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寒冷讓很多人都開始不舒服它帶來瞭流感和疾病,不過卻也帶來瞭人們的最愛-火鍋,冬季吃火鍋暖身已經成為主流瞭,各式各樣的火鍋食材、湯底讓人挑的眼花繚亂的,不過火鍋雖好,但是也得吃得健康才好,別惹著一身的病才是最主要的。現在人們越來月重視健康飲食文化,那麼冬季如何吃火鍋才吃得健康呢?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吃火鍋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從火鍋中撈出的菜很燙,喝上一大杯冰鎮啤酒或冰凍飲料。

一冷一熱刺激容易造成胃部消化不良,引發腹瀉和便秘。 建議市民吃火鍋時用油碟,少食用冰凍飲料,可選擇花生漿、豆漿、茶水等,幫助胃腸道消化。

誤區二:不少人喜歡重度麻辣口味的火鍋底料。

過度吃辣會加重對咽喉和胃腸道的刺激,易導致咽喉腫痛、胃潰瘍、胃炎、腹瀉等消化道疾病。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少食用這些調味料。

誤區三:邊聊邊吃火鍋,一頓飯吃上幾個小時。

長時間坐著吃火鍋,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吃得、喝得太飽、太雜,都可能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惡心、腹瀉,建議吃火鍋控制就餐時間,一般1個多小時為宜。

冬天火鍋要怎麼吃才健康

首先,火鍋的配料應根據不同的季節而有所調整。冬季天氣寒冷,氣溫降低,應多食斂陰護陽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香菇等熱性食物以調節體溫。調味料可用辣椒、胡椒、生薑。火鍋用料中應多配胡蘿卜、菠菜、豆芽等以補充維生素。火鍋湯宜汁濃肥鮮、色深醇厚,突出原汁原味,不宜食用冷飲和生冷食物。

涮鍋時應先喝小半杯新鮮果汁,果汁可刺激腸胃分泌、助消化,還可使小腸上部呈酸性,有助於鈣、磷的吸收。先吃蔬菜再吃肉有助於營養的合理吸收、減少胃腸負擔。白酒或葡萄酒可以殺菌、去膻,非常適合涮羊肉時喝,但也不能多飲。蔬菜汁、乳品和植物蛋白飲料,如酸奶、杏仁露、椰汁、涼茶等,適合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

吃火鍋時可以配點紅薯,因為肉類食品是酸性食物,而紅薯是堿性食物,兩者進入胃中就可以酸堿中和,使我們的體內保持酸堿平衡。還可多涮些蔬菜,蔬菜含大量維生素及葉綠素,其性多偏寒涼,不僅能消除油膩,補充冬季人體維生素不足,還有清涼、解毒、祛火的作用,但蔬菜不要久煮,否則將失去其營養價值及清火的功效。

還應適量放些豆腐,有的豆腐含有石膏,在火鍋內適當放入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而且還可以發揮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白蓮是人體調補的良藥,加入白蓮可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還要放點帶皮的生薑,因為薑皮辛散,有散火除熱的作用。吃完火鍋後可喝些發酵型酸奶,酸奶對胃黏膜有一定保護作用。

註意要點

1、很久未用的銅鍋不能拿來立即使用。因為銅鍋停用一段時間後,鍋內表面會與水和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產一層綠色的銅銹,這就是堿式醋酸銅或硫酸銅,這兩種化學物質都有毒性。因此,在使用銅鍋前一定要用佈浸蘸食醋,再加點鹽擦拭,把銅銹徹底刷洗幹凈再用。

2、要根據不同的食物掌握火候。毛肚、肉片、海產品等涮的時間過長,其營養成分就會大量損失。貝類食物如不熟,則很容易使潛藏其中的寄生蟲卵進入體內而導致各種寄生蟲病。

3、謹防燙傷。火鍋濃湯的溫度很高,食物取出即吃的話,很容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及胃粘膜。特別是常生口瘡的人,吃火鍋後容易引起口瘡復發,長期高溫飲食的刺激,還會導致食道癌的發生。

4、不要吃得太麻、太辣。太麻、太辣的食物會刺激口腔、食管與胃腸道的黏膜而使其充血和水腫,從而誘發一些疾病。所有口腔炎、慢性咽炎、潰瘍並慢性胰腺炎、膽囊炎患者及上腹部做過手術的人都不要吃火鍋。

5、水發的食物不要多吃。毛肚、魷魚、黃喉、玉蘭片等水發的食物,看著讓人食欲倍增。但有些濕用有毒物質發泡的,可能會腐蝕人的腸胃,導致潰瘍,甚至致癌。

6、涮羊肉不宜放醋。羊肉火熱,可益氣補虛。醋中含蛋白質、糖、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其性酸溫,消腫活血,應與寒性食物搭配,不宜與羊肉同吃。

7、不要大量食用含有嘌呤的食物。動物內臟、蝦、貝類等含有嘌呤,大量食用這些高嘌呤的食物,就會誘發痛風。同時,若吃火鍋時大量飲酒,酒精會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的排出,這也是誘發痛風的原因。大量喝啤酒更容易導致痛風,嚴重時還會引起腎結石和尿毒癥等。

