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年神經生物學》雜志發表的一項專題研究報告稱,在對239名85歲的瑞典老年人(其中2/3為女性,104人患有癡呆癥,135人認知正常)的腦部大小和癡呆狀況進行檢查後發現,頭部大小與癡呆癥患病率之間,竟然有著緊密聯系。老人頭大不易患癡呆癥,我們一起看看吧。

如何診斷老年癡呆癥

1.實驗室檢查是確診老年癡呆癥的檢查,多無明顯改變。

2.顱腦CT掃描或MRI常顯示不同程度的腦室擴大和皮質萎縮、腦溝變寬,這也是確診老年癡呆癥的檢查。

3.腦電圖也是確診老年癡呆癥的檢查,可見非特異性的彌漫性慢波,α波節律變慢、波幅變低;嚴重者,雙側可同步發放0.5c/s的尖波。腦血流圖示,大腦皮質的局部腦血流量減少,腦氧代謝率下降。

老年癡呆不光是是由於生理原因引起,其實老年的生活方式和孤獨也是導致老年癡呆的重要原因,給老年人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生活心態是預防老年癡呆的最好辦法,望大傢多抽空陪陪年老的父母,不要讓他們感到寂寞孤單。

老人頭大不易患癡呆癥

研究中,專傢們對老人們的顱腔總容量(系腦部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作瞭CT掃描。掃描結果還能發現是否存在有白質病變,即與血管功能失調有關的腦部神經突觸損壞。最終結果證實,無論男性還是女性,癡呆癥患者的平均顱內腦容量都比認知正常者小得多。專傢們分析說,這很可能是由於容量較大的大腦擁有能夠推遲發病的“備用”腦容量。此外,一旦不幸發病,則腦容量越小,癡呆癥癥狀便越嚴重。不過,攜帶癡呆癥相關基因突變者與未攜帶者的腦部大小卻沒有明顯區別。

1、記憶障礙記憶障礙出現於早期,尤其是近記憶障礙,幾十小時甚至數分鐘前發生的事情都無法回憶。患者日常生活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反復提問想通的問題或反復述說相同的事情。

2、語言障礙找詞困難往往是老年癡呆癥中最早出現的語言障礙,主要表現在說話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由於缺乏實質詞匯而表現為空話連篇;或由於找詞困難而用過多的解釋來表達,終成嘮嘮叨叨。

3、視覺空間技能障礙在老年癡呆癥早期及可有視空間技能障礙,其癥狀包括不能準確地判斷物品的位置。有些癡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在熟悉的環境中迷路。

4、書寫困難因書寫困難而導致寫出的內容詞不達意,如寫信不能寫清含義,這常常是引起傢屬註意的首發癥狀,特別是一些文化修養較好的老人。研究認為書寫錯誤與遠記憶障礙有關。

5、失認和失用是人是指病人不能辨認物體,盡管此時對物體的觸覺或視覺要素都能辨認;失用是指雖有正常的活動能力與主觀願望,但不能執行已經學會的有目的的行動。檢查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失用和失認很困難,有時難以將其失用和失認與由於失語、視空間技能障礙和遺忘所造成的後果區別開。

6、計算障礙計算障礙常在老年癡呆中期出現,但在早期即可能有所表現,如購物時不會算賬或算錯帳。計算障礙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由於視空間障礙(不能正確列算式),或因失語不理解算術作業要求,也可能是原發性計算不能。

7、判斷力差 註意力分散老年癡呆癥患者均可在早期出現判斷力差,概況能力喪失,註意力分散等。

8、精神障礙精神癥狀在早期可表現為患者以自我為中心,狂躁,幻覺妄想,抑鬱,性格改變,譫妄等,情緒不易控制。

9、性格改變性格改變在一部分患者中非常顯著,多變的極為敏感多疑或非常恐懼,或變的越來越暴躁、固執。

10、行為改變 運動障礙老年癡呆癥患者的運動在早期常表現正常,疾病中期患者行為可見幼稚笨拙,常進行無效勞動,無目的勞動。

老年癡呆的飲食要註意哪些方面

1.一日三餐應定量、定時,盡量保持病人平時的飲食習慣。老年癡呆患者多數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造成營養不良。要給他們選擇營養豐富、清淡宜口的食品,葷素搭配,食物溫度適中,無刺、無骨,易於消化。

2.保證其吃飽吃好,對吞咽困難者應指導其緩慢進食,不可催促,以防噎嗆。對少數食欲亢進、暴飲暴食者,要適當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

