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是純食草動物,所以羊肉較牛肉的肉質要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要註意,對其過敏且會誘發濕疹者慎食。

羊肉的功效與作用

1、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癥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3、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中醫認為羊肉有補精血,益虛勞,溫中健脾,補腎壯陽,養肝等功效。對虛勞嬴瘦、腰膝酸軟、脾胃虛弱、食少反胃,頭眩明目、腎陽不足、氣血虧虛、產後虛冷、缺乳等病癥有不錯的效果,尤其適合於老年人、體虛的男人和產後的婦女食用。

羊肉的做法

紅燒羊肉的做法一

1.羊肉用流動的水沖洗幹凈表面血水,放在大盆中,用清水浸泡半小時,期間換水兩三次,泡出羊肉中的血水後,洗凈瀝幹備用

2.鍋中放清水,羊肉冷水下鍋,中大火、不要蓋蓋子,煮開後,小火再煮五分鐘

3.焯水後的羊肉撈出用流動的水沖洗幹凈,瀝幹

4.青蒜切段薑拍碎,蔥打結,大蒜、香葉、大料、桂皮和花椒放入茶包袋裝好(傢裡沒有茶包袋等下就直接放入鍋中)

5.鍋中放少量油燒熱,爆香蔥薑蒜

6.倒入羊肉塊煸炒出香味

7.加入足量水,沒過羊肉

8.加入兩湯匙料酒

9.加入兩湯匙老抽,一湯匙生抽

10.放入步驟4的香料包

11.放入一湯匙冰糖。蓋上鍋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燜煮兩個小時左右至羊肉完全酥爛入味

12.開蓋轉大火收濃湯汁,加一點雞精和少許鹽調好味道,撒上青蒜葉,蓋上鍋蓋燜一分鐘(這樣青蒜葉更綠葉更香),開蓋出鍋

冬季吃羊肉進補禁忌

羊肉的肉質比豬肉細嫩,脂肪、膽固醇含量比豬肉和牛肉的少,且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1、B2、B6以及鐵、鋅、硒等微量元素。羊肉熱量比其他畜肉高,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羊肉還可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易於消化,因此多吃羊肉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民間有“要想長壽,常吃羊肉”的說法。

中醫認為“人參補氣,羊肉則善補形”。羊肉味甘不膩,性溫不燥,能暖中補虛,益腎壯陽,開胃健力,利肺助氣,豁痰止喘,養膽明目,尤其適合氣喘、氣管炎、肺病及虛寒的老年人或者體虛的中青年人食用,對月經不調、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產後腹痛、面色蒼白等婦科疾患,也有顯著療效。且健康人食用也能保健強身。

羊肉的食用方法指南

羊肉有很多種做法,據古籍記載,元代已有十餘種。現代食用羊肉不外乎爆、烤、涮、燉等幾種做法。每種做法都各有其風味和特點,蘊含的營養成分也不盡相同。

燉羊肉在燉的過程中保持瞭原湯原汁,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不丟失,最大優點是既能吃肉又能喝湯,是滋補身體的佳品。且羊肉經過燉制以後,更加熟爛、鮮嫩,易於消化。

燉羊肉時搭配適當的食物會有更好的效果。放山楂或綠豆可以去除膻味;搭配蘿卜、山藥、栗子、核桃仁可補益脾腎、益胃平肝;搭配胡蘿卜可補虛益氣。

涮羊肉也能夠較好地保存羊肉中的活性營養成分,但應註意選用的肉片越新鮮,切得越薄越好,而且要在沸騰的鍋內燙1分鐘左右,肉的顏色由鮮紅變成灰白才可以吃,時間不宜太短,否則肉片中的細菌和寄生蟲蟲卵不能完全被殺死。火鍋湯最好一直處於沸騰狀態。

羊肉本身偏溫,且代謝時消耗水分比較多,食用後容易使人上火,所以涮羊肉時要搭配得當才能把羊肉的營養價值吃出來。搭配海產品,如海帶、海參等能溫補脾腎;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茼蒿、蒿子稈、大白菜、菠菜、冬瓜、金針菇、土豆等能清涼、解毒、去火;搭配豆腐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除煩、止渴;湯內加生薑,暖上加暖,可驅外邪,並可治腹痛。此外,涮肉的調料也有妙用,白胡椒補肺、黑胡椒暖腸,在清湯裡加一點,對體虛泄瀉的人很有幫助。

