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床上除可出現貧血外,還可因缺鐵而降低許多含鐵酶的生物活性,進而影響細胞代謝功能,使機體出現消化道功能紊亂、循環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經癥狀以及皮膚黏膜病變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統的表現。

小兒缺鐵性貧血怎麼治療

1、做好嬰兒喂養指導。

母乳中鐵吸收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養。如不能用母乳喂養時,采用強化鐵配方奶喂養。

2、加用強化鐵的飲食

(1)足月兒從4~6個月開始(不晚於6個月),早產嬰及低體重兒從3個月開始,加強飲食中鐵的含量。

最簡單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輔食中加硫酸亞鐵,如食用含鐵谷類或交替使用硫酸亞鐵滴劑。

硫酸亞鐵滴劑足月兒純鐵用量不超過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產兒不超過2mg/kg?d。每日最大總劑量為15mg。但在傢庭使用最多不超過1個月,以免發生鐵中毒。

另外,人工喂養兒在6個月以後,喂不加鐵的牛奶不可超過750ml。

(2)兒童與成人

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鐵13~16mg,同時應註意盡量增加動物飲食。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食療方法

一.紫菜豆腐羹

原料:豆腐一盒,鴨血100克,紫菜(水發)50克。香菜若幹。

制作方法:

1、豆腐與鴨血切成丁,紫菜撕成碎片,香菜切末。

2、炒鍋上爐,發入高湯,加入豆腐、鴨血燒開後,加入紫菜後加鹽、味精燒開,用生粉勾芡,加入香菜沫,淋少許麻油即可。

特點:紫菜是植物類海產品,屬黑色食品,與豆制品類及鴨血搭配,有較合理的食療作用。

小兒缺鐵性貧血如何鑒別診斷

1、地中海貧血

有傢族史,地區性比較明顯,特殊面容,肝脾明顯腫大,血塗片可見靶形細胞及有核紅細胞,血紅蛋白電泳A2及F增高,或出現血紅蛋白H或Bart's等,血清鐵增高,骨髓中鐵粒幼細胞增多。

2、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

表現為發作性蒼白,無力,咳嗽,痰中可見血,痰和胃液中可找到含鐵血黃素細胞,網織紅細胞增高,X線胸片肺野中可見網點狀陰陰影。

3、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骨髓塗片中細胞外鐵明顯增加,中、晚幼紅細胞的核周圍可見鐵顆粒呈環狀排列,血清鐵增高,用鐵治療無效,有些病人用維生素B6治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表現癥狀

1.一般表現

出現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皮膚及黏膜蒼白,最為明顯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現

常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輕度腫大。年齡越小,貧血越嚴重,病程越久,此癥狀越明顯,但很少出現超過中度的腫大。

3.神經精神變化

輕者出現煩躁不安,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註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慢。嬰幼兒可出現呼吸暫停現象。學齡兒童在課堂上表現行為異常如亂鬧、不停的小動作等。

小兒缺鐵性貧血病因

在生長發育最旺盛的嬰兒時期,如果體內儲存的鐵被用盡而飲食中鐵的含量不夠,消化道對鐵的吸收不足補充血容量和紅細胞的增加,即可發生貧血,其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初生時機體鐵的含量與貧血的關系。

正常新生兒血容量約為85ml/kg,血紅蛋白約190g/L,新生兒期體內總鐵量的75%以上在血紅蛋白中,約15%~20%儲存在網狀內皮系統,合成肌紅蛋白的量很少,酶中的鐵不過數毫克,因此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主要取決於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血容量與體重成正比,倒舉一個3.3kg的新生兒與一個1.5kg的早產嬰比較,其體內總鐵量相差120mg。

小兒缺鐵性貧血的檢查方法

1.血象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均降低,特別是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相應地減少,平均體積(MCV)小於80fl,平均血紅蛋白(MCH)低於26pg,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低於0.30。塗片中紅細胞變小,染色淺,中間透亮區加大。重癥病例,紅細胞可能呈環形。脆性降低,周圍血象中很少見到有核紅細胞。普賴斯-瓊司曲線左移,且基底加寬。網織紅細胞百分數正常,絕對值低於正常。嚴重貧血的病例,白細胞數量可減低,同時出現淋巴細胞相對增高。血小板計數多數正常,部分病例可出現血小板計數增高,但在嚴重病例中可稍降低,但極少達到引起出血的程度。

2.生化檢驗

缺鐵時,肝臟和骨髓中的鐵蛋白與含鐵血黃素含量減少。之後血清鐵蛋白減少,降低至10ng/ml以下可出現生化或臨床方面的缺鐵現象。此後血清鐵下降至50μg/dl以下,血清鐵結合力增至350μg/dl以上,運鐵蛋白飽和度降至15%以下,血紅蛋白的合成減少,紅細胞遊離原卟啉堆積可高至60μg/dl全血。嬰幼兒時期紅細胞遊離原卟啉與血紅蛋白比值的增加(FEP/Hgb),對於診斷缺鐵性貧血較運鐵蛋白飽降低更有意義。比值>3μg/g則考慮為異常,若在5.5~17.5μg/g之間,排除鉛中毒後,即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