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傢說,精神障礙類疾病對現代人的影響是越來越大的,由於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多人都有可能會受到一些心理問題的困擾,這也使得人們對精神障礙類疾病有瞭比以往更多的關註。那麼,精神障礙癥有哪些臨床表現呢?相信這是對此疾病並不十分瞭解的朋友都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就為大傢介紹一下。

精神障礙的病因

一、生物學因素

影響精神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學因素大致可以分為遺傳、感染、軀體疾病、創傷、營養不良、毒物等。這些致病因素將在以後的各個疾病章節裡詳述,這裡僅列舉遺傳、環境、感染與精神障礙的關系。

1、遺傳與環境因素

(1)遺傳

人們早就認識到基因是影響人類和動物正常與異常行為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們對所謂“功能性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情感障礙、兒童孤獨癥、神經性厭食癥、兒童多動癥、驚恐障礙等)進行瞭傢族聚集性研究,包括從瞭解這些障礙的遺傳方式、遺傳度到基因掃描等,共同的結論是:這些疾病具有遺傳性,是基因將疾病的易感性一代傳給一代。遺傳 遺傳因素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唯一的因素,也不是肯定的單基因遺傳,一般認為是多基因相互作用提高瞭精神障礙的"危險性"或者可能性。以精神分裂癥為例,即使是單卵雙生,同病率也不到50%.正常人的終生患病率約1%,而精神分裂癥患者傢屬的終生患病率也隻有10%左右。

(1)中樞神經感染與外傷

2、感染

早在20世紀的早期,我們就已知道感染因素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精神障礙。例如通過性傳播的梅毒螺旋體首先引起生殖系統癥狀,在多年的潛伏後,進入腦內,導致神經梅毒(neurosyphilis)、神經梅毒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的退行性變,表現為癡呆、精神病性癥狀及麻痹。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也能進入腦內,產生進行性的認知行為損害,早期表現為記憶損害,註意力不集中及情緒淡漠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更為廣泛的損害,如緘默癥、大小便失禁、截癱等。大約15%~44%的HIV感染者出現癡呆樣表現。HIV不是直接感染瞭神經元,而是感染瞭免疫細胞——巨嗜噬細胞,巨嗜噬細胞死亡後,釋放毒素,損傷瞭周圍的神經元。

二、心理、社會因素

1、人格 人格障礙本身就是一種精神障礙。人格不健全者更容易患精神障礙。而且某些人格障礙與特定的精神障礙有密切聯系。

2、應激 應激一般隻是精神障礙的誘因,隻有在很少的情況下(如急性應激障礙)才可能是直接病因。

精神障礙有哪幾種類型

1單純型:多在青少年時發病,起病緩慢,誘因不明顯。可先有頭痛、頭暈、失眠、精神不振等早期癥狀,逐漸對環境不感興趣,顯得孤獨懶散。與傢人情感疏遠,言語和動作緩慢減少,少有幻覺和妄想。預後多不良。

2青春型夠在青春期發病,起病緩慢,表現孤僻怪誕。情感多變,易沖動,言語雜亂無章,妄想荒謬,常有幻覺,表現古怪愚蠢、淘氣、幼稚、扮鬼臉等行為。此型預後不良,出現精神衰退較早。

3緊張型:青壯年起病。急性、亞急性起病居多。少數緩慢起病。早期精神不振、乏力、少動、對周圍事情缺乏興趣、緘默不語,動作被動或違拗、出現典型的木偶型狀態,或緊張興奮狀態出現,此型預後較好。

4妄想型:發病較單純型或青春型晚、起病多緩慢、常以敏感多疑開始,如懷疑別人陷害他,議論他。常有各種妄想和幻覺,以被害妄想,關系妄想、物理作用妄想,及評論性幻聽多見。情感不穩定,行為常受妄想幻覺支配,有時會有攻擊、自傷行為。

精神障礙檢查診斷

一、臨床診斷特征:

1、躁狂癥和抑鬱癥分別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高漲或低落為主要表現。躁狂發作時,在情感高漲的背景上伴有思維奔逸及意志活動的增多;抑鬱發作時,在情感低落的背景上,伴有思維遲緩和意志活動減少。大多數患者的思維和行動異常與高漲或低落的心境相協調。

2、可伴有軀體不適癥狀。躁狂發作時常伴有食欲增加、性欲亢進、睡眠需要減少;抑鬱發作時,軀體癥狀更為多見,若出現早醒、食欲減退、體重下降、性欲減退及抑鬱心境表現為晝重夜輕的節律改變,有助於診斷。

3、病程特別大多都具有發作性病程,而在發作間歇期精神狀態可恢復病前水平。既往有類似的發作,或病程中出現躁狂與抑鬱的交替發作,對診斷均有幫助。

4、傢族中特別是一級親屬有較高的同類疾病的陽性傢族史,軀體和神經活動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一般無陽性發現,腦影像學檢查和精神生化檢查結果可供參考。

