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之,經絡在人體像個互聯網。經脈深藏在人體內,把持著各個臟腑的傢政大權。絡脈是經脈上的細小分支,彼此通聯直達體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儼然像個龐大的互聯網。中醫養生以調節氣血、陰陽平衡為主,在我們的身體裡有兩個部位,是養生的重點,分別是手指和小腹。

中醫養生重在調理經絡

捏揉手指疏通經絡

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捏揉手指頭,因為在手指頭的兩側,分佈著人體經絡的井穴,井穴一般是經絡的端點。

捏揉手指頭能夠疏通經絡、調節陰陽。

小腹養生三妙招

小腹是人體的中心,所以對平衡氣血起著關鍵的作用。

每周一次拍腹排毒在肚臍兩邊脂肪最豐厚,或摁上去有脂肪結塊的地方,用雙手手掌連續拍打10分鐘,稍用力,以拍出紅、紫、青、黑等不同顏色的淤斑為度,這是內在寒濕火毒淤滯的表現。拍完以後馬上喝一杯溫水,加速排毒。每周拍打一次,連續拍打幾次後,會發現淤斑逐漸減少,到最後基本上淤斑不會再出,這樣便是起到作用瞭。

每天兩次敲天樞敲天樞穴(肚臍兩旁,旁開三橫指處)可通腸道、排宿便,腸道通,脂肪不會堆積,順暢代謝。每天至少兩個時間段去敲打,每次敲打5~10分鐘,至小腹發熱為止。

每天揉腹至少36圈小腹是寒氣最愛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關鍵,經常以手心的勞宮穴(第二、第三掌骨之間偏於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去按摩小腹至發熱,可以補養元氣,滋陰潛陽。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逆時針,後順時針,最低以36圈起,或36圈的倍數,揉的力度要適中。

​中醫養生觀念有哪些特點

中醫養生觀念有哪些特點:

養生和生活的關系決定瞭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傢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以及無限極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淵源。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隻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瞭。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註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註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註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延長生命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系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藥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不同人群的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對養生很有講究,不同人群、不同性別的人都有不同的養生方法,男性養生主要註重肝和腎,提倡要養精蓄銳,老人養生不貪肉、不貪酒,下面我們來看看不同人群的中醫養生方法。

女性養生

1、合理安排三餐。早餐隻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於消除脂肪的過量攝入,而且可以消脂,同時也不會阻礙營養健康的攝入,也是天然的瘦腰食物,可以短時間內瘦腰,至於肉類、海鮮則留待中餐,晚餐可以吃點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其中魔芋是比較適合女性養生的蔬菜。零食可以多吃酸角、西番蓮。

2、飯後站立半個小時。其實女人腰部發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於工作學習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後至少站立半小時,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還省去事後彌補。

3、睡前5小時禁食。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假如餓得受不瞭,也隻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於起床。早晨醒來後,仰臥、伸展身體。然後,四肢著地,拱拱背,讓脊柱也有“蘇醒”的時間,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態,在愉快的心情中開始每一天。

5、收拾廚房。吃完飯後別馬上就坐下或躺下休息,先收拾餐桌,洗刷碗碟,再找點其他的活,反正,飯後強迫自己運動15分鐘。這是簡單有效的保持體重穩定的又一方法。

男性養生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男性的根本在於肝和腎,其中腎為水肝為木,水能生木,因此中醫認為男性根本的還是腎。中醫提倡養腎要側重在養精蓄銳。

下面就看看中醫養生學上的男性養精5法:

1、寡欲:中醫裡有,情動則腎動,腎動則精動。為腎氣的充足,我們就要控制精動,這樣心就不動。所以寡欲是男人養腎的第一條大法。

2、節勞:人不可過度勞累。中醫認為,精成於血,精是血的變現。所以要保護好血。

3、息怒:怒則傷肝,肝主藏血,人老生氣的話就會傷肝血,耗精。所以,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制怒,學會心平氣和地接人待物。

