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傢裡的“大廚”都有這樣的困擾,炒菜或煲湯的時候,不放味精或雞精,總感覺少瞭鮮味兒,但放瞭味精又總覺得不健康。有沒有一種既美味又健康,吃起來還沒有心理負擔的“健康調味料”呢?其實,用天然的食材做調味料,不僅吃起來健康放心,味道比含添加劑的人工調味料還要好。

辛辣調味料選購與識別大盤點

辛辣料包括五香粉、胡椒粉、花椒粉、咖喱粉、芥末粉等。辛香料的主要原料有八角、花椒、桂皮、小茴香、大茴香、辣椒、孜然等。

優質辛辣料:具有該種香料所特有的色、香、味;呈幹燥的粉末狀。

次質辛辣料:色澤稍深或變淺,香氣特異滋味不濃 ;有輕微的潮解、結塊現象。

劣質辛辣料:具有不純正的氣味和味道,有發黴味或其他異味;潮解、結塊、發黴、生蟲或有雜質。

真假八角的區別:

八角又名大料或八角茴香。八角茴香的同科同屬的不同種植物的果實統稱為假八角。假八角茴香含有毒物質,食用後會引起中毒。常見的假八角茴香有紅茴香、地楓皮和大八角。

真八角(八角茴香):常由八枚青突果組成聚合果,呈淺棕色或紅棕色。整體果皮肥厚,單瓣果實前端平直圓鈍或鈍尖。

紅茴香:由青突果7~8 枚組成聚合果。果實整體瘦小,呈紅棕色或紅褐色,單瓣果實前端尖而向上彎曲;氣味弱而特殊,味道酸而略甜。

摻假花椒面的識別:

正品花椒面:呈棕褐色粉末狀;有刺激性特異香氣,聞之刺鼻、打噴嚏;用舌尖品嘗很快就會有麻的感覺。

摻假花椒面:因摻入瞭多量麥麩皮、玉米面等,外觀上往往呈土黃色粉末狀,或有黴變、結塊現象;花椒香味很淡;口嘗時舌尖微麻或不麻,並有苦味。

胡椒粉質量識別:

胡椒粉感官質量識別的方法比較簡單,隻要把瓶裝胡椒粉用力搖幾下,即可識別。

優質胡椒粉:搖動後,其粉末松軟如塵土。

次質胡椒粉:搖動後,粉末若變成瞭小塊狀,則質量不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幹燥不足,也可能是摻入瞭較多的淀粉或辣椒粉。

自制調味料

★香菇粉

香菇中富含遊離的氨基酸,還有可以轉變成維生素D的麥角甾醇,而幹香菇中各項營養成分均得到濃縮,特別是蛋白質、維生素B2、尼克酸以及鈣、鐵、鋅、硒等含量比鮮香菇還要高出幾倍,豐富的營養素使得香菇的味道也特別鮮美,是“天然味精”的第一選擇。

做法:幹香菇150克,擦掉表面浮灰後(千萬不要用水清洗),用手掰成小塊兒,放入攪拌器裡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即可。

用法:這款“香菇味精”可以放入各種湯裡,還可以用於各種炒菜和咸菜的制作中,用來代替味精,用量大約在1/2茶匙(3克)左右;在做餃子、包子、肉餅餡時可以多添加一些,味道非常好。

★紫菜粉

紫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碘、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類,味道鮮美,不僅是天然的提鮮食物,還是補碘的佳品。很多人隻會拿它來做湯,其實紫菜的吃法有很多。

做法:將紫菜(大約100克)用剪刀剪成小塊兒,放入攪拌器裡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千萬不要進水或受潮,否則會成團,沒法使用。

用法:“紫菜味精”可以放入各種湯裡和炒菜中,味道非常鮮美,用量大約在1茶匙(5克)左右。

★銀魚粉

小銀魚就是白飯魚、面條魚,韓國的醬湯,日本的味增湯等,都會用小銀魚來提鮮。用小銀魚煮出來的湯鮮而不膩,不過每次都要炸魚、過濾,有些麻煩。如果提前制成銀魚粉,每次做菜就簡單多瞭。

做法:將幹的小銀魚(大約200克),去掉內臟,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烘幹,將炒出的雜質倒掉不要。將炒好的魚自然冷卻至幹,然後放入攪拌器裡打碎成粉末,放入密封瓶中保存。

用法:這款“銀魚味精”可以放入海帶湯、大醬湯、海鮮湯等中用來提味,用量根據自己的喜好。

★蝦皮粉

蝦皮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碘等營養物質,是含鈣量最高的食品之一。各種菜肴及湯類的增鮮提味都少不瞭它。同時,蝦皮還含有豐富的鎂元素,能很好地保護心血管系統。老年人常食蝦皮,可預防自身因缺鈣所致的骨質疏松癥;老年人的飯菜裡放一些蝦皮,對提高食欲和增強體質都很有好處。

