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真的很辛苦,但少有人關心腳的感受?除瞭偶爾足療外,覺得泡腳就是對它的最佳關愛瞭。除瞭老齡化帶來的健康問題,老人的出行安全也是大傢關註的社會熱點。中老年人如何保護腳部?我來提醒你,9件小事幫你護腳。

什麼好習慣讓老人長壽

經常吃香蕉

香蕉含豐富的鉀,有防中風、降血壓、防心臟病的效果,還有助於抵消飲食中過量鹽分對身體的損害。專傢建議,要想達到降血壓的效果,每天需要攝入4.7克鉀,正好是一根香蕉的含鉀量。

不要碰公廁門把手

公廁的門把手是細菌及病毒的溫床,增加患病幾率,英國阿伯丁大學細菌學榮譽教授休·彭寧頓建議:開公廁門時最好用指尖碰門把手下端,或是用紙巾包住手。

用吸管練習呼吸

每天花幾分鐘用嘴叼著吸管,練習深度、緩慢的呼吸,能提高肺功能和肺活量,可放緩心率,降低血壓,延緩衰老。

把傢裡收拾的幹凈整潔

美國心理學傢霍華德·弗裡德曼博士和萊斯利·馬丁博士研究發現:長壽的人多數認真盡責,把傢收拾得整潔幹凈,因為這類人大腦中血清素含量較高,有助於調節飲食及睡眠習慣。

練習深蹲

運動生理學傢認為,深蹲能讓全身肌肉群都得到鍛煉,老年人練習深蹲是預防摔倒的最佳運動。

生病時可喝酸奶

生病時,體內菌群會失調,增加感染幾率,要是多喝酸奶,其中的益生菌不僅能保持腸胃健康,還可以增強免疫力。

每天用牙線

口腔健康狀況差會減壽6.4年,並為心臟病埋下隱患。而每天用牙線清理牙齒具有預防糖尿病和認知障礙癥的作用。

夫妻間適當拌嘴

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發現,夫婦要是強行壓制怒氣,早逝的可能性會增加25%,還會引發失眠、高血壓、心臟病和癌癥。適當的拌嘴反而能釋放感情、舒解壓力。

每口飯要嚼20次

國際內分泌大會上公佈一項研究顯示,咀嚼少會讓人們吃下更多食物,使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翻倍,而充分咀嚼有助於消化吸收。

做菜要少放鹽

多數人每天會攝入9克食鹽,超出健康標準3克,如果每頓飯少放些鹽,會使患中風的幾率下降13%,患心臟病的風險下降10%。

愛種花草

園藝勞動可以保護心血管、鍛煉肌肉的柔韌性和力量等,1小時的園藝勞動相當於散步5英裡(約8千米)。要是身體不適合體育鍛煉或者天氣不好,不妨種種花草。

每天吃洋蔥

每天吃80克左右的洋蔥,能降低患直腸癌、結腸癌、喉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能防止炎癥反應,還可以提高免疫力。

曬太陽

專傢建議,60歲以上的老人每日應服用10微克的維生素D,並曬太陽20分鐘,可提高免疫力和骨骼健康。

咧嘴笑

美國馬裡蘭大學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羅伯特·普羅文認為,幽默能增加人體免疫細胞數量。捧腹大笑能讓血流量增加20%,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即使假裝咧嘴笑,身體也可釋放出愉悅的化學物質,有助於身心健康。

帶孩子

帶孩子會讓人們改掉抽煙、喝酒等惡習,養成健康的生活好習慣。

老人爬樓梯有哪些註意事項

據專傢介紹,爬樓梯上樓相當於做有氧運動,可以鍛煉心肺功能,同時還能夠鍛煉腿部肌肉群,能起到一定的鍛煉功效。但下樓梯時,膝關節、踝關節要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不斷重復這個動作,會人為加大這些關節的活動量,受壓的強度會急劇增加,關節受到磨損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對身體不利。

專傢還特別提醒中老年人或者身體過於肥胖的青年人,用爬樓梯法鍛煉身體,要掌握分寸和方法。爬樓梯的速度與持續時間應掌握好,剛開始鍛煉時,應采取慢速度、逐步加長時間的方式,隨著鍛煉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長持續時間。同時鍛煉中應始終以適中強度進行,以不感到吃力為度。

年輕人可以將爬樓梯作為一種健身方法,一種有氧運動,但是老年人爬樓梯要適度。夠爬樓梯時,膝關節要負擔體重的3—4倍,容易損傷膝關節,爬樓梯時膝關節彎曲度增加,髕骨與股骨之間的壓力也相應增加,會加重膝關節疼痛。小編建議老年人盡量少走樓梯,尤其不要提重物。

適合老年人養生保健常識有哪些

一,食物宜粗細搭配。因老年人胃腸功能減弱,牙齒不好,盡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證其消化吸收。

