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中,白米粥一向被視為“最養人”的食物,大米經過長時間煮制,水分含量更高,淀粉糊化更充分,也就更容易被小腸吸收。但這個特點其實是“雙刃劍”,它也會明顯升高血糖,總喝還會因為缺少咀嚼而加速咀嚼器官的退化。此外,白米粥的營養過於單一,而且其中纖維含量較低,不利於排便。其實,想要粥更養人,不妨做時加點料。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老年人養生小常識

1、精神:寧靜為本,保精養神

冬季主蟄伏閉藏,所以冬季養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為瞭保證人體陰陽精氣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寧和情緒的穩定,以保護人體的精氣和精神。冬季之時,寒風凜冽,萬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傷之感。所以,人們應該盡量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幹擾刺激,多到室外曬曬太陽和參加一些娛樂活動,使自己的心情始終處於淡泊寧靜的狀態,並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讓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和喜悅。

2、起居: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黃帝內經》稱:“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說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活動。在寒冷的冬季,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早睡晚起有利於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以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日常生活中要註意避寒保暖。冬季天氣寒冷,室內溫度要適宜,室溫應以18℃~25℃較合適,切忌溫度過高或過低。被褥的厚薄應根據室溫的變化適當調整,以人體感覺溫暖而不出汗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應以純棉佈為宜,要松軟輕便、貼身保暖。特別要註意背部的保暖,因為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背部侵入而引發疾病。每晚堅持用熱水洗腳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能增強機體防禦能力、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勞。

冬季還應該註意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嚴寒的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緊閉門窗,使得室內的空氣不能及時地流通而污濁不堪,影響健康。所以,冬季在調節室內溫度的同時,還應註意室內空氣流通和濕度調節,特別是在天氣晴朗時要及時開窗通風,以保持空氣新鮮。

3、飲食:多溫少寒,補腎助陽

傳統養生學將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分為寒涼、溫熱、平性3大類。冬季氣候寒冷,為瞭禦寒保暖,人們應該多食用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桂圓、荔枝、木瓜、石榴、烏梅、鱔魚、鳙魚、鰱魚、鱒魚、蝦、海參、雞肉、羊肉、狗肉、肉桂、辣椒、花椒等。此外,還要特別註意選擇具有補腎助陽作用的飲食,以增強機體的禦寒能力。

4、運動:適度鍛煉,持之以恒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說明冬季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寒冬季節,堅持室外鍛煉,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功能,使身體與寒冷的氣候環境取得平衡,適應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體抗寒能力。有研究資料表明,長期堅持冬季鍛煉的人,耐寒力強,不易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凍瘡等病,還能夠預防老年人常見的骨質疏松癥。

5、藥物:適當服用一些增強抵抗力的保健產品

現代醫學也認為,人體在冬季時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強,以促進機體產生熱量抵禦寒冷,應適量增強高熱量食物的攝入,並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

老人春季養生宜多喝粥

粗糧、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粗細搭配”營養更互補,因此,熬白米粥時不妨加些粗雜糧。比如,素有“黃金主食”之稱的玉米,它含有蛋白質、核黃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有預防心臟病和癌癥,延緩衰老等功能;小米也值得推薦,小米中的色氨酸可安神助眠,豐富的鐵不但可滋陰補血,還可潤燥通便;還可以放些豆類,紅豆煮熟後有淡淡甜味,其賴氨酸含量較高,適合於白米混合煮粥;紅薯營養豐富,蛋白質質量高,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與米面混吃可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南瓜屬溫性,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煮粥。此外,加些山藥、芋頭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南方人喜歡用肉類煮粥,這對牙口不好的老人來說非常好。煮粥時,可用瘦豬肉、瘦牛肉、雞肉等剁成肉末入粥,或放入魚肉、蝦肉等做成海鮮粥。鑒於老年朋友多有心腦血管問題,建議多吃些“白肉”,如海鮮、雞肉,少吃些“紅肉”,如牛羊肉和豬肉。此外,還可以在粥快煮熟的時候放入些切碎的綠葉菜,鮮嫩的顏色不僅可以刺激食欲,還可以補充維生素。但要註意的是,為降低營養的流失,應盡量減少綠葉菜的熬煮時間。

老人養生八大禁忌

1、忌外出過早。冬季清晨,是室外溫度最低的時候,外出易引起感冒,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應選擇上午10時後到室外。並且在出門時,要多帶衣服,方便活動出汗後換衣服,停止活動後,要馬上穿上衣服,註意擦幹汗,以防感冒。對於風寒引起的輕度感冒,用100-200克生薑煮開一大鍋的水來洗浴,便可治愈。

2、忌日曬過長。要適當曬太陽,以1-2小時為宜。日曬過長,會損傷皮膚,破壞人體的自然屏障,讓大氣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微生物趁機侵襲人體,造成感染,還可引起視力減退。