二、同時也可參照下面一些生活習慣癥狀獲得初步診斷: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由於精神障礙引起。表現整日沉溺於飲酒渴望中,不修邊幅,衣著不整,蓬頭垢面,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喪失。)

2、有暴力行為的危險:對自己對他人。(酒精或藥物中毒;酒精或藥物中毒繼發興奮;受幻覺、妄想支配所致或惡劣情緒有關,表現常有沖動、傷人、毀物行為或憤怒。)

3、有摔傷的危險:(與神經系統功能損害有關。表現走路不穩,四肢震顫,發生跌傷墜床。)

4、水和電解質平衡失調:(與長期飲酒,以酒代飯,造成嚴重營養失調。表現消瘦、脫水、嚴重者發生代謝性酸中毒。)

5、有自殺、自傷的危險:(與病人的惡劣情緒有關,表現為抑鬱、焦慮。)

6、睡眠形態紊亂:(與中樞神經系統長期損害有關,表現失眠。)

7、社會功能障礙:(例如不願參加社會勞動,喜歡呆在傢裡胡思亂想等。)

8、營養缺乏:(低於機體需要量與拒食、厭食有關;以酒或藥物取代食物;慢性酒、藥濫用所致吸收不良。)

9、覓取行為:(與神經系統適應性改變有關).

10、急性意識障礙。(與酒癮、藥癮、個體嚴重中毒和極度興奮有關。)

11、躁狂發作:(與腦器質性損害有關).

12、焦慮(與調試機構發生嚴重功能障礙有關;與需要未滿足有關;戒斷癥狀所致;感受到使用精神活性物質對自身的傷害時,更加重焦慮。)

13、幻覺妄想:如聽到有人評論自己的聲音或命令、爭論性幻聽,感到自己的思維被大聲地講出來等,妄想的可如認為自己的大腦受無線電波控制,房間裡裝上竊聽器,被人跟蹤,周圍人都用異樣眼光看著自己等等。

14、社交障礙:(病生理方面:由於戒斷反應所致震顫性譫妄、幻想、定向力障礙;行為不被接受,價值觀不被社會接受;依賴及社交退縮;精神活性濫用行為使個體與周圍人疏遠且增加個體的隔離感,低自尊。)

15、認知、感知改變:(酒精或藥物嚴重中毒所致;震顫譫妄而知覺改變;中樞系統興奮造成過度敏感。)

16、自我概念紊亂:低自尊(自我發展遲緩;傢庭系統功能不良;缺乏正向反饋,常感到失敗。)

17、知識缺乏:缺乏學習的興趣;低自尊;否認對信息的需要;否認對精神活性物質濫用所隱含的的危險性;不良的社會支持系統。)

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的預防措施

預防藥癮的發生,需要采取綜合性措施,實行多部門(衛生、公安、司法、商業等)的協作,控制易成癮藥物的生產、銷售、臨床使用。要在醫務人員中普及有關知識,提高對安眠藥、抗焦慮藥、嗎啡類成癮的警惕和早期識別,以減少成癮的產生。在已形成癮藥流行的地區,則需要在群眾中廣泛宣傳藥物成癮的危害性,以動員社會力量,協助有關部門,實施各項措施。

主要護理診斷與相關因素:

1、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由於精神障礙引起。表現整日沉溺於飲酒渴望中,不修邊幅,衣著不整,蓬頭垢面,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喪失。)

2、有暴力行為的危險:對自己對他人。(酒精或藥物中毒;酒精或藥物中毒繼發興奮;受幻覺、妄想支配所致或惡劣情緒有關,表現常有沖動、傷人、毀物行為或憤怒。)

3、有摔傷的危險:(與神經系統功能損害有關。表現走路不穩,四肢震顫,發生跌傷墜床。)

4、水和電解質平衡失調:(與長期飲酒,以酒代飯,造成嚴重營養失調。表現消瘦、脫水、嚴重者發生代謝性酸中毒。)

精神障礙患者的日常防護

1、增進精神健康的保健工作,充分加強精神衛生知識的普及和宣教,及時提供正確的心理咨詢服務,提高人們對精神健康的自我保健,是減少與各種應激因素有關的心理障礙發生的有效途徑。

2、加強遺傳咨詢,防止近親結婚,減少精神障礙發生率。

3、對一些具有易患精神障礙的“高危人群”,包括具有特殊心理素質者和從事高心理壓力職業者,應采取特殊的心理幹預措施,提供心理宣泄的途徑,預防和減少精神障礙的出現。

4、定期進行精神障礙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精神障礙在人群的發生率、發病規律、影響因素和分佈情況,結合地區人口構成的變化,為相關部門制訂規劃、進行決策,從宏觀上預防精神障礙的發生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