分娩造成的生殖道創傷或胎盤剝離面或經期子宮內膜剝脫面以及生殖器手術的創面侵入生殖器所致。致病菌可由肛門、外陰進入陰道,沿黏膜上行,通過子宮頸、子宮內膜,沿輸卵管蔓延至卵巢、腹腔。

很多女性朋友有經期腹瀉的癥狀都不在意,有的在自行服藥無果後,也沒進一步檢查。建議女性朋友,發現此癥狀者,在排除消化道疾病的同時,還應到婦科檢查,排除病因。

五方法預防經期腹瀉

妙招一:早睡,不要熬夜。良好的睡眠習慣和飲食習慣,都有助於防治月經期拉肚子。

妙招二:謝絕冷飲,控制寒性食物攝入。冷飲刺激腸胃,另外,月經期腹部易受涼,如果再喝冷飲,屬於雪上加霜。

妙招三:每晚泡腳。腳有很多穴位,每晚泡腳,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驅寒。另外,泡腳後,還可進行足底按摩,更有助於腳部保暖。

妙招四:多吃紅棗、桂圓,多喝紅糖水。女性在月經期應適量吃些補血補氣的食物。

妙招五:吃應季的蔬菜瓜果。水果營養豐富,可補充各種營養,不過需要註意的是最好吃當季水果,不吃或盡量少吃反季水果。

月經拉肚子怎麼回事

月經拉肚子怎麼回事?很多女性在來月經期間出現拉肚子的情況,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月經期間拉肚子,這在醫學上稱做經行腹瀉,對於此病的發病原因,專傢認為與女性月經期間體內激素比例失調有關,也和平時的身體調理有關。具體原因如下:

1、月經受寒。月經期間,要特別註意不要受寒涼常言道“寒從腳起”,如果因為受到寒涼等原因導致拉肚子的話,此時往往腳部能明顯感覺到冷。

2、吃生冷的食物。月經期間應該特別註意飲食,吃生冷的東西,會嚴重影響腸胃功能,導致腹瀉。

3、出現腎虛的情況。表現為頭昏耳鳴,肢冷畏寒,經行大便泄瀉,或清晨起床泄瀉不止,腰骶酸軟,月經色淡,經質清稀,舌苔白潤,脈象沉遲。

4、脾虛型。表現為行經期或行經之前,大便稀薄,或面目及四肢浮腫,腹部脹滿,舌質淡紅,舌苔白膩,飲食不思,神疲肢乏,經行量多,經色淡淺,經質稀薄,脈象濡緩。方用參苓白術健脾湯。此方具有健脾益氣,化濕調經之功效。

經期拉肚子吃什麼好

經期拉肚子吃什麼好?女性在月經期間已經感覺苦不堪言瞭,如果再加上拉肚子的話,簡直就是“雪上加霜”,那該怎麼辦才好,在經期吃什麼食物可以緩解腹瀉呢?

1、多喝點紅糖水。專傢指出,女性經期缺血,需要補血,可以多喝點紅糖水。紅糖性味溫潤,味甘甜,入肝脾經。具有益氣、助脾化食、補血化瘀等功效。

2、多吃紅棗、桂圓等。中國的草藥書籍“本經”中記載到,紅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現,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是一種藥效緩和的強壯劑。桂圓能夠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或氣血不足,體虛乏力;心脾血虛,失眠健忘,驚悸不安。

3、多吃溫熱水果。生理期,女性朋友們會流失大量的血液,因此,需要及時補充營養,多吃水果來補充維生素是非常好的營養補充的途徑,但是,值得註意的是,生理期隻能吃溫熱的水果,例如桃子、櫻桃等等,而寒性的水果,像西瓜、香蕉、梨都是堅決不能碰的,如果不註意的話,隻會加重腹部的負擔,導致腹瀉。

4、多攝入粗纖維的食物。專傢稱,食物纖維可以軟化分解大便,促進腸蠕動,能有效地預防大腸癌、糖尿病、肥胖、便秘等疾病。食物纖維主要存在於蔬果類、豆類、全谷類和菌類等食物中,多攝入纖維豐富的食物,有助於防止經期易發生的腹瀉、便秘等現象,能有效緩解經期的不適。

經期腹瀉按摩四大穴位

1、足三裡穴

走胃經,可同時改善腹瀉和便秘等腸胃不適癥狀。位於膝蓋下緣外側凹陷處下方3寸。

2、三陰交穴

是脾、肝、腎三條經絡交匯的穴位,位於小腿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可促進氣血循環,緩解經痛和腹瀉。

3、公孫穴

走脾經,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可安胎、緩解腹痛腹瀉。

4、太白穴

屬於健脾要穴,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可緩解胃痛、腹漲、腹瀉等。

子宮內膜異位 按壓太沖等穴位利濕

至於部分女性因子宮內膜異位癥所引發的經期腹瀉,中醫認為是因氣血不循原有通道、體內痰濕所導致的瘀癥,藥物調理以活血化瘀和利濕為原則,平常則可按摩上述的三陰交穴、太沖穴和公孫穴,改善腹瀉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