3、忌洗浴過長。冬季空氣幹燥寒冷,每天洗澡會讓身體更幹燥,脫皮屑更多。其實,老年人在冬季可以隔日洗澡1次,或隔三四日洗浴1次為宜。

4、忌活動過劇。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強身健體,防病抗老的重要手段。但是,老年人不宜做劇烈運動,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最好慢走在鄉間樹林間,呼吸清新的空氣。

5、忌取暖失度。冬季天寒地凍,老年人怕冷,喜歡用熱水袋貼身而臥,這樣會引起皮膚出紅斑或燙傷,所以,隻要室溫達到18-25℃即可。盡量不要烤火取暖,尤其是室內烤火,以防空氣不流通而出意外。

6、忌蒙頭睡覺。這樣會造成被窩內的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增多,影響人體正常呼吸,甚至造成窒息,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低枕頭,頭露出被子外面,雙腿屈伸。若發現晚上睡眠質量不好,夢醒後記不住夢境,說明腎臟虛弱,用百合豬腳熬湯經常食用即可緩解。

7、忌“小疾”不治。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頭痛、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須及時治療,以防患於未然。因為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往往大病因小病而引起的。

8、忌嗜煙好酒。冬季,老年人喜歡邊吸煙、邊聊天、邊看電視,由於關門閉戶,煙霧不易外散,對人體十分有害。長期煙霧蓄積,對人體的影響更大。有的老年人喜歡喝酒禦寒,往往貪杯成癮,經常酩酊大醉。由於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酒後體虛,外寒之邪乘機入侵,寒熱錯雜,給心、腦、肺造成損害。

中老年人保健養生十大誤區

誤區一:雞蛋內含有大量膽固醇 中老年人不宜食用 專傢說: 中老年人不宜食用雞蛋,主要是蛋黃中含有膽固醇,其實膽固醇也是人體必須的營養。 人體每天需要大量的細胞死亡和新生,以血液中紅細胞為例,人體內約有25×1012個紅細胞,每天要更新0.8%。組成這些新生紅細胞的細胞膜,就需要一定量的膽固醇,膽固醇是生物膜(細胞膜、神經鞘膜等)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合成腎上腺素、性激素的主要原料,並參與維生素D的合成。 雞蛋中膽固醇雖然較高,但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有許多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如優質蛋白、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富含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卵磷脂。卵磷脂內含有合成神經活動傳遞物質的原料,可維持記憶力、分析及思維能力。 專傢建議: 正常人每天吃一個雞蛋,血清膽固醇濃度高者可兩天吃一個雞蛋,不吃雞蛋或隻吃蛋清不吃蛋黃的做法是“因噎廢食”,不利於身體健康。

誤區二:水果是零食 平時可吃可不吃 專傢說: 中國人特別是男性,吃水果數量比例偏低,他們誤認為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事實上,水果中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而又不能自身生成的礦物質,含具有強抗氧化作用,含有防止細胞衰老的維生素,含有可以明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的可溶性纖維——果膠等。 美國癌癥協會曾經進行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水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對慢性病預防有積極作用,不吃水果會增加肺癌死亡的危險度。 在日常生活中,水果應成為每日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工合成的維生素制劑絕不能代替水果、蔬菜。 專傢建議: 飯後吃水果是很多人的一種生活習慣,其實,這是必須改變的進食程序。飯後吃水果容易導致超重和肥胖,因此應把水果放到飯前吃。

誤區三:植物油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 不會加重動脈硬化 多吃無妨 專傢說: 許多人隻知道動物脂肪的危害,卻不知道植物油的熱量也是非常高。相同重量的植物油所提供的熱量要高出豬肉一倍多,是鰻魚的4倍多,是圓白菜的40倍。過多地食用植物油對身體健康也有很大的傷害。 專傢做過測算,如每天多攝入5克(0.1兩)油而不被消耗掉,10年後則多長20斤,平均每年多長2斤。 專傢建議: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油脂類在最頂層,每天每人不超過25克(半兩)最為適宜。

誤區四:每周一次的大量劇烈運動可以替代其他幾天的運動 專傢說: 一次大量的劇烈運動不能替代其他幾天有氧運動所帶來的健身效果,平常采取靜坐生活方式的人,短時間內大幅度的體能突然付出有損身體健康,還有可能造成突發事件;如凌晨空腹或偶爾進行大運動量活動,可能造成低血糖、心腦血管意外或猝死。 研究發現,習慣靜坐生活的人,突然做出大力氣的體力活動時,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最大。 專傢建議: 聯合國衛生組織的專傢推薦:運動是必須的,但應該采取有氧運動,鍛煉必須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常言說得好:三分運動七分養,這是世界上公認的長壽之道