做法:蝦皮用流動水反復沖洗幾遍,然後用水浸泡五分鐘,再用流動水沖洗幹凈,瀝去水分;洗好的蝦皮放入鍋中,不要倒油,開小火加熱,不斷地翻炒,炒至蝦皮徹底幹燥。關火後再繼續翻炒一會,使熱量盡快散去,保持幹燥狀態。炒好的蝦皮徹底晾涼後,放入攪拌機的研磨杯中,攪打成粉狀即可。

用法:炒菜的時候,捏上一點放進鍋裡就可以瞭,由於蝦皮含鈉較高,菜中放瞭蝦皮味精後,鹽的用量要相應減少。

需要說明的是,其實味精和雞精也不是什麼十惡不赦的壞東西,不必覺得它不健康而完全排斥。味精是從糧食中提取的,本身是一種氨基酸。健康人少量食用一點,沒什麼問題,不過記得要在關火後再放味精,因為味精不宜長時間加熱。而雞精中除瞭添加劑大部分就是味精瞭,跟雞沒什麼關系。而且雞精中鹽分含量不低,一定記著要相應減少放鹽。

做菜放調味料竅門

做菜什麼時候放調料好,該放什麼調料?如何既保持烹調後菜的色香味,又保持菜中營養素最大限度地不被破壞,這的確是一大學問!

做菜加調料先後有道

每傢的廚房都放有鹽、醬油、醋、白糖、料酒這些最基本的調料。做菜的時候,該先放哪個後放哪個,哪種又該在什麼時機放最好呢?其實,做不同菜的時候,放調料的種類和順序是不一樣的。隻有把握好瞭,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下面給大傢介紹幾個做傢常菜絕對不會“失敗”的美味調料公式。

炒肉菜,快熟瞭才放鹽

加入順序:糖、酒、醋、鹽、醬油。炒肉菜,醋一定要在糖和酒之後加,否則糖不易溶解,酒的香味也很難揮發出來。而鹽要在肉八成熟的時候加,否則會讓肉質變老。醬油要最後加,以免其中豐富的氨基酸被高溫破壞。如芹菜炒肉絲,先將鍋燒熱,放入油,燒至五六成熱時,放入肉絲煸炒至發白,點少許醋,倒入芹菜翻炒,快熟時加入鹽,再放點醬油即可出鍋。

可選調料:糖、酒、醋。炒肉菜時先用糖和少量料酒醃制一下,可以去除腥味,還能讓肉吃起來更嫩。糖一定要在鹽之前放,否則鹽的脫水作用會讓肉變老,甜味不能滲進原料,造成外甜裡咸。

忌放:味精。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如果炒肉菜再加入味精,反而會破壞自然的鮮味。

炒素菜,翻炒幾下就放鹽

加入順序:糖、醋、鹽、味精。炒青菜跟炒肉菜不同,炒素菜應該先放鹽。這樣蔬菜熟得更快,因此能保留更多的營養。先把鍋燒熱,放入油燒至五六成熱時,(這時可根據喜好放蔥薑等爆出香味),放入青菜煸炒幾下,下入鹽繼續翻炒,顏色變翠綠即熟,如素炒菠菜、清炒油麥菜等。

可選調料:糖、醋。不需要限糖的人,可以加點糖來增加素菜的鮮味。放糖之後,就沒必要放味精瞭。炒白菜、土豆絲等蔬菜時,加入一點醋能讓口感脆爽,並保存更多的維生素。但炒青菜的時候都不能放醋,加入醋會將大部分葉綠素破壞,顏色迅速發黃,不但難看,而且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忌放:醬油。醬油味道濃鬱,炒蔬菜時加入,不但影響瞭蔬菜清爽的色澤,濃鬱的醬香味還會遮蓋蔬菜的清香。

汆丸子,調料先放肉裡

加入順序:料酒、鹽。在做汆丸子、汆白肉等菜肴時,要先用調料醃制原料。如汆丸子先將肉切碎加入胡椒粉、料酒攪勻,加入蛋清再攪勻後,最後加鹽攪至上勁,然後汆入微開的水中,小火煮熟,湯中最後加入鹽。煮的調味方法也與此類似。

燉燒菜,先放料酒

加入順序:料酒、醬油、糖、醋、鹽。燒菜往往要突出料酒的香味,並借用酒味來遮蓋腥膻,因此酒應該在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放。紅燒時放醬油主要是為瞭上色,因此醬油也要先加。另外要記得,糖必須在鹽之前加,否則燒出來的肉就發柴發老。以紅燒肉為例,先將帶皮五花肉切塊過油,然後另起鍋,油燒至六成熱,放入八角、蔥薑塊煸出香味,烹入料酒,放入醬油、白糖燒開,加入湯(或水),大火燒開撇沫,改用小火燒至八成熟時放入鹽。燉的烹飪方法與燒基本相同,隻是湯汁多一些。

