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有營養幾乎是件眾所周知的事,世界最營養早餐、理想的營養庫、最優質的蛋白等,都是人們給它的華美封號。雞蛋看似很普通,其實它含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但是關於雞蛋更多的知識大傢知道的少之甚少。常常會在最常吃的食物上犯不必要的錯誤,下面這些知識大傢一定要知道!

吃雞蛋的幾個知識你必須瞭解

1、補充優質蛋白質:與粥和面包等食物相比,雞蛋中蛋白質的氨基酸構成與人體基本相似。雞蛋中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比粥和面包等食物高。

2、增加飽腹感:雞蛋不僅能為機體提供充足的蛋白質,還可延緩胃的排空速度,延長餐後的飽腹感。

3、有助減肥:早餐吃雞蛋,能降低午餐以及一整天的熱量攝入,起到控制體重的作用。

4、提高記憶力:雞蛋中豐富的膽堿是合成大腦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必要物質,同時也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有助於提高記憶力,使註意力更集中。因此,對於用腦多的上班族和學生來說,早餐吃一個雞蛋非常有必要。

5、提高警覺性:雞蛋中富含的酪氨酸能讓人更迅速地做出反應。因此對開車族來說,早餐吃雞蛋有助於安全駕駛。

6、保護視力:蛋黃中葉黃素和玉米黃素能保護眼睛不受紫外線傷害,還有助於減少患白內障的風險。早上吃個雞蛋,對用眼過度的電腦族大有益處。

雞蛋最營養吃法排行榜

“有益心臟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調溫度不高、蛋黃中的膽固醇也沒接觸氧氣(膽固醇一旦被氧化,就會成為最嚴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脅之一),因此是對心臟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湯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攤雞蛋。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餅,因此蛋黃中的膽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雞蛋。雞蛋打散後再炒,蛋黃中的膽固醇和空氣接觸較充分,氧化較多。雞蛋比較吸油,用油量也較大。

“蛋白質最好消化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有研究顯示,水煮蛋的蛋白質消化率高達99.7%,幾乎能全部被人體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攤雞蛋。這兩種做法的蛋白質消化率為98%。

第三名:炒雞蛋。蛋白質消化率為97%。

第四名:蒸雞蛋。蛋白質消化率92.5%。

第五名:生雞蛋。蛋白質消化率僅為30%—50%。

“維生素保存排行榜”:

第一名:帶殼水煮蛋。加熱溫度低,營養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熱溫度較低,核黃素、葉黃素等水溶性維生素損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熱溫度較低,水溶性維生素有少許損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熱溫度高,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五名:攤雞蛋。加熱溫度高,所有維生素都有損失。

第六名:炒雞蛋。加熱溫度高,維生素損失較多。

吃雞蛋常見十大誤區盤點

誤區之一: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

許多人買雞蛋隻挑紅殼的,說是紅殼蛋營養價值高,而事實並非如此。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並無營養價值。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於雞的飲食營養結構。

評價蛋白的品質,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質的含量。從感官上看,蛋清越濃稠,表明蛋白質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質越好。

蛋黃的顏色有深有淺,從淡黃色至橙黃色都有。蛋黃顏色與其含有的色素有關。蛋黃中主要的色素有葉黃素、玉米黃質、黃體素、胡蘿卜素及核黃素等。蛋黃顏色深淺通常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葉黃素、胡蘿卜素等可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因此,正常情況下,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

誤區之二:雞蛋怎麼吃營養都一樣

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誤區之三: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加熱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谷氨酸鈉,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純正的鮮味。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因此,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

誤區之四: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

為防雞蛋在燒煮中蛋殼爆裂,將雞蛋洗凈後,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1分鐘,用小火燒開。開後改用文火煮8分鐘即可。切忌燒煮時間過長,否則,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亞鐵的褐色沉淀,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油煎雞蛋過老,邊緣會被烤焦,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

誤區之五: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裡煮,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豆漿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如果豆漿未充分煮熟,就會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但如果豆漿煮熟瞭,就不存在這種風險。