8、不要把吃剩的菜和湯放在鍋中隔夜再吃。因為火鍋的便面鍍層會與湯汁發生反應,產生硫酸等化合物後溶解在湯中,若是用瞭隔夜的火鍋湯汁,會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引起急性中毒,所以湯汁最好不要在鍋中過夜或長時間存放。

9、有些人在吃火鍋時習慣把鮮嫩的肉片放到煮開的湯料中,稍稍一燙即食。這樣短暫的加熱並不能殺死寄生在肉片細胞內的弓形蟲幼蟲,進食後,幼蟲可在腸道中穿過腸壁,隨血液擴散至全身。因此孕婦不宜吃火鍋,否則幼蟲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會造成流產、畸形等嚴重後果。為此,有關專傢告誡,為瞭使胎兒健康發育,孕婦忌吃火鍋,偶爾食用時,一定要將肉片燉熟煮透。

感冒能吃羊肉火鍋嗎

冬天,人們吃羊肉的幾率要高於吃豬肉的幾率,因為羊肉是屬於溫性的,冬天吃有暖胃的作用。因此,人們在冬天就喜歡吃羊肉火鍋,那感冒能吃羊肉火鍋嗎?

中醫認為,羊肉性溫,溫中暖腎,益氣補血。羊肉可用於陽痿、腰酸膝軟、畏寒、夜尿多、產後血虛腹痛、四肢不溫等癥。最明顯的功效是,冬季怕冷,吃上幾頓羊肉後就周身暖和瞭。

但是,羊肉火鍋並不適合多吃,因為羊肉偏燥,尤其是像感冒或者體質偏熱者不適合多吃。

雖然羊肉火鍋好吃,但是不建議多吃,容易上火,尤其是本身就愛上火的話,更不適宜多吃。

孕婦能吃火鍋嗎

隻要材料清潔,保存適當,註意營養均衡,火鍋料下鍋後煮至全熟再吃,這樣就可以吃得安全又健康。孕婦能適量吃火鍋,但要註意選材。

很多人認為火鍋就是把菜、肉、海鮮都下到鍋裡涮一通,往往忽略瞭選材的衛生和安全。眾所周知蔬菜農藥多,羊肉片也難辨真假。因此從蔬菜的選購、清洗,到肉類的挑選,每一步都要嚴格把關,否則精心準備的一鍋湯就被污染瞭。

蔬菜的選擇要盡量到正規的蔬菜市場或者超市買新鮮的蔬菜。回傢清洗時,可以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這樣不僅節約瞭水,而且能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殘存農藥。蔬菜不宜清洗時間過長,這樣會使得其中的維生素和營養素流失。

如何選擇優質的牛羊肉呢?專傢介紹,第一點當然是應到正規的商店、超市購買。選購時先要註意查看衛生防疫標志,再看肉體有無光澤,紅色是否均勻,脂肪是否潔白和有無異味等。其次,識別註水肉除瞭用眼觀察肉質外,還要用指壓來判斷。鮮肉彈性強,經指壓後凹陷能很快恢復。註水肉彈性較差,指壓後不但恢復較慢,而且能見到液體從切面滲出。

六大禁忌吃火鍋

一忌吃的太燙。有俗話說“一熱當三鮮”,所以有些人熱騰騰的火鍋中的美味一夾起來就直接往嘴裡送,燙得舌頭發麻額頭發汗大呼過癮,這樣做對身體是有傷害的。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隻能耐受50℃的溫度,太燙的食物,就會損傷黏膜,而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取出即吃的話,很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一些本來就有復發性口瘡的人,吃瞭火鍋後容易上火,其口瘡發生機會因此又多出好幾倍,或者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癥出現加重癥狀。如此反復,還會誘發食道癌變。最危險的是那些患有口腔黏膜白斑或扁平苔癬等癌前病變的人,火鍋的高溫和調料的刺激,都會使這些病情加重。建議:吃火鍋千萬不可心急,從火鍋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並等降溫後入口為宜。應做到“寧舍三鮮,不要太燙”。

二忌吃的時間太久。有的人一吃就是數小時之久,甚至通宵達旦,這樣會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腹瀉,嚴重的可患慢性胃腸炎、胰腺炎等疾病。

三忌涮食內臟。隨著農藥、化肥、添加劑等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動物的內臟往往成為這類有害物質的“過濾器”和“貯存器”,尤其是肝臟、肺臟,所含的病原微生物和藥物殘留量最高,用火鍋燙一下就吃,病原微生物往往不能殺死。對身體有害。應多吃蔬菜。

四忌吃半生食物。很多人,為瞭追求口味鮮美,往往在涮火鍋的過程中,不等食物完全熟透就吃,但是端上餐桌的生鮮食品中,往往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殘留。如果一涮即吃,有害微生物入侵人體的可能性很大。

五忌調料過多,過重。火鍋的調味料,如芝麻醬、香油、海鮮醬、沙茶醬、辣椒醬等都是高油、高膽固醇、高鈉食物,健康人要少吃,那些高血脂、高血壓患者更要少吃。有些調味料對腸胃有刺激,胃腸病患者不宜多吃。

六忌吃得太辣。太麻太辣、太麻的食物,不僅會刺激口腔、食管與胃腸道的黏膜而使其發生充血和水腫,還容易誘發一些疾病。凡是口腔炎、慢性咽炎、潰瘍並慢性胰腺炎、膽囊炎病復發者及上腹部做過手術的人都不要吃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