誤區五:身體不胖不瘦 不需要鍛煉 專傢說: 身體不胖不瘦,不見得健康指標就正常,有些不胖不瘦的人,體成分或其他健康指標如血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骨密度等指標都不健康。 體成分的不正常,即體內脂肪的比重不健康,有些女性外形看上去挺苗條,但一測成分,體脂占的比例過高,體脂比例過高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脂肪的絕對量較多,二是肌肉成分少,因而脂肪相對含量較高,苗條的女性主要屬於後一種情況,這種情況主要是鍛煉不夠和隨著年齡的增長,肌纖維逐漸減少造成的。 專傢建議: 對體重指數(BMI)正常者,鍛煉可以改變體成分及結構比,並提高機體各方面的功能。 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主要用於統計用途,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即: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國際正常值21至24,東方人正常值21至23。

誤區六:哪個部位肥胖就集中鍛煉哪裡 專傢說: 鍛煉是改變整個身體代謝的過程,鍛煉首先消耗內臟脂肪,其次才是皮下脂肪,皮下脂肪也是血流多的地方先消耗,如四肢、臉頰等。 所以,鍛煉減肥要看出身體外形變化的效果會相對滯後,尤其是腹部脂肪的減少,必須堅持鍛煉一段時間後,才可以看出明顯變化。 專傢建議: 鍛煉還是以全身運動為主,局部鍛煉可以增強局部肌肉的力量(使肌纖維增粗),但不能局部減肥。

誤區七:控制飲食即可達到減肥目的 專傢說: 有人為瞭減肥瘋狂節食,其實過度控制飲食會影響機體功能和免疫力;因為過分減少進食量會造成必需營養素缺乏,從而影響機體功能和免疫力。 靠節食減輕體重的人,90%以上會反彈,因為過分控制飲食不可能持久,隻是短時間內少吃,而未改變飲食習慣。 專傢建議 減肥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合理運動、健康飲食調配等多方面配合,不能單靠節食。

誤區八:桑拿等大量出汗即可減肥 專傢說: 很多人想用桑拿、蒸汽浴或者穿塑料衣服跑步來減體重,這樣的方法確實可以減輕體重,不過也隻有20分鐘左右的效果。因為你會感覺非常渴,也就是說,那個時候你的身體嚴重缺水。所以,當你喝完水後,體重又會回到以前。可要是不喝水呢?那你不但面臨許多健康危險,比如疲憊、抽筋、中暑等等,而且,如果長期缺水的話,弄不好還會進醫院。 專傢建議: 合理的健康飲食,中小強度持之以恒的長時間運動才能有效減肥,排出汗液的好處,是可以帶走體內的部分代謝廢物,但不堅持長期適量的有氧運動,想通過出大汗實現減肥則是不可能的。

誤區九:爬山是中老年人最好的鍛煉 專傢說: 爬山對人的呼吸、心血管系統雖有很好的作用,但對中老年人的膝關節影響較大。 “人老先老腿”,根據調查,55歲至64歲的人,85%都有腎問題,都有一個或多個關節類老年性骨關節病,最基本的發病原因是關節軟骨的老化和磨損,這種病大多無癥狀,隻有膝關節過多地負重做屈伸活動,使軟骨中的膠原纖維斷裂,碎段落入關節腔內產生自身免疫反應,出現滑膜炎,或由於軟骨完全被磨掉,骨面直接相磨擦時,才會產生疼痛。 因此,在關節軟骨已發生退化的情況下,過多負重做屈伸活動,會加劇關節軟骨的磨損。 專傢建議: 中老年人多註重健康保健,多食用能“溫腎補陽,滋陰補腎”食物,溫腎補陽,能快速改善心血管、呼吸系統,充分地調養好心血管和呼吸系統,就能更有效地配合有氧運動,又不加重關節負擔和磨損的運動形式。

誤區十:聞雞起舞” 專傢說: 中國人較勤奮,受“一日之計在於晨”的影響,大多數愛鍛煉的人都有晨練的習慣,但是清晨並不是中老年人較適宜的鍛煉時間。

老人飲食養生要註意十不貪

一、不貪肉

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會引起營養平衡失調和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不利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二、不貪精

老年人長期講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少瞭,就會減弱腸蠕動,易患便秘。

三、不貪硬

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弱,如果貪吃堅硬或煮得不爛的食物,久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四、不貪快

老年人因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若貪快,咀嚼不爛,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同時,還易發生魚刺或肉骨頭鯁喉的意外事故。

五、不貪飽

老年人飲食宜八分飽,如果長期貪多求飽,既增加胃腸的消化吸收負擔,又會誘發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猝死。

六、不貪酒

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力,加重心臟的負擔。同時,老人多飲酒,還易導致肝硬化。

七、不貪咸

老年人攝入的鈉鹽量太多,容易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臟病及腎臟衰弱。

八、不貪甜

老人過多食甜食,會造成功能紊亂,引起肥胖癥、糖尿病、脫發等,不利於身心保健。

九、不貪遲

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貪遲,有利於食物消化與飯後休息,避免積食或低血糖。

十、不貪熱

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長期服用燙食熱刺激,還易罹患胃癌、食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