3.對於老年癡呆患者最重要的恢復辦法就是傢庭的幫助,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幫助他們恢復健康,這對於老年癡呆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癡呆西醫治療

一、對部分表現為癡呆的原發病:如能及時針對病因診斷和治療,則在原發病好轉和痊愈的同時,癡呆癥狀也會有部分好轉或顯示其進程停滯,故稱之為可逆性癡呆的治療。VaD雖也屬可逆性癡呆,但治療效果尚難肯定,常用藥物有氫化麥角堿類、鈣離子拮抗藥、多肽類和促智藥及針對腦血管病的治療。

二、對不可逆癡呆的治療(主要是AD) 側重於以下幾點:

1、生活護理和防治並發癥。

2、非藥物治療:如職業療法、音樂療法、群體治療和傢庭勸告等。

3、如需藥物治療則:

①不應使用引起並加重自身生活能力衰竭,或引起醫療問題和營養不良等的藥物;

②在使用抗抑鬱、抗組胺和抗精神病藥物時,應避免或盡量減少使用抗膽堿能藥物以防止造成病情加重。

4、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抗癡呆藥物多為對癥治療(以改善認知功能為主),如膽堿酯酶抑制劑、多肽類、促智藥、抗氧化劑等。所顯示的效果也隻能部分和暫時改善認知功能,但不能阻礙病程的進行性過程。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療有瞭不少進展,但AD 的臨床治療仍然是一個有待攻破的世界性難題。20世紀70年代研究集中在乙酰膽堿與AD 的關系;80年代主要研究膽堿酯酶抑制劑對AD 的影響; 90年代研究不僅有乙酰膽堿受體激動藥,還包括瞭雌激素、消炎藥、影響自由基代謝的藥物及抑制淀粉樣蛋白沉積的藥物。目前所有治療均根據病因假說。除少數能暫時改善癥狀外,尚無一種方法能從根本上阻止病理學上的退行性變,或恢復其智能,均為對癥治療。

預後

癡呆的預後因病因不同也不一致,但總認知功能衰退的過程,呈不可逆的進程,進展速度不一。以AD為例,平均存活期限為7年(2~20年)。如能針對部分表現為癡呆的原發病病因及早做出診斷,並早期治療,則在原發病好轉和痊愈的同時,癡呆癥狀也會好轉或減緩不可逆進程。

癡呆的發病原因

腦部各種感染性疾病(35%):

癡呆為臨床綜合征,可由60多種疾病所致,其中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癡呆(dementia of Alzheimer’s type,DAT或AD)占60%左右,其次為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aD)占10%~20%,腦部占位性病變,特別是額顳腫瘤占4%~5%,還有亨廷頓舞蹈病,帕金森病,進行性核上性麻痹,Pick病,多發性硬化,腦積水,腦部各種感染性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等。

年齡(高齡)、低經濟水平等(25%):

導致癡呆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高齡),性別(女性),低教育水平和低經濟水平等,此外,近年的研究還發現,老年人孤獨感,缺乏工作和社交活動,文娛體育活動等亦為引起癡呆的危險因素,在上海地區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進行病例-正常對照研究後發現,興趣狹窄,缺乏鍛煉和活力,以及某些環境因素如經濟狀況低下等是癡呆的危險因素。

傢族史(25%):

一些軀體疾病和傢族史也是癡呆的危險因素。

根據病因及預後,可將癡呆綜合征大致分成三類:

1.不可逆的進行性癡呆,如AD。

2.可部分阻緩其發展的癡呆,如VaD。

3.可去除病因從而使癡呆進展減退乃至停止,如腦積水,腦部占位性病變,藥物中毒,甲狀腺功能減退,肝腎功能障礙,腦炎等。

發病機制

人類的智能與腦的正常結構及生理功能有關,腦內有80億~200億個神經元和數以億計的膠質細胞,隨著生活經歷的積累和信息的獲得,每個神經元形成約10萬個內在聯系的樹突和軸突,起信息傳遞和交換作用,是構成人類智能的物質基礎,正常智能是思維,想像,創造,分析及綜合能力的總和,以及與良好的視覺,聽覺,特殊感覺和瞬間感覺相互作用的結果,智能是學習能力的基礎,人年輕時學習能力最旺盛,但成年後每天要丟失數以萬計的神經元,65歲時約丟失30%的神經元,智能隨年齡而減退。

癡呆可由60多種疾病所致,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共同特征都是腦的正常結構及生理功能受損,相當部分癡呆病因尚未完全明瞭,部分屬於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而癡呆病因較清楚的腦部疾病,則多數不屬於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如全身性內科疾病引起的代謝,中毒和腦部外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