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是最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的,而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小兒時期沒有用母乳喂養,這樣就容易造成小兒出現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不足,而造成的營養不良。而且還有的時候會由於一些疾病造成營養不良。專傢表示菜湯泡飯易造成小兒營養不良,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小兒營養不良吃什麼

香菇粥

原料:小米50克,鮮香菇50克。

做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湯液,再與香菇同煮。

用法:每日服3次,持續服用有效。

食物相克:小米忌與杏仁同食。

豬排燉蘿卜

原料:白蘿卜500克,豬排骨(大排)250克,鹽3克,大蔥10克。

做法:排骨剁成3厘米大小的段。白蘿卜切成片。將排骨燉至肉脫骨,再加入蘿卜片、蔥燉熟,撇去湯面浮油,加入鹽即可食用。

食物相克:白蘿卜忌與人參、西洋參同食。

香蕉葡萄幹牛奶

原料:牛奶30克,香蕉25克,糙米20克,葡萄幹10克,檸檬汁5克。

做法:將香蕉切成5毫米的圓片,灑上檸檬汁。碗中倒入煮熟的糙米,再加入香蕉片、葡萄幹,倒入牛奶即可食用。

小兒營養不良怎麼辦

中藥治療

1、取黃鱔魚1條,雞內金10克。將鱔魚去內臟,切塊放碗中,加雞內金,蒸熟後食用。

2、紅薯葉30克,雞內金10克,煎湯,調味服。

3、人乳拌麥芽,煎湯服。

4、山楂數個,紅糖少許,煎湯服。

5、鵝不食草3克,燉豬肉食用。

6、金不換草60克,同豆腐燉服。

西藥治療

1、治療期間宜予以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或維生素B族等藥物。其他輔助治療如苯丙酸諾龍25毫克,肌肉註射,每周二次,同時給予足量蛋白質類飲食。

2、一般認為嬰兒期以牛乳加蔗糖和植物油為最好的食品基礎。年齡稍大可根據當地習用食品加添固體食物以提高熱卡供給,如無腹瀉、嘔吐,早期即給予每天每公斤190熱卡,逐漸增至200熱卡。不能耐受乳糖者忌用乳類。

3、少量多次輸血、輸血漿,行靜脈或肌肉註射;亦可用胎盤血多量多次灌腸。

4、頑固病例可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考地松等激素。

5、針刺肝俞、胃俞、身柱,用短促強刺激,不留針。

菜湯泡飯易造成小兒營養不良

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每天需要吃各種葷、素食物,如雞蛋、粥、爛面、碎菜等各種食品。有些傢長習慣於用菜湯、肉湯或雞湯淘飯喂孩子,他們認為精華都在湯裡,湯比肉營養好,而且喂起來又方便。其實,這樣的習慣是不好的。

青菜、薺菜、花菜等蔬菜湯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C、B2和尼克酸,但是蔬菜的莖葉含有疏通大便、調理腸胃功能的粗纖維。若是光喝湯不吃莖葉,就會使腸蠕動減慢,大便不通暢,影響消化功能,進而影響食欲。何況菜的莖葉裡還含有其他未溶於湯中的無機鹽和維生素。肉類中的一些含氮化合物,如肌酸、肌酐、嘌呤堿等,都能溶在湯裡,這也是雞、肉湯鮮美的原因。它們有刺激消化液分泌的作用,並含有少許維生素B1、B2和和尼克酸,鐵等。至於小兒生長發育所需的主要營養物質——蛋白質,湯內含量很少。因為在煮湯時,蛋白質遇熱凝固,隻有很少一部分水解為氨基酸溶在湯裡,絕大部分的蛋白質還留在肉塊中。若是光喝湯不吃肉,那就得不到足夠的蛋白質。

所以,為瞭多得蛋白質和增進食欲,鮮美可口的湯要吃,厚實的肉質更要吃。

如何判斷小兒營養不良

1、蛋白質缺乏:臨床容易疲勞,常伴有貧血,小兒體重減輕,生長發育遲緩,以及對傳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等。

2、脂肪缺乏:小兒容易患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癥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的缺乏等。

3、糖類缺乏:小兒容易發生低血糖,臨床常表現為疲勞、生長發育遲緩。

4、鈣不足:小兒容易發生骨質疏松、骨骼牙齒發育異常,有些患兒可發生低鈣抽搐等。

5、磷不足:小兒常有食欲不振,臨床易發生軟骨病,表現為骨骼和牙齒發育不正常,嚴重的可發生病理性骨折。

6、鉀不足:小兒常出現肌肉無力,嚴重的可發生心律失常。

7、食物纖維不足:臨床常表現為便秘等。

怎麼預防小兒營養不良方法

1、預防嬰兒時期的消瘦,最妥當的辦法是提倡母乳喂養,因母乳最合嬰兒營養。早產嬰兒由於發育不足,喂哺困難,另一方面營養的需要又相對較高,更應強調母乳喂養。如無母乳,可用牛奶等替代品,還要按時增加輔食。

2、患胃腸疾病時,必須給相當營養,補充代謝的損失。患兔唇、腭裂及幽門痙攣時,也必須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患消化系統以外的疾病時,同樣要註意營養,使抵抗力增加,疾病得以早日康復,才不致因久病產生營養不良。

3、飲食調節是治療營養不良的基本措施。輕度營養不良以調節飲食為主,給以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以小兒吃飽為度。中、重度營養不良遵循序漸進的方法,熱能由低度開始,逐漸增加飲食;食物種類也逐漸增多;增加食量以患兒的食欲和大便情況而定,進食順利者熱量可增加到每日每千克體重120~140千卡。營養不良治療後其熱量再調整到正常需要量。

4、對引起營養不良的原發病進行治療,及時糾正合並癥。此外,可采用中藥、針刺、捏積、推拿、口服助消化藥品,千方百計地提高病兒的消化能,增進食欲。

小兒營養不良的三大表現

一、情緒變化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情緒不佳、尤其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疑其體內某些營養素已告缺乏。

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說明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應多食用水產品、肉類、奶制品、畜禽血、蛋黃等高蛋白、高鐵食品。

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表示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固執任性、膽小怕事,多因維生素a、b、c與鈣質攝取不足而造成,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應予以補足。

二、面部“蟲斑”

面部“蟲斑”是指出現在孩子臉上的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圓形或橢圓形斑片,初為淡紅,後轉淡白,邊緣清楚,上面覆蓋少量細小鱗屑,並有輕度瘙癢感。除臉部外,上臂、頸部或肩部等處也可見到。

民間認為,此斑乃是孩子肚子裡有蛔蟲寄生的標志,故有“蟲斑”之稱。可事實並非如此。這種以表淺性、幹燥鱗屑性、淺色斑為特征的變化,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病,謂之單純糠疹,源於維生素缺乏,同樣是營養不良的一個早期信號。所以當你的孩子長有“蟲斑”後,再也不要單憑這一點就給孩子服用打蟲藥,正確之舉是調整食譜,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種,補足維生素,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藥片。

三、行為反常

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在食譜中增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奧妙在於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楊酸鹽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從而緩解或消除上述癥狀。

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攝入不足,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類、蛋類等勢在必行。

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應及時添加綠色蔬菜、奶制品、魚松、蝦皮等食品。

喜吃紙屑、煤渣、泥土,此種行為稱為“異食癖”,多與體內缺乏鐵、鋅、錳等礦物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