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正是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造成的。正如我們對血糖的控制,很多患者把血糖達標作為控制糖尿病的最終目標,所以一味地尋求治愈糖尿病的藥物及方法,聽信所謂的偏方、良方,繞瞭很大的彎路,最後不但沒有把糖尿病治好,反而使病情越來越重。這可能是因為你掉進瞭誤區,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以下五個食療誤區。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糖尿病是吃出來的疾病:在60年代至70年代,我國人民的主糧按計劃分配,雞魚肉蛋憑證供應,當時糖尿病的發生率極低。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主糧和副食品都很豐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導致人們機體營養過剩,內分泌功能失調,嚴重誘發瞭糖尿病。

糖尿病是閑出來的疾病:現代生活使人們的活動量大為下降,如以車代步,以電梯代替登高,以傢用電器代替傢務等。另外,大多數人缺乏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條件,運動量不足的現象比較普遍。而運動量不足不僅降低機體的抗病能力,還會減慢細胞內葡萄糖的轉運,降低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因此,閑逸也是誘發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糖尿病是煩出來的疾病: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嚴重擾亂機體的內分泌功能,由此,情緒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如今,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劇烈,若當事人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則很容易因內分泌功能失調而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因此,我們建議,要從自身做起,積極預防糖尿病。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健康合理的飲食和運動鍛煉,自己身體強健瞭,糖尿病自然不會找上門來。

糖尿病的五大食療誤區

限制飲水。有些患者因發病初期有多飲、多尿癥狀,就限制飲水,這是不妥的。口喝是因為葡萄糖從尿中排出時帶走瞭大量水分,所以,渴就應飲水,不必限制;否則,會引起脫水或高粘血癥。

用過度節食或全素食甚至“辟谷”方法治療糖尿病。開始時因熱量攝入減少,使血糖、尿糖暫下降,但隨後由於營養素攝入不足,人體活動的能量隻能由身體的脂肪分解而供給,其中的產物為酮體,故會引起酮酸中毒癥,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此法不可取。

多吃堅果類食物飽腹。患者花生、瓜子不離口,認為這樣可減輕饑餓感。殊不知,這些堅果類食物除含豐富的蛋白質外,還有油脂,大量花生、瓜子、杏仁的食人,不僅使熱量大為增加,而且使血脂升高。一部分血脂可通過異生作用轉化為葡萄糖,不利於病情的控制。所以,吃花生、瓜子要計算量,要減少油的攝入。

少吃糧食多吃。糖尿病飲食療法提倡平衡蛋白質,多食用食物纖維,低糖、低脂、低鹽,過多的進食肉類會使總熱量增加。另外,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使腎小球過濾率增加,加重腎臟負擔,並可引起高尿酸血癥。

得瞭糖尿病,不敢再吃水果。糖尿病應當合理 平衡的飲食。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如鉻、錳,對提高體內胰島素活性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糖尿病患者最好應該怎麼護理身體

1、對糖尿病要有正確的認識。盡管糖尿病是慢性、終身的疾病,但隻要堅持按醫生的正確方案治療,就可以控制病情進展。因此,要保持開朗樂觀的情緒,積極治療。

2、註意個人衛生,避免受涼,預防各種感染。

3、掌握糖尿病的有關知識,學會常用的治療技術。如正確留取小便及測尿糖、觀察尿液顏色。使用胰島素治療患者應掌握註射方法,同時應學會觀察低血糖反應,並掌握處理的方法。

4、註意各種降糖藥物的副作用。同時,許多藥物對糖尿病有影響,服用藥物時,應特別註意並密切觀察血糖變化。

5、當血糖下降或尿糖減少時不應馬上停藥,尤其是I 型糖尿病,一般胰島素要堅持終身。II型糖尿病當血糖下降至正常時,也要服用維持量,最後能否停藥,仍需視病情而定。

6、應堅持每天餐前半小時測尿糖,如尿糖增多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處理。一般患者每月1-2次到醫院檢查,如患者多食多飲癥狀突然加重,或尿量突然減少、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或倦怠、嗜睡、頭痛、意識模糊、昏迷等時應及時送醫院就醫。

兒童糖尿病檢查

1、血液檢查:

血糖測定:血糖測定以靜脈血漿(或血清)葡萄糖為標準。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制定的診斷糖尿病的標準:

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空腹血糖6.1-6.9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糖值>11.1mmol/L,即可診斷糖尿病。糖耐量試驗不作為臨床糖尿病診斷的常規手段。

血漿C肽測定:C肽測定可反映內源性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不受外來胰島素註射影響。有助於糖尿病的分型。兒童1型糖尿病時C肽值明顯低下。

