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瞭,許多呼吸道傳染病也出來作祟。在我們病房就有幾位成年人因患瞭麻疹而不得不住院治療。常聽說小孩出麻疹,而成人出麻疹比較少。其實,因為小時候沒有接種疫苗,或者疫苗隨著年齡增長效價降低,成人得麻疹的也不少,而且自覺癥狀更嚴重。麻疹要怎麼辦呢?

有哪些原因引起瞭麻疹呢

麻疹是急性病毒傳染病中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皮膚病,麻疹在臨床上表現的特征通常為發熱,咳嗽,鼻炎,結膜炎,頰或唇粘膜出現粘膜疹(koplik斑)和皮膚散在的斑丘疹。病因學和發病機制,麻疹由副粘液屬的麻疹病毒引起,麻疹(與水痘相仿)是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疾病,主要通過前驅期和出疹早期病人鼻,咽,口的飛沫傳染,也可通過空氣中的飛沫核傳播。通過未感染的人或物品間接傳染少見。傳染期從出疹前2~4日持續到出疹後2~5日。皮疹消退時病毒已從鼻咽部分泌物中消失。在疹後出現輕度脫屑時,已不再具有傳染性。

非典型麻疹綜合征通常與以前曾接受過麻疹滅活疫苗(現已不再使用)免疫有關。據推測,滅活的麻疹病毒疫苗不能阻止野毒株病毒感染並能使病人致敏,以致臨床表現明顯改變。不過已經知道,使用麻疹減毒活疫苗也會發生非典型麻疹綜合征,這很可能是由於貯藏不當致使滅活不全的結果。流行病學,在廣泛進行計劃免疫接種之前,麻疹每2~3年流行一次,其間伴有地區性小流行。近年來在美國發病的流行病特點變化很大:現在,暴發常見於以前接受過疫苗的十幾歲的少年和青年及未接受過疫苗的學齡前兒童。母親患過麻疹的嬰兒,從母體獲得的被動免疫差不多能維持一年,一年後易感性增高。患一次麻疹後能產生終生免疫。

成人得麻疹癥狀更嚴重

春天來瞭,許多呼吸道傳染病也出來作祟。在我們病房就有幾位成年人因患瞭麻疹而不得不住院治療。常聽說小孩出麻疹,而成人出麻疹比較少。其實,因為小時候沒有接種疫苗,或者疫苗隨著年齡增長效價降低,成人得麻疹的也不少,而且自覺癥狀更嚴重。

麻疹要出齊出透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於冬春季節。其傳染性強,感染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再次患病的可能性很小。麻疹的主要癥狀有發熱、流涕、眼結膜炎、咳嗽、口腔黏膜白斑及周身斑丘疹。急性期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從潛伏期最後1~2天至出疹後5天內都具有傳染性。

麻疹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當病人說話、咳嗽、打噴嚏時病毒就會散佈到空氣中,並通過鼻部、咽部或眼睛等部位侵入人體,密切接觸者也可以通過手的污染而傳播。感染麻疹病毒後,95%以上的感染者都會發病。

老百姓常說,麻疹是“燒三天、出三天、退三天”。也就是說,麻疹以急性發熱起病,伴有咳嗽、流涕、打噴嚏、流淚、怕光、眼瞼浮腫、食欲減退,有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瀉;在發熱的第4天開始從耳後、頸部、發際出現皮疹,然後逐漸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額、面部、軀幹四肢、手掌及足底出現鮮紅色或玫瑰色的細小斑丘疹;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壓之褪色,疹間皮膚正常。出疹3天後,要註意觀察患者手掌及足底是否出現皮疹,如果已有皮疹,就證明麻疹已出齊、出透;如果未出齊、出透,可服用一些解表的中藥,如表疹湯等。

在出疹時患者體溫可達40℃左右,病人精神萎靡、咳嗽加重、兩眼紅腫、聲音嘶啞,有時出現腹瀉。隨著體溫逐漸恢復,皮疹按照出疹時的順序消退,有糠秕樣細屑並留下淺褐色色素沉著,一般持續3天。

不典型癥狀病人增多

由於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使得發病率明顯下降,發病年齡趨向於較大年齡的兒童和成年人,臨床表現也發生瞭一些變化,不典型麻疹病人越來越多。

一般來講,成年人患麻疹後臨床癥狀較重,主要是高熱,可達40℃,其他咳嗽、流淚、流涕、惡心、嘔吐、腹瀉、腹痛,肌肉疼痛、背部疼痛、關節疼痛者也較多見,86%以上的患者會出現肝臟功能受損的表現,如谷丙轉氨酶升高等。麻疹最常見的合並癥還有肺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因此,成人患麻疹後最好到醫院診治,以免發生嚴重的並發癥。需要註意的是,無論是小兒還是成人在高熱期間,千萬不要用高效退熱藥,以免使疹子出不透,造成病情的加重。

眼下正是麻疹流行季節,正在出麻疹的病人要進行隔離,直到出疹後5天;麻疹病人停留過的房間應開門窗通風20~30分鐘;在接觸病人後應脫去外衣洗手,或在戶外活動20分鐘後再接近易感者。對8個月以上未患過麻疹者,均應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這樣,在接種後12天左右就可產生對麻疹的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會較輕。另外,到醫院看病一定記得戴上口罩,既可避免傳染其他人,也可預防交叉感染。