有人認為涮羊肉火鍋的湯營養豐富,實則相反。吃涮羊肉的過程中,配料以及沒吃完的羊肉等很多東西在高溫中長時間混合煮沸,彼此間會發生化學反應。有關研究證明,這些化學反應後產生的物質對人身體並無益處,甚至還會誘發一些疾病。

羊肉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體虛胃寒者;

2.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癥狀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不宜食用。

制作指導

1.煮制時放數個山楂或一些蘿卜、綠豆、炒制時放些蔥、薑、孜然等佐料可去膻味;

2.吃涮肉時務必涮透;夏秋季節氣候燥熱,不宜吃羊肉;

3.羊肉中有很多膜,切絲之前應先將其剔除,否則炒熟後肉膜硬,吃起來難以下咽。

食療作用

味甘、性熱,入脾、胃、腎、心經;

溫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癥;

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痿等癥;

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

羊肉能用橘子皮去腥嗎

燉羊肉的時候放橘子皮,但最好要用幹的橘子皮。橘子皮就是指從橘子上剝下來的果皮(風幹1年以上稱為陳皮)。為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橘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栽培於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區。10至12月果實成熟時,摘下果實,剝取果皮,陰幹或通風幹燥。陳皮剝取時多割成3至4瓣橘皮,中富含維生素C,所以有很多功效,包括藥用、美容等。

由於橘子皮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香精油,所以,如果將其洗凈曬幹與茶葉一樣存放,一起沖飲或單獨沖飲,能夠起到提神、通氣的作用,而且氣味清香。橘子皮具有理氣化痰、健胃除濕、降低血壓等功能,將其洗凈曬幹後,浸於白酒中,2~3周後即可飲用,能夠清肺化痰,浸泡時間越長,酒味越佳。

燉羊肉時放上幾片橘子皮,不僅吃起來芳香爽口,而且還開胃。皮膚的好壞與我們人體的內臟聯系緊密,把體內的毒素排清瞭,內環境協調瞭,皮膚自然也就好瞭,所以說食用橘子皮可以從體內調節,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

羊肉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吃羊肉有講究

在冬季裡,羊肉備受青睞。其性味甘溫,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和鈣、磷、鐵等。羊肉除瞭營養豐富外,還能防治陽痿、早泄、經少不孕、產後虛羸、腹痛寒疝、胃寒腹痛、納食不化、肺氣虛弱、久咳哮喘等疾病。不過,冬吃羊肉還應有些講究。

合理搭配防上火

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茭白、筍等;吃羊肉時最好搭配豆腐,它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蘿卜做成一道菜,則能充分發揮蘿卜性涼,可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另外,羊肉反半夏、菖蒲,不宜同用。

不宜與醋、茶及南瓜同食

《本草綱目》稱:"羊肉同醋食傷人心"。羊肉大熱,醋性甘溫,與酒性相近,兩物同煮,易生火動血。因此羊肉湯中不宜加醋。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後馬上飲茶,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容易引發便秘;若與南瓜同食,易導致黃疸和腳氣病。

羊肉好吃應適可而止

羊肉甘溫大熱,過多食用會促使一些病灶發展,加重病情。另外,肝臟有病者,若大量攝入羊肉後,肝臟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蛋白質和脂肪的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謝功能,而加重肝臟負擔,可導致發病;經常口舌糜爛、眼睛紅、口苦、煩躁、咽喉幹痛、齒齦腫痛者及腹瀉者均不宜多食。

忌用銅器烹飪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以銅器煮之:男子損陽,女子暴下物;性之異如此,不可不知。 "這其中的道理是:銅遇酸或堿並在高熱狀態下,均可起化學變化而生成銅鹽。羊肉為高蛋白食物,以銅器烹煮時,會產生某些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因此不宜用銅鍋烹制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