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都喜歡做運動,每天清晨在公園裡都會看見許多老年朋友的身影,老人們聚在一起健身,有時候就會因為好勝而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動這些危險動作對於普通人來講沒有什麼大不瞭的,但是因為大多數老年人都患有骨質疏松癥,在某些情況下用力過猛就容易導致骨折。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老人骨質疏松不宜做的八大動作。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老年骨質疏松癥如何治療

1.飲食與鈣的攝入

元素鈣每日500~800mg為宜,老年人適合服用碳酸鈣、枸櫞酸鈣。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預防需要適量的蛋白質攝入。

2.經常的戶外活動和日曬,適量的有氧運動。良好的生活方式。

3.藥物

(1)維生素D:老年人維生寨D需求量600~800U/d。補充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增加骨礦含量,而且可改善神經、肌肉的反應性,減少跌倒和骨折的幾率。1-OH-D和l.25(OH)2D3,不需要肝腎羥化酶的作用,而直接發揮療效。

(2)降鈣素:有迅速止痛、減少骨吸收的作用。常用制劑有鮭魚降鈣素(密鈣息)每支50U每日或隔日肌內註射。鰻魚降鈣素(益鈣寧)每次20U每周1次。

(3)二膦酸鹽:能抑制成熟破骨細胞活性,強力抑制骨吸收,刺激骨小梁再建。常用制劑有阿侖瞵酸鈉和羥乙磷酸鹽,連服兩周停藥,開始補鈣,3個月為一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療程。凡不適宜用激素替代療法(HRT)者,以及嚴重骨質疏松癥。可選用本類藥物。

(4)激素替代療法(HRT):主要用於絕經後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可靠。臨床常用制劑有尼爾雌醇(維尼胺)、利維愛、雷諾營酚等。HRT對人體影響是多方面的,必須權衡利弊,把安全放在首位。臨床可疑有雌激素依賴性腫瘤(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黑色素瘤)、嚴重肝腎損害、血卟啉病、紅斑狼瘡等,均不宜使用HRT。

4.老年人重點預防骨質疏松可能導致骨折。避免服用可導致骨質疏松的藥物及影響機體平衡和穩定性的藥物。

老人骨質疏松不宜做的八大動作

負重

老人由於身體的退行性變化,肌肉和骨骼的功能都會減弱,因此在負重的情況下很容易損傷肌肉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不但要在生活中減少負重,在鍛煉時也要量力而行。

吃飯過快

老人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弱化。吃飯過快不僅不利於消化,還易噎著,對食管造成損傷。因此,老人吃飯時應放慢節奏。

站著穿褲子

老人平衡能力差,站著穿褲子很容易發生意外,造成骨折。所以,老人穿褲子時最好坐在床上或倚靠在固定處。

上下樓梯過快

老人大多有骨質疏松的現象,一旦摔倒很容易骨折。因此,上下樓梯時,老人要盡量放慢速度,可側著身子,雙手扶著樓梯扶手,下樓梯腳尖先著地,確保安全。

彎腰拾物

老人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都會下降,彎腰拾取物品時,容易摔倒或損傷腰肌。因此,在拾取物品時,應盡量放緩動作,扶住椅子或其他固定物,直腰蹲下撿東西。

猛然起床

老人起床過猛有可能造成血壓升高,發生暫時性暈厥甚至腦血管破裂。因此老人起床,應堅持“寧慢三分,不搶一秒”的原則,睡醒後可靜臥3分鐘,慢起身坐在床上呆3分鐘,放下雙腳在床邊坐3分鐘,然後再下床,開始慢慢活動。久坐看書報或電視。老人耐受力及應激力下降,看情節波動大、驚險的片子,會使交感神經高度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從而導致血壓上升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發生意外。因此,老人,尤其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持續觀看電視節目或書報不要超過1小時。

