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們很多人冬天不註重保暖,導致自身遭受瞭流感病毒的侵襲,使我們自身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還有一些人經常因為嚴寒的情況,會使我們自身出現皮膚凍裂的情況,我們可以塗抹一些防凍霜,效果非常顯著,詳細的為大傢普及一下冬天防寒防凍的方法吧。

冬季防寒保暖小貼士

一. 頸部保暖可防頸椎病、咳嗽。

隨著年齡增長,頸部長期承受壓力過大,椎間盤退化、變窄,或者突出,影響局部神經和血管的功能而出現癥狀。有的人在冬季持續咳嗽且不易治愈,仔細觀察一下,原來是因為穿開領服裝暴露頸部,使寒冷的空氣直接刺激氣管所造成的,而佩戴高領服裝並加用毛圍脖後癥狀便消失瞭。

二. 頭部保暖是防止感冒的要素。

中醫認為,"頭是諸陽之會"。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走散掉,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所以,冬季如不重視頭部保暖,很容易引發感冒、頭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等,甚至引發嚴重的腦血管疾病。所以冬天選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三. 背部保暖對患有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的老人而言,尤為重要。

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背部侵入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註意背部保暖,宜穿棉背心,睡時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侵襲,以免損傷陽氣。

四. 腳的保暖不當易發病。

常言道"寒從腳下起",因腳遠離心臟,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腳的保暖很重要。除瞭白天註意對腳的保暖外,每晚堅持用熱水洗腳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可以增強機體防禦能力、消除疲勞和改善睡眠的作用。

防寒防凍有辦法

一、最常見的凍傷部位:多發生在手指、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頰部等處。這些部位都在身體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緩慢,且又經常暴露在外,局部溫度低,極易受寒冷的傷害。

二、 最容易發生凍傷的時機:

冬季夜間溫度很低,經常在-8℃以下,若夜間行走也容易發生凍傷。

三、判斷凍傷的程度:

1?一度凍傷 皮膚蒼白、麻木,進而皮膚充血、水腫、發癢和疼痛。

2?二度凍傷 除皮膚紅腫外,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水皰破潰後流出黃水,自覺皮膚發熱,疼痛較重。

3?三度凍傷 局部皮膚或肢體壞死,出現血性水皰,皮膚呈紫褐色,局部感覺消失。

四、凍傷的野外救護措施:

原則:盡快脫離低溫環境,保暖。

(1) 一度凍傷,可讓自己主動活動,並按摩受凍部位,促進血液循環。可用熱水(不能太燙)浸泡,再塗以凍瘡膏即可。

(2) 二、三度凍傷,應盡快脫離低溫環境,保暖,促進肢體復溫,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溫水浸泡,否則會加重凍傷。

防寒防凍保養知識

在冬天,應該盡量減少洗臉的次數。洗臉時也不要使用過熱的水,水溫過高一方面會直接灼傷皮膚,另一方面也會把臉上的油脂沖洗幹凈,就起不到保護皮膚的作用瞭,容易造成皮膚幹裂。另外,洗完臉後最好過半個小時以後再外出,這樣能降低寒風對面部皮膚的傷害。

冬季嘴唇特別容易幹裂,有的人喜歡用舌頭舔嘴唇,用唾液來保持嘴唇的濕潤,可效果卻是適得其反、越舔越幹。這是因為唾液中含有粘稠的淀粉酶,留在嘴唇上的唾液水分蒸發完後,淀粉酶就會象一層糨糊一樣留在嘴唇上,這樣更加容易造成嘴唇幹燥,甚至破裂出血。冬季保護嘴唇,最好還是使用潤唇膏。

洗頭時間有講究,冬季洗頭應該選擇一天中溫度較高得時候,切忌在睡覺前洗頭,因為一般用熱水洗頭後,頭皮上的毛細血管擴張,機體向周圍輻射熱量增多。同時,洗頭後頭發是濕的,水分蒸發時會帶走很多熱量。在這個時候去睡覺,十分容易引發感冒。

