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乳腺癌根治術對病人患側上肢的組織結構破壞嚴重,常常導致患肢功能活動受限,肩部僵硬,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早期規范的患側上肢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肢體血液淋巴回流,減少肢體腫脹,促進肢體恢復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質量。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乳腺癌術後早期功能鍛煉護理分析。

乳腺癌術後的功能鍛煉

1、乳腺癌臥床期的乳腺癌功能鍛煉

乳腺癌根治術後,為瞭使乳腺癌患者皮膚愈合良好,避免乳腺癌患者體內發生積液,乳腺癌術後須放置橡膠引流管,並用胸帶加壓包紮。乳腺癌患者回病房後,即將橡膠引流管接通負壓吸引器,故乳腺癌術後1-3天為乳腺癌患者臥床期。此期乳腺癌患者主要應鍛煉手、腕部及肘關節的功能。乳腺癌患者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鍛煉。

2、乳腺癌患者下床期活動的乳腺癌功能鍛煉

乳腺癌下床活動期為拔除皮瓣下的負壓吸引管後,乳腺癌患者開始下床活動至乳腺癌患者出院時為止。此期主要為乳腺癌患者肩關節的鍛煉,由於接近腋下切口處的癍痕組織尚為形成,故乳腺癌患者早期進行鍛煉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盡快恢復功能。這是乳腺癌根治術後,上肢功能鍛煉的重要一環。

下床期乳腺癌功能鍛煉的方法為:(1)乳腺癌術後的3-4天,乳腺癌患者可坐起,乳腺癌患者開始進行屈肘運動;(2)乳腺癌術後5天解除固定乳腺癌患者上肢的胸帶後,可練習乳腺癌患者手掌捫對側肩部及同側耳部的動作;(3)乳腺癌術後9-10天以拆除切口縫線。此時,乳腺癌患者可鍛煉抬高患肢上肢,將乳腺癌患者患側的肘關節屈曲抬高,手掌置於對側肩部。

初時可用建側手掌托扶患側肘部,逐漸抬高患側上肢,直至與肩平;(4)乳腺癌術後14天,練習將患側手掌置於頸後,使患責側上肢逐漸抬高至患者自開始鍛煉時的低頭位,達抬頭、挺胸位、進而能以患側手掌越過頭頂並觸摸對側耳部為止。為瞭擴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此時還可做扶墻鍛煉,加強抬高患側上肢的功能。

3、乳腺癌患者出院後上肢功能的鍛煉

乳腺癌患者出院後,應繼續堅持患肢的功能鍛煉。乳腺癌患者可重復做上述的各項練習,特別是扶墻抬高上肢的運動,可使上肢及肩關節的活動范圍逐漸恢復正常。為瞭進一步使各項動作協調、自然、輕松、乳腺癌患者還可以進行以下幾項功能鍛煉;(1)上肢旋轉運動:先將患肢上肢自然下垂,無指伸直並攏。自身體前方逐漸抬高患肢至最高點,再從身體外側逐漸恢復原位。註意上肢高舉時要盡量伸直,避免彎曲,動作應連貫,亦可從反方向進行鍛煉;(2)上肢後伸運動:乳腺癌患者應保持抬頭挺胸。此外,乳腺癌患者還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舉、物體的各種負重鍛煉,以增強患側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以上鍛煉要求每天鍛煉1-3次,每次30M。註意避免過度疲勞,應循序漸進,適可而止。對有特殊情況的乳腺癌患者,應酌情減少或延緩鍛煉時間,但不可停止練習。

乳腺癌術後早期功能鍛煉護理分析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乳腺癌根治術對病人患側上肢的組織結構破壞嚴重,常常導致患肢功能活動受限,肩部僵硬,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早期規范的患側上肢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肢體血液淋巴回流,減少肢體腫脹,促進肢體恢復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質量。筆者自2007年6月起對乳腺癌手術後病人進行系統規范的功能鍛煉,收到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7年6月-2009年5月進行乳腺癌根治術和改良根治術的病人共218例,均為女性,年齡30~74歲,平均50.6歲;左側乳腺癌123例,右側乳腺癌95例;手術方式:乳腺癌根治術13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81例。

1.2 方法

1.2.1 做好病人心理護理 當被確診為乳腺癌後,病人對形體改變常表現出焦慮、憂慮、沮喪等不良情緒,擔心切除一側乳房會影響工作和操持傢務,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病情及情緒,以文明、普通、大眾化的語言,豐富的知識與病人交流。加強心理疏導,解除思想顧慮,讓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去配合醫務人員,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肢體功能鍛煉,以促進肢體血液淋巴回流,減少肢體腫脹,使之早日恢復正常功能。