麻疹患者的日常註意事項

1、麻疹患者的護理人員要戴好口罩或註射麻疹疫苗,以防交叉感染。

2、居室應常通風,因在陽光下或流動空氣中20分鐘麻疹病毒會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風直接吹到,為避免陽光直曬,可用深色窗簾遮蓋,室內應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地面可潑灑一些水。

3、由於病人高熱消耗較大,應鼓勵病人少量多餐,進食一些流質、半流質飲食,多喝開水。

4、前期、出疹期體溫在39.5攝氏度以上時可以用紫雪散、柴胡、清熱解毒散等緩和的退熱劑退熱,把握熱度不能降得過猛,以免劇烈的退熱會使疹子發散不充分,頭部可敷溫濕毛巾,切忌酒精擦浴、冰袋降溫。

5、口腔應保持濕潤清潔,可用鹽水漱口,每天重復幾次。

6、一旦發現手心腳心有疹子出現,說明疹子已經出全,病人進入恢復期。

麻疹的飲食

1、忌吃羊肉。羊肉為溫補食品。《中藥大辭典》中說:凡外感時邪者忌服。麻疹亦應屬外感時邪之疾,為麻疹病毒性傳染病,羊肉性熱助火,故當忌食。

2、忌吃雞蛋。孩子麻疹期間,本當清淡飲食為宜。雞蛋補虛,《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多食動風阻氣。《飲食須知》亦雲:孩子患痘疹者,不惟忌食,禁嗅。所以,麻疹患兒,忌食為妥。

3、忌吃狗肉。狗肉為溫補食品。麻疹期間隻宜清淡飲食,忌吃溫補食物。狗肉性溫,食之易發熱動火,生痰發渴,火熱之癥不宜服食。麻疹患兒必有發熱,《本草綱目》又說:熱病後食之,殺人。所以,無論在麻疹期或麻疹恢復間皆不宜食。

4、忌吃桂皮。桂皮又稱肉桂,是常用的調味佐料。性大熱,味辛甘,有補陽溫裡之功,但又有辛甘大熱助火,燥烈耗陰動血之弊。所以,孩子麻疹發熱期間,切勿服用桂皮之類的調料食品。

5、忌吃丁香。丁香為五香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性溫,味辛,有助熱上火之性。所以,《本草經疏》中指出:一切有火熱癥者忌之。尤其在孩子麻疹發熱期,更不宜食用含有丁香的五香調味品。

6、忌吃人參。人參性溫,味甘苦,為溫補性強壯中藥。孩子出麻疹,隻宜吃清淡之物,或有透發麻疹作用的食品,不宜吃溫補助熱之物,尤其是人參之類性熱助火,耗液傷陰之品,更應忌食。

此外,麻疹患兒還應當忌吃酸石榴、李子、梅子、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大蒜、韭菜、洋蔥、馬蘭頭、牛肉、鹿肉、肥肉、豬油、烤鴨、烤鵝、油條、糍粑、糯米飯、年糕、炒花生、炒瓜子、炒黃豆、黃芪、黃精、白芍等。

麻疹的檢查

1、脫落細胞檢查:

(1)經顯微鏡檢查鼻咽部脫落細胞中的多核巨細胞及包涵體。清潔鼻腔後,以軟柄棉拭子經鼻腔取鼻咽部粘膜的脫落細胞塗在玻片上,酒精固定,姬姆薩染色,普通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多個(1個低倍視野下即可見到5―6個)多核(大多在l0個以上)巨細胞及核內與胞漿內的嗜酸性包涵體。這種多核巨細跑在麻疹前驅期和出疹最初2日內多可找到,患病5―7天後則很快消失。此項檢查方法簡便,40分鐘即可獲結果,陽性率約86%。當鼻咽部的多核巨細胞消失後,用同樣方法檢查尿沉渣中的脫落細胞,有時仍可見同樣改變。

(2)用直接或間接免疫熒光染色法檢查脫落細胞中的麻疹病毒抗原,此法更是一種快速靈敏又具特異性的早期診斷方法,但復雜,不易推廣。

2、病毒分離:取鼻咽拭子、眼拭子、咽部含漱液、血液或尿液接種含有培養液的人胚腎、人羊膜細胞或猴腎細胞上,可分離出麻疹病毒。這種檢查法在前驅期和出疹第―天的陽性率較高。出疹第二天後則很難獲陽性結果。

3、血清抗體測定:通常是用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3種方法測定血清中的麻疹抗體。其中尤以血凝抑制試驗敏感性最高,特異性強,方法簡便,費用較低,因此最為常用。如果恢復期血清與急性期血清相比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則為有臨床意義。

檢測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的方法也有幾種。用2―巰基乙醇的方法靈敏度不夠高,病程早期往往難以獲得陽性。首都兒研所用金葡菌cowanI株懸液吸收患者血清,與間接免疫熒光法結合使用,在發病後2―3天血凝抑制抗體還檢測不出來時即可檢出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近數年來將抗體捕捉酶聯免疫吸附法應用於麻疹免疫球蛋白M抗體檢測提高瞭靈敏性,減少瞭血清用量。這種特異性免疫球蛋白M抗體於出疹後10天達高峰,以後漸降,至出疹30天後則難以測出,因此對此項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時,應註意采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