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的預防?人到晚年,由於身體器官的老化,很多疾病都會慢慢的病發,老年癡呆就是常見的一種,那麼老年癡呆的常見癥狀表現有哪些呢?關於這個問題,下面就請我們的專傢來給大傢講解一下老年癡呆的預防有哪些的內容。

走出老年癡呆治療誤區

誤區一:

老年癡呆癥不能早期發現

馮濤博士說,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患者癡呆癥狀比較明顯時才被傢屬送來就診的情況。當醫生仔細詢問傢屬或者看護者時,常可發現在首次就診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有時是數年前就聽到患者抱怨記憶力減退、丟三落四,但沒有引起重視,多認為是老年人年紀大瞭容易遺忘是正常的而沒有及時就診。當病人出現迷路、不認識熟人、語言障礙、行為異常等才來就診,此時進行檢查常發現腦的形態學改變已經相當嚴重。不僅患者和傢屬容易忽視認知障礙的早期表現,一些醫生包括神經專科醫生也常忽視這些表現,他們更關註患者有無運動和感覺的障礙,而對於智能等高級皮層功能則較少檢查,即使患者有相應的一些主訴,也僅是簡單的問診而少有通過認知功能量表篩查的。

實際上大都分老年癡呆癥患者,特別是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稱為輕度認知障礙,對於腦血管病導致的癡呆,部分患者也有一個非癡呆的認知障礙時期。這段時間可以認為是癡呆的前期,多項研究顯示在這個時期進行治療和幹預的效果要優於在已經明確癡呆時期進行幹預和治療的效果。這個時期雖然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沒有明顯的下降,但還是會有一些“蛛絲馬跡”的。大多數患者表現為容易遺忘,特別是遺忘近期的事情,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減退,有時經過提醒也難以回憶。還有一部分患者在處理一些以往能處理的相對復雜的事情時感到吃力,不知如何安排某項比較復雜的工作,雖然其他人還沒有發現,但自己開始為這種變化苦惱等。如果出現瞭這些表現,就應該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專科就診。接診的醫生應該進行認知功能評測。為瞭與良性的老年健忘癥鑒別,應該通過簡單的認知功能量表初步篩查,當發現可疑問題時還應該用成套的認知功能量表檢查,目前國內應用較多的是韋氏智力量表和韋氏記憶量表。近年國際上更強調在測查記憶功能外還要檢查患者是否有“執行功能”障礙。

誤區二:

老年癡呆癥是不可逆的疾病

馮濤博士介紹,一些人認為老年癡呆癥是不能治療或者沒有療效的疾病,發現瞭這種病就消極處理。這種觀念實際上影響瞭相當部分的“可逆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治療。國內外的研究顯示,在老年癡呆癥患者中阿爾茨海默氏病是主要類型。阿爾茨海默氏病是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目前原因和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的確難以通過藥物治療延遲、逆轉疾病的發展。但是在老年癡呆癥患者中,還有一部分是由於腦血管病、代謝性疾病、營養不良性疾病、腦積水等造成的,在這些疾病中,有些病因是可以糾正的,有些是可以通過治療有效逆轉的。例如大量研究發現,在腦卒中後早期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認知障礙,但經過有效的腦血管病治療,隨訪半年到一年發現大部分曾經在急性期有認知障礙的患者認知功能恢復正常,隻有少數患者維持認知障礙狀態,甚至成為血管性癡呆。

因此如果有老年癡呆癥的臨床表現,除瞭通過必要的認知評定外,還應該通過必要的輔助檢查篩查病因。例如頭ct和mri,甲狀腺功能,血維生素和葉酸測定,肝、腎功能的檢測,梅毒、艾滋病等感染指標,並詳細地詢問既往疾病史。通過全面細致的檢查,篩查出那些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的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有效的病因治療和對癥治療。

誤區三:

老年癡呆癥不能有效幹預和治療

老年癡呆癥的治療是醫學上的難題,特別是阿爾茨海默氏病,雖然目前有膽堿酯酶抑制劑、nmda受體拮抗劑、神經營養藥物用於該病的治療,但總體來看療效都是有限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老年癡呆癥治療上面臨的不能有效進行病因治療的窘境。近年一些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氏病中有相當一部分合並有腦血管病,而腦血管病的出現和發展可明顯加速阿爾茨海默氏病的進程。合並腦血管病的阿爾茨海默氏病患者的癥狀明顯比不合並腦血管病的患者重,發展也更快。因此,有學者提出無論對於阿爾茨海默氏病等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導致的老年癡呆癥,還是由於腦血管病導致的老年癡呆癥,防治腦血管病的發生和發展都有助於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這為我們提供瞭一條新的有效防止老年癡呆癥的途徑。

另外一些研究也發現,阿爾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癡呆的主要危險因素是相同或近似的。這些共同的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吸煙、房顫、腦卒中、高膽固醇血癥等。幸運的是這些危險因素目前都有比較有效的幹預措施。對於老年癡呆癥患者給予調整生活方式,對發現的危險因素進行藥物治療等,對合並的腦血管病進行綜合治療(如藥物、介入治療等),結合膽堿酯酶抑制劑、nmda受體拮抗劑、神經營養藥物等,將有助於延緩病情發展,更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看護者和社會的負擔。對於還沒有達到癡呆程度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對這些危險因素的幹預具有更顯著的意義。歐洲、北美等地區進行的一些較大樣本的危險因素幹預治療已經顯示可有效延緩認知障礙病情的發展,減少輕度認知障礙發展為癡呆的概率。

老年癡呆的預防

1.每天兩杯蘋果汁。蘋果汁可促進大腦中乙酰膽堿的產生。該物質與治療老年癡呆癥的首選藥物安理申(Aricept多奈哌齊)成分相同。蘋果汁具有提高記憶與學習的速度和準確度的功效。每天吃兩隻蘋果也有相同作用。

