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糖對女性有滋補作用,想必眾人皆知,但是紅糖在食用上還是有飲食禁忌的。如果使用不當,不僅沒有滋補效用,反而還會危害身體健康。以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吃紅糖的好處與作用究竟有哪些,怎樣吃才能發揮紅糖的滋補作用。

紅糖雖好但是千萬別多吃

產後食紅糖在中國很普遍。但是,產婦食紅糖也並非多多益善。因紅糖有活血化瘀功效,若長期食用可引起產婦陰道流血淋漓不盡,惡露量增多,造成失血性貧血,不利於子宮的恢復,影響身體健康。另外由於紅糖性溫,產婦若大量喝紅糖水,會使汗液增多,口渴咽幹。而白糖所含雜質較少,純度較高,性平,有潤肺生津的功效。所以,產後合理搭配食用紅、白糖,對產婦的恢復會更加有利。一般來說,產婦吃紅糖以產後7~10天為宜,並且應煮沸沉淀後飲用。10天後可用白糖代替。在夏季分娩的產婦在產褥的中晚期食用白糖較為適合,尤其是一些伴有發熱、汗多、手足心潮熱、陰道流血淋漓不斷、口渴咽幹等癥的產婦,不宜食用紅糖。

無論是哪一種糖都不宜長期大量食用。長期高糖飲食會使人體的內環境處於酸性,從而大大削弱白細胞的吞噬功能,會導致鈣、鎂等元素的大量消耗,增加患骨質疏松癥的危險。高糖飲食人體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容易導致維生素B1缺乏癥,會使人情緒異常。

不管是什麼樣的糖類物質呢,千萬不需要多吃的,長期的高糖飲食呢,對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紅糖雖然是好吃的,但是多吃瞭對身體危害是很大的,因為長期的吃糖呢,容易發胖,還容易出現嚴重的糖尿病。

紅糖這樣吃才能起滋補作用

紅糖排毒滋潤的這種特殊作用,主要得益於它的天然成分。研究發現,甘蔗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等,還有蘋果酸、檸檬酸等,是合成人體蛋白質、支持新陳代謝,必不可少的基礎物質。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紅糖直接食用就可以,或者制成面膜,用來敷臉和按摩肌膚,也有不錯的效果。

紅糖的養生治療方要發揮紅糖的這些功效,吃法上也很有講究:

紅糖煮荷包蛋,可以使雞蛋和紅糖的營養互補,讓老年人面色紅潤,有精神;

用紅糖泡桂圓幹服用,對改善睡眠有著積極作用;

紅糖泡人參,則有調理氣息,改善低血壓的作用;

紅糖能起到排毒、養顏的功效,多喝紅糖水對皮膚也有非常好的保養作用。

紅糖雞蛋怎麼做

紅糖煮雞蛋對婦女月經順暢有很好的幫助,可讓身體溫暖,增加能量,活絡氣血,加快血液循環,月經也會排得較為順暢。那紅糖雞蛋怎麼做呢?

材料:雞蛋、紅糖、生薑

做法:

1.雞蛋打到碗裡、紅糖切碎、薑切成小片。

2.小鍋裡裝入適量清水燒開後,轉小火,輕輕倒入雞蛋,加薑片。

3.煮一會,輕輕把雞蛋翻一面。

4.紅糖放到小碗裡,加入適量開水稀釋融化。

5.雞蛋煮好後,輕輕把雞蛋舀起來放入紅糖水裡。

紅糖薑水的做法

1、紅糖薑水的做法十分簡便,首先要準備好所需要的生薑與紅糖。選擇紅糖的時候,盡量選擇大塊的硬紅糖,一般在超市都可以購買。

2、第一步,先把生薑切絲,切好之後先放到一邊。

3、煮開水,在鍋中煮熟,等到水沸騰起來,就把薑絲放進去鍋中。

4、等一會兒,看到水中有談談的黃色,證明薑已經入味的時候。

5、放進適量的紅糖到鍋中,一起煮10分鐘左右,等到紅糖溶解,就可以瞭關火飲用瞭。

6、要註意,紅糖薑水一定要趁熱喝才是最有效果的,千萬別放涼瞭才喝。

喝紅糖水的註意事項

一起看看喝紅糖水的註意事項。

1、紅糖水有特定的適用人群。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瞭較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人們一般認為,紅糖適合月經不調和剛生瞭孩子的婦女吃。其實紅糖更適合老人,特別是適合年老體弱、大病初愈的人吃。紅糖通常是指帶蜜的甘蔗成品糖,一般是指甘蔗經榨汁,通過簡易處理,經濃縮形成的帶蜜糖。紅糖按結晶顆粒不同,分為赤砂糖、紅糖粉、碗糖等,因沒有經過高度精練,它們幾乎保留瞭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瞭具備糖的功能外,還含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鐵、鋅、錳、鉻等,營養成分比白砂糖高很多。每100克紅糖含鈣90毫克,含鐵4毫克,還含有少量的核黃素及胡蘿卜素。日本科研人員還從紅糖中提取瞭一種叫做“糖蜜”的多糖,實驗證明它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效,對於抗衰老有明顯的作用。

2、老人要適當使用紅糖水。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適合吃紅糖,中醫認為陰虛內熱者、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紅糖。

3、在服藥時,不宜用紅糖水送服。我們生病時候吃的藥物具有比較強的效力,而且一般藥是不應該和別的藥加起來吃的,紅糖水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是一種藥物,如果混在其他藥裡面一起吃的,可能問題就產生瞭。

4、到瞭一定年齡的人,用紅糖水調理月經疼痛的話,要註意瞭。專傢提醒,經期喝紅糖生薑水,是民間的慣常做法。條件不好、營養缺乏的年代,經期喝紅糖水可以抗虛弱。然而在當今生活條件普遍較高的時代,喝紅糖生薑水隻適合那些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的人。目前多囊卵巢綜合征發病率逐年提高,月經不規則的話,最好先找準問題所在,再對癥施治。