誤區之六:“功能雞蛋”比普通雞蛋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富含鋅、碘、硒、鈣的各種“功能雞蛋”問世。其實,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食功能雞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缺功能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功能雞蛋時應有針對性,缺什麼吃什麼,切忌盲目進補。

誤區之七: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於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說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後可釋放出膽堿,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酰膽堿,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之八: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癥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瞭。

誤區之九:生雞蛋更有營養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並非更有營養。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癥”。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並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隻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松軟,才更有益於人體消化吸收。

另外,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誤區之十:雞蛋與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雞蛋和白糖同煮,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

雞蛋為什麼不能多吃呢

吃多瞭你也吸收不瞭.健康人一天一個足夠瞭

雞蛋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品,一個雞蛋重約50克,含蛋白質7克、脂肪6克、產生熱能82千卡。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比例很適合人體生理需要、易為機體吸收,利用率高達98%以上,營養價值很高。雞蛋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很高,B族維生素也很豐富,還含有其他許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小兒、老人、產婦以及肝炎、結核、貧血患者、手術後恢復期病人的良好補品。

雞蛋雖好,但在吃的數量上還應講究科學。據近期調查表明:在一些城市職工中,有些從事腦力勞動或輕體力勞動的青年人,為增加營養,一天要吃5~6個雞蛋;有的中、小學生每天早餐吃3個雞蛋,午、晚餐也吃1~2個。在一些農村裡,產婦每天要吃10~15個,月子裡竟吃300~450個。他們認為:"雞蛋有營養,多吃補身體。"其實不然,吃得太多,反而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首先,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造成血膽固醇含量過高,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以產婦為例,一個雞蛋約含膽固醇250毫克,10個雞蛋約含2500毫克膽固醇。這個量,是正常攝入量的近10倍。加之,雞蛋中富含的脂肪屬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必然會使血清膽固醇急劇上升,並能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我們知道,雞蛋的影響是非常豐富的,而我們一天所需要的營養,也並不是那麼多,而這也就是雞蛋為什麼不能多吃呢的原因瞭, 所以喜歡吃雞蛋的朋友們一定要多加註意瞭,補充營養要在適量,如果過量的話就會容易造成發胖,所以大傢一定要註意哦!

怎麼辨別真假土雞蛋

土雞蛋指的是農傢散養的土雞所生的蛋,飲料蛋即洋雞蛋指的是養雞場或養雞專業戶用合成飼料養的雞下的蛋。

土雞蛋不含任何人工合成抗生素、激素、色素,與普通雞蛋相比蛋白濃稠,蛋白質含量提高5%-6%,脂肪降低3%,膽固醇降低19.8%,口感香鮮、質嫩無腥味。

土雞蛋營養豐富,是女性美容膳食中重要的組成原料。每天一個蛋並不多餘。

如果血膽固醇不超標,就不必刻意拋棄蛋黃。雞蛋是蛋白質質量最高的食物 。雞蛋含有天然食品中生理利用率最高的優質蛋白。

女性的容顏、秀發和皮膚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來維持,而雞蛋是最簡單、最方便、最平衡的蛋白質食品。

除此之外,蛋黃中還含有多種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E,蛋黃油具有抗衰老作用。

打開蛋殼,土雞蛋蛋清清澈粘稠,略帶青黃;蛋黃色澤金黃,浮在蛋清之上,不沉底,一根牙簽插在蛋黃中間可以直立起來;它的蛋殼堅韌厚實,含鈣量高,不像洋雞蛋殼那麼脆薄。

將熟雞蛋剝殼放在手中揉捏,這種雞蛋即使被捏得扁扁的,蛋白也不會開裂,還是一隻完整的雞蛋。洋雞蛋蛋黃略大,呈淺黃色。

另外,飼料中加有色素的雞所產蛋的蛋黃為紅色,往往被人冒充土雞蛋來賣。雖然它們很相似但還是能夠區分的:首先,前者的蛋殼較為粗糙;而土雞蛋蛋殼更為細膩、硬度大。

第二,飼料雞蛋的蛋黃全部是紅色而土雞蛋則有紅有黃。這是因為隻有吃瞭某些特殊草籽的雞才會產紅色蛋黃的蛋。

第三,飼料雞蛋蛋白清稀,蛋黃較小;土雞蛋蛋白稠密清澈,粘性大。

通過幾次對比,積累出經驗後就很容易把兩種雞蛋鑒別出來瞭。

1、從雞蛋的外觀上看,土雞蛋個稍小、色淺,較新鮮的有一層薄薄的白色的膜。而洋雞蛋殼色深。

如果你還不能確定,可在購買後打開蛋殼,蛋黃呈金黃色的是土雞蛋;

