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有所降低,然而肥胖相關肝病的發病率卻不斷攀高,而且起病漸趨低齡化。科學合理減肥則可減少肝病發生、阻止肝病進展和防止肝硬化復發。為此,保護肝臟首先應從關註體重和腰圍做起。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診斷肝硬化有哪些標準

1.診斷肝硬化有哪些標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肝硬化檢查的標準中此項增高常見於急性肝炎、中毒性肝壞死;輕度或中度增高見於慢性遷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但不表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越高病情就越重。

2.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種種肝硬化檢查的標準在肝炎、肝壞死等均可增高,常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同時檢測,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存在於肝臟外,如心、腎、腦,胰血細胞中,所以僅有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上升,還應警惕其他臟器病變。ast/alt比值升高,提示肝細胞壞死程度較重或酒精中毒引起的肝臟炎癥。

3.γ-谷氨酰轉肽酶(ggt):急慢性肝炎時中度增高,膽汁淤積和惡性病變時,可顯著上升。

4.總蛋白(tp):肝壞死、肝硬化時減低,若小於6g/dl,提示肝臟蛋白的合成障礙。

5.白蛋白(alb):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時減低,常小於3.5g/dl,提示肝臟白蛋白的合成障礙。

6.前白蛋白(pa):這是一種肝臟合成的糖蛋白,反映肝臟合成分泌蛋白的功能。前白蛋白減低見於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動性肝炎、阻塞性黃疸,是早期肝功能損害的指標。

7.球蛋白(g):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增高,若明顯增高,提示病情較重,必須定期復查,動態觀察。

8.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1常見於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提示存在慢性肝實質性損害。若a/g比值持續倒置,提示預後較差。

9.血清總膽紅素(tbil):是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的總和。急性黃疸型肝炎、重型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時,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常同時增高,提示為重型肝炎。

10.凝血酶原時間測定(pt):肝炎、肝硬化、肝癌時延長,常大於13秒。

11.甲胎蛋白(afp):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時,甲胎蛋白升高不多,這種肝硬化檢查的標準一般小於300μg/l。但是原發性肝癌時甲胎蛋白往往大於1000μg/l。

12.肝臟纖維化的檢查:包括ⅲ型前膠原肽(pⅲp)、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pcⅳ)、層粘連蛋白、透明質酸及脯氨酸肽酶等。急性肝炎常無明顯改變,而慢性活動性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時常顯著增高,肝病患者各種膠原均增加,但最重要的是構成基底膜的ⅳ型膠原增加,常大於150μg/l。肝纖維化程度越嚴重,表明肝功能狀況越不好。

奪命肝硬化幫兇

肥胖與肝病關系密切

既往人們僅僅註意到體重不足(消瘦)可導致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然而近年來臨床上見得更多的卻是肥胖相關的營養過剩性脂肪肝。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是健康體檢兒童和成人肝功能酶學異常的主要原因,三分之二以上的血清轉氨酶增高與肥胖有關;肥胖與脂肪肝的關系比飲酒與脂肪肝的關系更為密切,當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是肥胖相關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而酒精性脂肪肝僅占5%~10%;肥胖者即使沒有其它伴發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率也很高,大約56%~78%的肥胖者有脂肪肝,21%~39%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後者10年內肝硬化的發生率為20%,肝病相關死亡率為12%,死因包括肝功能衰竭和肝細胞癌。為此,盡管目前肥胖對肝臟危害的嚴重性尚未顯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肥胖相關肝病有望取代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成為導致肝病相關殘疾和死亡的第一大肝病。

常言道胖人體虛,胖肝易損。肥胖患者比體重正常人群更不耐受酒精、藥物、工業毒物以及肝臟手術和缺血相關肝損傷,肥胖為酒精性肝硬化和隱源性肝硬化並發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並且,肥胖及其伴隨的脂肪肝可促進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的進展,並影響幹擾素對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的效果,結果使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增高。此外,肥胖可導致肝移植術後脂肪性肝炎復發、原發性移植肝無功能並降低其術後存活時間。因此,對於肥胖者除瞭想到其容易發生糖尿病、冠心病和腦中風外,事實上肥胖者肝病相關事件亦很多,日本甚至有研究報道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死於肝硬化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心腦卒中。

臨床上通常用標準體重、體重指數、腰圍來判斷體重超重和肥胖,在不同的年齡、性別和種族中,肥胖的判斷標準並不統一。臨床研究發現,在肥胖性脂肪肝的形成中,有可能的致病原因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體重增加而是腰圍增粗,內臟性肥胖(蘋果型肥胖)與脂肪肝的關系比皮下脂肪性肥胖(梨型肥胖)更為重要。與歐美人種相比,中國人更不耐胖;而與正常人相比,病毒性肝炎患者更不能耐受體重增加。對於原先消瘦者而言,短期內體重增加迅速和腰圍增粗對肝臟的不良影響與肥胖相同,這似可解釋大約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體重並不超標。