二,營養成分宜合理,以提高機體代謝能力。

充足的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可使各種代謝酶的功能加強。特別是維生素E、C和胡蘿卜素,有抗氧化作用,能消除有害的自由基,防止和減少細胞受損,推遲衰老。海帶不僅含有大量的碘元素,還含有鈣、磷、鐵、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纖維素等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花生、芝麻、核桃是老年人補腦護腦的三大營養食品,可多食用。

三,牛奶、大豆及其制品,可以抑制細胞脂質的氧化,抵抗人體衰老,是餐桌上必備的食品。骨頭湯還能緩解老年人的骨質疏松,預防筋骨攣痛和膝脊痛,防止人體老化。此外,老年人代謝機能降低,體力活動較少,以每餐八九分飽為度,七成飽為佳。

有氧運動不可少

生命在於運動。相信,每天早晨在公園、綠地,甚至大街上,或慢跑、或舞劍、或散步的老人,都懷著益壽延年的美好願望,許多老壽星就在他們中間產生。

作為老年人,哪種運動最合適呢?是有氧運動。它的形式很多,如快走、慢跑、健身操、遊泳、騎自行車、跳繩等。據測,在做有氧運動時,人體吸入的氧氣是安靜狀態下的8倍。長期堅持有氧運動能增加體內血紅蛋白的數量,提高機體抵抗力,抗衰老,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動脈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老人最該補8種營養素

1、蛋白質

老年人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利用率也低,因此需要註意補充。調查顯示,在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優質蛋白質攝入明顯不足。一般來說,蛋白質主要分兩類,雞蛋、牛奶、魚、蝦、瘦肉等是動物蛋白質的來源,大豆、堅果、谷類等食物則是植物蛋白質的來源。值得推薦的是,雞蛋中蛋白質利用價值較好,但因蛋黃含膽固醇較高,比較適合不需限制膽固醇攝入的老人。吃雞蛋時最好做成蛋羹,每天1~2個為宜。而膽固醇水平高的老人,可以適當多吃魚肉,還能補充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膽固醇。

2、鈣

鈣不僅影響骨骼健康,還對心血管、內分泌、神經、肌肉系統具有重要作用。老年人對鈣的需求較高,但調查顯示,我國老人每天每人的鈣攝入量僅在500毫克左右,僅為推薦量的一半。長期缺鈣的老人更容易出現關節疼痛、身高變矮、食欲減退、失眠多夢等問題。因此,老人應該定期監測骨密度,並註意補鈣。食物中,牛奶、酸奶、奶酪是公認的補鈣佳品,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選擇酸奶。補充劑中,碳酸鈣等無機鈣性價比最高,氨基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有機酸類鈣鹽吸收利用率略高。

3、鐵

調查顯示,我國各類人群的平均貧血率是20.1%,而老年人群的貧血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和缺鐵有一定關系。長期缺鐵和貧血會導致老人虛弱無力、抗病能力下降、大腦容易疲勞、記憶力減退等問題。補鐵的最佳食物是富含血紅素鐵的肉類和動物內臟,其中牛肉的鐵含量較高。另外,一些黑色食物,比如黑木耳、黑米、黑芝麻等也是補鐵的好食物。值得提醒的是,果蔬中富含的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吸收,因此補鐵是最好將肉類、谷類、果蔬同食。需要強調的是,貧血不代表一定缺鐵,也可能由於慢性病或缺乏維生素B12、葉酸導致,因此老人貧血要先查明病因。

4、鋅

細心的子女會發現,父母年老後做的菜越來越咸,這和老人味覺退化有關,而適當補鋅可以提升味覺。日本大學醫學部調查發現,60~65歲的味覺障礙者中,28%血液裡鋅含量不足,而通過補鋅,70%的人癥狀得到改善。因此,味覺不好、食欲不振的老人可以到醫院檢測體內鋅含量,如果確實缺鋅要及時補充。嚴重缺鋅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含鋅藥物。缺鋅不太嚴重和健康的老人不妨多吃含鋅的食物來對抗味覺障礙。食物中鋅的供應主要來自貝類、蝦蟹、肉類、魚類,芝麻、松子的鋅含量也很高,而精米白面和果蔬中的鋅含量較低。

5、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增加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如果長期缺乏可能導致軟骨病或骨質疏松。近年來還發現,維生素D對預防多種癌癥、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多發性硬化癥、抑鬱癥等多方面的疾病都有幫助。一般來說,人體中維生素D來源有兩個:一是通過曬太陽依靠自身皮膚合成;二是從牛奶、蛋黃、海魚、蘑菇類等食物中獲取,但含量比較少。由於老年人的皮膚功能下降,通過曬太陽自身合成維生素D的數量有限,需要格外註意膳食補充。老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

