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系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幹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註意養肺。秋季養生要多喝哪些肉湯?秋季養生有哪些方法?一起來看下。

秋季養生三方法

靜神養心

由於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晚秋又以涼、寒為主,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於“收”的狀態,陽氣也處於收斂內養階段,易使人情緒產生波動,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景況後,常常在心中引起秋悲、淒涼、垂暮之感,因而產生抑鬱情緒。所以,此時註重養“心”精神調節是秋季保健的重點。

中醫認為,安撫經絡,可糾正臟腑功能的失衡,起到養心的功效。其做法是每晚入睡前熱水泡腳15分鐘,並配合點按太淵穴、膻中穴各36次,做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咽,若能配以讓人心神寧靜的輕音樂,效果更甚。

睡眠保心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兒”。秋天,陰氣始盛,陽氣始衰,人極易疲乏,因此,秋季的睡眠非常重要。睡眠不僅可以養生,同時還可以養心。人在睡眠時,其身體活動已減少到最低點,肉體的各種感知器官都對外界關閉起來,不再與外界的事物打交道。這樣一來,人得各系統器官的活動也就相應的減弱,從而減少瞭能量的消耗,使身體逐步得到恢復。

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瞭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子時、午時入睡)。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夏。現代研究也發現,子時,人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將至最低點;而午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另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同時需要強調的是秋天天氣變化無常,睡覺時被子要隨氣溫增減,要護住胸背,因五臟的腧穴都匯集於背部,若邪風侵入,易中風。

吃好安心

古人認為:“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由此可見,“睡”和“吃”都是非常重要的養生保健之法。

最簡便、有效的養生方法就是食療。秋季多食時令蔬菜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黃豆和豆制品有利於心臟健康;動物心臟也有滋補心臟的作用,可以適量食用雞心,豬心等;蘋果富含纖維物質,可補充人體足夠的纖維質,降低心臟病發病率。

古人雲:“病從口入”,食療也有註意事項。要想預防心血管疾病,早餐盡量多攝取熱量,晚餐盡量清淡,攝取熱量不要超過全天的30%;油炸食品有害心臟;含大量飽和脂肪的食物不利於心臟,如牛油,動物食品,全脂奶等。

秋季養生多喝五款肉湯

魚湯防哮喘。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療肺呼吸道炎癥,預防哮喘發作,對兒童哮喘病最為有效。

雞湯抗感冒。雞湯,特別是母雞湯中的特殊養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氣管膜的血液循環,增強黏液分泌,及時清除呼吸道病毒,緩解咳嗽、咽幹、喉痛等癥狀。煲制雞湯時,裡面可以放一些海帶、香菇等。

牛肉湯中放番茄。煲牛肉湯時,放一兩個番茄,可以增加湯中番茄紅素的含量,而且果酸能嫩化牛肉纖維,使肉質更鮮美。

排骨湯抗衰老。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50—59歲這10年是人體微循環由盛到衰的轉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收到藥物難以達到的功效。

豬蹄湯不宜常吃。由於其中的膠原蛋白不能完全利於吸收,會給胃腸消化系統帶來麻煩,即使要吃,也要與青菜、蓮藕放在一起煮。

秋季養生食補藥補兩相宜

食補

人無論青年、老人,為瞭延續生命,均需不斷攝取五谷、果蔬或肉食等基本食物,雖有所講究,但也無需每日求教於人。而要提高生活質量,追求健康長壽,則應有所講究,尤其是年過花甲的老人更應有所註意。在食補方面,按照中醫學的觀點,應遵循以調補五臟虛損、協調陰陽為主的原則。飲食養生總的要求是,既要營養滋補,又要易於消化吸收;少辛增酸;宜甘淡滋潤、早上喝粥;應忌苦燥,因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在日常膳食中,應掌握下列“一少四忌”:

1.少食肥甘厚味的飲食。

2.忌偏食,保持食物的多樣化。

3.忌暴飲暴食,註意節制飲食。

4.忌過咸飲食,保持清淡飲食。

5.忌食過冷過熱的飲食,所用食物要新鮮且易於消化,同時應不飲或少飲酒。

在調和陰陽方面,中醫補法可根據體質而定。陰虛之人,可適當多食一些補陰食品,如白木耳、黑木耳、梨、桑葚、甘蔗等。陽虛之人,則可適當多食些益氣助陽食品,如荔枝、桂圓、大棗、糯米等,以調理陰陽平衡。

藥補

采用藥補應慎重,不能自作主張或聽憑他人經驗胡亂服藥。應辨證施補,辨明是陰虛、陽虛、氣虛、血虛,還是陰陽、氣血均虛。如系以陰虛為主的人就應以補陰為主,兼顧其他;陽虛為主則以補陽為主,兼顧其他;氣虛為主以補氣為主;血虛為主以補血為主;氣血皆虛則氣血並補。做法是,應根據季節氣候和地域不同進補。如秋冬季節,特別是冬至前後適宜進補,春夏季特別是夏季,一般不宜使用溫燥性補藥。

1.註意虛不受補的情況。有些人雖然身體較虛弱,但往往在服用補藥後,反而出現泄瀉、腹脹等“上火”反應。

2.不要急於求成,應堅持淡補、緩補原則。先選擇些藥食兩用或性味平和的藥物,如蓮肉、黃芪、苡米、大棗、扁豆、山藥、枸杞子、黑芝麻、核桃肉、百合、黑大豆、花粉、蜂蛹、蜂蜜、蜂王漿以及明黨參、太子參、黨參、北沙參、何首烏、女貞子之類的藥物。

3.不要選用大辛大熱、過於寒涼或過於黏膩凝滯的藥物。進補時不要隨意選用溫腎壯陽的藥物,如鹿茸、鹿鞭、馬鞭、牛鞭、狗腎、海狗腎等,這些藥物溫性較強,含激素較多,不是腎陽虧虛較嚴重的患者,不宜用。還有部分膠類藥及熟地等黏滯性較強的藥物,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也不宜用。

秋季養生大忌

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

秋季精神調養

秋季,在精神調養上也應順應季節特點,以收”為要,做到心境寧靜”,這樣才會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才能適應秋天的特征。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靜呢?簡單地說,就是要清心寡欲”。私心太重、嗜欲不止會破壞神氣的清靜。在現實生活中,則要求人們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而不要爭名在朝,爭利於市”,多做好事,多做奉獻。

另外,秋天固然天高雲淡,碩果累累,令人愉悅,但難免也有淒風苦雨”。自然界的秋風、秋雨常令人心生秋愁。尤其是老年人,他們常有蕭條、淒涼、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中,有個稱作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可使人產生消沉抑鬱之感,而陽光可使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同時,褪黑激素還有抑制人體內其他激素(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作用,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相對減少,會使細胞懶散癱瘓,從而使人們情緒低沉,多愁善感。

為此,古人認為秋季的精神養生應做到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也就是說,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遊,登高賞,令心曠神怡;或靜練氣,收斂心神,保持內心寧靜;或多接受陽光照射,轉移低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