糖化血紅蛋白(HBAlc):是代表血糖的真糖部分,可反映近2個月血糖平均濃度,是判斷一段時間內血糖控制情況的客觀指標,與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經並發癥有一定的相關性。正常人HBAlc<6%,HBAlc維持在6%-7%,表示控制良好,糖尿病並發癥不發生或已發生但不進展,HBAlc8%-9%時為控制尚可;HBA1c11%-13%為控制較差,糖尿病並發癥顯著增加。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要求糖尿病的患兒HBAlc控制在7%以內。

2、尿液檢查:

糖尿:重癥病例治前經常有糖尿,但早期輕癥僅見於餐後或有感染等應激情況下,不少久病者由於腎糖閾升高,雖有高血糖而無糖尿。尿糖可自微量至10g%以上,一般在0.5%-5g%左右,偶可達15g%以上,每日失糖可自微量至數百克。一般而論,在定量飲食條件下失糖量與病情輕重成正比,與血糖高度亦有關系。

決定有無糖尿及尿糖量的因素有三:血糖濃度,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回吸收葡萄糖率。正常人腎糖閾為160-180mg/dl;如菊糖清除率為125ml/min,腎小管能回吸收腎小球濾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時尿中無糖。但不少晚期病者由於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硬化癥等病變,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而腎小管回吸收糖的功能相對尚好時,則血糖濃度雖高而無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增高。反之如腎小管再吸收糖的功能降至120mg/min以下,則血糖濃度雖在100mg/dl左右仍可有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降低,見於腎性糖尿,為本病重要鑒別診斷之一。

蛋白尿:一般無並發癥病者陰性或偶有白蛋白尿,低於29mg/d或20μg/min,白蛋白尿排泄率在30mg-300mg/d,時稱微量白蛋白尿,表明患兒已有早期糖尿病腎病,白蛋白尿排泄率>300mg/d時,稱臨床或大量白蛋白尿,常規尿檢可出現蛋白尿,此時病變已非早期,隨病變發展尿蛋白量較多,可達0.5g%(約相當於4+),每日丟失蛋白質在3g以上(正常人<30mg/d),常引起嚴重低蛋白血癥和腎病綜合征。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癥、心力衰竭者亦常有少量蛋白尿,有時於酮癥酸中毒、高滲昏迷伴循環衰竭者或休克失水嚴重影響腎循環時亦可出現蛋白尿。

酮尿:見於重癥或飲食失調伴酮癥酸中毒時,也可因感染、高熱等進食很少(饑餓性酮癥)。

管型尿:往往與大量蛋白尿同時發現,多見於彌漫型腎小球硬化癥,大都屬透明管型及顆粒管型。

鏡下血尿及其他:偶見於伴高血壓、腎小球硬化癥、腎小動脈硬化癥、腎盂腎炎、腎乳頭炎伴壞死或心力衰竭等病例中。有大量白細胞者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往往比非糖尿病者為多見。有腎乳頭壞死者有時可排出腎乳頭壞死組織,為診斷該病的有力佐證。

3、其它檢查:

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測定:糖尿病發病早期,有89.5%病兒ICA,GAD抗體陽性,晚期隻有54.3%陽性,GAD比ICA敏感。疾病初期上述抗體大多可呈陽性,隨著病程進展,胰島細胞破壞日益加重,滴度可逐漸下降,待β細胞全部破壞,抗體消失。

物理檢查:可做胸片、B超、心電圖等檢查。

建議傢長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糖尿病檢查。一旦確診病情,則需咨詢醫生意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並和營養師協商制定患兒的飲食計劃。

糖尿病人控制飲食的小竅門有哪些呢

寒冷的天氣使人更喜歡宅在傢裡,運動減少,出汗減少,容易導致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加,使得食欲大增。此外寒冷會興奮交感神經,使體內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加,各方面的因素會導致血糖升高。

此外,專傢說,冬季人們為瞭驅寒,每天都吃許多油膩厚味的食物,身體會迅速發胖。而肥胖正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之一,輕度的糖尿病患者,別總以為自己一直堅持用藥就掉以輕心,冬季至少每隔半個月或一個月,就應該上醫院去檢查一次血糖。而重度的糖尿病患者,冬季最容易因為嘴巴管不牢導致血糖驟然升高而出現並發癥,更應隨時與醫生取得聯系。

專傢提醒,在冬季,糖尿病患者要會控制“飯量”,這裡的“飯”,指米、面、玉米、山芋、土豆,甚至於豆制品、肉、蛋、奶類。因為脂肪與蛋白質都可轉化為糖,如果管不住嘴,那麼餐後血糖很容易爆表,所以糖尿病人最好能合理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多吃綠葉蔬菜,少吃淀粉類的食物。

“除瞭調整飲食結構以外,糖尿病人還應適當運動,別總是找借口,天氣冷,穿得多,整天待在傢裡、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要知道,糖尿病是吃出來和躺出來的。”專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