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可能會讓老人血壓升高,還會暈倒休克,甚至腦溢血,危及生命。如果老人有便秘癥狀,應多吃富含纖維的果蔬,養成按時排便的好習慣,或借助藥物排便。有高血壓的老人,尤其忌用力排便。

老年人骨質疏松的病因

遺傳(20%):

峰骨量的高低與遺傳因素有關。

①種族:高加索人與亞洲人的峰骨量較低,因而患骨質疏松癥的危險性更大。

②傢族史:年輕女性的骨密度與其父母的骨密度具有顯著相關性。

③同卵雙胎的骨密度具有更大的相似性。

④維生素D先天性缺乏常伴隨骨密度減低。

營養(20%):

適當攝入鈣質,可以增加骨密度,減少骨質疏松癥發生的危險性,攝入鈣的吸收率在兒童期為75%,在成人為30%~50%,在成人早期補充鈣質可以增加骨礦物質量,攝入障礙多伴有骨密度減低,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攝入鈣量為500mg,美國營養學傢則推薦800mg,我國營養學傢建議采用美國鈣攝入標準,兒童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鈣攝入量要增加至每日1000~1500mg。

運動(20%):

運動能夠刺激骨改進循環,骨量的維持或骨肥大依賴於運動的類型,頻度與抗重力效果,青春期的運動能夠增加骨礦物質量,但過度的運動不僅不能增加骨礦物質量,反而降低骨礦物質量,這是必須避免的,同時,運動必須規律,持之以恒,如果運動的強度或頻率降低,運動對骨的效應也將降低。

內分泌狀態(20%):

(1)月經周期與雌激素及孕激素可導致骨礦物質量變化:月經初潮越早,其後的骨礦物質量越大,初潮越遲,骨密度越小,停止排卵的婦女比繼續排卵的婦女骨密度要低,婦女在絕經前主要為雌二醇,在絕經後主要為雌酮,雌激素的轉化過程主要在脂肪中完成,因此,肥胖婦女患骨質疏松癥的危險性低於消瘦婦女,雌激素對骨的影響,一是影響成骨細胞,提高成骨細胞的數量,增加成骨細胞合成膠原,增加成骨細胞上的前列腺素受體數量,二是抑制破骨細胞對骨的吸收,此外,雌激素還能抑制甲狀旁腺素活性,刺激降鈣素分泌,促進胃腸道吸收鈣及促進維生素D向活性方式轉化等作用。

(2)甲狀旁腺:由甲狀旁腺素分泌,該激素能夠提高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的數量和活性,當甲狀旁腺素分泌過剩時,骨更新加速,但隻要破骨/成骨細胞維持活性平衡,骨量不會減少。

(3)維生素D: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為1,25-二羥維生素D3,具有兩方面功能,一是促進腸道吸收鈣磷,二是在骨中增加骨骼更新部位破骨細胞的活性,並能刺激成骨細胞合成蛋白質,同時參與骨基質的礦化,缺乏維生素D將導致類骨質礦化障礙,發生骨軟化癥,但維生素D過量反而發生骨丟失。

(4)降鈣素:由甲狀旁腺C細胞分泌降鈣素,其主要生理功能為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藥理性應用可減低骨更新速率。

(5)甲狀腺素:T3,T4能夠通過直接或間接途徑影響骨細胞功能,甲亢可導致骨吸收部位增多與骨吸收增強,引起骨礦物質丟失,骨細胞對外源性甲狀腺素極為敏感。

(6)糖皮質激素:骨細胞上有糖皮質激素受體,過剩的激素活性將導致成骨細胞功能受抑制。

(7)雄性激素:伴有性腺功能減退的男性患者常患骨質疏松癥,通過補充雄激素可以預防發生骨質疏松癥,雄激素在絕經後婦女中所起的生理作用更大,已有研究表明,用雌激素及激素聯合治療骨質疏松癥,比單用雌激素效果更大。

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狀

1.原發性骨質疏松癥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指單位體積骨量減少,骨組織細微結構退變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改變,包括絕經後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以前者為多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又可分為2個亞型。