4、戒酒:酒能夠動血。酒有生發之性的,少飲能調動身體的生發之機,但飲酒過度就會造成氣血的紊亂,所以喝酒要有節制。

5、慎味:慎味就是不要暴飲暴食,要以五谷來養精。中醫裡有一句話:五谷最養精。

老人養生

1、不貪精:老年人長期講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少瞭,就會減弱胃腸的蠕動,易患便秘。

2、不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會引起營養平衡失調以及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不利於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3、不貪硬: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如果貪吃堅硬或是煮得不熟爛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4、不貪遲: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貪遲,有利於食物消化與飯後休息,避免積食或是低血糖。

5、不貪熱: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要是長期服用燙食刺激,還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6、不貪快:老年人因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若貪快,咀嚼不爛,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同時,還易發生魚刺或是肉骨頭鯁喉的意外事故。

7、不貪酒: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力,加重心臟的負擔。同時,老人多飲酒,還易導致肝硬化。

上面為大傢介紹瞭女性、男性和老人的中醫養生方法,大傢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看看該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要記住八大禁忌

一、老瞭才養

許多人認為養生是老人的事,年輕時無須養生。其實,養生要從娃娃抓起,正如機器要從新時保養。一旦零件有損,養生為時已晚,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二、病瞭才治

許多人不病不查體,病瞭才看醫生。其實,養生應以預防為主,平時應定期檢查,定時保養。

三、餓瞭才吃

許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時就餐,理由是不餓。生理學告訴我們,食物在胃內經過4~5個小時後就全部排空。感到饑餓時胃液已經開始"消化"胃黏膜,而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四、渴瞭才喝

平時不喝水,口渴才飲水,是許多人的習慣。事實上,水對人體代謝的作用比食物還重要。感到口渴時表明身體已經缺水到一定程度。臨床發現,不常飲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結石的機率會明顯高於有飲水習慣的人。

五、急瞭才排

許多人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甚至有便不解,寧願憋著,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糞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質被人體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六、困瞭才睡

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隻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天不少於7小時睡眠,才能維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轉。但有些人不是按時就寢,而是毫無節制,不困不睡,甚至困瞭也強撐著。這不利於保護大腦,更易引起失眠,長此以往,損害生命。

七、累瞭才歇

累瞭才休息是許多人的習慣。其實,累是身體相當疲勞的感覺,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應養成不累也休息的習慣,做到不過分透支體力、腦力。

八、胖瞭才減

進食過量、營養過剩、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時下,許多人不加節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隨處可見,一胖就易病。況且,目前尚無理想的減肥搖問世。因此,減肥不如防胖,莫做胖瞭再減、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

老年人中醫養生之道

人到老年,體質的總特點是虛,特別是血虛為主。血能內養臟腑,外濡皮毛筋骨,從而維持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的正常機能活動,一旦血不足,就會在人體各方面表現出來。常見的癥狀是: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關節活動不利,四肢麻木,皮膚幹燥、瘙癢,精神倦怠,舌質淡,脈細無力。這種體質多由年老體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內傷過度,陰血暗耗所致。這種老年人的養生宗旨是補血養血,益氣生血。

一、飲食調養: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蘿卜、豬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魚、海參、平魚等食物。這些食物都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

二、慎防“久視傷血”:中醫認為“目得血而能視”,因此長時間看書、看報、看電視等,不僅會損傷眼睛的視物功能,還會使本來就不足的血更虛。一般目視一個小時左右,應適當活動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復目之疲勞。

三、不要勞心過度:人的血液循環與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就會耗傷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虛體質的老年人不可用腦過度。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觀賞一陣風景,使心情愉快起來,就能很快消除腦的疲勞。

四、保持樂觀情緒:血虛的人時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註意力不集中,故應振奮精神。當煩悶不安、情緒不佳時,可以找朋友談談心,或聽聽音樂,或看看幽默劇等,爭取主動排解憂愁,使精神盡快振奮起來。

五、積極參加體育運動:老年人經常感到這裡痛那裡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血虛。而時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加強氣血運行,這樣可減少或避免疼痛。但運動量不宜太大,運動項目的選擇也應以傳統的健身運動為佳,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還可進行郊遊、踏青,這樣既能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活動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