2.吃肉桂。吃肉桂有助於改善較弱和低效胰島素(胰島素不耐受),幫助其正常處理糖份。肉桂有助於防止老年癡呆癥的發生。肉桂可加入食物和飲料中,每天半茶匙至1茶匙(250毫克至500毫克)肉桂粉就足夠多瞭。

3.喝咖啡。喝咖啡可緩解大腦衰老。咖啡具有抗炎功效,有助於防止中風、抑鬱癥和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多項研究表明早喝咖啡有助於降低老年癡呆癥和早老性癡呆癥危險。芬蘭一項大規模研究發現,中年女性每天喝咖啡3—5杯,20年後,其早老性癡呆危險降低65%。英國梅奧診所專傢建議,每天喝咖啡2—4杯。

4.多受教育。多項研究發現,接受正規教育年數越多,老年癡呆癥危險就越小。大學教育強化學生註意力、閱讀能力等腦力活動,有助刺激腦細胞之間的聯系。

5.多社交。多社交有助於改善認知能力。多與朋友外出進餐或參加體育活動、旅行、聚會、看電影、聽音樂會、參加各種俱樂部、參加社區志願活動、常看親朋好友等活動,都有助於改善記憶和思維能力。

6.保護視力。密歇根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保持良好視力,老年癡呆癥危險減少63%。如果視力不好,那麼每年看一次眼科,並接受相應治療,那麼老年癡呆癥危險也會減少64%。眼睛可反應和影響大腦功能,特別是老年人群。視力不好,一定要及時就醫。

7.每日沉思冥想。經常沉思有助於增加大腦灰色物質,有助大腦修復。每天沉思冥想幾分鐘有助於保護大腦敏銳性,降低早老性癡呆危險。沉思冥想還有助於降低高血壓水平、減輕壓力、抑鬱和炎癥程度,改善血糖和胰島素水平,促進大腦血液流動。

引起老年癡呆的病因

(1)遺傳因素:據統計,老年癡呆者近親的發病率為一般人群的4倍多。在一個傢系中有數代人均發生老年癡呆的報道,故有傢屬性阿爾茨海默病之稱。其中一些病人可發現染色體缺陷,故老年癡呆與遺傳有關;目前認為第21號、19號、14號染色體存在基因異常,近幾年又發現第19號染色體apo-e基因異常,可能與老年癡呆發病有一定關系。臨床上對apo-e已有測定方法,對可疑病人及傢族均可進行測定。

老年癡呆者在腦內出現的老年斑及腦血管沉積中均有大量的難溶性蛋白,即p-淀粉樣蛋白(p-ap)存在,它與染色體上基因突變有關,且對成熟的神經細胞能產生毒性作用,引起神經細胞退化、變性、壞死而發生老年癡呆。

此外,在老年癡呆異常的神經纖維中可見到t(tau)蛋白。它與老年癡呆關系尚未明確。

(2)神經遞質的改變:乙酰膽堿是與記憶有關的物質,中樞神經的膽堿能系統在合成乙酰膽堿時需要酶參與,膽堿乙酰轉化酶是合成乙酰膽堿必需的酶。在老年癡呆時膽堿乙酰轉化酶水平降低,乙酰膽堿的合成、釋放減少,從而影響正常的記憶和認知功能,但有人發現老年癡呆時分解乙酰膽堿的酶也降低。

老年癡呆癥怎樣治療

一、要熱情關心患者,這在老年癡呆癥的心理康復療法中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醫護人員和親屬都要關心愛護患者,註意尊重患者的人格,還要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勵、暗示等方法,給予開導。對情緒悲觀的患者,應喚起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二、播放音樂也是老老年癡呆癥的心理康復療法之一,這主要是根據老年癡呆患者的文化修養和興趣愛好,選擇性地給他們播放一些愛聽的樂曲,以活躍其精神情緒。有實驗研究證明,音樂能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增加其供血供氧,較好地調節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

三、鼓勵老年癡呆患者參加一些學習和力所能及的社會、傢庭活動,以分散患者的不良情緒和註意力,喚起其對生活的信心。

老年癡呆的常見癥狀表現有哪些

老年癡呆的常見癥狀表現有哪些?有些老年人表現出的性行為實在使人詫異:例如老年婦女竟脫光上衣做傢務;老年男子竟當眾解開上衣或褲子,甚至脫光衣服或手淫;有時不停地用揉擦自己的生殖器;有時突然擁抱與之講話的人。上述這些異常性行為並不是道德品質問題或猥褻行為,而是老年性癡呆癥的表現。

人到老年,由於腦血管硬化等原因,使老年人腦組織受到損傷,尤其是大腦的額葉病損比其他腦皮質損傷更重要。老年癡呆的常見癥狀表現有哪些?額葉的病損有可能使患者“忘卻”瞭社會行為準則而隨心所欲,甚至思維和行為能力退化到兒童水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上述行為就好像是不懂事的孩子不願意用尿佈而喜歡光著屁股到處亂跑一樣。因此,對於出現異常性行為的老年人,應送醫院精神科診斷和治療。

平時,傢屬可為患者購置不易解脫開的衣服,如鈕扣釘在衣服背面,以及沒有前開口的褲子等。如果發現患者已將衣服脫光,也不應斥責或大驚小怪,而應平靜地勸導,並用浴巾或大衣等物披在其身上周而復始其穿好衣褲。

如果被患者擁抱,被擁抱者切不可驚慌、生氣,而應該平心靜氣地進行規勸,即使病人不能理解,也不要用譴責的語言和粗暴的行為運河剌激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