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繁忙,快節奏生活的上班族常常會有吃飯不規律的現象發生,而這樣久而久之就會直接影響到健康。因此,為瞭身體健康,一定要合理安排吃法時間哦。在這裡,就來為大傢介紹一下最佳吃法時間表,快來一起學兩招吧。

居傢飲食養生中最佳的吃法時間表

早餐7:00

清晨,太陽慢慢升起,身體也漸漸蘇醒。到瞭早上7點左右,胃腸道已經完全蘇醒,消化系統開始運轉,這個時候吃早餐最能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營養。滿分早餐至少應包括三類食物:谷類食物,如面條等;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蛋類、奶制品等;還有富含維生素C、可以補充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果再加上一兩種堅果,那就更完美瞭。

加餐10:30

上午10點半左右,人體新陳代謝速度變快,大部分人往往會隱隱感到有些餓瞭,這個時間需要吃個加餐補充能量,特別是學生、上班族等用腦一族,有助於集中精力、保持高效的學習工作狀態。加餐不拘一格,可以吃一個黃瓜或西紅柿,還可以喝半杯牛奶、1小瓶酸奶、兩三塊豆腐幹或者一小把堅果。值得註意的是,加餐後,午飯就要根據胃口酌情減量。

午餐12:30

中午12點後是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肚子咕咕叫就是在提醒大傢要吃午餐。對於很多人來說,午餐時間雖然比較短,但仍要細嚼慢咽,切忌邊工作邊吃飯。完美午餐最好遵循三個搭配原則:一是粗細搭配,適當吃些小米、全麥、燕麥等,有助於預防便秘;二是幹稀搭配,除瞭幹糧外,最好喝些滋潤的湯粥類;三是顏色搭配,最好吃夠五種顏色,比如白色的米面,紅色的西紅柿、肉類,綠色的蔬菜,黃色的大豆、胡蘿卜,黑色的黑米、黑豆、黑芝麻等。

下午茶15:30

午飯和晚飯的間隔時間較長,到瞭下午16點左右,體內葡萄糖含量已經降低。提前吃點下午茶,可避免思維變緩,防止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下午茶要像正餐那樣搭配,最好挑選2~3種具有互補作用,可以保證營養均衡的食品。比如一種谷物食品(餅幹、面包幹),配一種奶制品,或一個時令水果,飲料以白開水和清茶為宜。

晚餐18:30

晚飯最好安排在18點至19點中間,如果吃得太晚,過不瞭一會兒就該睡覺瞭。食物消化不完就睡,不僅睡眠質量不佳,還會增加胃腸負擔,也容易誘發肥胖,導致多種慢性病。晚飯要吃得清淡,不能肥甘厚味,適當吃些肌纖維短、好消化的瘦肉、蛋類都可以,少吃肥肉;晚餐還要保證食物多樣性,多吃蔬菜和粗糧,有助於攝入更多膳食纖維,增加胃腸動力;控制食量也很重要,飯後半小時適當鍛煉,可以避免脂肪堆積。

夜宵21:00

糖尿病患者和晚上還要進行腦力工作的人可以適當吃些夜宵,但必須謹慎選擇食物和控制食量,否則弊大於利,除瞭消化系統,心腦血管也會受到損害。吃夜宵的時間應該安排在睡覺前兩個小時,21點左右比較合適。夜宵進食量要少,盡量別超正餐的一半。食物選擇上,以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為宜,容易消化的面包片、清淡的粥類比較好。

飲食養生順序

因為養生中各種營養素的攝入是需要講究一定的先後順序的,因為倘若有的營養素先攝入後就會導致阻礙瞭其他營養素的攝入或者分解,從而養生的效果就達不到瞭!

然後朋友們就一起來看看每天正確的飲食順序,朋友們飲食的第一步就是喝湯瞭,喝湯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朋友們一定要在吃飯之前喝幾口湯,先讓湯潤滑下朋友們的腸胃,當湯先進入腸胃後相當於潤滑劑,可以非常有效的幫助朋友們對於接下來食物的吸收和利用,喝完湯之後朋友們就要開始食用一些蔬菜,蔬菜是比較容易被身體吸收和排除多餘的,先食用蔬菜對於各種維生素的吸收能力也更強,在吃完蔬菜之後朋友們就可以開始的適量的食用米飯瞭,切記之前的湯和蔬菜不要吃的太多,要不然就不想吃米飯和肉瞭,吃完米飯之後朋友們最後在選擇食用肉類來補充導致,按照這樣的飲食順序,朋友們的身體對於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吸收都是最有利於的,並且不會相互阻礙!

最後就是要給提議喜歡飯後吃水果的朋友們一定要控制好時間,不要在吃完飯之後就立馬吃水果,那樣不僅不利於身體對於水果的吸收,而且還會阻礙身體對於之前其他水果的吸收利用,朋友們最佳的吃水果時間至少也要在吃飯之後半個小時的!