1.2.2 患側上肢功能鍛煉方法 術後病人取平臥位6 h,將患側上肢屈臂過肩內收位,腋下墊紗墊,胸帶加壓包紮。將枕頭置於患側肩下、胸壁及上臂下,起支持作用。6 h後病人可取半臥位或半坐位,保持肩關節處於內收位制動3d,避免外展上臂。一般在術後第1、2天即可開始做前臂、肘關節屈伸運動及掌握的動作,如伸屈手指、翻轉手掌、握拳、屈腕和屈肘等動作,每天約5—6次。術後第3、4天患側上肢前臂做前後、左右、上下擺動,但不宜長時間下垂,每天約3—5次。術後第5天,解除胸帶包紮後,可用健側手托起患側肘部慢慢向前上方抬舉,使之超過頭部,盡可能伸直,每天2-4次。術後第6天可用患肢的手指順著墻漸漸向上滑行,逐漸提高,俗稱爬墻或爬桿,每天3—4次。術後第7~10天,使患側手掌越過頭頂,做梳頭動作,先同側,再逐漸至對側,以摸到對側耳廓為止,每天3—4次。手術第10天左右拆線,可根據體力、傷口愈合情況,以肩關節為軸心用患肢逐漸做上肢抬舉、旋轉、外展等各種運動。註意幅度不宜過大,需循序漸進。每天3~4次。術後第13—14天練習患側手掌至頸後,開始時低頭位,逐漸達到抬頭挺胸,即患肢內收、外展、內旋、外旋、向前抬高伸展,逐漸上舉等活動。術後第15—30天行吊環運動,經上肢抬高上舉,肘關節伸直並以肩關節為中心做前後旋轉運動。出院後根據病情繼續進行功能鍛煉,可選擇遊泳、慢跑、騎自行車、爬山、打太極拳、跳交誼舞等,可進行負重訓練,逐漸加量,以鍛煉患側上肢肌肉。功能鍛煉的同時可配合患側上肢輕柔的向心性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和局部皮膚愈合,預防病人肌肉神經萎縮,幫助消除肢體腫脹、淤血,減少瘢痕增生。

1.2.3 註意事項 鍛煉時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體力、切口愈合等實際情況,進行循序漸進的鍛煉。鍛煉中既要防止動作過大、過猛影響傷口愈合,又要註意動作不能過小,以免影響訓練效果。最好幫助病人設計一個鍛煉計劃表,記錄每天鍛煉情況,逐步增加鍛煉動作及活動量。增加動作時不增加量,加量時不加動作,循序漸進,爭取患側上肢功能盡快恢復,最終達到功能鍛煉的要求,即患側上肢能繞過頭頂摸對側耳廓。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意識的多使用患側,可以參加遊泳、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動,並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應避免用患肢搬動或提接重物,不宜在患肢測血壓及行靜脈穿刺。

2 結果

通過規范的患側上肢功能鍛煉,179例病人患側上肢功能完全恢復,32例可以生活自理,總有效率為96.8%。

3 討論

乳腺癌術後由於創傷較大,加上胸部包紮時間較長,刀口疼痛,多數病人不願進行自主患肢功能鍛煉。而手術後及早對患側上肢進行系統規范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肢體血液淋巴回流,促進肢體恢復功能。這就要求責任護士向病人講清早期患肢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取得病人的積極配合,在及時觀察病情的情況下,指導病人及早進行規范的患肢功能鍛煉,為恢復肢體功能贏得時機。

肢體按摩有利於局部皮膚愈合,並能預防病人肌肉神經萎縮,促進胸部神經支配的肌肉群功能恢復,按摩對皮膚刺激可使組織胺樣物質釋放使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除肢體腫脹、淤血,利於皮膚愈合,減少瘢痕增生。