肥胖性肝病的預防措施

眾所周知一胖生百病,為此要想健康長壽就需控制體重和腰圍。無論是正常人還是肝病患者,均應盡可能保持理想體重,避免脂肪過度堆積,特別要防止腰圍增粗的內臟性肥胖。切記增重容易而減肥困難,對於有些消瘦的兒童和年輕人而言不是不會發福而是時候未到。因此,各種保健措施和治療選擇,均不能以熱量過剩和肥胖作代價。

嗜酒可誘發內臟性肥胖(脾酒肚)及其相關肝損,肥胖合並脂肪肝或肝功能損害的患者必須禁酒,因其可能根本就無安全的飲酒劑量;肥胖患者應慎用肝毒藥物並盡可能減少接觸肝毒物質的機會;肥胖合並高脂血癥的患者應強調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並從嚴掌握降血脂藥物的應用指征,必要時適當減量並加用保肝藥物。

臨床上,許多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遷延不愈,究其原因並非病毒感染本身而是肥胖相關肝病。為此,無癥狀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或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應改變過分強調營養和休息的錯誤觀點,以免近期內體重增長過快誘發肝炎後脂肪肝。

肥胖相關肝病的治療對策

對於健康查體或無意中發現的血清轉氨酶持續增高,如合並超重或肥胖,建議先行減肥治療,而對短期內體重增長迅速的個體則宜遏制體重增長勢頭。對於超重和肥胖所致單純性脂肪肝患者,減肥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療選擇;而對於超重和肥胖相關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科學減肥可提高保肝藥物的治療效果。肥胖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考慮同時進行減肥治療,特別是在抗病毒藥物治療無效時。事實上,許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個體可能本來並無肝炎表現,但因近期內體重和腰圍增加並發脂肪性肝炎,表現為血清轉氨酶增加,此時最好的處理措施是減肥而非抗病毒,因為就肝損原因而言乙型肝炎病毒僅僅是旁觀者。肝移植術後出現肥胖相關肝病者,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控制體重,以防脂肪肝和肝損復發。

減肥對肝病的防治作用

鑒於肥胖與肝病關系密切,對於體重超重和肥胖以及近期內體重增長過快的肝病患者,必須考慮進行減肥治療。事實證明,減肥不但可以防治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綜合征及其相關心腦血管事件,而且可以有效防治肥胖相關肝病。

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在半年內基礎體重下降10%後,肝內脂肪沉積可完全消退,伴腫大的肝臟回縮和肝功能恢復正常。對於肥胖相關的轉氨酶增高的處理,並不是應用降酶藥物而是應有效減重,一般體重每下降1%,血清轉氨酶水平可降低8.3%,體重下降10%,增高的轉氨酶多能復常,而體重持續增長者其轉氨酶往往仍居高不下。減肥對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亦有積極的影響,對於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合並肥胖性脂肪肝,減肥可使脂肪肝逆轉和轉氨酶復常;而對於慢性乙型肝炎和肥胖性脂肪肝並存者,減肥和抗病毒治療應齊頭並進,隻有這樣才能提高抗病毒治療的效果,增加病毒轉陰率。

小編推薦:中醫養生揭秘古代盛傳女性縮陰秘方女性健康路標-宮頸怎樣擺脫宮頸糜爛產後女性縮陰妙方重塑女人健美魅力護膚防衰保養經偷學小S減齡養顏方

減肥的具體措施

減肥方法主要有節制飲食、增加運動、修正不良行為,以及減肥藥物、減肥手術和極低熱卡飲食,其中前三種方法為基本的治療措施,需終生堅持,多數病人僅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治療就可達到減肥和防治肝病的目的。減肥藥物僅起輔助治療作用,其對肥胖性肝病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尚待考證,目前主要用於中重度肥胖特別是合並血脂、血糖、血壓增高者;胃成形減肥手術僅適用於少數重度肥胖癥患者;極低熱卡飲食(即饑餓療法)因不良反應大,一般不主張用於肝病患者。

肝硬化都有哪些危害

(1)門靜脈高壓癥 肝硬化時,因纖維組織形成,肝小葉結構破壞,門脈血液受阻,導致來自胃、腸、脾等處的血流大量淤滯在門靜脈內,使門脈壓力增高,達到一定程度後,形成門靜脈高壓。

(2)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見的並發癥,通常出血量較大,表現為突發性大嘔血或排大量黑色大便,部分患者先有頭暈、心悸、乏力、口幹、黑朦(視物不清)或暈厥,常引起休克或誘發肝性腦病(舊稱“肝昏迷”),死亡率很高。

(3)肝性腦病 蛋白代謝產生的氨是誘發肝性腦病的原因之一。因肝硬化對氨的代謝清除發生障礙,體內蛋白代謝產生的氨或因一次攝取大量的蛋白質食物在體內產生的氨,使血液中的氨濃度增高,都會引發肝性腦病。

(4)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 因肝臟解毒功能障礙,機體免疫功能減退,經腸壁進入休內的細菌、毒素不能有效地被清除,就會形成菌血淀,再入腹腔後,形成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嚴重時甚至導致難治性腹水及腹痛等癥狀。