穿衣不宜過緊。大傢普遍認為,冬天保暖就應該把衣服穿多一點、穿緊一點,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穿著衣物如果過緊,人體的血液循環會受到一定的阻礙,反而不利於保暖。比如鞋襪穿得過緊會導致腳部血流不暢,熱量無法順利到達腳部,腳反而覺得更冷瞭,長期這樣,會導致凍瘡發生。

搓搓揉揉防凍瘡。寒冷天氣,很多人的手、腳、臉部等地方會出現凍瘡。治療凍瘡的簡便方法,一是熱熨法,用電吹風距皮膚20厘米左右對準患處,用熱風徐徐吹拂5分鐘,以加快皮膚血液循環。二是按摩法,就是挫熱雙手後對患處進行按摩,長期堅持,對治療凍瘡又不錯的效果。

把涼水裡放入橘子皮,鹽和少量的鮮薑,將它們煮沸後再等水涼到40,或50度的時候,也就是把手放在水裡有熱的感覺,但是不燙的時候用這個水來泡腳,就可以防止冬天凍手凍腳。一個星期泡三次,連續一個月,就可以有功效瞭!

保暖衣物別太緊:凍傷主要是低溫寒冷造成的,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潮濕、刮風、穿衣過少、長時間靜止不動,都可加重凍傷。另外如疲勞、醉酒、饑餓、失血、營養不良等使人體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引起凍傷凍傷後別馬上熱敷:發生凍傷後,不能馬上熱敷或者按摩凍傷部位,以防加重局部水腫。受凍後一至兩小時方可進行熱敷,如果局部皮膚沒有破損,可以塗抹凍傷膏。如果皮膚有破損,則需要盡快用新黴素軟膏塗抹,防止感染。

預防凍傷三措施:第一,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並進行耐寒鍛煉。從夏天開始即用冷水洗臉、洗腳等。第二,及時吃飯,並註意食物質量。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如油類、肉類等。第三,用辣椒秧煎水常洗手足可以預防凍傷。

冬天吃什麼食物可以保暖

柚子和胃益氣除煩

柚子肉具有消食和胃、理氣化痰、生津止渴的作用。一般生吃即可,也可絞汁飲服,每日50毫升柚子汁,有助於消食和胃,適用於呃逆上氣、上腹脹悶。將柚汁用陳皮、生薑、紅糖同煎,可和胃理氣降呃。柚子果皮性味辛甘苦而溫,因冷而致的氣鬱胸悶,每次用6~9克煎湯內服,可有效解除,還有益於化痰、消食、下氣。

橘子除燥調理解鬱

橘子有順氣化痰功效,特別是橘子皮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油精等成分,性味辛苦溫,能理氣、化痰、燥濕,可治療胸肋脹滿不思飲食、嘔吐等。可以將橘子皮切絲,同少量茶葉一起用開水沖泡,能理氣提神,而單用橘子皮泡水代茶飲功效更好。

藕助通氣調養益神

蓮藕有健脾和胃、養心安神、除煩消熱功效,生食藕片可清熱生津,亦可取鮮藕10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攪勻煮粥,可輔助治療冬季常見的口幹、舌燥、鼻幹、目澀等,效果顯著。

蘿卜健胃生津祛悶

蘿卜能順氣健胃,尤以青蘿卜功效突出。取新鮮蘿卜250克切片,酸梅2個,水煎成湯,有寬中行氣,化積消痰、下氣生津的功效,可以治療胸悶、腹脹、呃逆等。對於寒冷季節出現的氣鬱上火者服之還有清熱消痰、化積消鬱的作用。冬季,常以蘿卜切細成絲,和面做成蘿卜絲餅,有健胃、理氣、消食、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食欲不振、食後腹脹等癥。