可選調料:醋。做糖醋魚等醋味很濃的菜時,要在放酒之前放醋。因為這樣的菜肴中不僅要有酸味,還要有揮發出來的醋香味,來遮蓋原料的腥膻味,因此要在鍋內的溫度最高時放入。而燒其他肉菜時,可在加糖之後加點醋,這樣不但能使菜肴更香,還能燉得更爛。

涼拌菜,最後一起放

加入順序:都最後放。做涼拌菜一般是把所有的調料混在一起調成味汁,再澆在菜裡,拌勻。調料一定要在最後放,現拌現吃,否則菜長期泡在調味汁中,會使菜的味道過咸,營養也會損失。比如涼拌萵筍、涼拌肚絲等,把生料或熟料切成絲、片、塊等,再加上調味料拌勻。

忌放:味精。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常見調味料對藥效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服藥時喝牛奶和喝茶對藥效有一定的影響,不過不知您是否知道,除此之外的其他廚房調味料對於藥效也是有影響的,下面就為您詳細介紹。

醋 在服用碳酸氫鈉、碳酸鈣、氫氧化鋁、胰酶素、紅黴素、磺胺類藥物等屬於堿性類藥物時,食醋會使藥物中和失去藥效。

糖 很多人喝中藥湯劑時怕苦,常加糖調味,這是錯誤的做法。因為中藥的化學成分很復雜,其中的蛋白質、鞣質等成分能與糖,特別是與含鐵、鈣等元素和其他雜質較多的紅糖起化學反應,使藥劑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混濁、沉淀。這樣不但會影響藥效,而且還可能危害健康。

油 主要是豬、羊、雞油等,會增加體內脂肪存貯,降低某些降血脂藥物的藥效。所以在吃降脂類藥物時,忌吃動物油,改吃植物油;另外,油脂能降低四環素、強力黴素等抗菌藥的藥效;攝入油脂過多,還會減少缺鐵性貧血病人服用的硫酸亞鐵在胃腸內的吸收。

豆瓣醬等調料中含有酪胺,如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如降壓藥優降寧、抗抑鬱藥悶可樂等)同吃,可引起惡心、嘔吐、血壓升高等。

醬 醬一般是以大豆為原料制作的,其中含有大量的鈣、鎂離子,在服用四環素族抗菌藥物的同時吃大量食用醬,醬中的金屬離子將與四環素族抗生素結合,形成的結合物不易被胃腸道吸收,降低其抗菌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調味料對於藥效的影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孕婦不宜吃的調味品

這些調味品不宜吃:

懷孕後吃小茴香、大茴香、花椒、桂皮、辣椒、五香粉等熱性香料,以及油炸、炒等熱性食品,容易消耗腸道水分,使胃腸腺體分泌減少,造成便秘。發生便秘後,孕婦用力排便,令腹壓增大,壓迫子宮內胎兒,易造成胎動不安、胎兒發育畸形、羊水早破、自然流產、早產等不良後果。

這些調味品要少吃:

食鹽:多吃食鹽則會加重孕婦水腫;許多孕婦晚期出現浮腫,可見足踝及小腿皮膚繃緊光亮,用手按壓出現凹陷,長時間站立行走、中午不午睡則更加嚴重。這是因為孕婦體內內分泌變化,易導致水瀦留;同時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靜脈,使血液回流受阻,下肢易出現浮腫。

平時吃咸的婦女,在孕期應註意飲食不宜過咸,特別是湯裡不要放太多的鹽。每天鹽的攝入量在2~5克為宜。如果平時口淡,則按平常習慣即可。如果出現下肢浮腫,甚至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則必須按醫囑少吃鹽。

糖精:多吃糖精會導致消化不良,還會加重腎的負擔;

醬油:醬油中含有18%的鹽,孕婦在計算鹽的攝入量時要把醬油計算在內。醬油中含有防腐劑。孕婦不必忌食醬油,但飲食以清淡為好。

味精:味精的首要成分是谷氨酸鈉,易與鋅結合,導致孕婦體內缺鋅。

第九屆聯合國糧食及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法規委員會決定,取消成人每天攝入6~7.5克味精食用限量的規定,但嬰兒食品仍須慎用。味精可使食物味道鮮美,還含有一定的營養,沒有證實其產生毒素,因此孕婦隻要食用適量,不必禁用味精。

中藥:有些孕婦患病喜歡服中藥,主要是由於認為它藥性緩和,比較保險。殊不知中藥和西藥一樣,有不少屬於禁忌與慎用之列。因此在懷孕期間患病後需用中藥治療時,應找醫生診治,不能濫用中藥,以免給自己和胎兒帶來不必要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