早期患側上肢功能鍛煉配合肢體按摩可以促進患肢血液、淋巴液的回流,松解軟化瘢痕組織,有效地減少患側上肢水腫、功能障礙等並發癥的發生,提高病人術後生存質量。

乳腺癌早期如何治療比較好

乳腺癌早期如何治療?專傢指出早期乳腺癌包括乳腺原位癌,根據組織學起源又分為小葉原位癌和導管原位癌。2003年WHO推出瞭新的乳腺腫瘤組織學分類,對小葉原位癌和導管原位癌提出瞭新的命名,分別為“小葉瘤形成”和“導管上皮內瘤”,並劃為癌前期病變。“小葉瘤形成”隻對少數婦女而言,可以構成一種危險因素,以後有可能發展成為浸潤性癌。“導管上皮內瘤”具有潛在的並非必然進展為浸潤性癌的趨向。

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院仍沿用乳腺小葉原位癌和導管原位癌的概念,這兩種原位癌的生物學行為和預後存在差異,故治療方法不同。經手術切除病理證實為小葉原位癌不伴有其他癌的患者可采用內分泌治療。乳腺導管原位癌可采用腫瘤局部擴大切除術加術後放療,或行全乳房切除,視情況進行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和乳房重建。若在進行手術時被發現為浸潤性癌,應按浸潤癌處理。若為早期浸潤性癌可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保乳手術加放療或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或全乳切除加前哨淋巴結活檢,對行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可行乳房即刻重建手術。

前哨淋巴結活檢是隻切除前哨淋巴結,經檢測前哨淋巴結轉移再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若前哨淋巴結無轉移則腋窩可不再手術,也有人稱之為保腋窩手術。術後需根據病理檢測報告,結合淋巴結有無轉移、激素受體和HER-2的狀況,決定是否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行保乳手術的患者術後必須放療。

哪四種女性容易患上乳腺癌呢

1、很少哺乳或從未哺乳的乳房。婦女分娩後正確的哺乳能保持乳腺的暢通,有預防乳癌的作用。相反,極少哺乳或從未哺乳的婦女,患乳癌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2、多次人工流產者。孕婦人工流產後,妊娠突然中止,體內激素水平突然下降,迫使剛剛發育的乳房突然停止生長,使得腺泡變小甚至消失,乳腺復原。然而這種復原通常是並不完全的,容易造成乳腺腫塊和發生疼痛,並可誘發乳腺疾病,反復多次的乳腺病變又可成為乳癌的重要誘因之一。

3、乳頭溢液的乳房。非乳汁性乳頭溢液,其乳腺癌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特別是年齡較大(40歲以上)的婦女乳房發生溢液,尤其是血性或漿液性溢液,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更大。男性乳頭溢液不論何種性質,都應警惕乳癌。

4、乳房致密而較堅實者。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專傢特拉斯對678例婦女進行為期5年的研究後,最近發現,發生乳癌的危險隨乳房之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因此,乳房過於堅實尤其是有某種硬塊的婦女,應盡早求助於醫生或做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診斷乳腺癌的方法有哪些

1.病史

腫塊常是乳腺癌患者首發癥狀,須問明出現的時間、生長速度及近期有否改變,是否疼,及疼痛的性質,乳頭糜爛、溢液的時間與性質,腋窩有無腫塊,是否合並妊娠及哺乳。月經史及傢族史也很重要。

2.體征

首先由全面檢查開始,註意胸、腹、盆腔的轉移。乳腺的檢查應先查健側,後查患側,檢查應順序、仔細。應先視診,註意雙側乳房是否對稱,外形有否 異常,皮膚有無炎癥樣改變及橘皮樣水腫等。觸診用手指平觸,乳房檢查時,上臂伸過頭部查乳腺內半,上臂垂下查乳腺外半,查到腫塊時按三帶區、四象限記錄部 位,同時對腫塊的性質及活動度詳加描述。壓迫乳暈看有否溢液,有液體排出時應記錄液體的性質。檢查鎖骨上淋巴結時,應註意胸鎖乳頭肌起點深處之前哨淋巴 結。腋窩淋巴結檢查時應用手將患者上臂舉起,用另一手按在腋窩處,再將上臂放下,用手托著患者肘部,檢查腋窩淋巴結。鎖骨下淋巴結因有胸肌覆蓋,難查出, 但有多個淋巴結轉移時,觸之飽滿。

3.超聲

超聲檢查無損傷性,可以反復應用。對乳腺組織較致密者應用超聲檢查較有價值,但主要用途是鑒別腫塊系囊性還是實性。超聲檢查對乳腺癌診斷的正確率為80%-85%。癌腫向周圍組織浸潤而形成的強回聲帶,正常乳房結構破壞以及腫塊上方局部皮膚增厚或凹陷等圖像,均為診斷乳腺癌的重要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