茴香順氣溫胃和脾

茴香是一種常用調味品,其性溫燥而辛香,茴香的葉子和子都有順氣的作用。茴香子具有溫胃散寒、和胃利氣的功效。茴香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茴香醚、茴香酸、茴香醛等,茴香油在腹部脹滿時可排除氣體,減輕疼痛。而市面上的五香粉,是用小茴香、大茴香、薑、花椒、桂皮5種調味品配制,適量食用可健脾燥濕、溫中和胃、行氣暢中。用茴香葉做菜餡或炒菜吃可順氣健胃止痛,對生氣造成的胸腹脹滿、疼痛,有比較好的效果。遇到呃逆,可用少量茴香煎水,服下,非常靈驗。

女性防寒防凍10個竅門

1、多點水

常喝白開水。

原因:冬天氣候幹燥,人體極易缺水,常喝白開水,不但能保證機體的需要,還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廢物之功效。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

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產生。

原因:戶外活動可促進熱量產生,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功能。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隻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方法:鍛煉也要根據個人體質和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例如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杜絕做打球、登山等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患者,運動應選擇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時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誘發急病。老年人更應註意保暖,要避免過早起床鍛煉,以防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

3、防點病

提高抵抗力防病。

原因: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而為瞭保暖,開窗換氣的時間又比較少,空氣流通不夠,如此就為各種細菌的滋生提供瞭條件。其次,無論是室內、室外,冬季的空氣都不夠濕潤,鼻腔幹燥也會給細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機。再次,冬季室內、室外溫差大,人體需要更多能量來適應溫差的變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細菌侵擾。

方法: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調點神

冬季心理流感。

原因:冬天是一個沒有生機的季節,而人們也是非常的懶惰,萬物都沒有生機,而且冬天更易陷入抑鬱。為什麼進入冬天後常常覺得沒精神、煩躁不安,還會感到壓力大。這是冬季抑鬱的癥狀,俗稱“冬季心理流感”,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每個人都可能在生活中某一時期處於這種心理狀態,而冬天更容易出現這個癥狀。

方法:最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5、早點睡

保證充足的睡眠。

原因:唐代著名醫學傢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有句俗語: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睡不醒的冬仨月。中醫講究春發夏長秋收冬藏,冬天應該是一個養精蓄銳的季節。

方法: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6、進點補

冬天是養腎的時節。

原因:冬天屬於“閉藏”的季節,在中醫來說腎主封藏,也就是說冬天是養腎的時節。冬天通過進補,養腎,可以使腎“精”更為充盈,可以使明年身體更好,更少得病,這就是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方法:冬季養生要科學進補。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冬令進補時,為使胃腸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選用紅棗燉牛肉、花生仁加紅糖,也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7、護點腳

寒從腳底生。

原因:民間有一說法,“寒從腳底生”。因為足為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醫認為足底穴位與內臟關系密切,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疾患,所以要註意足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腳即健身。

方法:天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天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增進血液循環。

8、飲點茶

喝茶可以提神醒腦。

原因:冬天喝茶的好處喝茶可以提神醒腦,使人精神振奮,增強記憶力。興奮中樞神經,增加運動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勞,促進新陳代謝。茶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維他命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綠茶還能防癌抗癌,對人體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長期從事租車電腦工作的人更應常飲茶。

方法: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9、喝點粥

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

原因:冬季養生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天冷時,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熱粥,可以幫助保暖、增加身體禦寒能力,能預防受寒感冒。對於喉嚨不適、發炎疼痛的人,溫熱的粥汁能滋潤喉嚨,有效緩解不適感。

方法:糯米紅棗粥、八寶粥、小米粥等最適宜。還可常食安神養心的桂圓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胃理腸的鯽魚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潤肺生津的銀耳粥和消食化痰的蘿卜粥等。

10、通點風

開窗通風。

原因:冬天傢裡一般都會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不流通,人們總是在這個空間裡呼吸會導致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缺少氧氣,人體會出現頭暈,胸悶的問題,所以要多通風。

方法:應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開窗通風20分鐘,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實驗表明,每換氣一次,可除去室內空氣中60%的有害氣體。此外,一定要保持合適的室內溫度,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一般室內應控制在16-22℃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