Ⅰ型骨質疏松癥:又稱為絕經後骨質疏松癥,發病年齡多在絕經後至70歲,主要見於女性,女∶男為6∶1,骨質疏松以骨松質為主,最常見的骨折部位以椎體和遠端橈骨多見,主要發病因素為雌激素缺乏。

Ⅱ型骨質疏松癥:又稱為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病年齡多在70歲以上,女性略多於男性,女∶男為2∶1,松質骨與皮質骨同樣疏松,骨折部位多見於股骨,椎骨及尺橈骨,主要發病因素為年齡老化。

2.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是指伴有明確的原發病或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繼發性病因者,主要病因有以下幾類:

(1)內分泌疾病:

①腎上腺皮質疾病:庫欣病,阿狄森病。

②性腺疾病:促性腺激素增高癥,非正常絕經性骨質疏松癥,性腺功能減退。

③垂體疾病:肢端肥大癥,垂體功能減退。

④甲狀腺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亢進。

⑤甲狀旁腺疾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⑥胰腺疾病:糖尿病。

(2)骨髓疾病: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病,轉移瘤,高歇病,貧血(鐮狀細胞,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肥大細胞病。

(3)腎臟疾病:腎衰竭,腎功能不全,腎小管酸中毒,腎性骨病。

(4)風濕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慢性炎性多關節病。

(5)胃腸道疾病:胃腸吸收障礙綜合征,胃切除術,腸道旁路等。

(6)肝臟疾病: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或特發性)。

(7)先天性結締性組織病:成骨細胞缺陷癥,高胱氨酸尿癥,Ehlers-Danos綜合征及Marfan綜合征。

(8)藥物因素:類固醇類藥物,肝素,抗驚厥藥,免疫抑制劑,甲狀腺制劑,抗酸劑(鋁制劑)。

(9)營養因素: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AD過多,鈣缺乏,蛋白質缺乏。

(10)廢用因素:長期臥床引起的肢體癱瘓,宇宙飛行引起的失重,骨折後。

3.特發性骨質疏松癥

(1)青少年骨質疏松癥。

(2)青壯年,成年人骨質疏松癥。

(3)婦女妊娠,哺乳期骨質疏松癥。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可分為2型,Ⅰ型為高轉換型骨質疏松,即骨吸收與骨形成均活躍,但以骨吸收為主,常見於絕經後骨質疏松癥,Ⅱ型為低轉換型骨質疏松,即骨吸收與骨形成均不活躍,但仍以骨吸收為主,常見於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通過病史,臨床表現,骨密度測定,骨吸收骨形成的指標測定,骨質疏松不難診斷。

在絕經後婦女或老年人,有易患骨質疏松的危險性,如老衰,種族遺傳,生活習慣,運動減少,吸煙,飲酒,長期攝入咖啡等,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與骨質疏松的程度及骨折有關,在早期,骨質疏松較輕者,常無明顯不適感,稱為“靜悄悄的疾病”,然而到瞭中晚期,則出現局部或全身骨痛,身高變矮,駝背,有外力或輕微外力即骨折,甚至呼吸障礙。

骨質疏松的護理註意事項

1、關心患者的病痛,為其盡快減輕病痛,協助患者取得舒適體位,做好各項生活護理,

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消除顧慮,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

2、患者要加強營養,以富含鈣、磷食物為主,應多進食乳制品、豆制品、綠色蔬菜,並註意補充維生素D含量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建議患者多進行戶外活動,增加日光照射,促進皮膚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磷吸收。另外還需補充與骨代謝相關的其它營養素。如維生素K、蛋白質、鈉及必需微量元素,氟、錳、銅、鋅等。

3、適當進行體力活動可以增強機體的肌肉力量,這是骨密度增加的重要原因,長期運動使皮質骨增厚,骨小梁排列更發達,骨強度增加。體力活動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加鈣等吸收,減少鈣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