6、維生素A

太陽下山後,在光線暗淡的樓道裡上下樓梯,很多老人會因為看不清,表現為摸摸索索、小心翼翼,補充維生素A可以改善這個問題。維生素A是構成眼感光物質的重要原料,維生素A充足,可增加眼角膜的光潔度,使眼睛明亮有神。反之,會引起角膜上皮細胞脫落、增厚、角質化,使原來清澈透明的角膜變得像毛玻璃一樣模糊不清,甚至引起夜盲癥、白內障等眼疾。含維生素A最豐富的食品是動物肝臟,其次為蛋黃和全脂奶。胡蘿卜素可以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富含胡蘿卜素的食品有芥藍、綠菜花、菠菜等深綠色葉菜,還有胡蘿卜、南瓜、紅薯、芒果、柑橘等橙黃色果蔬。

7、維生素B1

維生素B1與神經系統的功能關系密切,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B1,會出現情緒沮喪,思維遲鈍,嚴重缺乏時,還會發生末梢神經炎,比如腳氣病,並增加突發心臟病的風險。另外,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調查發現,維生素B1缺乏還會增加老人患上抑鬱癥的風險。如果老人總是悶悶不樂,不願參與新的活動或與人交談,做事變得猶豫不決,就要考慮抑鬱的可能,除瞭尋求心理輔導外,還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1的主要食物來源是谷類、豆類、薯類,特別是沒有經過精制的全谷物食品,也就是粗糧。老人吃粗糧要循序漸進,慢慢加量,給消化系統適應的時間,還要把粗糧盡可能做得軟爛,減少膳食纖維對腸道的刺激。

8、歐米伽3脂肪酸

研究證實,歐米伽3脂肪酸對健康十分有益,不僅可以預防老年認知障礙,還能延緩衰老,增強記憶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調查顯示,國人歐米伽3脂肪酸攝入有限,大多數地區老年人攝入量未達到推薦攝入水平下限的一半,需要註意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的主要食物來源有:沙丁魚、三文魚、金槍魚等深海多脂魚;油脂中橄欖油、茶油、紅花油、亞麻籽油、紫蘇油、葡萄籽油等含量比其他植物油高;還有亞麻籽、核桃、杏仁等堅果也是良好的食物來源。

老年人外出時如何才能保障安全

出行時間——早九午三較安全

老年人習慣早起出門遛彎、晨練,殊不知,這個時間點可是老人健康的“潛在殺手”。

高芳堃指出,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出現老化現象,晨起後短時間內肌肉、四肢等運動器官還處於松弛狀態,心跳和呼吸緩慢,代謝水平較低,肢體反應慢,靈活性差。這時無論是遛彎還是晨練都很容易發生摔、碰、扭傷等意外。“尤其到瞭冬天,更不提倡老人清晨出門,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莊平告訴記者,冬天早晨的氣溫低,如果老人不註意,很容易導致血管劇烈收縮、心律失常,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危及健康和生命。臨床醫學研究發現,上午9時,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比下午1時要高出3倍,早晨起床後的幾小時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從環境因素考慮,無論是秋冬還是夏季,早上的空氣並非你想象得那般清新。相反,清晨大氣相對靜止,各種廢氣不易擴散,是一天中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時段。

因此,兩位專傢共同提醒,老年人出門最好選在太陽出來後的九十點鐘,這段時間少瞭空氣污染、疾病高發這兩個危險因素,為出行加瞭一道“健康保險”。高芳堃指出,九十點鐘出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躲開瞭上班高峰期,坐車不擠,可減少跌倒、摔碰等意外發生。

“如果不是緊急事情,盡量不要外出,如果有事需要早晨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高芳堃說,冬天戴上口罩和帽子,穿暖和一些,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吃完飯別馬上出門,否則容易因大腦、心臟供血不足而引發疾病。下午三四點鐘同樣具有以上所說的所有優勢,也是老人外出的首選時間。

意外傷害——步行出門防摔跤

在老人經常遇到的意外傷害中,跌倒排在第一位。據估算,我國每年有4000多萬老年人至少發生1次跌倒,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隨年齡增加急劇上升。莊平指出,老年人跌倒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包括髖關節等部位骨折、硬腦膜下出血、軟組織傷害或頭部外傷。另外,有些老人會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限制自我活動,漸漸失去瞭獨立活動的能力,不僅讓身體功能愈來愈差,也造成傢人的負擔。因此老人步行出門,需要特別警惕。

老人出門,一雙防滑的厚底鞋不可少,它不僅可以有效預防跌倒,穿著也很舒服。衣著方面也應註意,褲腿不要太長,衣服盡量寬松。盡量避免穿高跟鞋、鞋底過於柔嫩以易滑倒的鞋,鞋跟高度可在1.5~2厘米,盡可能選擇底部帶有紋理的防滑鞋。不同於年輕人的血氣旺盛,老年人容易疲勞,活動量過大會出現頭暈眼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等。因此,老人走路不宜太快。如果行走不穩,最好使用拐杖,盡量不走坑窪水塘、覆有落葉果皮和路況不好的小路,遇到下雨下雪天,外出時盡量減少步行。一旦老人在外面發生跌倒,最好趕緊向路人求救。另外,過馬路時一定要走人行橫道,跟著人群走,盡量繞開車多、人多的地方,尤其在十字路口處,先看清周圍情況再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