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來瞭,但是天氣還是忽冷忽熱的一點也不穩定,春季需警惕突發腦血管疾病。專傢指出,腦血管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尤以節氣交變時較多。那麼腦血管患者春季養生之道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引起腦血管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約70%的腦血管病患者有之)、動脈炎(風濕、結核、鉤端螺旋體、梅毒等)、先天性異常(動脈瘤、血管畸形等)、外傷、中毒、腫瘤等。

2、血液成分改變:

(1) 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癥、高血糖癥、高蛋白血癥、脫水、紅細胞增多癥、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瘤等。

(2) 凝血機制異常。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應用抗凝劑、彌漫住血管內凝血等。此外,妊娠、產後、手術後及服用避孕藥等可造成易凝狀態。

3、血流動力學改變:如高血壓病(約占非栓塞性腦血管病的55~75%)、低血壓、心臟功能障礙(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纖顫、傳導阻滯)等。

4、其他:

(1) 血管外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大血管鄰近的病變(如頸椎病、腫瘤等)壓迫,影響供血不全。

(2) 顱外形成的各種栓子等。

腦血管患者春季養生之道

早春時節乍暖還寒,預防腦血管疾病,首先要註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過早地脫去冬衣。

及時就診:若出現突發頭痛或眩暈、四肢麻木、一時視物不清甚至失明、舌根發硬或失語、精神疲憊或性格突變、無原因地嗜睡等腦血管病的前兆,應立即去醫院就診,癥狀發作3-6小時內及時接受治療,一般愈後良好。

生活方式:作息時間要合理,鍛煉要勤。中醫認為,肝主筋,堅持鍛煉,則能舒筋活絡,有益肝臟健康,血壓平穩。春天是戶外活動的好時機,老年人可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郊外踏青、早晚遛彎散步、打太極拳等。

飲食結構:飲食結構應隨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春天多風,體內積累瞭一冬天的鬱結滯氣在春天容易以火的形式表現出來,故飲食應清淡,宜多吃青菜。同時做到戒煙限酒。

心理調整:天氣的變化會導致人的情緒波動,平時要盡量做到情緒安定,處事不要過激,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及時宣泄,防肝氣鬱結。

腦血管病患者都有什麼癥狀

腦血管病患者會出現出血性卒中現象,腦內出血中最常見者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好發部位在基底神經節和丘腦,常波及內囊區域,形成腦內血腫。

1、 因血液驟然破入腦實質或顱腔,顱內壓力驟然升高,因而出現一系列急性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

2、腦內出血中最常見者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好發部位在基底神經節和丘腦,常波及內囊區域,形成腦內血腫。腦出血的癥狀和體征因血腫的部位及大小而異。絕大多數腦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輕則嗜睡,重則昏迷。雙眼球常向病灶側偏斜(向病灶對側凝視麻痹)。若主側半球受累,可伴有失語。病灶對側可見中樞性面、舌癱及上下肢癱,對側半身感覺減退。若病人合作,尚可發現病灶對側同向性偏盲(如為左側內囊血腫則雙眼右側視野缺損),以上稱為內囊出血的“三偏”征。若血腫位於內囊外側,則血液常破入蛛網膜下腔,意識障礙常較輕,偏癱常不完全,偏盲常不存在。若血腫位於內囊內側,常侵及丘腦,血液易破入側腦室。病情常驟然惡化,血壓急劇上升,體溫驟然升高達39℃以上,呼吸節律失調,意識障礙加深。雙瞳孔縮小,雙眼球正中位,四肢伸直,呈強直性陣攣,或去大腦強直,預後兇險。

腦血管病如何診斷鑒別

腦血管病按其性質通常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

缺血性腦血管病:

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簡稱TIA,又叫小中風或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其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有關,是腦組織短暫性、缺血性、局灶性損害所致的功能障礙。

⑵ 腦血栓形成,多由動脈粥樣硬化、各種動脈炎、外傷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腦血管局部病變形成的血凝塊堵塞而發病。

⑶腦栓塞,可有多種疾病所產生的栓子進入血液,阻塞腦部血管而誘發。臨床上以心臟疾病為最常見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傷後脂肪入血;蟲卵或細菌感染;氣胸等空氣入血,靜脈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瞭腦血管所致。

出血性腦血管病:

⑴腦出血,系指腦實質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傷性腦出血。多由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腫瘤等引起。

⑵蛛網膜下腔出血,由於腦表面和腦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常見原因有動脈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病等。

據國外統計資料,腦血管病以缺血性為多見,腦梗塞占59.2%~85%,腦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國1984年農村調查新發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占3.9%,腦出血占44.6%,腦血栓占46.4%,腦栓塞占2.5%,難以分型者占2.9%。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中國與外國情況不同,腦梗塞雖然發病率較多見,但腦出血所占比例為44.6%,顯然比國外高,其原因尚待進一步探討。

此外,70年代以來,由於CT和核磁共振的廣泛應用,臨床上又發現一些出血和梗塞並存的腦血管病,即混合性腦卒中,這種病,有人報道占同期各種腦血管病住院人數的2.67%。其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認為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重要原因,並與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按進程分

腦血管病按其進程,可分為急性腦血管病(中風)和慢性腦血管病兩種:急性腦血管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腦栓塞、高血壓腦病、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腦血管病包括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病性癡呆、腦動脈盜血綜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說的腦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腦血管病,發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慢性腦血管病病程長,易被人忽視。

腦血管病怎樣護理

1.做好皮膚護理,預防褥瘡的發生。一般腦血管疾病愈後常留後遺癥,如偏癱或全癱。由於患者長期臥床,使受壓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壞死、甚至潰瘍。所以在康復的初期,每2小時翻身按摩皮膚一次,以後時間逐漸延長,每4小時一次,翻身時避免推、拖、拉等動作。被褥要平整,無渣屑。

2.加強肢體功能鍛煉,首先要促使病人消除依賴心理,建立樂觀主義情緒,激勵患者達到生活自理,堅持鍛煉。具體措施:病情穩定24小時後即可施行。初為按摩,傢屬幫助患者活動四肢,目的為促進血循環、刺激機體感受器,引起反射沖動,防止肌肉、韌帶攣縮,保持關節活動度,防止畸形。在肌力增強的基礎上逐步進行床上鍛煉,先臥位後坐位,拉繩、提物、洗手、吃飯、扣扭扣、站立、直到獨立行走,行時掌握姿勢正確,肌力和肌群協調。通過以上鍛煉,可使癱瘓四肢功能得以恢復。

3.如癱瘓肢體一時恢復困難,可讓患者利用健肢幫助患肢活動。上肢癱瘓應防止關節脫臼,可用三角巾托起。

4.預防復發傾向,避免精神刺激,因第二次復發,可加重病情,恢復健康相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