(5)腹腔積液和水腫 血漿白蛋白主要在肝臟內合成,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能嚴重受損,致使蛋白合成障礙,出現低蛋白血癥,當蛋白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胸、腹腔積液及下肢水腫。

(6)肝癌 肝硬化時因肝細胞損壞嚴重,會出現大量肝細胞增生來代償肝臟功能,新生的肝細胞會因出現異常增生而發生癌變。

肝硬化的8個早期癥狀

(1)食欲減退為最常見的癥狀,有時伴有惡心、嘔吐,多由於胃腸充血,胃腸道分泌與吸收功能紊亂所致,晚期腹水形成,消化道出血和肝功能衰竭將更加嚴重。

(2)體重減輕為多見癥狀,主要因食欲減退,進食不夠,胃腸道消化及吸收障礙,體內清蛋白合成減少。

(3)疲倦乏力也為早期癥狀之一,其程度自輕度疲倦感覺至嚴重乏力,與肝病的活動程度一致。產生乏力的原因為:

①進食的熱量不足;

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的中間代謝障礙,致能量產生不足;

③肝臟損害或膽汁排泄不暢時,血中膽堿酯酶減少,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

④乳酸轉化為肝糖原的過程發生障礙,肌肉活動後,乳酸蓄積過多。

(4)腹瀉。相當多見,多由腸壁水腫、腸道吸收不良(以脂肪為主)、煙酸的缺乏及寄生蟲感染因素所致c

(5)腹痛引起的原因有牌周圍炎、肝細胞進行性壞死、肝周圍炎、門靜脈血栓形成和(或)門靜脈炎等。腹痛在大結節性肝硬化中較為多見,約占60%~80%。疼痛多在上腹部,常為陣發性,有時呈絞痛性質。腹痛也可因伴發消化性潰瘍、膽道疾病、腸道感染等引起。與腹痛同時出現的發熱、黃疽和肝區疼痛常與肝病本身有關。

(6)腹脹。為常見癥狀,可能出低鐘血癥、胃腸脹氣、腹水和肝脾腫大所致。

(7)出血。肝功能減退影響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於的合成,脾功能亢進義引起血小板的減少,故常出現牙齦、鼻腔出血·皮膚和激膜有紫斑或出血點或有嘔血與黑糞,女性常有月經過多。

(8)神經精神癥狀如出現嗜睡、興奮和水僵等癥狀,應考慮肝性腦病的可能。

肝硬化的六大食療方

(一)紅花化瘀湯

[用料] 紅花6克,桃仁9克,丹參30克,穿山甲9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丹皮6克,白術10克,澤瀉9克,素馨花9克,牡蠣30克(先煎)。

[作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行氣活血,化瘀通絡。

[主治] 氣滯血瘀型肝硬化。證見兩脅悶脹,脅下痞塊,蜘蛛痣,肝掌,或腹壁青筋暴露,食欲減退,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弦細澀。

(二)佛手花疏肝湯

[用料] 佛手花9克,素馨花9克,白芍30克,炙甘草6克,黨參30克,白術10克, 茯苓15克。

[作法] 水煎服,每日1-2劑。

[功效] 疏肝健脾,行氣止痛。

[主治] 肝鬱脾虛型肝硬化。證見神疲乏力,食欲減退,胸腹悶脹,兩脅脹痛,噯氣不舒,急躁易怒,時惡心嘔吐,舌質淡紅,苔白,脈弦。

(三)紅花燉豬胰

[用料] 紅花9克,素馨花9克,豬胰1具。

[作法] 豬胰洗凈,切塊,入紅花、素馨花隔水燉熟,飲湯食豬胰。

[功效][主治] 同紅花瘀湯。

(四)四花利濕湯

[用料] 木棉花15克,雞蛋花9克,蒼術9克,厚樸花6克,茯苓30克,澤瀉9克, 蕪花9克,甘草6克。

[作法] 水煎服,每日1-2劑。

[功效] 運脾利濕,理氣行水。

[主治] 水濕內阻型肝硬化。證見腹脹如鼓,按之堅滿,如囊裹水,納呆,脘悶,惡心嘔吐,小便短少,舌質淡紅,苔白,脈細緩。

(五)桂花青蛙粥

[用料] 桂花10克,青蛙3隻(去皮、內臟),白米50克。

[作法] 蛙肉、白米同煮粥,粥將成時,入桂花,再煮沸片刻,調味食粥和蛙肉。每日1料。

[功效] 溫補脾腎。

[主治] 脾腎陽虛型肝硬化。證見腹脹如鼓,按之堅滿,面色晦暗,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便溏,小便短少,舌質淡白,苔白,脈細弱。

(六)芫花散

[用料] 芫花10克,甘遂10克,大戟10克。

[作法] 上藥研細末,清晨空腹取1.5克,以大棗10枚煎湯送服,得利止服。如利而病不除,增至3克,但不可久服。

[功效][主治] 同四花利濕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