蛋黃呈淺黃色的為洋雞蛋。通過幾次對比,你就會積累出經驗,以後很容易就能把兩類不同的雞蛋鑒別出來。

2、真正的土雞蛋確實要比市場上賣的任何一種雞蛋都好吃,真正的土雞蛋,哪怕就是白水煮蛋,都是很好吃的。

3、土雞蛋雖然個頭小,但是蛋黃並不比洋雞蛋小。洋雞蛋個頭大,蛋清多——水分多,煎雞蛋時就看出來瞭,一下油鍋哧哧拉拉的直響。

4、土雞蛋蛋清清澈粘稠,略帶青黃,蛋黃色澤金黃,浮在蛋青之上,不沉底,一根牙簽插在蛋黃中間可以直立起來,它的蛋殼堅韌厚實,含鈣量高,不像其它雞蛋殼那樣脆薄。將熟雞蛋剝殼放在手中揉捏,這種雞蛋即使被捏的扁扁的,蛋白也不會開裂,還是一隻完整的雞蛋。

5、看蛋殼的亮潔度,如果蛋殼表面很亮很光,說明儲存的時間比較久,新鮮雞蛋蛋殼表面的立體感較強;

這幾種雞蛋千萬別吃

雞蛋散黃還能吃嗎

造成雞蛋散黃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在運輸過程中雞蛋受到激烈震蕩引起蛋黃膜破裂,從而造成散黃現象。這樣的雞蛋營養價值基本不變。第二,雞蛋在存放的過程中,蛋白稀化後,水分向蛋黃慢慢滲透,蛋黃體積膨脹到撐破蛋黃膜時,也會發生散黃現象。第三,受過精的雞蛋經過一段時間孵化,蛋黃也會發散。第四,細菌、黴菌通過蛋殼氣孔侵入雞蛋內部,也會造成雞蛋散黃。

據介紹,前三種原因導致的散黃蛋可以繼續食用,而由細菌、黴菌引起的散黃蛋則可能帶來食品安全風險。具體判斷方法是,在發現蛋散黃後應先聞一聞其是否有異味,如果沒有異味,經高溫烹調後還可食用。建議用煎炒方式,因為這樣烹調對散黃現象有掩蓋作用,煮著或蒸著吃口感變化會較明顯。雞蛋若已變臭則說明細菌已在蛋體內繁殖,就不能食用瞭。

這幾種雞蛋千萬別吃

裂紋蛋:雞蛋在運輸、儲存及包裝等過程中,由於震動、擠壓等原因,會使有的雞蛋造成裂縫、裂紋,很易被細菌侵入,若放置時間較長就不宜食用。

粘殼蛋:這種蛋因儲存時間過長,蛋黃膜由韌變弱,蛋黃緊貼於蛋殼,若局部呈紅色還可以吃,但蛋膜緊貼蛋殼不動的,貼皮外呈深黑色,且有異味者,就不宜再食。

死胎蛋:雞蛋在孵化過程中因受到細菌或寄生蟲污染,加上溫度、濕度條件不好等原因,導致胚胎停止發育的蛋稱死胎蛋。這種蛋所含營養已發生變化,如死亡較久,蛋白質被分解會產生多種有毒物質,故不宜食用。

發黴蛋:有的雞蛋遭到雨淋或受潮,會把蛋殼表面的保護膜洗掉,使細菌侵入蛋內面發黴變質,致使蛋殼上有黑斑點並發黴,這種蛋也不宜選購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