飲食養生之四氣五味

五味 指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味道。中醫認為五味入於胃,分走五臟,以對五臟進行滋養,使其功能正常發揮,不同的食物對臟腑的選擇性迥異。

《靈樞·五味》說:“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腎。”這種五味的劃分,不僅適用於五谷,同樣也適用於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這是中醫飲食營養的理論基礎。食物中五味的不同,與藥物一樣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從五味的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的一個重要方面。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指出的:“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咸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這將不同功效的五味,按陰、陽不同屬性歸納為兩大類,即辛、甘、淡味屬陽;酸、苦、咸味屬陰。在《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這裡進一步明確闡述瞭由於五味的不同,才有瞭或散、或收、或緩等功效上的差別。

四氣 又稱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性質,其中寒與涼、熱與溫有其共性,隻是程度上的不同,溫次於熱,涼次於寒。

寒、熱、溫、涼四性,是與病性的寒、熱相對而言的。《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治療用藥之大法,同樣也是選擇食物時的重要依據。從常見食物來看,平性食物居多,溫熱性次之,寒涼性更次之。溫熱性質食物多有溫經、助陽、活血、通絡、散寒、補虛等作用,適合寒證等選用,如生薑、韭菜、辣椒、羊肉、狗肉、雞肉、龍眼、橘子;寒涼性質食物多有滋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適合熱證等選用,如西瓜、白菜、冬瓜、蘿卜、苦瓜、絲瓜、梨、綠豆等。

所以在平時的飲食中一定要註意,這樣才可以用飲食養生。

春季飲食養生原則

原則一:消脂排毒

老話常說“千金難買春來泄”說的其實就是春季是一個適合排毒的季節。因為經過瞭一個冬天處於蟄伏狀態的現代人體內不免要積累大量的脂肪和毒素,而此時建議在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消脂排毒作用的食物,比如說新鮮的牛奶、蘋果、海帶、綠豆、草莓等都具有很好的排毒作用。

原則二: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中醫建議早春時期,由於氣溫比較寒冷,人體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抵抗寒冷,因此建議早春最好以高熱量的飲食結構為主,也就是說除瞭正常的食用谷類食物之外,建議可適當的加些花生、黃豆、芝麻、雞蛋、各種肉類食物等等,這些食物都可以幫助人補充能量,另外肉類食物中豐富的氨基酸還有助於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原則三: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

春季也是一個氣候變化相當大的季節,各種細菌病毒開始復發,所以機體也更容易引起各種疾病,如口腔潰瘍、接觸性皮炎、呼吸系統疾病等等。而這些疾病與機體缺少某種營養素有著直接的關系,而蔬菜水果就是各種維生素含量相當高的食物。維生素A具有保護呼吸道粘膜和呼吸道上皮細胞的作用,維生素E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身體的抗病能力等等。因此建議日常要適當的多攝入一些蔬菜水果。

原則四:多清淡飲食少油膩刺激性食物

春季由於氣候的影響,人很容易出現疲勞、食欲不振的問題,而如果食用過多的油膩食物不僅容易產生飽腹感增加疲勞感,而且還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問題。

原則五:少吃酸多甘性食物

唐代著名的醫學傢養生傢孫思邈曾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其實這說的就是春季不要吃過多的酸性食物,要多吃甜味的食物,更有利於身體健康。因為從中醫五行理論認為春季應該多養肝氣,而肝屬木,根據五味入五臟的養生原則,酸入肝,甘入脾,所以如果吃瞭過量的酸性食物會使肝氣過旺,引起肝火上亢。因此建議在春季可適當多吃一些甜味的食品,以促進脾胃肝臟健康。

原則六:根據體質對癥食補

中醫認為春季養生當需食補,另外春季養生還需要以這個季節特殊的氣候為主,選擇清補,平補的保健方式。春季不建議食用狗肉、羊肉等燥熱性的食物。

中醫飲食養生有什麼特色

一、 因後天之本,及早食養:祖國醫學一直認為,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故倡導養生特別是食養至遲也須從青、中年開始,經過飲食調理以保養脾胃實為養生延年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養五臟,故勸人盡量少吃生冷、燥熱、重滑、厚膩飲食,庶不致損傷脾胃。如能長期做到顧護中氣(即脾胃生發的功能)而恰當地食養,則多可祛病長壽。

二、 食養關鍵在於飲食有節:節制飲食的要點關鍵在於“簡、少、儉、謹、忌”五字。飲食品種宜恰當合理,進食量不宜過飽,每餐所進肉食不宜品類繁多,要十分註意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講究衛生,宜做到先饑而食,食不過飽,未飽先止;先渴而飲,飲不過多,並慎戒夜飲等。此外,過多偏食、雜食也不相宜。

三、 先食療、後藥餌:食療在卻病治疾方面有利於長期使用。此尤其對老年人,因多有五臟衰弱,氣血耗損,加之脾胃運化功能減退,故先以飲食調治更易取得用藥物所難獲及的功效,蓋此因大多數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或身體虛弱,一則難堅持長期服藥,二則有的不太習慣,三則易發生不良反應,故先食療而後必要時用藥多較妥當。

四、 多講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遲,夜食反多損的原則。食宜細嚼緩咽,忌虎咽狼吞;宜善選食和節制飲食,對腐敗、膩油、葷腥、粘硬難消、香燥炙炒、濃醇厚味飲食更宜少進;淡食最宜人,以輕清甜淡食物為好;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燙口,以熱不灼唇,冷不冰齒為宜;堅硬或筋韌、半熟之肉品多難消化,食宜熟軟,老人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